曹丕見兩牛打架,命曹植作詩一首,作不出來就殺頭,結果流傳千年

2020-12-27 楊田說育兒

喜歡古詩詞的人應該對「建安三曹」不陌生,是指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三父子。因他們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

七步詩》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創作背景是:

曹丕和曹植本是親兄弟,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想到曾經與自己爭奪太子之位的曹植,怕他威脅自己的皇位,於是召他進宮,想為難他,對他說:「你不是才思敏捷嘛。那麼你走七步作詩一首,詩成則罷,詩不成別怪我將你處死。」

曹植聞此言,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

七步詩作者:曹植 (三國·魏)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過,曹丕對他的弟弟一直不放心,總是想盡辦法想要除掉他,他知道曹植精通詩詞歌賦,因此故意在這方面難為曹植。

有一次,曹丕和弟弟曹植一同出去遊玩,看見兩頭牛在牆裡鬥架。其中一頭牛鬥不過對方,掉到井裡摔死了。於是曹丕心生一計,覺得機會又來了,命令曹植,以死牛為題材作一首詩。

但有條件的,不許說 「牛」字,也不許說「井」字,不許說「鬥」,也不許說「死」。馬走一百步,必須作完一首四十個字的詩,如果一百步作不完,就殺頭。

曹植當然知道作不出詩的嚴重後果,一邊騎馬往前跑,一邊提筆寫道:「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土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洩。」詩作完了,還不到一百步。

詩中沒有出現任何一個牛字,卻將剛才二牛打架的場景描寫的很生動。眾人聽完之後,連聲稱讚,連曹丕也不禁拍手叫好。就這樣,憑藉著「百步詩」讓曹植又躲過了人生一次劫難

後來,曹植這首詩也流傳千古,被後人所景仰。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中國的文化淵源流傳,博大精深,其古詩跌宕起伏,別具特色,試問我們能背誦多少古詩?

閒暇之餘大家飲酒作詩,只把飲酒發揮的淋漓盡致,卻把古詩拋之腦後。

今年就為大家推薦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著名詩人的詞傳作品集——《6冊詩人詞傳》。

共有6冊,6個不同的歷史人物作品,分別涵蓋了豪放、婉約、田園、邊塞、詠史等各個類別,還聚焦忠孝、仁義、愛國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的樂趣。

也適合孩子閱讀,裡面的詩詞解答,分析的很清楚,裡面包含了高中以前的全部詩詞,幫助孩子提升智慧,涵養心靈。

語文的魅力,不可阻擋,這套書共有6本,原價是150元,現在價格只要79元,平均一本只要十多塊錢,就能遊覽中國古詩的魅力,提升自己,提升孩子,都是很不多的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下單

