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29年後的今天,中國社會空前開放;中國同外部世界相互交融和依存的程度前所未有;國家在開放中實現了自身的發展繁榮,同時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了世界的發展進步;中國人民能夠平和坦然謙遜自信地同其他民族和人民自由交往。黨的十七大報告作出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樣的重大判斷,標誌著中國的開放和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
-
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
【摘要】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古往今來,中外文明的發展軌跡無不深刻地驗證了這一鐵律。過去40多年中國在開放條件下取得了矚目的經濟建設成就,世界經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進一步推進國內市場開放、支持經濟全球化的決心始終未曾動搖。
-
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雙循環」絕不是也不可能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
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豐富的人力資源,也必須遵循大國經濟的發展規律,增強國內供給和需求,對國民經濟循環的主要支撐作用。」他同時強調,中國經濟已同世界經濟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持續上升,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同世界經濟的聯繫會更加緊密。
-
中國同東協合作空間將更為廣闊
原標題:中國同東協合作空間將更為廣闊 冬日的八桂大地豔陽高照,草木蔥蘢。備受關注的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簡稱東博會)11月27日如約在廣西南寧開幕,多國政要通過視頻致辭,中外嘉賓客商濟濟一堂,共謀發展之道,共尋合作商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的致辭在各行各業引起熱烈反響。
-
新興經濟體論壇在廣州舉行 聚焦「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
在疫情形勢下,更加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並藉此機會推動多邊主義,讓國際貿易合作更加牢靠且具持續性。    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許紅海表示,疫情將讓世界各國對全球化重新認識,並對國際秩序產生巨大影響,也讓人們意識到這個世界緊密相連。
-
國內國際雙循環解讀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順勢而為調整經濟發展路徑,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市場是全球最稀缺的資源,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擴大內需,可以釋放巨大而持久的動能,推動全球經濟穩步復甦和增長。 劉鶴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
-
觀察丨更加不確定的世界,更加確定的中國外交
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特徵日益凸顯,人類不得不虛心學習、努力習得與不確定的世界的相處之道。導致世界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事物具有運動屬性,運動意味著變化,而變化和發展又總是與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緊密聯繫在一起。二是,無論是在自然世界還是在社會世界,無論是在物質世界還是在思維世界,複雜性無處不在。
-
人民日報:「開放的中國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機遇」——
連日來,外媒持續報導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關注中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等重大論斷和重要舉措,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穩步前行、不斷升級,認為中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和營商環境,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更大信心
-
經濟大家談 | 推動長江經濟帶全方位開放,構建開放型雙循環發展格局
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指出,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深化對內經濟聯繫、增加經濟縱深,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世界各國要素稟賦不平衡和國際分工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動力。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技術、市場等不足的矛盾,面臨「分工受市場規模限制」難題,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世界市場形成。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深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幾次工業革命大大降低了貨物運輸、信息傳播和人員流動的成本,特別是網際網路等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扁平化,各國經濟相互依賴前所未有。
-
廣西日報評論:拓展合作空間 增添發展動能
「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包括東協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將從中受益。放眼未來,中國同東協合作空間將更為廣闊。」東博會、峰會舉辦以來,中國和東協各國在經貿、投資、人文等各領域合作持續深化,有效促進中國—東協自貿區全面建成、升級發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逆轉中國和東協各國合作的勢頭,經貿合作逆勢上揚,凸顯了雙方合作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中國與東協實現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性突破,雙方經濟紐帶日益緊密、產業聯繫更加密切,展現出良好的合作前景與巨大的發展潛力。
-
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其二,這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客觀要求。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成為全球重要的跨國投資目的地和主要對外投資大國,通過貿易、投資、金融等渠道,國內國際經濟的互動效應明顯增強,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不斷加深。
-
外媒看中國:「開放的中國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機遇」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世界經濟復甦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成功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復甦。法國經濟類報紙《論壇報》發表文章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工業生產、零售業和投資活動等實現迅速有力的回升。文章稱,「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世界經濟復甦具有積極意義」。
-
更加廣泛地「連結世界」
□ 本報記者 薄克國10月19日晚,青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主題路演活動舉行,主題明確:青島要更加廣泛地「連結世界」,加快建設山東乃至全國、全球企業的「國際客廳」。主題路演活動上,《深圳市營商環境》宣傳片和青島城市推介片《青春之島》的播放,青島市、深圳市「同框」,聯手進行推介。據介紹,圍繞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青島正在發揮開放優勢,加快建設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海洋合作「五大中心」,打造山東乃至全國、全球企業的「國際客廳」。
-
中國駐阿聯大使倪堅: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00多年前的古絲綢之路就已經將兩國緊密相連,我們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在汪洋大海中「雲帆高張,晝夜星馳」,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1984年,建國伊始的阿聯與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建交,開啟了兩國勵精圖治謀發展、互利共贏話合作的奮鬥時代,譜寫了兩國快速崛起、屢創奇蹟的壯麗篇章。
-
廣東開放大學:強化與社會互動
廣東開放大學:強化與社會互動 2016-06-13 來源:綜改司 廣東開放大學立足區域發展需求,設計專業課程,開展合作辦學,提供教育服務,收到良好成效。
-
惟有開放合作才能贏得美好未來
求是記者/攝 在世界經濟面臨深度衰退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發表視頻致詞,針對全球服務業開放合作提出三點倡議,強調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給當前處在艱難歷史時期的世界經濟帶來了陣陣暖流,贏得了與會人士的廣泛認同。
-
許寶健: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3個多月的抗疫鬥爭實踐再一次深刻啟示我們,越是在關鍵時刻,我們越是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越是要自覺做到「兩個維護」,越是要堅定服從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統一號令。我們應該看到,在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做好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加快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時候,全球疫情蔓延勢頭依然上不見頂。
-
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良性互動(新論)
內容摘要:形成雙循環的良性互動,需要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關鍵詞:雙循環;國際競爭;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 形成雙循環的良性互動,需要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
【每日一習話】凡是願同中國合作的國家、地區、企業 我們都會積極...
習近平:我們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遭受衝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展示了中國持續深化對外合作的堅定決心和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的真摯誠意,為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世界打了一劑強心針,注入了滿滿的正能量。 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它的經濟增長活力、潛力和方向都直接影響世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