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七塊論」探源

2020-12-22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郭泰之5月 19日,臺灣出了本李登輝的書,名為《臺灣的主張》。書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就是"中國七塊論"。李登輝寫道:最理想的狀況,是中國大陸擺脫大中華主義的束縛,讓文化與發展的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區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如臺灣、西藏、新疆、蒙古、東北等,大約分成七個區域,相互競爭,追求進步,亞洲或許會更安定"。

  臺灣的一家媒體在報導李氏"中國七塊論"時,冠以"李登輝主張大卸中國一分為七"的通欄標題,甚至還在中國地圖上以不同的色塊標出了這"七塊",即除上述提到的五塊外,還有以長江為區隔的江北、江南兩塊。是為"七塊"。

  臺日學者曾提同類論調

  李登輝的"中國七塊論"一出,立即在島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認為,李氏的"七塊論"是明目張胆地分裂中國的論調。作者迎合西方反華勢力分化中國的需要,蓄意分裂中國的面目昭然若揭。也有人為作者辯護,稱"七塊論"是"從管理角度出發,而不是要"分裂主權";"這個"七塊論""用臺灣的術語來說,其實就是"區域發展";"中國太大,不能用中央集權,應該讓地方分權,凸顯各地發展的自主權",等等。

  有學者指出,李登輝的"七塊論"源自"和平七雄論。""和平七雄論"是曾在臺灣文化大學勞資關係系當過副教授的王世榕(筆名王文山》寫的一本書,於 1996年 12月出了中文版。王氏此書的主張是中國大陸應分割成七塊,建立"七個獨立的國家。"據王氏稱:十三億人口的中國不能建立一個民主的國家,為了"避免這種古老中華帝國的復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中國和平地、自動地、理性地分成數個較小的中國"。

  王氏的這本書一出版,立即引起李登輝的極大興趣。據李登輝身邊的人透露,這本著作確實為李登輝看重,不少"黨政首長",包括處理兩岸事務的官員,都由李登輝親自送予該書,並要他們詳讀。就在此書出版的 12月,李登輝在會見日本作家深田佑介時,向他提到"這本有趣的書","寫得很不錯",與他是"英雄所見略同"。他認為此書"見解精闢",令他"感到相當的敬佩"。他建議深田將此書譯成日文,在日本發行。深田對使李感到"有趣的書"心領神會。回到日本後,推薦給日本的文藝春秋出版社,並冠以"七個中國"的書名在 1997年出版。

  日本人將書名由"和平七雄論"改為"七個中國" 度之露骨著實耐人尋味。因為在此之前,曾被李登輝為上賓的日本人中嶺雄就提出過把中國分成十二塊的觀點。

  據臺灣媒體報導,就是這個中 嶺雄在今年5月 18日以日本東京外國語文大學校長的身份,到臺灣參加"國際新聞協會第 48屆年會"。在題為"臺灣"中國大陸:可能的演變"研討會上大放厥詞,主張"臺灣、美國和日本應該聯合成一防線,以防止中共的武力威脅臺灣,造成區域不穩。"

  就是這樣一個對中國充滿如此偏見的人,卻與李登輝聲氣相投。因為李登輝自稱"二十二歲以前是日本人。",有很深的日本情結,他對中 嶺雄把中國分成十二塊的觀點,不會不了解。不然,怎麼解釋他對把中國分成"七個國家"的觀點如此情有獨鍾,而且迫不及待地推廣給日本人出版呢?

  極力鼓映"中國威脅論"

  美日的反華勢力對中國的發展和強盛的恐懼由來已久,對中國的統一尤其於心不甘。他們對中國的日益強大無計可施,欲削弱中國,只有使中國四分五裂一途。因此他們對中國虎視眈眈,"分化"、"西化"中國的圖謀-天也沒有停止過。特別是在 l989年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後,他們錯誤地估計形勢,認為中國分裂的時機已到,加緊了分化中國的活動。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鼓動中國的分裂主義者分裂中國。在臺灣、西藏、新疆問題上更是煽風點火,惟恐中國不亂。臺灣有人鼓吹把中國"大卸七塊"的論調正中他們的下懷,他們的欣喜是可以想見的。這就是日本人翻譯出版"七個中國"的思想底蘊。李氏的"七塊論"與國外分裂中國勢力的"七個中國"的承繼關係,還不能由此可見一斑麼?

