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接納性語言的重要性

2020-12-13 三寶媽的育兒記

今天閱讀了PET這本書關於「接納性語言」章節後的收穫:

當一個人能夠發自內心地接納他人,同時又能夠表達自己的接納時,他就擁有了強有力的幫助他人的能力。接納就像土壤,它能夠使孩子發展並實現自己的能力。我們從小的觀點是:如果接納一個孩子,他就會保持現狀。因此告訴自己想要幫助他,就必須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我現在所不能接受的。

大多數家長為孩子所長所提供的土壤,都因為充滿了評價、責備、批判、教訓、教化、警告和命令而變得沉重:這些信息傳遞著對孩子的不接納。不接納的語言會把孩子推開,孩子不再跟父母交流。

接納性的語言會讓孩子打開心扉,它使得孩子們樂於把自己的感受和心事告訴父母。接內性語言是能製造驚人效果的利器,他們協助孩子欣賞自己、肯定自己;促進孩子的發展,發揮他們的潛能;成為獨立自主、可以掌握自己生活方向的人,給予孩子足夠的力量,處理童年和青春期的失望和成長之痛等。在接納所帶來的影響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讓孩子有了「被愛」的感受。

因為接納他人「如其所是」就是真愛的一種行為,被他人接納後,才會感覺到被愛。父母的接納必須表達出來,孩子才能確知是父母接納他。接納來自於內心(一種態度、一種心情和感覺),它必須被積極主動地表現出來。恰當地談話方式有療愈作用,可以促成建設性的轉變。父母重要的是學會如何用「建設性」的方式與人談話。

用非語言表示接納

人類傳遞的信息方式有兩種:一為語言(我們說的話),一為社會學家所說的非語言信息(我們沒有說的話)。非語言信息表達的方式包括:手勢、姿勢、面部表情或用其它行為傳達的信息。

用不幹涉的方式表示接納

父母不幹涉孩子的活動,就傳達了父母接納孩子的訊息。很多父母會闖入孩子的房間、介入他們的思想、不尊重孩子的隱私權,並且無法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這些都是父母的恐懼和擔憂,以及自己的不安全感所造成的。很多時候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感到不舒服、父母是以孩子的成就為驕傲;父母有教條般的是非觀,固執地認為自己說的才是正確;密切的期待;過度地關心等等,這些都讓父母多半無法允許孩子各種「自由」,所以父母要擁有「不幹涉地態度」真的很困難。

特別是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比孩子懂得很多,總會認為自己應該教會孩子一些道理,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迫不及待想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一股腦的複製出來,教給孩子。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會忍不住地糾正,你說這畫的是鳥?太難看了,一點都不像。來,媽媽教你,應該這樣畫的。你看看你塗的顏色是錯的。太陽是金黃色的,而不是綠色的。積木應該這樣堆才得堆得高。孩子還沒來得及體驗,我們就期待孩子像我們一樣什麼都懂。

這些行為這些語言都說明了我們的不接納。我們斬斷了孩子的好奇心、暫斷了孩子的興趣、暫斷了孩子獨立,長大後,那個沒有想像力的孩子,什麼都聽父母意見的孩子,把父母當成天的孩子,依賴父母的孩子,很多人都會吼出:我這麼盡心地付出這一切,幫你做了這麼多,為什麼你會變得這樣?然後父母卻從來不反省,是我們自己造就了孩子的這一切。在孩子願意自己探索的時候,我們把手伸得太長,話說得太多,不停幹涉著孩子,就很難養出一個獨立有主見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當成神一樣的存在,孩子的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去體驗,去悟,我們只需要學會傾聽,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挺身而出,在孩子需要依靠的時候給孩子一個依靠,孩子才能活出屬於他的生命力。

用被動傾聽表示接納。

什麼也不說,也可以清晰明確地表達接納感。保持沉默,被動傾聽,是相當有效的一種非語言信息,可以讓對方感覺真正地被接納。

用語言表示接納。

父母回應孩子的方式,蘊含父母效能的關鍵。

父母回應孩子的內容涉及十二類:

1、命令、控制、指揮

2、警告、訓誡、威脅

3、規勸、說教、布道

4、建議、給出解決方案或意見

5、說服、教育、進行邏輯辯論

6、評論、批評、表示不贊同、責備

7、讚揚、表示贊同

8、歸類、嘲笑、羞辱

9、解釋、分析、診斷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撫、支持

11、調查、質問、審問

12、迴避、分散注意力、開玩笑、轉移話題。

在回應孩子的情緒和問題時採用的溝通方式,每一條信息都向孩子傳達了你對於他的看法。這些方式會造成孩子停止開口、使孩子感到內疚或無能,減低孩子的自尊,引起他們的自我防禦,激發憤恨,使他感到不被接納等。

回應孩子的感覺或困擾的問題,最有效、最有建設性方式之一是使用」門把手「法,或者是「邀請對方多說一些」。這些回應不含傾聽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斷或情緒,卻邀請和鼓勵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斷和情緒。

傳達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它表達了下面的意思:你有權表達自己的感覺;我尊重你以有你個人的想法和情緒;我可能會從你那裡學到些什麼?我真的想聽聽你的觀點,你的主意很值得一聽;我對你很感覺興趣,我希望和你建立親密的關係,希望更多地了解你。

利用邀請孩子開口的開啟法是打開孩子的談話大門,但是我們更應該學會積極傾聽以此打開這扇門。

積極傾聽比被動傾聽更為有效,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把信息的」發送者「與」接收者「都包含起來了。

不論何時,當一個孩子決定與他的父母溝通,他就會開口,因為他有需求,因為他的內心產生了想法。比如:她想要一些東西,他感到不安;他對某些事有情緒;他為某些事難過,他遇到了問題:這些就說明孩子的生命體處在某種不平衡狀態。

比如孩子選擇向父母表現她的」我很餓」的信號。這個選擇的過程被稱為「編碼」:孩子選擇了一個編碼。她會說:「晚飯什麼時候做好?媽媽。」這個編碼或語言符號會轉化成一種被接受者(媽媽)所感知的氣氛。如果媽媽能夠正確地解碼,他就會明白孩子已經餓了。如果理解錯誤,以為孩子著急吃飯後出去外面玩。他的解碼是錯誤的,整個溝通過程便會中斷了。

接收者誤解了發送者的信息,而雙方都沒有意識到這種誤解的存在。所以這裡讓我想到了周老師說到的核對的重要性。這裡的解碼也可以理解為核對。如果父母能檢查一下他的解碼過程是否正確,以便確定自己是否有誤解孩子。他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就可以了,也就是核對。父母需要讓孩子知道他解碼的結果,向孩子詢問:「你希望在睡覺前出去玩?」當孩子聽到媽媽的反饋後,孩子也就知道媽媽的解碼是不正確的,也就會重新反饋給媽媽。而媽媽在第一次反饋給孩子他所理解的孩子的原始信息時,他就是在開始進行積極傾聽,才能達到有效溝通。

孩子有情緒時,需要父母鼓勵孩子,孩子才願意敞開胸懷說出困擾他們的情緒時,孩子的情緒才會得到釋放。積極傾聽幫助孩子弄清他們自己真正的情緒,也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對負面情緒的恐懼,還可以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溫暖的親密關係,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影響孩子,讓孩子變得更願意傾聽父母的想法和主意。

積極傾聽:需要父母把球留給孩子。讓孩子自已分析問題,找到某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積極傾聽傳達信任感,能使孩子變得更加自主、更有自我責任感、更加獨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運用積極傾聽所應具備的態度 :

1、想要聽到孩子要說的東西,願意花時間去聽。

2、真誠地想要在當下幫助他解決問題。

3、真誠地接納他的情緒。

4、信任孩子有處理自己的情緒的能力,並有能力為他自己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5、認識到情緒是暫時的。

6、必須把孩子看作是某個獨立於你之外的人。

一個獨一無二、不再與你產生聯繫的人,一個經由你來,擁有自己的生活和身份的獨立的個體。父母在他面臨問題時與他一起,而不是介入其中。

積極傾聽的風險

積極傾聽需要傾聽者放下他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專心接收孩子的情緒。要從別人的視角準確地理解對方的想法或情緒,暫進把自己置於他的位置,要用他的方式去看世界。作為一個傾聽者,冒著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的風險。當你毫無保留地接納他人的經歷時,就可能會對自己的經歷進行重解釋。人們實際就會被他們真正所理解的東西所改變。

