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父輩起堅守沙漠植樹造林 他用經歷告訴你「種樹更要植心」

2020-12-20 華龍網
吳向榮講述「發現沙漠裡的百萬森林」。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3月25日16時48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25)日,重慶科技館舉辦第67期「科技•人文大講壇」,「沙漠種樹人」吳向榮與到場的上百名家長和孩子一起分享了他從父輩起就堅守沙漠一線種樹的經歷,並提出「種樹植心」的理念,倡導「在沙漠種一棵樹,在心中種一棵樹」,喚醒全社會對自然生態的認知。

  他倡導在沙漠種一棵樹 在心中種一棵樹

  「有朋友見我在基地修剪樹木,便問:『你一個人剪樹不孤獨嗎?』『不孤獨,因為我有樹!』朋友又說:『但是樹不懂你呀?』『你不是樹,你怎麼知道樹不懂我!』」在今天的「科技•人文大講壇」上,吳向榮講起了自己曾經和朋友的一段對話,在他看來,「沙漠不可怕,沙漠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內心的沙漠化。」

  吳向榮說,他希望環境保護的種子能種進更多人的心裡,讓大家都能夠認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並積極參與進去,「不僅要種樹,更要植心。」

  吳向榮是土生土長的阿拉善人,目前是阿拉善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項目基地負責人,從他的父輩開始就一直從事沙漠治沙的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阿拉善騰格里種樹造林、防沙治沙的最前沿。

  吳向榮回憶說,兒時最深的印象,就是跟著父親坐上農用播種機,「看著種子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四散開來,感覺它們好像是長了翅膀的精靈,擁有讓沙漠變得靈動的活力……」這樣的場景深深刻在吳向榮的心底。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沙漠 種樹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

臺下觀眾聽得很認真。記者 李文科 攝

  騰格里沙漠是我國第四大沙漠,沙丘面積佔71%,年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但是年蒸發量卻高達3000多毫米,每年二三月份會出現8級暴風……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生態環境下,從2003年開始,吳向榮及其團隊通過大量實踐和摸索,採用工程固沙和生態固沙相結合、人工種植和自然恢復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長期在騰格里沙漠東緣種植複合型生態鎖邊林。

  吳向榮團隊裡固定的種樹人也才8個人,基地周邊也只有11戶農牧民。放眼望去,唯有茫茫黃沙相伴,種樹幾乎就是吳向榮每天生活的全部,日子無疑是清寂的,而他也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節奏。

  「每一棵樹都是一個生命,我們把一個生命種在了自然環境惡劣的荒漠裡,就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愛和呵護。」吳向榮把每一個樹苗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全心全意呵護著它的成長。

  15年打造百萬森林「鎖邊綠色屏障」成活率提高到9成以上

  吳向榮及其團隊引入滴灌節水、灌木容器育苗、開溝造林、釺插造林以及採種育苗等相關技術,阿拉善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項目基地平均每年造林超過3000畝,截至2017年,已實際完成造林15120畝,管理面積達33000多畝,成活率從過去的70%左右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造林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對荒漠化地區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治理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和貢獻。

  經過近15年的連續攻堅克難,目前,這片「百萬森林」鎖邊林基地已形成長度約18.5公裡、寬度500至2000米的「鎖邊綠色屏障」,有效阻攔了騰格里沙漠東移,促進了賀蘭山西麓植被的自然恢復。

