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團隊、企業管理三個維度,談談目標管理的重要性與方法論

2020-12-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目標管理對於個人、團隊、企業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在完成一件事情、任務時,你需要明確的目標來提醒你自己。而本文主要談談目標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論。

對於目標管理,其實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它的意義何在?為什麼我們要進行目標管理?目標管理它的定義是什麼?

因為如果我們不了解,所謂的目標是什麼?那就談不上所謂的目標還要進行管理。也只有我們知道了目標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在以後的個人工作,團隊管理、業績管理中才循序前進。

在這裡我與大家分享一個例子:我上高中的時候,我的同桌他的成績不是很好,然後他一直想提升自己成績,他對自己說,一定要把成績給搞上去。對,就是想把成績搞上去。

然後努力了一個學期,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還是一樣,沒啥提升。後來,第二個學期,他去詢問老師,為什麼他的成績上不去,他說他已經很努力了。然後老師問他:你想提高成績,是想提高哪一科的成績?提高多少分?達到多少分?

結果,我那個同桌一問三不知。因為他腦袋裡就想的是提高成績,而從沒想過提高多少分。結果,他自己回想了下,他急需提高的成績是英語,因為他的英語拖了他整體成績的後腿。於是他定了一個目標,就是在本學期期末英語考試要上100分。然後他就朝著這個分數,一直努力奮鬥。結果一個月後的月考中,他的英語成績打了106分。

那麼我們可以通過這例子,可以看出,我們制定我們目標重要性。如果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不制定一個目標,那麼我們的努力就沒有方向,就是白費的。

以一個小店鋪為例:我前一段時間,接觸的一個店鋪的老闆,她的店鋪剛開半年,一直想著拓客賺錢,所以就隔幾天就想著搞個營銷活動,三天一小搞,五天一大搞,腦子就想著賺錢。但是這半年搞下來,發現什麼錢也沒賺到。

後來,我問她,你有沒有制定一個目標,就是這個月我要賺多少錢,這半年我要賺錢多少。結果,她說,她沒想過,就想著搞活動,反正能賺多少就賺多少。然而現在她的店鋪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中了,每天都承擔著巨額的開支。

所以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目標管理它具體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其實目標管理,是根據公司或者團隊的戰略規劃與目標,運用系統化的管理方式,把各項管理事務進行有主次、可控的和高效的管理,激勵我們的員工共同參與,或者激勵自己循序前進,以實現團隊和個人目標而努力工作的過程,就是說我們制定目標。

然後,通過科學的方法,將我們的要達到此目標的過程進行管理,進而實現這個目標。

這就是我們所謂目標管理。

一、目標管理在一個企業或者團隊的意義

1. 藉助目標說明公司或者團隊的期望及要求

比如說:企業制定了這一季度的業績目標——一百萬,這個業績目標,就是我們對團隊的一個期望和要求,我們期望我們團隊在這一個季度完成一百萬的業績,要求他們努力做到。

2. 通過目標分解使各級人員負起責任

當我們說明了團隊的期望時,我們對團隊進行分工。比如說:針對於這一季度我們一百萬的業績,我們銷售應該做什麼?我們售後應該做什麼?

通過這樣一個任務分解,我們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就都清楚,這一季度對我們的要求是什麼?我們對此要承擔什麼責任,那麼他們的行動目標就會變得清晰,就不會感覺到迷茫。

3. 目標及其標準為企業考核提供依據

這個怎麼理解?就是說,如果我們這一季度定的一百萬的目標,通過任務分解下來,我們的A銷售應該完成30萬的業績,我們B銷售應該完成20萬業績。那麼一季度下來,A與B到底有沒有到達這個目標?如果沒達到,那麼他的考核,他的績效,他的提成就相應的會減少。如果達到了或者超過了,那麼他的績效與提成就會相應的進行增加。

所以這些目標與相應的標準就是我們考核的一個依據。

4. 目標管理有助於把握企業的命運,保持長期和短期利益之間的平衡

其實,這個是我們目標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意義。為什麼我們要進行目標管理,除了讓我們高效到達目標之外,還有就是把握企業的命運,保持企業、團隊長期與短期利益之間的平衡。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這個季度本來通過分析,定個一百萬的業績目標是合適的,但是老闆想在這個季度多賺點錢,結果定了一個一千萬的業績目標。

結果,沒辦法,團隊成員為了要達成這個業績,就開始殺雞取卵式去向客戶進行推銷。結果,傷客了,這一季度一千萬的業績也只完成了60%。當然,這還算好的。結果,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你的業績會下滑的非常快,造成內部人心不穩,外部客戶矛盾。

