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新話?——論扭曲詞語意義和語言的力量

2020-12-22 大木星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當人類從狩獵採集階段過渡到農耕階段的時候,語言就誕生了。為了管理由於農業革命所造就的巨大人口,人類發明了政府、警察、監獄、法律,當然,還有語言。

雖然說,語言在狩獵採集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就連海豚和猴子也可以用簡單的詞語來交流。但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系統,還得出現在人類的複雜社會出現之後。那時,集中的機構開始介入管理人們的生活,從而結束了以前自然而然的局面。為了處理突如其來的巨大信息量,管理者開始設計了一套信息收錄系統。

語言,就是為了在等級社會中進行社會意義(而非自然意義)上的交流而被創造的,而人類的語言也為了方便使用而被設計得官僚化、系統化——例如,「蘋果」這個詞,可以被解釋成「由一種果樹結成的水果」,而「水果」則可被進一步理解為「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尤其是在拉丁語系中,這種詞語之間的關聯顯得更加有邏輯性。每一個名詞都可以被理解成為一個抽屜,而抽屜裡面則是對名詞的定義。很大一程度上,我們對於名詞的理解就取決於我們對這個名詞定義的理解。

每一個名詞就像一個抽屜。

新話 ,是《1984》裡面為了控制人們思想而被創造的一種語言。而新話的威力,就在於它刻意把兩個意思截然相反的名詞定義倒換過來,以取代我們之前對它的理解。比如,真理部製造謊言,仁愛部拷打犯人,富裕部生產貧窮,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名稱是完全不同的。通過刻意扭曲每個名詞的內容,使得我們對於名詞真正的含義一概不知,以至於每次白左新聞上報導「愛」的時候,我們要麼相信「愛」的定義是「讓自己餓死來餵飽他人」,要麼就對「愛」不顧一屑甚至厭惡。殊不知,他們的真實目的就此達到了——讓我們相信世界上根本沒有愛,一切的剝削和壓迫都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自由,真正的愛,真正的美好,所有關於這些名詞的定義都是由新話解釋的。本來,「愛」 的抽屜裡是放了鮮花,放了讓我們感覺歡愉的事物,可新話卻把這些內容一腳踢開,替換上發臭的、令人厭惡的內容。我們對於名詞的本來面貌完全不認識,所有對於詞語的定義都被扭曲化為對統治有利的事物。即使我們冥冥之中真的感到有這些美好事物的存在,卻找不到可以用之表達出這種感受的詞語了,因為每一個用於表達的詞語都是政治的延伸物,那政治之外的呢?沒有。每一種詞語都只代表了統治者的需求,一切自然的東西都不包括在內。