相關焦點

  • 從父輩起堅守沙漠植樹造林他說「種樹更要植心」
    人文大講壇」,「沙漠種樹人」吳向榮與到場的上百名家長和孩子一起分享了他從父輩起就堅守沙漠一線種樹的經歷,並提出「種樹植心」的理念,倡導「在沙漠種一棵樹,在心中種一棵樹」,喚醒全社會對自然生態的認知。  他倡導在沙漠種一棵樹 在心中種一棵樹  「有朋友見我在基地修剪樹木,便問:『你一個人剪樹不孤獨嗎?』『不孤獨,因為我有樹!』
  • 中國打造「綠色長城」:沙漠裡種樹的驚人壯舉
    沙漠聽上去不像是最理想的種樹之地。但是自1978年以來,中國已在乾旱的北方地區栽種了至少660億棵樹,希望能將沙質草原和黃色沙丘改造成綠色長城。Ian Teh documented this epic undertaking while traveling through northern China last year.
  • 四川大叔16年花光千萬積蓄沙漠種樹,種出萬畝綠洲
    孫國友說,從2003年起,自己做路橋工程包工的收入,就陸陸續續投入到植樹造林中去了。 沙漠種樹的難度超出想像。最開始種樹,經常第一天種下去了,第二天一早發現風全吹沒了。種下一萬顆樹,能長出2000棵樹都已經不錯了。 孫國友主要是種些刺槐、梭梭樹等耐旱的品種。在一條快手視頻中,孫國友起扛著樹苗走在沙灘中。
  • 花幾千億在沙漠種樹,日本專家:你懂什麼
    中國國土面積非常大,其中就包括了很大一部分的沙漠地區,如今沙漠的面積還在不斷的擴張。雖然是世界面積第三大國,但人類的居住面積比例卻比較少,沙漠佔地比例非常大,於是國家就開始實施植樹造林的計劃。各個國家也都開始越來越重視起了環境的問題來,開始有節制的開採資源,恢復一些自然地區等等。
  • 上海種樹母親獲澎湃和阿里2萬獎勵:沙漠種的樹都是我的孩子
    此前在3月14日,澎湃新聞刊發《上海一母親賣房完成兒子遺願,內蒙古沙漠12年種樹兩百萬棵》,講述易解放為完成兒子的遺願,從2004年起變賣房產,帶頭在內蒙古沙漠種下了200多萬棵樹的故事。3月15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第133期正能量故事評選中,易解放獲評特等獎,得到阿里公益提供的20000元獎金。
  • 原來梭梭樹的作用這麼大,怪不得被當成沙漠植樹造林的先驅者
    可能很多人都會在網上積攢能種樹,而且很多人積攢的能量兌換的第一棵樹就是「梭梭樹」,現如今,經過5億多網友的努力,在沙漠地區已經種植了10億多棵樹,其中大多數都是梭梭樹。那麼問題來了,梭梭樹究竟有什麼魔力,為什麼首選的植樹品種是它們呢?
  • 馬頭山上的種樹人 幸福指數高就是小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朔州7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胡志中)在毛烏素沙漠邊緣生活了63年的種樹人李雲生說,40年前他覺得,沒有風沙的生活就是小康。1949年,右玉縣首任縣委書記張榮懷上任,提出「要想風沙住,就得多栽樹;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樹」的理念,帶領全縣幹部、村民開始種樹開始,到後來的20多任縣委書記,都把種樹當作右玉最重要的事。他們與風沙抗爭,與乾旱打仗,最終讓這片不毛之地,變成滿目綠色的現代化縣城。
  • 藏在大漠深處的愛情:他用妻子的名字種下了自己的「愛情樹」
    故事發生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主人公是徐世軍和阿拉騰花,他們常年紮根在大漠邊緣,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到現在,夫妻倆已經在荒漠植樹5年了,種下了超過30萬棵花棒。這個花棒也叫花子柴、花秧子,是沙漠中生長的植物,花棒的花是玫粉色、有的偏點紫色,而且花特別多,花期長,生命力頑強,因此也被網友稱為「愛情樹」。
  • NASA:衛星圖顯示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
    NASA衛星Terra上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採集了2020年2月23日和4月29日和田附近一部分沙漠的圖像,發現4月底和田附近的沙漠較2月份局部出現綠色。NASA表示,植被正在大地上萌芽。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德國國土面積。
  • 當年,馬雲承諾要帶領全國人在沙漠種樹,過去4年如今怎樣了?
    ——出自唐·呂巖《七言》大家都知道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地球是屬於我們全人類的家園,我們要好好地保護它,只有生的環境好了,人類才能夠更好的投入生產還有工作,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商業奇才,曾經的他帶領著全中國的人民在中國最大的沙漠裡面植樹造林,那個時候並沒有多少個人覺得如此荒唐的計劃會實現,一眨眼過去了四年,人民有沒有為實現這一個計劃付諸行動