二、目標管理在一個企業或者團隊的內容

它就是讓我們在企業管理,或者說團隊管理中,大家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塑造起共同的價值管理。然後通過任務分工,各司其職,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樹立績效管理意識到員工心中,促進個人與團隊整體目標的達成與不斷向前發展。

但是理解了目標管理的重要性與概念之後,當我們去進行目標管理的時候,你會發現,目標管理我也懂呀,但是怎麼就是使用不起來。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的問題。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主要是我們在進行目標管理時遇到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影響到了我們有效的進行目標管理。

這類問題我們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

第一類:就是目標難以確定,標準難以量化。這個就是我之前所說例子,我那個高中同桌,他想提高成績,但是只是說提高,到底提到多少沒有確定一個目標。他說的提高,也很難量化,就是數據化。也就是我之前講的那家店鋪,天天想著拓客賺錢,但是從未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我一個季度要賺多少錢,要有多少客人。這就是他們所遇到的問題。第二類:目標難以長期化,目標難以靈活變動。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制定了一個目標,但是這個目標只是一個短期的目標,很難長期化,這個目標在很短的時間裡,他就不適應市場環境了。再者目標難以靈活變動,當我們根據市場情況制定了一個目標後,但是突然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而這個時候我們的目標,本應該隨之改變的,但是因為資源的情況、人員的情況,卻遲遲難以改變。第三類:目標制定參與性較差。這個問題也是很普遍的問題,就是當我們的企業或者團隊,在制定一個目標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沒有經過大家的參與進行討論分析,就導致目標制定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時沒有大家參與制定,大家執行起來缺乏主人翁意識,造成執行力差,消極怠工。第四類:不同層次對目標的理解差異,目標監控失去平衡。這是企業或者團隊變大之後,常會出現的問題。當整個組織龐大後,組織的目標在傳遞的過程中,組織成員理解各異。尤其在組織目標不斷變化時,組織成員更加摸不著頭腦。同時,對於目標的進程控制變得非常難。

所以針對於這些,管理科學裡面有一個目標管理的方法論——就是我們的SMART原則

就是我們在進行目標管理的時候,要遵循SMART原則裡面的五項要點

1. 明確性

所謂明確:就是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明確目標,幾乎是所有成功團隊的一致特點。很多團隊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為目標定的模稜兩可,或沒有將目標有效的傳達給相關成員。

比如說:目標是「增強客戶意識」。這種對目標的描述就很不明確,因為增強客戶意識有許多具體做法。

如:減少客戶投訴,過去客戶投訴率是3%,把它減低到1.5%或者1%;提升服務的速度,使用規範禮貌的用語,採用規範的服務流程,也是客戶意識的一個方面。

除此之外,有這麼多增強客戶意識的做法,我們所說的「增強客戶意識」到底指哪一塊?不明確就沒有辦法評判、衡量。

所以我們應該這樣,比方說:我們將在月底前,把前臺收銀的速度提升至正常的標準,這個正常的標準可能是兩分鐘,也可能是一分鐘,或分時段來確定標準,這樣我們定的目標就明確了。

所以,我們的目標設置要有:項目、衡量標準、達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資源要求,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很清晰的看到,我們的團隊計劃要做哪些事情,計劃完成到什麼樣的程度。

2. 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標應該是明確的,而不是模糊的。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數據,作為衡量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如果制定的目標沒有辦法衡量,就無法判斷這個目標是否實現。

比方說:為所有的老員工安排進一步的培訓管理,進一步是一個既不明確,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

到底指什麼?是不是只要安排了這個培訓,不管誰講,也不管效果好壞都叫「進一步」?

所以我們應該這樣,準確地說,在什麼時間,完成對所有老員工,關於某個主題的培訓,並且在這個課程結束後,學員的評分在85分以上,低於85分就認為效果不理想,高於85分就是所期待的結果。這樣目標變得可以衡量。

這其實跟我之前提到的,我同桌說提高成績,那麼這個成績要提高多。我的店鋪要賺錢,要賺多少錢,這個要明確,要有一個具體的數據。

所以在目標的衡量時,要遵循「能量化的質化,不能量化的流程化」。使我們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標尺,杜絕在目標設置中,使用形容詞等概念模糊、無法衡量的描述。