每一種詞語都只代表了統治者的需求。

而當我們無法用現有的詞語表達出那種感受時,我們就失去了它。因為我們無法記住,無法形容,自然也就無法用它來思考。這,就是新話的恐怖力量。

相關焦點

  • 微斯人︱「本體論」存在的意義
    雖然這個世界的本體和人的本體在信息層面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而這就是「本體論」存在意義的起點。 1.「本體論」的價值在於「確定性」的賦予解構「本體論」,人類將陷入虛無中並消解所有的價值和意義,這點也為以「解構主義」為核心的「後現代理論」中的末人們的狂歡提供了合法性的藉口。
  • 鳳凰詩學隨筆六十八:給詞語自由,詞語就會茫然無措,它始終是被意義召喚並驅遣的
    5 思想和情感的強度,催生語言的強度。相反的例子則不多,或許沒有。 6 詩歌的形式還是很重要的。徐志摩的偶然,鄭愁予的錯誤,余光中的鄉愁,張棗的鏡中,海子的以夢為馬,卞之琳的斷章,顧城的一代人,你和雲,等等,都有嚴謹的形式。形式在這裡並不僅僅是漂亮的外衣,而是表達內容的部分。
  • 講座回顧 | 陳波:語言和意義的社會建構論
    講座回顧2019年5月12日下午,應南京大學哲學系和現代邏輯與邏輯應用研究所邀請,北京大學哲學系陳波教授在哲學樓401室做了題為「語言和意義的社會建構論」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系南京大學117周年校慶人文社科高端講座、南大邏輯學「邏輯、語言與認知系列講座
  • 何為「政治」?何為「傳播」?何為「語言」?
    政治傳播語言學就是運用語言分析、媒介分析、政策分析的一系列技術(方法),研究語言的傳播何以影響公共知識、社會信仰和政治行動(問題),以促進不同的利益集團達成信仰互文、政治協商、社會共識(目標)的理論探索。關鍵詞:政治傳播語言學;政治;傳播;語言;價值觀;事件哲學;新言語行為分析何為政治傳播語言學?政治傳播語言學何為?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例如,拉丁語piscis(魚)滋生為piscari(捕魚),和漢語「魚」滋生為「漁」相近似;法語balai(笤帚)滋生為balayer(打掃),和漢語「帚」滋生為「掃」相近似;法語fouet(鞭子)滋生為fouetter(鞭打),和漢語「箠」滋生為「捶」相近似;法語commander(統率)滋生為commandant(統帥),和漢語「率」滋生為「帥」相近似;法語large(廣闊)滋生為élargir
  • 口才訓練法,開口給他人力量
    說話言簡意賅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具有非常出色的語言組織能力。詞語是人說話的基本元素,用對了字眼不僅能打動人心,同時更能帶出行動,而行動的結果便是展現出另一種人生。馬克.吐溫說:「恰當地用字極具威力,每當我們用對了字眼……我們的精神和肉體都會有很大的轉變。』
  • 論語言研究中的問題導向
    此次方言普查是政府主導、專家實施解決重大語言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眾多語言學家參加到方言普查中,推動了推廣普通話的進程,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求。語音研究班和方言普查實踐中培養的專門人才,成為20世紀60年代以後方言調查研究的中堅力量和領軍人物。
  • 意義與規範性當代語義學的重要論題
    儘管各種研究進路體現了哲學家們對語義學理論目標的不同理解,但都從不同的角度表明:語言的使用與其意義密切相關,語言的意義對於人們「應該」如何正確地使用這種語言具有一種約束性和指引性的力量,這正體現了意義的規範性維度。
  • 音樂創作界,音樂語言對其他藝術的力量,創作手法的多樣性
    倫敦的皇家愛樂樂團和倫敦交響樂團,巴黎的國立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科羅納樂團和拉穆呂樂團,維也納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交響樂團,柏林交響樂團,德勒斯登愛樂樂團都成立於19世紀70年代—19世紀80年代,並在20世紀初獲得世界聲譽。音樂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不過,音樂的統一性功能尤其表現在音樂語言對其他藝術名副其實的迷惑力上。
  • 論網絡語言對個體情緒社會化傳播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情緒社會建構論認為,情緒是一種由社會創造、個人扮演的社會角色。雖然情緒角色建立在一種或多種生物性行為基礎之上,但情緒的意義卻是社會建構的結果,文化和語言是重要的建構力量(Averill,1980)。網際網路的興盛促成了大眾文化的繁榮,網絡語言作為其中富有特色的組成部分,在情緒建構和傳播方面有著獨特作用。
  • 何為正能量、何為負能量?如何正確的去理解和使用這兩個新名詞!
