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榮講述「發現沙漠裡的百萬森林」。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3月25日16時48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25)日,重慶科技館舉辦第67期「科技?人文大講壇」,「沙漠種樹人」吳向榮與到場的上百名家長和孩子一起分享了他從父輩起就堅守沙漠一線種樹的經歷,並提出「種樹植心」的理念,倡導「在沙漠種一棵樹,在心中種一棵樹」,喚醒全社會對自然生態的認知。
他倡導在沙漠種一棵樹 在心中種一棵樹
「有朋友見我在基地修剪樹木,便問:『你一個人剪樹不孤獨嗎?』『不孤獨,因為我有樹!』朋友又說:『但是樹不懂你呀?』『你不是樹,你怎麼知道樹不懂我!』」在今天的「科技?人文大講壇」上,吳向榮講起了自己曾經和朋友的一段對話,在他看來,「沙漠不可怕,沙漠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內心的沙漠化。」
吳向榮說,他希望環境保護的種子能種進更多人的心裡,讓大家都能夠認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並積極參與進去,「不僅要種樹,更要植心。」
吳向榮是土生土長的阿拉善人,目前是阿拉善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項目基地負責人,從他的父輩開始就一直從事沙漠治沙的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阿拉善騰格里種樹造林、防沙治沙的最前沿。
吳向榮回憶說,兒時最深的印象,就是跟著父親坐上農用播種機,「看著種子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四散開來,感覺它們好像是長了翅膀的精靈,擁有讓沙漠變得靈動的活力……」這樣的場景深深刻在吳向榮的心底。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沙漠 種樹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
臺下觀眾聽得很認真。記者 李文科 攝
騰格里沙漠是我國第四大沙漠,沙丘面積佔71%,年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但是年蒸發量卻高達3000多毫米,每年二三月份會出現8級暴風……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生態環境下,從2003年開始,吳向榮及其團隊通過大量實踐和摸索,採用工程固沙和生態固沙相結合、人工種植和自然恢復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長期在騰格里沙漠東緣種植複合型生態鎖邊林。
吳向榮團隊裡固定的種樹人也才8個人,基地周邊也只有11戶農牧民。放眼望去,唯有茫茫黃沙相伴,種樹幾乎就是吳向榮每天生活的全部,日子無疑是清寂的,而他也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節奏。
「每一棵樹都是一個生命,我們把一個生命種在了自然環境惡劣的荒漠裡,就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愛和呵護。」吳向榮把每一個樹苗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全心全意呵護著它的成長。
15年打造百萬森林「鎖邊綠色屏障」成活率提高到9成以上
吳向榮及其團隊引入滴灌節水、灌木容器育苗、開溝造林、釺插造林以及採種育苗等相關技術,阿拉善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項目基地平均每年造林超過3000畝,截至2017年,已實際完成造林15120畝,管理面積達33000多畝,成活率從過去的70%左右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造林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對荒漠化地區生態環境的修復和治理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和貢獻。
經過近15年的連續攻堅克難,目前,這片「百萬森林」鎖邊林基地已形成長度約18.5公裡、寬度500至2000米的「鎖邊綠色屏障」,有效阻攔了騰格里沙漠東移,促進了賀蘭山西麓植被的自然恢復。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籤署對華貿易備忘錄,稱要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商務部在3月23日早7時左右發布「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擬對約3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徵關稅。[詳細]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披露,2018年3月23日是中國首架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第三代戰機殲10成功首飛20周年紀念日。[詳細]
2018年3月20日,杭州,黃曉斌正在做麵包。[詳細]
2018年3月22日,重慶,102歲的戴立明老人十分喜歡做讀書筆記,所有筆記都是用中英文書寫。[詳細]
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中新網3月25日電。[詳細]
韓國觸礁客輪搭載163人已全部獲救觸礁瞬間來源:紐西斯通訊社東方網3月25日消息:韓國海警方面3月25日稱,當天下午韓國西南海域觸礁客輪上搭載163人已全部獲救。據韓聯社報導,當地時間當天下午15時47分(北京時間14時47分)許,一艘載有163人的客輪在韓國全羅南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