對於目標的可衡量性應該首先從:數量、質量、成本、時間、上級或客戶的滿意程度五個方面來進行,如果仍不能進行衡量,其次可考慮將目標細化,細化成分目標後,再從以上五個方面衡量。如果仍不能衡量,還可以將完成目標的工作進行流程化,通過流程化使目標可衡量。

3. 可實現性

目標是要能夠被執行人所接受的,如果上司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利用權利性的影響力,一廂情願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標強壓給下屬,下屬典型的反映是——一種心理和行為上的抗拒,從而給達成目標造成影響。

「控制式」的領導喜歡自己定目標,然後交給下屬去完成,他們不在乎下屬的意見和反映。現今,這種做法越來越沒有市場,今天員工的知識層次、學歷、自己本身的素質,以及他們主張的個性張揚的程度,都遠遠超出從前。因此,領導者應該更多的吸納下屬,來參與目標制定的過程,即便是團隊整體的目標。

所以在目標設置時,要堅持員工參與、上下左右溝通,使定的工作目標在組織及個人之間達成一致。既要使工作內容飽滿,也要具有可達性。可以制定出跳起來,可以到達的目標,不能制定出跳起來永遠達不到的。

4. 相關性

目標的相關性是指:實現此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但對其他的目標完全不相關,或者相關度很低,那這個目標即使被達到了,意義也不是很大。

因為畢竟工作目標的設定,是要和崗位職責相關聯的,不能跑題。

比如:一個前臺,你讓她學點英語,以便接電話的時候用得上,這時候提升英語水平,和前臺接電話的服務質量有關聯,即學英語這一目標,與提高前臺工作水準這一目標直接相關。若你讓她去學習打籃球,那就比較跑題了,因為前臺學習打籃球,這一目標與提高前臺工作水準這一目標,相關度很低。

5. 時限性

時限性就是指目標是有時間限制的。例如:我將在2018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5月31日就是一個確定的時間限制。

沒有時間限制的目標沒有辦法考核,或帶來考核的不公。上下級之間對目標輕重緩急的認識程度不同,上司著急,但下面不知道。到頭來上司暴跳如雷,而下屬覺得委屈。這種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定的方式,也會帶來考核的不公正,傷害工作關係,傷害下屬的工作熱情。

所以,我們在目標設置時要具有時間限制。根據工作任務的權重、事情的輕重緩急,擬定出完成目標項目的時間要求,定期檢查項目的完成進度,及時掌握項目進展的變化情況,以方便對下屬進行及時的工作指導,以及根據工作計劃的異常情況變化,及時地調整工作計劃。

總之,無論是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還是員工的業績目標,都必須符合上述原則,五個原則缺一不可。 制定的過程,也是對團隊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過程,完成計劃的過程,也就是對自己現代化管理能力歷練和實踐的過程。

三、實施目標工作方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剝洋蔥法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實現目標的過程,是由現在到將來,由小目標到大目標,一步步前進的。但是在一個企業或者團隊裡,推進一個目標的最高效的方法,則是與實現目標的過程正好相反,運用「剝洋蔥法」,由將來到現在,由大目標到小目標層層分解。

就是說,團隊定一個大目標,然後再進行分解,分解到每一個成員。

比如說:你的一個季度的業績定的是一百萬,那麼這個是整個團隊的業績,這個是先制定出來的。然後在推進的過程中進行分解,A員工要承擔30萬的業績,B員工要承擔20萬的業績,這是一個分解。

然後,我們的A員工他要承擔30萬的業績,這是他個人的大目標,那麼他又要進行分解,要達成這30萬的目標。根據之前的經驗分析,他要完成C產品銷售多少萬,D產品多少萬。然後在分解,要完成C產品這麼多萬元的銷售,那麼他要拜訪多少客戶,成交多少客戶,得分析出來,得出數據。

這就是我們的將大目標一層一層的分解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剝洋蔥法。

第二個方法就是:目標樹形圖

就是當我們企業,或者公司定下一個大目標的時候,我們就根據:部門、項目、時間、產品這些進行任務的分解,各層級的目標進行細分。

當企業的目標制定後,根據目標樹形圖,按照各部門的工作職責,進行部門任務分解,告知其要達成的關鍵效果是什麼?具體有什麼樣的標準與要求?

