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揭曉,我校喜獲佳績,獲獎總數位居廣東省高校首位。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教育教學成果的引領作用,推廣我校教育教學獲獎成果的交流應用,促進我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力提升,我們開設「教育教學成果獎」專欄對獲獎成果進行宣傳,以促進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我校嶺南學院長期以來重視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培養質量的提升,分層定位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與實踐改革是學院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本科《計量經濟學》是我校經濟管理類基礎核心課程。自2008年以來,計量經濟學教學團隊銳意進取,集中對本科教育改革進行試點工作,從理論、實驗、實踐三方面,著力創建「三個課堂」教學模式,打造核心基礎「硬」課。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實踐與創新引導激發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習和科研的興趣,加強了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綜合培養。
2019年,由我校嶺南學院周先波教授領銜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團隊榮獲中山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嶺南學院是我國國內最早實行「三高」(高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的經濟管理學院之一。「三高」教學極大地提升了學院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學術研究水平。在此教學改革下,學院培養出3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
研究生《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較早地入選廣東省研究生示範課程。為順應研究生的教學改革成果,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緊跟其後。
2010年教學團隊在學院支持下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使用全英文教材,精選重點教學內容、配置實驗課,使教學與實驗效果得到較大的提升。
2012年教學團隊從學院EQUIS和AACSB國際認證的要求出發,利用AACSB國際認證中關於提升教學質量的管理理念,對本科生《計量經濟學》率先嘗試小班教學、集體備課的改革,將計量經濟學平均分為五個教學班,每班約55人,統一編制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材料,統一命題和閱卷。從教學效果和教學評價來看,改革取得明顯的進步。然而,教學改革很難一蹴而就,需要不斷改進、不斷深化。在學院本科教育改革的培養目標中,技能方面尤其強調對數據的分析和信息技術等應用能力的培養,這一目標與學術研究和實務業界對於高級經濟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如何對教學內容作進一步整合和提升,更高效地實現技能培訓目標,成為優化課程教學的新挑戰。
2013年,教學團隊對《計量經濟學》原來的附屬實驗課進行改革,將原來的實驗軟體EViews改為目前流行的Stata軟體,並將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進行了系統化和規範化;在具體操作上,團隊成員利用晚上時間集中為學生講授實驗課,並將課程內容與上機實習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利用Stata軟體的優勢實現數據分析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2018年,學院正式開設本科《計量經濟學上機》課程。作為本科《計量經濟學》的平行課程,《計量經濟學上機》課程的開設為教學團隊創建「三個課堂」教學模式、打造核心基礎「硬」課提供了課時保障。
「計量經濟學」作為集經濟理論、統計學、數學以及計算軟體於一體的致用之學,決定了這是一門「既不好學,又不好教」的課程。自2008年以來,教學團隊主動承擔學院本科教育改革的試點工作,著力創建「三個課堂」教學模式,打造核心基礎「硬」課。「三個課堂」教學模式覆蓋理論課堂教學、實驗課堂教學和課外應用能力培養三部分,從理論、實驗、實踐三方面著實培養學生計量經濟理論的理解和學習能力,加強軟體操作實驗分析能力,直至提升應用知識和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在「三個課堂」教學模式下,形成「嚴字當頭+小班教學+集體備課+重視標準」的教學風格,將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院系的核心基礎課《計量經濟學》打造成名副其實的「硬」課。
▲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提供證據模擬法庭辯論
(來源:嶺南學院)
經過不斷探索,教學團隊形成了一套具有創新特色的教學模式:
打破常規,增加上機實驗的「第二課堂」。採用具有更強大數據處理功能和更開放交互平臺的實驗軟體Stata,打破學時和學分對等的常規做法,額外增加1學時的上機實驗課,形成3學分4學時的配備,保證理論知識學時不減少。
調動資源,組織科研導向的「第三課堂」。由任課老師根據自身研究專長,組織主題豐富、形式靈活的文獻研讀興趣小組;鼓勵並指導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完成高質量經濟學研究,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
打造「硬」課教學風格,一是做到嚴字當頭,對學生負責,堅持嚴格的教風;二是採取小班教學,在探索過程中,根據教學需求,形成1個英文班+5個中文班的固定模式;三是集體備課,做到凝聚共識,備課內容全覆蓋以及重視教學材料的質量;四是形成標準,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材料、考核標準。
由資深教授牽頭,建立「教研室」模式的教學團隊,開展教學問題的討論活動,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督。
通過釐清教學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和實踐,《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取得明顯的效果。
「小班教學+集體備課」的模式和標準已推廣至全院所有本科核心基礎課。2014年以來,在教學團隊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學院對全院必修的重點課程進行分組,建立由相關任課老師組成的課程教學組,採取集體備課制,保證教學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目前為止,集體備課制至少在兩類課程內容中使用:一是全院學生必修的經濟學基礎課程,如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經濟學核心課程;二是各系要求的取得專業資格的四門核心課程。
本科生科研成果顯著,「三個課堂」模式獲得肯定。2014年至2018年期間,在教學團隊的指導下,有17位同學的畢業論文獲得校級優秀,有19位同學的畢業論文獲得學院優秀;多位同學在本團隊老師指導下完成科研成果,發表於國內重要經濟類學術期刊上,如《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南方經濟》等;團隊年輕老師在常規教學評估、中山大學青年教師授課大賽、嶺南學院董事會教學貢獻獎等方面獲得諸多肯定。
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科研的結合顯示強大生命力。教學團隊不僅承擔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也承擔了博士生《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編寫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教材;教學團隊在國際著名計量經濟學期刊上發表高質量論文等;同時,為致力於建設華南地區的計量經濟學學術交流平臺,學院從2016年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屆計量經濟學高級研討會,與國內外學者進行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應用研究的交流,收穫滿滿。
▲2016-2019年廣州計量經濟學高級研討會
(來源:嶺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