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解讀|要開始使用漢字了?韓國會再次掀起「漢字之爭」

2020-12-27 醒獅解讀

由於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古代韓國一直都在使用漢字,甚至就連韓國的史書也是用漢字書寫的。然而從1948年發布《諺文專屬用途法》以來,韓國已經花了72年時間來廢除漢字,不過儘管如此,在韓國國內關於是否要使用漢字的爭議仍然持續不斷。12月2日,韓國國內又對是否要在小學教育中使用漢字展開了激烈爭論。

漢字之爭再惹爭議韓文協會堅決反對

根據韓國權威媒體《朝鮮日報》的報導,在12月2日的韓國國會上,以金睿智為首的10位議員發起了一個名為「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的草案,其主要內容就是要在韓國教科書裡加入漢字。事實上,金睿智等人提出這個法案絕非無的放矢,畢竟在韓國語言中,漢字詞彙佔據了70%左右,因此能夠掌握和使用漢字對韓國學生來說是必須的,也有助於他們理解韓文。韓漢混用,有其實際的意義。

不過儘管金睿智等人提出的理由相當有說服力,但還是被韓國某些群體極力反對。12月10日,韓國韓文協會發表聲明,稱在教科書中僅僅使用韓文就已經足夠了,完全能滿足所有的教學需求,甚至危言聳聽,誇張地表示使用漢字會阻礙韓國「信息化和科學化」的實現。隨後韓國支持韓漢混用的學者也站出來對韓文協會進行反駁,表示在韓文協會提出的「韓文專用」四個字中,不依賴漢字就會出現歧義。

韓國多次試圖脫離漢文化圈

事實上韓國教育部門為了提高學生的漢字水平一直煞費苦心,2014年就曾出臺相關政策,要在韓國的中小學課本裡使用漢字,但該政策受到了韓國各界人士的不少反對,最後無疾而終。因此2018年的時候又被廢止。

韓國人的「自尊」是出了名的,不過在古代東亞圈裡韓國一直是中國的「小老弟」,因此韓國人對於和這段歷史有關的一切都特別敏感,而漢字則首當其衝。脫離漢文化圈,正是韓國去漢字化的一個重要目的。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真的完全把漢文化從韓國歷史中剝離,那麼剩下的所謂「韓國文化」幾乎少得可憐,為此,甚至有人想出了一個損招,那就是給漢文化「換姓」,孔子成了韓國人,端午節成了韓國傳統節日,由此引發的爭議,也讓韓國在中、日等東亞國家的文化圈裡觀感越來越差。