那麼這些就變成了他們的工作目標,當了解了本部門的工作目標之後,本部門就會開始採取行動計劃,在這一個目標達成的過程中,時時進行控制,不偏離方向,時間節點控制好。

同樣的,個人在工作中也是這樣進行目標實施。

首先,根據團隊的目標明確後;然後,團隊根據團隊成員個人的崗位職責進行任務分解,要求成員要達到什麼結果?具體是什麼標準?最後這個就是成員個人的工作目標,那麼此時,他就根據自己個人的目標採取行動計劃。同時,自己對自己的目標進行把握,在制定出來的時間節點達到要求的結果與標準。

本文由 @彭先鋒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如何通過目標管理,讓企業進入階梯式管理循環
    本期課程嘉興特約導師孫葉飛老師面對面引導學員設立願景和講解企業目標管理的步驟。 孫葉飛老師通過三星公司跨界經營和阿里巴巴創業歷史這2個案列,說明了設立願景對企業的重要性。在講到企業目標管理的8步驟時,孫老師以玫琳凱為例,特別強調了要對目標進行多維度的激勵。
  • 企業目標管理與達成為何總是不理想?附:目標管理的三個主要工具
    即使有還算滿意的結果,其實,如果目標管理做到位,完全可以做出更加卓越的成果。三、「目標與績效」的關係首先,目標是績效管理的核心。沒有目標,績效管理等於0。但是在設立目標時,不少企業常常誤認為,設置了「銷售額」「毛利」「利潤」「成本」「費用」等就是目標。實際上這些都只是財務指標類的目標,而不是整體績效的目標。
  • 知識管理的三個維度
    個人能力提升知識管理的三個維度#學習的三個目標解釋問題,解決問題和預測問題是我們學習的三個目標,這同時也是學習由淺入深的三個層次。知識管理的三個維度知識管理就是通過對外部信息進行加工一般知識管理可分為三個維度,數據管理、信息管理和底層規律。知識管理的三個維度對應著學習的三個目標:數據管理維度即解釋問題,就是對外部信息進行歸類,標籤、整理、保存的過程;信息管理維度即解決問題,就是對信息進行理解、消化和應用的過程;底層規律維度即預測問題,就是將知識進行內化,形成大腦中知識網絡的節點,連接著其他知識。
  • 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幾個認識方法論問題
    企業經營管理的每項活動,背後都有認識方法論在發揮著支配作用,不論認識到與否,這是客觀存在的,必然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表現為自覺性,能夠在總結反思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後者表現為盲目性。從根本上說,缺乏總結的企業領導人,是難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近年來,特發集團不斷強調加強學習,建設學習型企業,集團上下已初步形成了讀書學習、交流心得、開展書評的良好風氣。
  • 企業管理什麼最重要?「目標、過程、結果」
    幾十年前,有一位管理大師叫德魯克,他總結出了一套管理理論,叫「目標管理法」。道理非常簡單:企業設定目標,再通過分解,變成部門目標,部門目標再分解,變成崗位目標,然後就有了個人目標。每個人只要在一定的規則指導之下,完成個人目標,那麼,企業的目標就達成了。
  • 績效管理的基礎就是目標管理
    ▼做一個懂目標管理的HR,這個系列一開始,我們就提到了做目標管理的重要性——不僅對個人有威力,站在企業的角度,對企業發展更為重要。相信大家已經熟知這個概念,「績效管理的基礎就是目標管理」,我們要想做好績效管理,就必須做好這兩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一項是目標管理,另一項是工作設計和任務劃分。
  • 「企業管理工具解析」BSC落地的核心——三個管理閉環
    本篇文章注重於介紹BSC落地的核心——三個管理閉環,即戰略管理閉環、預算管理閉環和績效管理閉環。BSC是由15世紀以來傳統財務導向型,逐步向20世紀財務、戰略、運營等過渡的集成創新,而非是簡單地為戰略(含績效)管理添磚加瓦,是整合、集成者的角色。BSC的中心內容是:在綜合分析企業內外環境與所有資源的基礎上,將企業的目標歸結為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和學習與成長四個基本方面。
  • 人生的管理,就是目標的管理——管理工具大盤點
    改進產品、開拓渠道、網絡營銷、靈活定價……這是通過4P原理對目標分解。在企業中,有什麼推薦的管理工具嗎?有,平衡計分卡。世界前1000位的公司中,750家都在使用。簡單來說,就是從「財務,客戶,過程,創新與學習」四個維度,來綜合平衡管理企業。
  • 何穎: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評析
    而新公共管理理論則是建立在公共選擇理論、制度經濟學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及私營管理理論等經濟學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基礎之上的。以經濟學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為基礎的新公共管理理論更加注重管理的科學化與實用性,這一點在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方法論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 五個問題,淺談如何提高團隊管理效率