  • 美國:中國人有毒,他們在沙漠不僅能種水稻,還能把沙漠變成湖
    首先,要跟大家聊聊科技,因為目前很多事情都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礎上的,沒有科技的力量,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辦法實現,簡單舉個例子,智慧型手機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命脈,試問有多少人能離開智慧型手機,手機在把我們變自由的同時也將我們奴役。為什麼這麼說呢?
  • 花「天價」打造的螞蟻森林,還在種樹嗎?曾經的沙漠如今啥樣了?
    雖然馬雲在去年就正式退休了,但是他的影響依舊絲毫不減,他的一舉一動也都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注,那麼馬雲曾經花「天價」打造的螞蟻森林,如今還會繼續種樹嗎?想必經常使用支付寶的朋友對「螞蟻森林」並不陌生,在支付寶的螞蟻森林中種下一棵樹,就相當於在現實生活中種下一棵樹。
  • 他們在沙漠種樹30年,然後奇蹟出現了!
    出現下面的場景真不是兒戲,牆裡比牆外看著更像沙漠。你在戶外坐下來沒幾秒,就像剛刨出來的摸金校尉。而且庫布其是距離北京最近的一片沙漠,那裡一吹風,北京就吃土北京就吃土在沙漠上,人活著都艱難,更不用說農作物。好不容易埋下的種子,風一吹,要麼被吹跑要麼被埋進深處。到了斷糧的時候,全家人只能吃野草籽。
  • 中國成功消滅毛烏素沙漠徵服大自然
    中國是沙漠面積最大的國家,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面積達到了7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7個韓國。位於陝西榆林的毛烏素沙漠成為了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沙漠。也就是說人類終於可以徵服大自然了。有的小夥伴就要問了,沙漠在放著就行了為啥要治理它呢?其實中國看起來地大物博,資源很多,不過人口也很多,人均下來這些資源其實並不算富足。
  • 左右沙發為什麼要做「綠色星球」公益活動:因熱愛,為大愛!
    如果說,讓你在沙漠中負重徒步15公裡呢?這個任務你敢挑戰嗎?有這樣一群人已經在38度的烈日炙烤下走完了這15公裡,他們用腳丈量了騰格里沙漠的浩瀚與蒼茫,這就是左右沙發綠色星球you你左右的第二季。來自左右沙發的領導、各地經銷商、業主以及媒體一起,徵服沙漠,共同保護綠色星球。
  • 在中國最大的沙漠裡,國家每年花費數億種樹,只為了保護它
    在中國最大的沙漠裡,國家每年花費數億種樹,只為了保護它—中國最特殊的一條公路: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它因石油而生,每公裡造價是普通國道的數倍,邊種樹邊修路,路修完了還要種樹。種樹花的錢比修路還要多。它就是享譽世界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是所有遊客心中旅遊的聖地。
  • 你在沙漠種植的梭梭樹,原來作用這麼大!
    可能很多人都會在網上積攢能種樹,而且很多人積攢的能量兌換的第一棵樹就是「梭梭樹」,現如今,經過5億多網友的努力,在沙漠地區已經種植了10億多棵樹,其中大多數都是梭梭樹。低調又不簡單的梭梭樹目前我國植樹造林的地點主要是選擇了西北地區的沙漠地區,這些沙漠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並非是由環境變化造成的沙漠,而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沙漠化。要知道的是,沙漠是一種自然景觀,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了,而且僅憑人類的力量根本無法消滅它們。
  • 告別黃沙漫天是如何做到的——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荒漠化治理...
    在殷玉珍家中,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幅字:「我是一個種樹人,樹是我的根我的命。」殷玉珍就是這樣像一棵樹一樣深愛著腳下這片土地。寶日勒岱、殷玉珍、烏雲斯慶……一代代治沙人堅守初心、不懈努力,將黃沙牢牢地釘在原地,把綠色一筆筆描繪在沙漠腹地上。當年黃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如今已變成滿目清幽、綠富同興的生態家園。「對烏審旗來說,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最大最根本的任務。」烏審旗委書記額登畢力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