文|小魚 審|南北

免責聲明:本文由《醒獅解讀》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韓國當初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在韓國是否有可能恢復?
    1945年,崔銥培被任命為韓國軍政府文教部編修局長,主持教科書編寫,作為美國文化的擁躉,崔上臺後提出廢除漢字、純潔韓國民族語言的設想,崔的想法得到了「朝鮮語學會」幹事長李克魯的大力支持,當年11月,他們成立了「漢字廢止會」,為廢除漢字營造聲勢。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1.驚——韓國提議漢字進教科書最近,韓國關於漢字的使用掀起熱議。原來,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在學生教科書中使用韓文,但是為了更加清晰表達意思,提議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韓國國會議員也就是在教科書裡使用兩種文字:韓文和漢字。這個提議一出,韓國國內立即掀起巨大熱議。
  • 韓國為何突然要恢復使用漢字?
    而諺文也不像西方語言那樣,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完善,具有了完善的詞彙系統,所以,漢字的使用,還一直存留於韓文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歷史研究、法學、醫學、科學技術等專業領域。而一些脫離了語境的韓文,也是要特別標註漢字的,比如名字,一些專有名詞之類。根據能夠查到的韓國官方資料顯示,韓國近現代對於漢字的使用經歷了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 韓國人又開始學漢字了?韓國:小學課本必須添加漢字讀音!
    韓國人又開始學漢字了?韓國:小學課本必須添加漢字讀音!近年來,隨著韓劇在中國的熱播,我國也掀起了一陣韓流,人們對韓國的服裝、化妝品非常感興趣,一時間韓國遊成為了人們出國旅遊的首選。但你知道嗎?在49年前的韓國,一直都是使用漢語的,不管是說話,還是寫字全部都是深深受到了漢字的影響,直到1970年的時候,韓國人民決定要重建屬於自己的文字,於是全面下令禁止說漢語,寫漢字,全國上下都要學習韓語,寫韓字,看到這很多人會有一種疑惑,為什麼之前說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改了呢?
  • 漢字在韓國日趨走俏 犯人學漢字或獲得減刑(圖)
    專題文字:趙海建政企漢語熱2000年,韓國政府就宣布了恢復漢字教育和使用漢字,主要內容是:在公務文件和城市路標中恢復使用消失多年的漢字。近幾年,隨著中韓關係向縱深發展,韓國掀起「漢風」,學習漢語和使用漢字成為時尚。韓國各界人士喜歡使用言簡意賅的漢字成語顯示學問。
  • 漢字還影響著哪些國家 韓國:漢字與中國「同行」
    在歷史上,漢字曾經對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   過巨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國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當年的漢字文化圈也開始出現了新一輪的漢字熱。   韓國:漢字與中國「同行」   幾年前,如果有韓國人要學漢語和漢字,很多人會不理解。如今,韓國的各大媒體上,有關漢字的新聞俯拾皆是。
  • 對歷史上的韓國「漢字戰爭」的分析與思考,漢字是如何退出韓國的
    韓國的語言一直受到漢字的影響,有關文獻記載,韓國的第一官方文字就是漢字,不過從戰爭開始,漢字在韓國的命運一波三折。 所以在當時貴族、官員還是繼續使用漢字,婦女和沒受過良好教育的韓國(原朝鮮半島)人使用稱為二流文字的「諺文」。
  • 韓學者稱韓國人發明漢字 提出為漢字申遺(圖)
    中韓傳統文化之爭1 漢字之爭  開篇語  近年來,韓國開展了一連串爭奪中華文化的舉措:向聯合國申報「活字印刷術」是韓國發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明就裡,竟同意了;搶註江陵端午祭為韓國文化遺產,也成功了;論證孔子是韓國人,美女西施,神醫李時珍也早被劃入「韓國籍
  • 已經廢除了漢字的韓國人,為什麼又在身份證上保留漢字呢
    韓國的小朋友們的確不太靠譜,常常自詡為文明古國,各路專家還論證出許多中國的歷史名人以及重要發明和活動都出自於韓國,有些居然還申遺成功。所以,文字,當然再也不能使用別人家的了,那不是有失臉面嗎!可是,韓國人身份證上又為什麼要保留漢字呢?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是不是有一點小驕傲呢?反正我是有一點的。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導讀:韓國文化源自中國,因此漢字文化在韓國一直非常多的支持者,然而韓國卻一直在使用漢字文化方面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呢?韓國人一直有一個解決不了的矛盾爭議,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教他們的學生學習漢字,這成為韓國社會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韓國也沒有一個最終結論,近日關於漢字文化在韓國再次起了爭議。
  • 韓國廢除漢字,還嘲諷日本保留漢字,結果被網友懟
    中國人並不是使用漢字唯一的國家,但是漢字起源於中國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古代中國的文化產業十分發達,我們就是周圍國家爭先學習的榜樣,由於之前漢字的廣泛傳播,在亞洲形成了一個漢字文化圈,其中主要就是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為主,漢字也是他們國家在漢字廢止活動之前的一種主要使用的語言
  • 漢字逐漸走向國際,為何韓國越南卻要廢除?原因很簡單
    目前,在我國有80多種語言和30多種文字,而其中漢字和普通話是國人的通用文字與語言。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並且國人也非常愛護自己的母語文化,對於中國人,也不例外。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除了英語這門語言,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學習中國漢字。
  • 韓國也曾長時間使用漢字,但如今為什麼不再使用漢字了呢?
    韓國,位於我國東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與我國的江蘇省或者浙江省的面積最為接近。如今,我們看到韓國的語言文字,基本沒有漢字了。不過在歷史上,韓國也曾長時間受到我國傳統文化影響並使用過漢字。那麼,如今的韓國文字中為什麼看不到漢字了呢?
  • 韓國「廢漢字」72年了,現在卻拿漢字「申遺」?聯合國直接拒絕
    但是隨著近代西方思潮的衝擊,中國的周邊國家紛紛開始展開漢字廢止的活動,開始棄用漢字,改用本國的傳統文字或者使用拉丁文作為本國文字。其中韓國,日本都開始使用本國文字,而越南則改用拉丁文。在當時,漢字也是韓國的官方文字,韓國的古代書籍,人名,地名也都是用漢字書寫的,但在二戰之後,各國掀起了廢除漢字的浪潮,韓國也開始對漢字的使用感到不滿,漢字在韓國被排斥。
  • 芮曉恆:去漢字化還是恢復漢字?韓國又開撕了
    近日,困擾多年的「去漢字化」之爭,再次成為了韓國社會關注的焦點。 2016年5月12日,韓國憲法法院舉行《國語基本法》有關使用純粹韓文的條款是否違憲的公開辯論。 根據《國語基本法》第3條和第14條,「韓文是指標記國語的固有文字」,「政府機構等的公文必須符合語文規範,須用韓文書寫。僅在制定總統令時,可以用漢字或其他外國文字後附括號標註」。
  • 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韓國又開始爭論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漢字繁簡之爭 不能承受的文化傳承之重
    中國僑網消息:針對近來愈炒愈熱的漢字繁簡爭論,美國《僑報》3月22日刊文稱,漢字的繁簡之爭絕不僅僅囿於「語言工具」的使用問題,更多的爭論是圍繞於哪種字體更有利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文章摘錄如下:  在今年的中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建議大陸「用10年時間廢除簡體字」,引起了「主繁派」和「主簡派」的再次論戰。
  • 韓國議員提議要教孩子漢字,這是後悔了,要恢復漢字教育?
    要知道今天烏克蘭還生活著大量的俄羅斯人,俄語是他們的母語。要知道烏克蘭和俄羅斯有300年的合併歷史。作為前蘇聯,俄語幾十年來一直是烏克蘭的官方語言。但由於烏克蘭的獨立以及俄烏關係,今天的烏克蘭人學習俄語非常困難。甚至在很多地方,作為一個烏克蘭人,如果說俄語會被指責為漢奸,而我們的鄰國蒙古和蒙古這兩年都開展了改字運動。
  • 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
    憑藉著學習與進取,中國在世界上開始擁有話語權,也讓國際地位得到提升。而我們國家的學習,不僅體現在經濟與科技上的學習,同時還包括了文化。中華文化的內涵以及博大精深,想必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其他國家也是爭先恐後的學習中國文化。作為中華文化載體之一的漢字,成為了代表性的存在,也成為如今許多國家的一大愛好。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原因就是,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小學教科書裡也用漢字(韓漢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