  令人深思的是,這種肢解中國的論調,師承的"理論根據"就是西方反華勢力的"中國威脅論"。

  請看李登輝"臺灣的主張"的怪論,"中共的霸權主義心態如果持續不變,不但臺灣會受到影響,亞洲的和平恐怕也將遙不可及"。"兼具霸權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大中華主義,對其他亞洲國家而言,仍然具威脅性。其他國家也都對中國大陸多少存有恐懼心,倘此情形繼續存在,亞洲將永遠不會有安定之日。

  "希望來自中國大陸的霸權早日消失。"

  "若臺灣不存在,為大陸所制了,則中國將淪為霸權主義橫行的地區,對亞洲及全世界造成嚴重威脅。"

  "臺灣對日本而言,是攸關日本生存命脈的重要屏障。"

  一口一個"霸權",一口一個"威脅",中國大陸在李登輝的筆下簡直被塗抹成威脅亞洲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可怕形象。更令人不解的是,作者把臺灣當成保護日本"生存命脈的重要屏障。"而且希望曾經使中國人民蒙受過深重災難的日本"可以更強勢",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作者究竟是站在中國人還是日本人立場上說話?

  隨外國反華勢力起舞

  美日反華勢力散布"中國威脅論"為他們分裂中國的活動張目一點也不奇怪,奇怪的是那些自稱"中國人",卻偏偏與外國反華勢力流瀣一氣。對他們分裂中國的論調那麼有"興趣",這不正反映他們心有靈犀,聲氣相投麼?在事涉國家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大是大非面前,卻隨反華勢力起舞,甚至為他們出謀劃策。這些倒行逆施,與歷史上的"漢奸"和"賣國賊"還有什麼區別呢?

  "中國七塊論"難道真如辯護者所說的"是從管理角度出發"嗎?這只要看看他們對劃分為七塊之一的臺灣的定位就可以明了。

  李氏在書中談到"臺灣認同"的時候說:所謂的"臺灣認同",到底是什麼呢?有人曾認為是臺灣獨立。但是,我認為,即使臺灣的國際地位必須明確化,不一定直接說"獨立",反而是將"中華民國臺灣"或者是"臺灣的中華民國"實質化,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含義,他提出"將臺灣的統治權限定在臺灣、澎湖、金門和馬祖,"暗示不及幹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是,臺灣必須先取得國際間的認同與地位,至於思考中國整體的問題,則是以後的事。"

  這就明確地說明臺灣是"取得國際間的認同與地位"的"國家"。由此推出,其餘那與之並列的六塊是什麼性質,不就十分明確了嗎?這明明是美國、日本反華勢力希望看到的"七個中國",哪是什麼"發展經濟的管理角度出發"呢?

  分裂圖謀不可能得逞

  綜上所述,"中國七塊論"不僅是違背中國人心願的言論,而且是對促成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完成的歷史潮流的反動。飽受祖國分裂之苦的中國人民,深知國家的強盛和統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12億中國人民是國內外一切企圖分裂、肢解中國的陰謀無法逾越的銅牆鐵壁,然而,國外反華勢力也好,國內分裂勢力也罷,他們將把中國"大卸七塊"的圖謀永遠不可能得逞,他們的倒行逆施只能被碰得頭破血流,這就是被無數事實反覆證明了歷史的辯證法。

  (1996年6月15日香港《文匯報》)

