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的學習中,一般牽扯到方程的問題,基本上都會涉及到用方程解應用題的題目,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中,重要的內容除了解方程以外,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也是中考的要求,並且是中考中佔有比較大的分值,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主要考查的有利潤問題,平均變化率問題,還有幾個圖形的問題。今天我們首先一起來學習一下關於平均增長率的問題,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明確數量關係,掌握這類題目的方法技巧,在以後的學習和考試中運用自如。
平均增長率中的數量關係:若增長的基數為a,平均增長率為x,則第一次增長後的數量為a(1+x);第二次增長是以a(1+x)為基數的,增長率也為x,故第二次增長後的數量為a(1+x)。同樣的道理,平均降低率中的數量關係:若降低的基數為a,平均降低率為x,則第一次降低後的數量為a(1-x);第二次降低是以a(1-x)為基數的,降低率也為x,故第二次降低後的數量為a(1-x)。
在解決增長(降低)率的問題時,常用的方法技巧是:通常是利用公式建立方程。平均增長率公式:a(1+x)=b。(a為起始量,b為終止量,n為增長的次數,x為平均增長率);平均降低率公式:a(1-x)=b。(a為起始量,b為終止量,n為降低的次數,x為平均降低率)。
解析:本題中考察的是增長率的問題,(1)中設這兩年該校植樹棵數的年平均增長率為x,根據第一年及第三年的植樹棵數,即可得出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結論。列出的方程為500(1+x)=720,得:x=0.2=20%,x=﹣2.2(不合題意,捨去);(2)中根據第四年植樹的棵數=第三年植樹的棵數×(1+增長率),即可求出結論。720×(1+20%)=864(棵)。嚴格套用增長率的公式求解即可,但是一定要明確n是多少,也就是一定要確定好年份之間的關係。解題的關鍵和所有的方程解應用題是相同的:(1)找準等量關係,正確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根據數量關係,列式計算。
解析:本題是關於降低率的問題,(1)中設每個月生產成本的下降率為x,根據2月份、3月份的生產成本,即可得出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較小值即可得出結論。列方程為400(1﹣x)=361,得:x=0.05=5%,x=1.95(不合題意,捨去);(2)中由4月份該公司的生產成本=3月份該公司的生產成本×(1﹣下降率),即可得出結論。361×(1﹣5%)=342.95(萬元)。
增長率(降低率)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一定的解題模式,應掌握好此類問題中的等量關係的確定方法,在存在基礎量a的前提下,增長率(降低率)不發生變化時,連續增長(或降低)後的量要善於表示。求得的結果要注意解的合理性,正確取捨。還要注意題目中是「增」還是「減」。希望同學們掌握好此類題目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