相關焦點

  • 曹丕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不能有牛字,此詩成家喻戶曉名作
    曹植從小就聰明,10就能誦讀《詩經》《論語》,而曹操也是精通建安文學,每次跟他作詩,曹植總是對答如流,這讓曹操非常喜愛他,建安15年(210年)曹操的銅雀臺落成,他召集人文雅士「登臺作詩」。
  • 曹丕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卻不能有「牛」字,結果卻流傳千古
    想必很多人都讀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這是曹植的《七步詩》,面對曹丕的步步緊逼,曹植在七步之內做出了這樣一首流傳千年的古詩,也因此躲過曹丕的屠殺,不過,對於自己這位才華橫溢的弟弟,曹丕對他一直不放心,總是想盡辦法除掉他,他知道曹植精通詩詞歌賦,因此故意在這方面難為曹植。
  • 曹丕見兩牛打架,命曹植百步成詩,不能有牛字,結果成千古佳作
    若做不出立即施以斬刑,陳思王迅速賦詩免遭厄難,其中詩句也流傳千年。 五年後的一天,曹丕領軍南徵東吳歸來,繞道甄城和曹植會面。兩人見面時恰好碰見兩頭牛打架,其中一頭力有不逮被推落枯井而死。
  • 曹丕刁難曹植寫《死牛詩》,卻不能出現死牛二字,曹植張口就來!
    勝出不代表結束,曹丕繼位後還覺得沒有把曹植斬草除根,始終是後顧之憂,於是公然逼迫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曹植應聲而作。曹植以煮豆比喻兄弟自相殘殺,最終感動了曹丕,自己也留下一條小命兒,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版本的《七步詩》才是最接近原版的,另有流傳版本第二句是「漉豉取作汁」,這涉及到版本學,就不贅言了。至於《三國演義》中那首「七步詩」,是臭文人自以為是的改寫罷了。
  • 曹丕讓曹植寫《死牛詩》,不能有死、牛兩字,曹植妙筆化解危機
    曹植是魏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他和他的哥哥曹丕,父親曹操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大師,撐起了魏晉文學的半壁江山。然而曹植和曹丕這兩兄弟,卻在歷史上有很多爭鬥。作為曹操最寵愛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本身就為了儲位明爭暗鬥多年,這讓曹丕對曹植累積了很多怨恨。
  • 曹丕為何不殺曹植?不是因為兩首「續命詩」,而是曹植太無用
    曹操逃得一條命,曹昂反而死於亂軍之中。 曹昂的死,曹操很傷心。當時只有十歲的曹丕,恐怕還不知道大哥曹昂的死意味著什麼。他要在此後數年才明白,大哥不死,他就沒有出頭之日。 第二個對曹丕的地位構成威脅的人,叫曹衝。大哥曹昂死的這一年,曹衝剛出生不久,失去了長子的曹操對這個小兒子寵愛有加。
  • 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如何?曹丕最大程度容忍,曹植曾提不合理要求
    之後,曹植又寫了兩首超長篇幅的詩,抒發自己的激動之情。從表面看上去,兄弟二人的關係有所緩和,但其實曹丕還是厭惡曹植的。當然,曹丕厭惡曹植一輩子我們都應該能理解,在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路上,權力者厭惡自己的某個曾經和自己搶奪權力的子民,還留他一條命,反而曹丕在歷史上相似情況的做法相對緩和。
  • 曹植七步詩名流千古,無數人效仿,寇準用三步,魯迅寫的最有趣
    曹丕在朝堂上命題作文,題目是《兄弟》,但詩歌之中不能出現兄弟的字眼,時間是行走七步的時間,寫出來賞你一條命,寫不出來剝奪你的命。但是曹植何許人也,他是被後世謝靈運用「才高八鬥」這個成語認證過的詩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這點難度根本不在話下。於是曹植就沒有用七步,張口便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古詩詞日曆 | 曹植《七步詩》
    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鍋裡)煮豆用來作羹湯,把豆子殘渣過濾留下豆汁。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自是同一條根上生出來的,(豆秸)何必如此著急地煎熬豆子呢?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這世間會作詩的人很多,七步就能作出一首詩的,只有曹植。曹植也因為這首詩,獲得新生,名滿天下。逼他七步作詩的,是他的親哥哥曹丕,也是個才子,七言詩的創始人,卻害怕這個弟弟將來有非分之想,想要除之而後快。
  • 仙凡之隔:曹植與曹丕的文學與立身
    曹植風骨飄逸,文採華美,在人們的心目中是金羈白馬、英姿勃發的少年郎。「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他的座右銘,與洛水女神的愛戀更是傳為千古佳話。一首《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贏得古今人的強烈同情。曹丕承曹操霸業是為魏文帝,由於猜疑手足,招致古今論家的批評。