這裡的傾聽不僅僅是指和孩子溝通,成人之間的溝通也一樣可以用到積極傾聽。老婆對老公說:整天都要我洗碗,我好累。老婆想要表達的是我需要關心。這個時候老公的解碼,老婆不想洗碗,想讓我洗。那可能會說出這樣的話:有什麼累的,我不是天天要去上班。你幹點家務就在叫。老公沒有接納老婆,可能會引發爭吵。

如果他懂得積極傾聽,他能解碼出:老婆需要我的關心。那麼他可能就會老婆說:辛苦了老婆。你要太累了,不想洗我來洗。或許老婆只是發發牢騷,這個時候聽到老公的關心,反而會主動去洗。因為她的編碼被老公解碼了。學會解碼孩子或成人的話中話,真的還是需要每一個人只有提高了意識,他想表達的是這樣意思嗎?通過核對,來確認自己的解碼是否正確。

相關焦點

  • 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在進入正題前,我想先談一下本書中討論的關於孩子和家長的三類模型:第一類,家長贏;第二類,孩子贏;第三類,沒有贏家。首先,家長贏。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嚴厲型家長,此類家長控制欲極強。在家孩子基本沒有話語權,只需要遵照父母的吩咐去做就好了。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一不強制孩子,二不讓孩子排斥,提高你們的親子溝通效率,最大化減少情緒的摩擦,我們也許有這樣的經驗,讓孩子去做一個事情他們就是不去,讓孩子不做一些事情呢,他們又偏要做,還有我們想開導孩子結果呢,不但沒有幫助到,反倒讓孩子的情況更加糟糕了等等,你是不是在想這些孩子怎麼大人的話就是聽不進去呢?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做,聰明父母要掌握這幾個技巧
    前一段時間和一位同學家長聊天,家長氣乎乎地和我說:「孩子現在不讓我管,到逆反期了,不聽我的,一管就吵架,還說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氣人。」我安慰她:「不讓管更省心,孩子大了,有主意了,能管好自己,比咱強更好,孩子超過自己就是成功。」
  • 線上共讀——《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當你提出這個問題時,恭喜你,你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長此以往,他們也會變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而要依靠他人的判斷。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如何說少年才會聽?怎麼聽少年才肯說?》
    美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所著的《如何說,少年才會聽?怎麼聽,少年才肯說?》通常孩子不肯跟父母多說,是因為父母根本不會聽,不會聊,聊著聊著就把天聊死了。例如:當孩子抱怨作業太多,媽媽會如何應對呢?孩子:媽媽,今天作業太多了,我都不想做了。媽媽:不做作業怎麼行,老師明天不會批評你嗎?再說,老師布置作業也是為了你們好,別抱怨了,有這抱怨的功夫還不如趕緊做呢!孩子:煩死了,我知道了,不跟你說了。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
  • 慶兒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對我感受最深的是,好感覺才有好行動! 當你看書認同書中的觀點的時候,可能心裡就會想有一些改變,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俗語,萬事開頭難。 為什麼萬事開頭難,是因為你要解決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那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得了。
  • 幸福自己,惠及他人——記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第二期講師培訓
    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青豆書坊文/南圓 第二期「如何說」講師課程助教新年伊始,古韻風雅的耕讀園中,聚集著歡聲笑語、千思萬慮、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就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第二期講師培訓的課堂。 導師風採擔任本期培訓的導師是青豆書坊首席培訓師Amy老師和美國ALAMO公司《領導者之劍》授權認證培訓師劉百功老師。 Amy老師溫柔細膩、知性優雅、極富內涵。她對課程精益求精,卻又非常「低調」得把關注點放在「如何說」深處所蘊含的接納與感恩上。
  • 智慧父母18|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而我又無法做到抽時間與每一個陷入溝通困境的父母一對一的交流,因此,我今天藉助了樊登讀書當中介紹的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來談談如何讓孩子在父母面前心扉。書中介紹了與孩子溝通的四步:1. 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做評判和提供建議2.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序言
    今天開始跟大家分享的書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作者簡介 美國《兒童》雜誌評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如何說孩子才能自從《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出版以來,兩位 作者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為父母、老師和職業心理醫師進行幽默、 鼓舞人心的演講和培訓。她們持續開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電視 臺CBS節目中播放。她們還經常出現在《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和《歐普拉)(Oprah)等熱門電視節目裡。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愛的技巧,需要練習