    但是,這兩個新詞語也難免遭遇像其他詞語、成語、俗語等那樣被誤用、濫用、誤解、甚至是扭曲其含義命運。我第一見到這個新詞語是在微信朋友圈,雖然之前有聽到過別人說這個新詞語,但並沒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打開微信朋友圈,發現朋友圈裡這個新詞語隨處可見:自己炒個菜,拖個地、化個妝、爬個山等等……標題和評語都少不了正能量這三個字,而且還會加上一個詞『滿滿的正能量』。這個時候我才開始關注這個新詞語,於是開始去了解這個新詞語。了解他是怎麼出現的,何時出現的、何地出現的、在什麼情景之下出現的、真正的含義又是什麼!
  • 《語言和諧論》評介-光明日報-光明網
    語言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和諧語言的構建。基於此,相關學科和領域的專家已經開始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關注語言和諧這一古老而又全新的課題。由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馮廣藝的新著《語言和諧論》(以下簡稱《語諧》),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 2018中考語文知識點:留意否定句和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語文知識點:留意否定句和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僅供參考!
  • 「學習黨史」陳晉:毛澤東的「語言地圖」與話風文風
    於是得出一個結論:一種舊的政治勢力首先從語文的衰落與破產開始了走下坡路的過程, 同樣, 一種新的政治勢力的興起也是從語文上就顯示出了自己的力量。「一看語言文字, 就知道誰戰勝誰了。」這個體會, 值得思考。至少說明, 當時的進步力量擁有著多麼強烈的話語魅力。新中國成立一段時間後, 工作運轉逐漸建立起一套機制, 文件和文章表達也形成相應規範。
  • 何為"尬"字輩網絡語 專家:類似語言有生命周期
    然而「尬舞」一詞從何而來?這個近來熱度飆升的詞語又是如何火起來的?鄭州「尬舞天團」。周波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事實上,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尬舞本是街舞專業用語,也稱鬥舞,指相互舞蹈的比較。早年,「尬舞」這個詞見於臺灣。在幾年前,甚至還有一款名為《尬舞online》的網遊。這款遊戲被稱為是《勁舞團》的續作,而「尬舞online」正是其臺服名稱。
  • 韓東暉 | 維根斯坦《邏輯哲學論》中的踐言意義
    其二是明顯的斷言矛盾:如果這段話是有效的,那麼《邏輯哲學論》的所有語句都是無意義的,從而無法被理解,難以成為有效的哲學論證。這也是維根斯坦後來批判《邏輯哲學論》的嚴重錯誤的契機,直到這個時候,維根斯坦才真正為哲學活動奠定了方法論基礎,深入闡釋了《邏輯哲學論》欲言又止的哲學的治療性目的,不僅清除了曾經困擾他的踐言衝突,而且利用踐言衝突去揭示各種各樣的「腫塊」,防止以語言為手段使我們的理智受到蠱惑。然而,這種踐言衝突的理解方式並沒有完全挖掘出踐言活動和踐言意義在《邏輯哲學論》中的重要價值。
  • 「學習黨史」陳晉:毛澤東的「語言地圖」與話風文風
    於是得出一個結論:一種舊的政治勢力首先從語文的衰落與破產開始了走下坡路的過程, 同樣, 一種新的政治勢力的興起也是從語文上就顯示出了自己的力量。「一看語言文字, 就知道誰戰勝誰了。」這個體會, 值得思考。至少說明, 當時的進步力量擁有著多麼強烈的話語魅力。新中國成立一段時間後, 工作運轉逐漸建立起一套機制, 文件和文章表達也形成相應規範。
  • 【限時資源】赫爾德:論語言的起源
    語言從何而來?18世紀,啟蒙運動衝破了黑暗中世紀的思想束縛,歐洲近代思想家們追根溯源,對人類語言的起源和本質也產生了深入思考,語言哲學在這些反思中誕生。1769年,柏林普魯士皇家科學院甚至決定設立專獎,以徵求有關語言起源問題的最佳解答。來自歐洲各國的數十位學者參加了這場競爭。一年後,最終有三十篇論作呈交科學院。
  • 伽達默爾論「意義的理解問題」
    在他的本體論解釋學理論體系中,「意義的理解問題」是極其重要的內容。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在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和胡塞爾現象學基礎上,伽達默爾從語言、歷史、實踐等多個角度較為系統和全面地闡發了他的哲學解釋學思想,使哲學解釋學實現了從方法論到本體論的轉向。
  • 何為語言發育遲緩?
    兒童語言發育遲緩通常又被稱作「兒童語言障礙」「發展性語言障礙」,它是指那些在語言學習或發展上有著顯著困難的兒童,這些兒童所表現出來的語言行為與其生理年齡所應有的期望表現顯著不同。這類兒童可能在發育過程中,其音韻歷程滯後於同齡正常兒童,表現出其年齡段不應有的音韻簡化與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