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一)

2020-08-10 小崔老師的教學隨記

第1章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

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很直接的聯繫;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

  • 如何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很簡單,承認並接納他們的感受。
  • 我們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我們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
  • 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納,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
  • 當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他們才會鼓起勇氣自己去面對問題。

常見問題:父母不接納孩子的負面感受。錯誤的語言表達:「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你沒必要這麼難過」「穿上毛衣,等會你就覺得冷了」等等。

不良後果:當孩子的感受被不斷地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同時也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要唯父母命是從。這樣會引起一輪又一輪的爭吵。

解決方法: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產生共情,有利於他們自己解決問題。

四個技巧:

1.全神貫注地傾聽。

2.用「哦……」「嗯……」「這樣啊……」來回應他們的感受。

3.說出他們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注意事項:嘴上說再聽,其實心不在焉,會讓孩子感到氣餒。如果家長能真正傾聽孩子的敘述,孩子能容易地表達他們面臨的困境。有時候,我們甚至什麼都不用說。孩子需要的是我們能與他們產生共情。當孩子被提問、責怪、建議的時候,很難有清晰的思路和積極的態度去想問題。

操作誤區1:任何時候都要和孩子產生共情。

不是這樣的,生活中關於瑣事的對話沒有必要共情。

操作誤區2:直接問孩子:「你為什麼會覺得那樣?」

有的孩子能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但多數情況下,「為什麼」只會給他們增加難題,因為這需要他們基於原有的難過心情,分析原因,然後總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生氣或難過,或者他們不敢說出理由,害怕被否定感受。

