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四歲的寧寧一輛玩具卡車,但意外地發現車子在垃圾桶內。寧寧對失去新玩具沒有好的解釋,所以他自己編了一個這樣的故事,&34;似乎是一個合理的故事,但是寧寧不能提供其中的細節,那位小男孩是誰?住在哪兒?他是一個人出來的?寧寧回答不出來。晚上睡覺後,媽媽在垃圾桶裡找到了卡車。她想可能寧寧把卡車丟掉,而不想告訴父母,孩子說謊的行為令她非常難過。
根據專門研究兒童道德觀的心理學家的研究,故意說謊的行為要到七歲才會發生,你可能會認為這是驚人的結論,但它千真萬確。就成人的標準,幼兒是完全誠實的,不然就是說謊。兒童將周遭的環境當作解決的方式,這個年紀的孩子發現他們能在心裡操作影像和概念,如果他們在腦海中把概念形象化,就相信這個概念是真的,這是他們自我中心發展自然形成的部分,他們會說故事,但不是說謊,所以你怎麼可以將二個衝突的概念視為一致呢?
但這需要兒童發展的一些知識來處理。說故事是兒童正常成長的一部分,但父母通常對處理說故事的行為有困難。因為他們用成人的標準判斷孩子的行為。適合於成人的標準,不見得適合孩子。當一位成人捏造事實,你認為是任性的行為,因為成人能辨別是非,他知道如何講不真實的事來保護自己或討好別人,所以他說謊。
在幼兒捏造或說故事,是運用想像力,亦即是遊戲的一種形式,這只是他們成長過程之一。有些小孩會編造一個複雜的故事來解釋一個事件,他們如此做,是為了讓父母或朋友認為他們是大人,要知道幼兒對於是非並沒有明確的判斷力。當孩子編造出謊言時,你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孩子說,小狗太餓了,它把卡車吃掉了。這些&34;會使父母明白他對自然想像的反應。
如果幼兒真的說出太離譜的話,不要難過或處罰他。以下是你該做的事。
1、以孩子的觀點來欣賞:如果孩子告訴你,她的待在家裡的寵物因為外面下大雨都溼了,你可以說:&34;
她可能回答:&34;你可以順著孩子的思路繼續有趣的對話,這是培養孩子想像力的好機會。
2、欣賞故事的創造性。認可有彈性的想像,是另一種看待這個年齡說故事的方法。這種思想的過程,是孩子對新的狀況能有完整認識的方法。例如,他想出用硬紙板充當音箱、電話或望遠鏡,有彈性的想像,是辨別出有特殊才能孩子的技巧之一。
如果你強迫孩子以大人的方式反映他的世界,你可能要求他放棄童年的一些夢幻,只要他沒有傷害別人,說一些有創意的故事又何妨呢?當他長大時,終會知道對和錯的原理,但是現在他只想玩。你可以藉此體會創造過程的重要,來欣賞孩子有彈性的思想。不要說&34;你可以說:&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