    你就是不聽。」這樣的場景,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很常見?孩子急切的想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困擾,父母忍不住評價孩子,指責他,給他貼標籤,最後孩子什麼也不想說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呢?有這樣的方法嗎?有不需要批評、指責,雙方心平氣和就能很好溝通的方法嗎?答案是肯定的。
  •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好感覺,好行動!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對我感受最深的是,好感覺才有好行動!當你看書認同書中的觀點的時候,可能心裡就會想有一些改變,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從1.1滴開始做起。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俗語,萬事開頭難。為什麼萬事開頭難,是因為你要解決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那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得了。如果你得了發燒,你可能吃一次藥就退燒了。
  • 「讀書筆記」|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一)
    第1章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很直接的聯繫;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如何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很簡單,承認並接納他們的感受。我們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我們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納,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
  • 家長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我們不禁發問:要怎麼做,怎麼說,孩子才會聽。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當你說的話,孩子不聽時,這時候你們就面臨著一個正面衝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衝突和積極傾聽。那如何發現衝突和傾聽呢,以上述事件為例:孩子挑食,不愛吃一些菜,他肯定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會表達:「這個菜一點也不好吃,我不喜歡吃」,這個時候你不要上來就訓斥他挑食,而是繼續傾聽,並且在適當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說:「嗯,這個菜確實不好吃,媽媽小時候也不愛吃,但是聽說啊,這個菜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呢,我們想要長得高高的就必須要嘗嘗」。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你家孩子聽話嗎?
    我哥有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5歲半。跟兩個調皮搗蛋的小朋友相處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孩子好好相處。為什麼他們老是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哭鬧??為什麼我講了那麼多道理他們就是不聽、不懂??為什麼我兇他們他們也不怕??
  • 做孩子的傾聽者,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
    第四是擴展,包括各種課外讀物,歷史小說,人文、地理,科普,讓孩子的知識面更廣。這也充分說明聽課的重要性,聽課是基礎,能聽懂並且掌握課堂上的知識,成績一定不差的。能充分使用前三的,善於聽講、善於運用方法的孩子,成績就會很優秀,所有的都會的,一定會是學霸。 我不知道為什麼,小孩總喜歡自己去試錯,拒絕接受老師或者旁人總結的經驗。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為什麼說一定要去跟孩子做正確的親子溝通呢? 我們試想,面對孩子的各種不能理解甚至令人抓狂的行為,你一定也試著控制情緒去接納平和的和孩子。講過道理。但是仍然有氣到失控大發雷霆,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威脅懲罰的時候。但用盡方法結果往往是一樣的,那就是孩子要麼繼續叛逆,要麼害怕恐懼或者哭的委屈,要麼乾脆把耳朵的開關給關上。
  • 親子溝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書裡面有幾個觀念對我影響很大,比如: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覺好的時候才會做的好,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有一次,閨女吃葡萄皮又把皮吐在地上,要是之前我就說了:「又把皮吐在地上,說過要扔到垃圾圖裡啊……」一般說完閨女的反映就是瞪著我不動。其實現在回想我這兩句話,不僅給她貼了標籤,還嘲諷她沒記性,不聽話…於是我就用了書裡的一個小技巧~我說:「我看見葡萄皮在地上呢,應該扔到垃圾桶裡。」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孩子是父母的「天敵」
    「給她講作業,真是要把我氣死」小錅媽媽激動地說:「明明都是會做的題,馬虎得不得了,給她講還不聽。」我說:「孩子嘛,肯定會比較貪玩,疫情待在家這麼久了,是有些散漫。」「豈止是散漫?簡直是懶惰。」小錅媽媽氣笑了:「有一次給她講題,剛看到題目,她就說不會做,我讓她先自己思考一陣。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家長的一句話,可能會照亮孩子的一生!
    女孩說:「小時候,我成績優異,一直當班幹部,考上了最好的高中,上了不錯的大學,年年拿獎學金…我媽說我讓爸爸很有面子,但我知道,這些不過是他長面子的資本而已。我從小被要求要出類拔萃,做這做那,一直到現在。在這個過程中,是他們不斷地要求,而不是父母對女兒的愛!!!」思考:如果不是女孩自己講出來,這個家長肯定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辛辛苦苦地付出,卻換來孩子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