  • 曹植這首詩不太押韻,卻稱得上經典,最後兩句流傳上千年
    到了魏晉時期,詩歌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遷客騷人以寫詩為樂,自然少不了相互學習、切磋,從而出現一批頗具名氣的詩人,曹植無疑是其中比較知名的一位。縱觀整個魏晉文壇,比曹植優秀之人極少,稱他為獨領風騷也不為過。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說法,對於那些才子來說,想讓他們對某個人心服口服,估計跟登天的難度差不多。
  • 《三國演義》:兄弟情濃,手足情深,莫學曹丕
    曹植有一天, 曹植被曹丕急召進宮。當他跨進大殿時,就覺得氣氛不對。只見魏王拉長了臉端坐龍椅之上,群臣排列兩旁,臉色殺氣騰騰。曹植急忙跪拜,行過大禮之後,便恭恭敬敬地肅立在一旁。曹丕冷若冰霜地問:「近來你作詩撰文嗎?」曹植回答:「偶爾寫點小文章,但沒有進步。」曹丕臉色無情地說:「朝中文武百官都說你才思敏捷,才華橫溢。先父在世之時,你常以文章誇耀於人。我一直懷疑你的詩文是由你手下的才子代作的。今天你要當眾作詩一首 ,以正視聽。
  • 《洛神賦》是曹植為大嫂所作嗎?三步成詩是什麼樣人?
    流傳,寇準自小天賦聰明伶俐,七歲即能詩,人皆稱之為「神童」。一天,其父大宴賓客,飲至熱火朝天時,有一顧客建議道:「聞令郎善詩,請即席吟哦一首,怎樣?」主人家伴著酒興回答:「行吧,讓小孩子寫詩來助興,也罷當朝向各位求教。」因此命親人喚出小寇準,他會當眾顧客的面作詩。小寇準滿不在乎地笑著講到:「請出卷。」
  • 七步詩之後,曹植搬了4次家、活了12年,大哥和侄子倆沒讓他消停
    與《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對比,有兩個出入:1、首先是詩句有異,羅貫中進行了改編,只有四句: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它也不叫七步詩,而該叫作「應聲詩」。因為七步成章的是前一首,「兩肉齊道生,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欻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
  • 「看不懂,作詩不是搞科學」:日均2000千首,也是厲害,賽過李白
    「看,我家的孩子多牛X。」人各有命,上天註定,你可以引導孩子,但千萬不要強求孩子做什麼。剛開始這條消息出來的時候,很多網友質疑,日產3000首詩?不用吃飯上廁所、睡覺嗎?後來,其父母站出來回答道,絕對沒有誇大,完全是實話實說,實事求是,在一天24小時候之內,女兒寫靜下心來寫2000首詩,那是信手捏來,隨隨便便的事情,有些時候甚至2500首,3000首,會去突破,不一定的。
  • 曹操愛而不得的女人,曹丕的女人曹植的女神,卻是三國最慘的女人
    從曹家的敵人成為曹家的兒媳,甄宓沒有選擇死,我們誰也不知道當時她的心境,誰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 曹丕為了扶正甄宓,不惜休了原配,或許是曹丕真能打動了甄宓的心,或許是她也只想活下去而已。 婚後沒多久,甄宓生下一兒一女,兒子曹睿,就是後來的魏明帝。
  • 曹操為什麼沒有選擇曹植為繼承人,而是選擇了曹丕?
    三國演義曹操圖其實,曹植和曹丕都是非常優秀的,無論選哪個作為繼承人都會開創一番事業,不同的是兩個人所代表的階級立場不一樣,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一個勢必要退出歷史舞臺。三國演義曹植圖曹丕代表士大夫階級,因為曹丕的老師是司馬懿和賈詡,曹植的老師是楊修,還被曹操因為雞肋之事所殺。
  • 一首《白馬篇》,盡顯曹植的少年意氣與文採飛揚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首他早期的代表作《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 曹植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千古流傳 我們都曾聽說過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三國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植與曹操、曹丕父子三人被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曾稱讚其才華「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這首《七哀》詩是曹植的代表作,尤其是詩中」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一句被作為愛情的至理名言千古流傳,廣為後世傳頌,我們都曾聽說過!七哀——曹植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