相關焦點

  • 李登輝曾經臆想「中國七塊論」,太惡毒了
    可是,僅一年之後,老賊在和大陸學生交流的時候說:「李登輝不講臺獨。」 1999年5月,老賊在《臺灣的主張》一書中,提出了引起軒然大波的「中國七塊論」。他寫道:最理想的狀況,是中國大陸擺脫大中華主義的束縛,讓文化與發展的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區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如臺灣、西藏、新疆、蒙古、東北等,大約分成七個區域,相互競爭,追求進步,亞洲或許會更安定"。
  • 亂臣賊子李登輝的三件大事
    面對這個問題,李登輝先生很快提出了「兩國論」和「七塊論」,並開始推動臺獨教育,瞬間把「海峽兩岸兩個中國政權誰才是合法政權」的問題,轉變成了「國家分裂和統一」的問題,把對面的臺灣政權從「放棄你們的道路,走我們的道路」的巨大誘惑,轉化成一個試圖分裂國家的國賊,一下子就把對岸那個流亡政權對於大陸人的吸引力打掉了一大半。
  • 李登輝
    2013年10月,李登輝再度拋出其「臺獨」論述,稱臺灣和大陸是所謂「國和國的關係」。 [1]  2013年11月15日,李登輝安全密帳案一審判無罪。 [2]  2014年3月28日,李登輝點名要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親自出面講話,為臺灣臺北學生佔領」立法院「來收場。2020年7月30日,李登輝在臺北病亡,終年97歲。
  • 害慘臺灣的「中國崩潰論」
    面對壓力,尋個靠山,相信對方崩潰在即,本是自然心理,但這心理,卻必然又陷臺灣於不堪之境,殷鑑不遠,李登輝相信「七塊論」就是個例子。90年代在兩岸互比中,臺灣還相對擁有許多優勢,面對「西進」誘因與大陸的急起直追,臺灣也有了兩岸優勢互補的倡議乃至亞太營運中心的定位追求,而以當時之勢,這個追求是有讓臺灣在未來發展上搶居關鍵地位的機會,但因李登輝相信「中國將分裂為七塊」的論說,制定「戒急用忍」的政策,臺灣的機會乃一去不回。
  • 俠客島:背叛者李登輝
    批准入黨後,李登輝參加過反對美軍暴行的遊行、「二二八」運動,但並沒有接受很重要的任務。但到了1947年8月,李登輝以「黨內不純潔,有人有野心」為理由,提出退黨。退黨時,李登輝還主動表示會保守黨的秘密,同時也要求組織為他的這段歷史保密。所以迄今為止,李登輝本人並不承認這一段經歷。
  • 文明探源的科學性思考
    在文明與早期國家探源中,我覺得應該梳理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這需要從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原理出發,審視我們的研究路徑是否正確。本文首先梳理科學研究的一些關鍵要素,然後思考這些原理和要素對我國文明探源的啟示。科學方法的要義科學是一種或然性研究或置信度的考量。
  • 親日李登輝簡歷:曾參拜過靖國神社,大提「兩國論」
    1999年7月9日,李登輝對德國媒體公開宣布兩岸是「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即所謂的「兩國論」,嚴重損害了兩岸關係。 [10] 1999年,李登輝在卸任「總統」前一年出版《臺灣的主張》一書,提出了引起軒然大波的「中國七塊論」。 [13] 卸任後時期
  • 李登輝終於死了,但還有個很大的遺憾!
    李登輝就是其中一隻。1923年1月15日,李登輝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父親是警察。島內一度懷疑,他從血統上就是一個日本人。李敖就曾在文章中揶揄,「李金龍(李登輝父親)矮矮的,李登輝高高的,兩個人除了都是一樣上男廁之外,其他沒有一點相像。」
  • 97歲的李登輝病亡,臺學者:他一生的「德行」難容於中國史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97歲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於7月30日晚間病亡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李登輝曾因心臟血管阻塞,多次進行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並曾在2015年11月輕微中風,而這之後,李登輝死亡的傳言便接連不斷的出現。
  • 臺媒:李登輝具有「雙重人格」取向
    臺灣《中國時報》8月1日刊登題為《李登輝的雙重人格》的文章,作者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曹俊漢。文章內容摘編如下:7月30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消息傳來,反應顯然是正反兩極,各有不同情懷。
  • 美媒:李登輝「出讓」釣魚島是臺灣人的悲哀
    文章分析,李登輝以提問的方式質疑,「臺灣什麼時候跟日本打仗得到了釣魚島?」其所反映的歷史認知和判斷根本就是胡說八道,甚且是反歷史,故意抹滅史實的痞子語言。同理,臺灣什麼時候和日本打仗了,居然可以擺脫日本的殖民統治;臺灣回歸祖國,在李登輝眼中竟是「臺灣人的悲哀」,論其心境和動機,其言其行又豈止可誅。
