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縣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東控南汀河,西扼怒江。四周與耿馬縣、鎮康、龍陵縣、施甸縣、昌寧、鳳慶、雲縣7縣為鄰。1963年析置永德縣。縣有德黨鎮,故取名永德。地域東西寬71.5千米,南北長75.8千米,總面積3296平方千米,山地面積佔95%。永德縣轄3個鎮、7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世居漢、彝、佤、布朗、傣、傈僳、拉祜等22個民族。
永德縣是滇緬邊境傳統通道,中國南藥訶子主產地,雲南芒果之鄉,國家級糖料基地縣,省級茶葉、畜牧、商品糧、玉米制種基地,雲南省天然旅遊風景區。
永德縣境氣候總體屬南亞熱帶與北熱帶交匯的河谷季風氣候。地勢東南西高,向北傾斜,形如桑葉。縣境雖然地表傾斜、相對破碎,但宜耕適生性十分廣泛,沒有不毛之地。主要景點有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永德土佛。
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有:潑水節(佤、傣、布朗族節日,清明節後第10天舉行),佤族的關門節(農曆六月十五)和開門節(農曆九月十五),火把節(彝、拉祜、傈僳族節日,農曆六月二十四),布朗族的嘗新節(農曆八月中旬屬蛇日),德昂族的包飯節(農曆八月十五)和芒果節(公曆7月10日至15日),彝族俐侎人桑沼哩節(農曆二月十五),仙根朝聖(農曆正月十五和三月十五)等。
永德大雪山位於縣內東北部,總面積上百平方公裡。風景區由大雪山、土林片區、棠梨山—觀音洞和南汀河組成,共90個景點。茂密的林海內國家級保護動植物不計其數,因此具有極高的科研、科考價值。
松山旅遊區的氣候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因受海拔和小地形影響,氣候宜人,是北京低溫區之一,年平均氣溫7℃左右,比市區低4℃,比承德低2.9℃。松山溫泉古今聞名,是沐浴療疾的理想場所。松山自然保護區既是科研考察,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又是旅遊度假、避暑療養、寫詩作畫、領略大自然情趣的勝地。
永德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臨滄市永德縣東部,距臨滄市政府所在地約90千米。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永德縣忙海水庫工程位於永德縣城南的明朗鄉境內。距縣城45公裡,在永康河上遊紅石河,屬怒江水系。海拔高程為2000米至2060米之間,水庫居高臨下,控制著永德縣西南大部分地區的耕種面積。是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城鎮村寨飲水和發電綜合效益發揮的系統工程。是永德脫貧致富,解決山區近八萬人溫飽及電氣化縣建設的基礎設施工程,是目前臨滄地區已建的最大水利工程。
農田
大雪山彝族傣族村寨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鄉位於臨滄市以西,永德縣東南部,距縣城157公裡、距市府臨滄110公裡,境內最高海拔3504.2米、最低海拔630米,國土總面積379平方公裡。年平均降雨量1014.1毫米,平均相對溼度76%,屬南亞熱帶河谷季風氣候。
大雪山鄉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一是熱帶農業資源。大雪山鄉四季植物青翠、水果飄香。有甘蔗、澳洲堅果,臺灣青棗、白花木瓜、泡核桃、膏桐、葡萄、畜牧等農業商品基地。二是礦產資源,大雪山鄉有矽礦、錳礦、鉛鋅礦、鐵礦、銅礦等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產。
三是旅遊資源,大雪山鄉與大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水相連,雪山頂上一年四季銀裝素裹,萬丈巖瀑布從深壑山崖飛流直下,蔚為壯觀,蜿蜒曲折的南汀河穿境而過,與巍峨雪山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的「彩色雪山」。四是水利資源,境內有南汀河、白石頭河、南景河等多條河流,有著非常廣闊的水電開發潛力,目前白石頭河電站的前期規劃論證工作已全面完成。
怒江為中國西南地區大河。發源於青藏邊境唐古拉山南麓,由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自治區東部,入雲南省折向南流,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地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注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流入印度洋孟加拉灣。從河源至人海口全長3240公裡,中國部分2013公裡;上遊除高大雪峰外山勢平緩,河谷平淺,湖沼廣布,中遊處橫斷山區,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兩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幹支流構成羽狀水系。
永德仙根 仙根,又稱土佛,地處永康鎮距縣城50千米,土壤以紅壤和黃壤兩色為主,多呈沙礫狀,共有200餘尊,佔地0.1平方千米,看上去似雕非雕,形狀奇異如萬年塔,形同精雕玉柱,高矮不等,最高的有30餘米,堪稱奇觀,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三月十五均有幾萬人到此燒香、祭拜,趕仙根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