操作誤區3:無條件認同孩子的感受。

孩子並不需要我們認同他們的感受,而是需要我們回應和了解他們的感受,有時「你做得對」這樣的回應會讓孩子得到暫時的滿足,卻妨礙了孩子對自己的反省。

操作誤區4:簡單地說「我了解你的感受」。

如果只是簡單地說「我了解你的感受」,孩子並不相信你,我們要把問題細化,試著說出令孩子這樣感受的因素,哪怕說錯,孩子也會糾正過來。

相關焦點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序言
    今天開始跟大家分享的書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作者簡介 美國《兒童》雜誌評為「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如何說孩子才能自從《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出版以來,兩位 作者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為父母、老師和職業心理醫師進行幽默、 鼓舞人心的演講和培訓。她們持續開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電視 臺CBS節目中播放。她們還經常出現在《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和《歐普拉)(Oprah)等熱門電視節目裡。
  • 「讀書筆記」|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二)
    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的五個技巧:(以亂丟溼毛巾的狀況為例)1.描述:描述你所看見的,或者描述問題。3.用簡單的詞語表達孩子不喜歡聽我們說教、訓斥、長篇大論,對他們而言,你給出的提示越短越好。有時候寫的比說的有效很多。用寫紙條的方式,是和孩子溝通的一個快速、簡單的方式,還會消除父母、孩子大半的負面語言和情緒。例:(貼在毛巾架上)請幫我放回這裡晾乾。謝謝!你的毛巾敬上。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愛的技巧,需要練習
    你就是不聽。」這樣的場景,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很常見?孩子急切的想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困擾,父母忍不住評價孩子,指責他,給他貼標籤,最後孩子什麼也不想說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呢?有這樣的方法嗎?有不需要批評、指責,雙方心平氣和就能很好溝通的方法嗎?答案是肯定的。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最好的關係從溝通開始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不聽話,我怎麼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就是不聽。孩子是越來越大,和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僵,有時候也想打破局面,但是總找不到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看著孩子不聽話,難免會生氣,會責罵,這樣如此循環下去,親子關係是越來越差。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孩子是父母的「天敵」
    「給她講作業,真是要把我氣死」小錅媽媽激動地說:「明明都是會做的題,馬虎得不得了,給她講還不聽。」我說:「孩子嘛,肯定會比較貪玩,疫情待在家這麼久了,是有些散漫。」「豈止是散漫?簡直是懶惰。」小錅媽媽氣笑了:「有一次給她講題,剛看到題目,她就說不會做,我讓她先自己思考一陣。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如何說少年才會聽?怎麼聽少年才肯說?》
    美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所著的《如何說,少年才會聽?怎麼聽,少年才肯說?》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通常孩子不肯跟父母多說,是因為父母根本不會聽,不會聊,聊著聊著就把天聊死了。例如:當孩子抱怨作業太多,媽媽會如何應對呢?孩子:媽媽,今天作業太多了,我都不想做了。媽媽:不做作業怎麼行,老師明天不會批評你嗎?再說,老師布置作業也是為了你們好,別抱怨了,有這抱怨的功夫還不如趕緊做呢!孩子:煩死了,我知道了,不跟你說了。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你家孩子聽話嗎?
    為什麼他們還(敢)打我??為什麼他們這麼不可理喻??說來也巧,在很困擾的時候正好看到了《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是美國家庭教育十大暢銷書之一,在美國榮獲「家庭教育年度最佳圖書」的稱號。
  • 智慧父母18|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而我又無法做到抽時間與每一個陷入溝通困境的父母一對一的交流,因此,我今天藉助了樊登讀書當中介紹的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來談談如何讓孩子在父母面前心扉。書中介紹了與孩子溝通的四步:1. 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做評判和提供建議2.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讓你贏得溝通主動權
    這本書就是《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給到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你可以邊讀邊做,讀完你就會擁有一些不錯的技巧。 當《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同時能有實踐操作的指導和小貼士等等,於是這本《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便誕生了。
  • 慶兒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對我感受最深的是,好感覺才有好行動! 當你看書認同書中的觀點的時候,可能心裡就會想有一些改變,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俗語,萬事開頭難。 為什麼萬事開頭難,是因為你要解決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那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得了。
  • 線上共讀——《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孩子:媽媽,我累了。媽媽: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孩子:(大聲)我就是累了!媽媽:你不累,你就是愛犯困,趕快換衣服吧!孩子:(哭鬧)不,我累了!發現了嗎?這樣的對話在我們和孩子中間每天都在上演,我們所有的對話最終都演變成了爭吵。
  •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好感覺,好行動!
    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對我感受最深的是,好感覺才有好行動!當你看書認同書中的觀點的時候,可能心裡就會想有一些改變,但是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從1.1滴開始做起。這句話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的俗語,萬事開頭難。為什麼萬事開頭難,是因為你要解決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那我們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得了。如果你得了發燒,你可能吃一次藥就退燒了。
  • 家長如何說,孩子才肯聽?掌握以下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十而已》中,顧佳的經典臺詞,「其實小孩都很有靈氣的,你是不是真心的喜歡他,他能清楚的感知到」,同樣,平時父母的一個眼神,說話的語氣,孩子都能從你的言行舉止中判斷此刻你的情緒。作為父母應如何說,孩子才肯聽?如何跟孩子交流,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呢?蹲下來,全神貫注的聽孩子說話。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解決與孩子溝通的難題
    本次分享的是洛陽書友石榴媽媽推薦的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可能我們通常看的教育孩子的書都是長篇大論,但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卻是全新的視角。本書把理論和實踐、實例相結合,避免了說教,用生動形象的案例來讓家長更容易理解書中的精華內容。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去超市,她的爸媽一把她放到地上她就哭,不願意走,但一抱起來孩子立馬就不哭了。看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想,這孩子也太鬧人了,路都不想走。
  • 怎麼說孩子才肯聽(一)
    孩子生出來,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怎麼去渲染能夠很大程度影響孩子未來的方向。而父母的渲染主要通過日常的行為以及語言的溝通,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是焦慮於孩子們怎麼說了都不聽,怎麼做都不對,可我們有正確的和孩子說話嘛?
  • 親子溝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書裡面有幾個觀念對我影響很大,比如:認同並接納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覺好的時候才會做的好,父母如何看待孩子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有一次,閨女吃葡萄皮又把皮吐在地上,要是之前我就說了:「又把皮吐在地上,說過要扔到垃圾圖裡啊……」一般說完閨女的反映就是瞪著我不動。其實現在回想我這兩句話,不僅給她貼了標籤,還嘲諷她沒記性,不聽話…於是我就用了書裡的一個小技巧~我說:「我看見葡萄皮在地上呢,應該扔到垃圾桶裡。」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其實,父母與孩子關係的好壞是由溝通方式決定的,要想和孩子和平相處,就必須要和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呢?第一,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如果有一天,孩子突然跟你說他不想去上學了,你會有怎樣的反應?是直截了當地告訴他這種想法不正確,還是言辭激烈地批評他?不管用哪一種方式,似乎到最後你們的對話都會演變成爭吵。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孩子表達想法時,大多數父母不僅不會傾聽,反而還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判斷,從而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
  •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一本好用的親子溝通「工具書」
    於是我找到了《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本書這本書大家一聽就馬上會想到它的姐妹篇《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與這本最大的不同,就是本書是從老師的角度,以老師的案例及口吻來向大家闡述的。
  • 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說道這裡我想到了一個人,一位很厲害的改革家,發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說到商鞅就不得不提到「商鞅變法」,這個把秦國推上一層臺階的嚴酷變法。所以我們說獨斷、嚴厲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能說它不好。這就像拉弓一樣,在弓弦的限度內都沒事兒,但是一旦破了底線那就是一把廢弓了。而且你還得保證自己得一直有這個精力和體力去拉這把弓,一旦缺乏體力和精力的時候,該怎麼辦?其次,孩子贏。很顯然孩子的贏肯定有驕縱型父母的功勞。這一類父母心目中的孩子就像一塊「豆腐」,稍一碰撞就能成渣。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做,聰明父母要掌握這幾個技巧
    前一段時間和一位同學家長聊天,家長氣乎乎地和我說:「孩子現在不讓我管,到逆反期了,不聽我的,一管就吵架,還說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氣人。」我安慰她:「不讓管更省心,孩子大了,有主意了,能管好自己,比咱強更好,孩子超過自己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