  • 鑽進靖國神社 李登輝打鬼主意
    「臺獨」分子李登輝7日上午以祭拜兄長亡靈為由,在東京參拜了供奉有日本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當天上午10時許,李登輝攜其妻抵達位於東京九段的靖國神社,並在靖國神社神職人員陪同下進入正殿,進行了約40分鐘的祭拜。他在這段時間面對圍在大門口的大批媒體記者未作任何發言。
  • 李登輝談釣魚島引罵聲一片 蔡英文趕緊劃清界限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臺灣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中再次稱「釣魚島不屬臺灣」,相關言論遭到島內各界的口誅筆伐。臺「總統府」將之稱為「喪權辱國」的言行。就連李登輝一手培養出來的蔡英文17日也表態稱,釣魚島屬於臺灣。這被視為打了李登輝的臉。而對於李登輝在新書中提出的「變種兩國論」,島內輿論呼籲蔡英文應及時表態。
  • 中天易學詮釋前臺灣領導人李登輝的生命歷程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30日在臺北病亡,終年97歲。李登輝走了!終於在7月30日不負眾望地咽下了最後一口惡氣,為自己97歲可恥的一生畫上了句點,死在了「蔡英文」們如喪考妣的嚎叫中,死在了海峽兩岸浪花狂飆的謾罵中。至於怎麼蓋棺定論?我看,還是由人民去說吧。有人大罵: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何不速死。有人埋怨,這一天來得太晚了,居然活得這麼久,97歲才畫下了人生句點。
  • 中評社:美國軋一腳 李登輝喪禮波濤洶湧
    從來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可以像李登輝,讓藍的、綠的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歸屬,也可狠罵他。誰說蓋棺可以論定?他不是。李登輝之喪,讓各個勢力各取所需,屬於卸任領導人的超高規格喪禮是蔡英文給他的敬禮,也是李做為「臺獨教父」身後給民進黨的一次搏國際版面機會,連美國都表態了,這個喪禮除了備極哀榮,必然也是驚奇連連。這幾天,有人說愛憎李登輝,有人形容他是梟雄、變色龍...,著實很難用幾句簡單的話來形容他。
  • 特稿:李登輝說「釣魚島是日本領土」風波始末
    ■兩岸三地共怒:他不是炎黃子孫    李登輝的上述講話,立即激怒了全世界的華夏兒女,在臺灣、在香港、在祖國大陸、在海外,所有的炎黃子孫都憤怒聲討李登輝的賣國行徑。    香港《文匯報》報導說,釣魚島是中國領土已有公論。
  • 一杯牛奶把李登輝送走了,如同送瘟神
    喜歡把自己稱作巖裡政男的李登輝死了,徹底離開了這個他在茲念茲的世界,聽說是一杯牛奶送他上路的,這對於李登輝其實是好事,與其纏綿病榻苟延殘喘,不如儘快上路留給世人清淨。這得要感謝這杯牛奶了,一生之中就如變色龍般折節變色的李登輝,不知浪費了多少杯牛奶了,唯獨這杯牛奶讓他嗆肺不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功效,於李登輝是大喜事——他終於可以去向日本天皇表忠心了,去感謝他從小受到的皇民教育,和參加皇軍學到的武士道精神,這杯牛奶幫他完成了他自己完成不了的心願,論貢獻,李登輝的後人得為這杯牛奶著書立傳。
  • 李登輝身世之謎
    2020年7月30日,據臺北榮民總醫院消息,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在臺北病亡,終年97歲。《環球時報》胡錫進在微博上表示:對一個曾經在重要關頭推動臺灣「去中國化」的關鍵政客,我想說,這個人一定會在中國歷史上遺臭萬年。李登輝的身世之謎,一直是網友關心的話題,李登輝是不是日本人?
  • 日本人巖裡政男——李登輝簡史
    1988年元旦剛過,臺灣地區負責人蔣經國醫治無效,在榮民總醫院逝世,職務由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繼任。李登輝1923年出生於臺灣省臺北縣三竹鄉,家境較好,受過完善的文化教育。早在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因此當李登輝出生時,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了近三十年時間。
  • 可惜了,臺獨教父李登輝死了,沒等到祖國統一
    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李登輝轉回到臺灣大學學習。在臺大,李登輝認識了其他四名進步青年,一起研讀馬克思主義作品。比如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論人民民主專政》等,還成立了「新民主同志會」。 這個時候,正值臺灣人民與刮民黨政權的矛盾迅速激化,島內越來越多的人追隨共產黨。李登輝也於1946年秋成為中共地下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