    「給你一個行政團隊,該如何管理?」在行政工作裡,「管理」都是日常工作中再熟悉不過的部分。不管是行政負責人還是行政專員,都有管理團隊的需要。,有四個關鍵詞:細化、傳達、溝通、清晰。細化:具體來說就是為團隊成員拆解細化企業的年度目標和戰略,把寬泛的宏大的目標與團隊工作相結合,落地到每個成員都能理解的程度。
  • 多維度目標管理來幫你一一實現!
    多維度目標管理來幫你一一實現! 如何實現各項業務目標,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目標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何為目標管理?目標管理是以目標的設置和分解、目標的實施及完成情況的檢查、獎懲為手段,通過員工的自我管理來實現企業經營目的的一種管理方法。目標管理由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於20世紀50年代提出,被稱為「管理中的管理」。
  • 管理目標
     傳統的SMART管理企業領導人可以面向夢想,但是管理者就必須勇敢地直面績效。1964年管理學大師彼德.德魯克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同時給出了SMART原則,旨在調動員工明確、高效地工作,更是給管理者和實施者提供了考核目標和考核標準,使考核更加科學和規範。目標管理對個人還是對組織來說都很重要,它旨在確保人們的能力和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問題和任務上。
  • 知識管理團隊對構建企業知識體系重要性分析
    構建組織體系:知識管理的落地推進和未來知識管理體系的運營與發展,離不開合理、務實、各司其職的執行機構,即知識管理團隊。深藍海域知識管理管理制度體系規劃包括組織架構的確定,管理與激勵體系的構建,並設計涵蓋知識創造、知識審查、知識使用控制、知識儲存更新、知識保護和知識傳播等環節的規章制度和運營流程;設計鼓勵知識創造、知識分享和知識使用的激勵約束機制。
  • 知名企業的目標和績效管理
    關於KPI,我們需要把握住三個方面的關鍵內容:KPI是目標管理的重要工具KPI是關鍵績效指標,源於戰略解碼與目標分解KPI與績效激勵緊密掛鈎此處我們牢記以上三個關鍵內容是更好地把握KPI的作用範疇、KPI的邏輯和KPI的應用,而這三方面與我們稍後闡述的OKR有共同點也是區別所在,我們重點講一講KPI的底層邏輯。
  • 淺談財務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1 財務管理概述  1.1 財務管理的內涵  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基於一定的法律法規,在一定整體目標的指導下,關於企業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經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分配的管理。
  • 跨文化管理——霍夫斯泰德的四個維度
    這些事實上就是在從事跨文化的經營與管理活動。不過這時候的跨文化管理活動完全取決於從事貿易活動的商人們的個人經驗,有關文化及文化差異與相似的研究也僅僅是人類學家的事。公司與企業還很少注意對文化及其差異的研究跨文化管理,也還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跨文化管理真正作為一門科學,是在20 世紀70 年代後期的美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 從4個方面談談:企業管理信息化變革
    通過利用最先進的IP技術,從客戶下訂單開始,到採購、生產,直至銷售,都可以由ERP進行協調規劃,最終實現物料、財務、人力和信息資源管理的一體化。ERP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模塊:(1)市場營銷模塊它是支持企業市場營銷和管理控制的模塊,包括標準化的代碼、文檔、資料庫以及審計和數據集成。
  • 團隊建設 管理三要素
    不管是企業管理也好,還是個人發展也好,都離不開團隊的參與,團隊管理對組織的發展非常的重要,沒有哪個企業是可以不依賴於團隊存在的,所以團隊管理就顯得十分的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打造一支強大有力,戰無不勝的優秀團隊呢?
  • 三泰控股:與蘇州拓策及維度金融核心管理團隊籤訂轉讓協議
    中證網訊(記者康曦)三泰控股(002312)11月30日晚公告稱,當日,公司與蘇州拓策籤訂了《維度金融外包服務(蘇州)有限公司80%的股權與成都三泰電子有限公司19%的股權及註冊商標之轉讓協議》(簡稱「《轉讓協議一》」),與特定對象方維度金融核心管理團隊(即蘇州天樞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蘇州協瑞企業管理合夥企業
  • 為什麼企業要進行知識管理?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作為知識經濟時代出現的新興管理思想,並不孤立於企業經營管理體系之外。知識管理從知到行,決不是簡單的、盲目的,而是需要涉及多個層面的綜合解決方案,企業在推進知識管理過程中,只有透查現狀、明確問題,才能合理設計實施路徑,發揮出知識管理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