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攝
詩學隨筆六十八
巨鳥
1
人們對詩歌的期待,不是期待它像日常語言那樣,或像散文那樣,講一大通,然後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韻味。而是期待從第一個字開始,就和日常語言與散文有不一樣的質感,有不一樣的美感。
日常語言可以寫出不一樣的韻味,散文也可以寫出不一樣的韻味,這樣的現代詩並不少,也都成立。但是人們,包括我,也覺得這樣的東西還是不夠簡潔,語言強度不夠,給我們的韻味尤有缺憾。我們不是不能欣賞裡面的思想,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只是為了欣賞這種內在的意味,我們需要忍受很多我們不想忍受的東西。比如語言的粗糙、累贅。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得到的東西,遠遠大於忍受的痛苦,但我們還是期待的更多。
2
白話詩的歷史十分有趣。
開始人們使用白話表達日常生活。後來人們發現這樣寫作太粗糙,不以成為詩。就在形式上求新,比如類似古詩的整飭,比如借鑑西方的十四行詩。這種實驗並不算太成功。再後來,人們向民歌學習,以使現代詩歌有更大的歌詠性,但這時候的詩歌很浮淺。再再後來,人們借用象徵和意象寫作,也就是說,在外在形式和散文沒有實質區別的時候,用象徵意象的內在藝術形象的建構,和散文寫作拉開距離。到了現在,當下,現代詩歌才真正的有了某些詩歌獨特的語言方法。
說當下是白話詩歌一百年最好的時候,這是毫無疑問的。這未必是說當下的詩歌達到了多高的藝術水準,只是以前的水準太低了而已。
3
星星的呼吸一閃一暗。
4
所謂朦朧詩時代,只是現代詩從表意到表情過渡的時期。意思必須明朗,但是情緒本身就朦朧。
當然這只是一個假想。
5
思想和情感的強度,催生語言的強度。相反的例子則不多,或許沒有。
6
詩歌的形式還是很重要的。徐志摩的偶然,鄭愁予的錯誤,余光中的鄉愁,張棗的鏡中,海子的以夢為馬,卞之琳的斷章,顧城的一代人,你和雲,等等,都有嚴謹的形式。形式在這裡並不僅僅是漂亮的外衣,而是表達內容的部分。
7
我現在基本認為,詩到語言為止,僅僅從詩歌是詞與詞的自我歡愉這個意義上,這是錯誤的。
給了詞語自由,詞語就會茫然無措。因為它始終是被意義召喚的,是被意義驅遣的。
所謂詩到語言為止,是一種詞語的無政府主義。
8
我現在也基本認為,過度強調象徵和意象,和過度強調口語和事件一樣,都是詩病。
詩歌的晦澀是病。無論有多麼強大的現代詩歌傳統做論據,我還是認為這是病症。正是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後期的北島和楊煉都得病了。前期他們功夫尚淺的時候,病的還不那麼重,後來他們將之越推越遠,就病的越來越重。
9
相反的,于堅、韓東、伊沙、沈浩波,這一派當年很沒節操的詩人,在慢慢的調整的越來越和對立面結合,慢慢靠譜了。
如果他們還是按照當年的路子推到極致,肯定和北島楊煉一樣,都會走到死胡同裡。
和敵人學習多麼重要。
10
好的詩歌應該是他們對立面的結合,也就是說,一方面要有韓東于堅所提倡的自然明白,還要有北島等提倡的深度和複雜性。也就是說,在理解上要儘可能的自然,而不要晦澀。但在深度厚度上,要儘可能的挑戰生命感受的極致。
這種結合似乎是可以做到的。
也就是把象徵主義和帕爾納斯結合起來。
11
德語原本的策蘭是什麼樣子的我不知道,但是譯本的策蘭,有巨大的獨特性,同時也有巨大的弊端,一種巨大的優點和巨大的缺點並存。
12
當下的詩歌水平要比以往任何現代詩的水平都要高。可以說現代詩基本形成。
現代詩已經差不多開拓出了屬於詩的寫法。
13
它握有世界上所有的地圖,卻沒去過任何地方
14
像杜甫一樣試圖處理一切生活。
15
是誰說的,世界是空虛無意義的,但是冰淇淋還是真好吃。我覺得這樣的話,才是真正的文學,文學就是該如此。文章就該這麼寫,話就該這麼說。這種,區別於哲學術語的說法,才應該是真正的思想散文。
16
我發現,對日常語言的扭曲,未必那麼刻意,而是應該在自然說話的時候,自然的將之變換,也就是說,刻意扭曲語言,反而會顯得刻意,而應該在自然中扭曲,這種扭曲一方面會造成奇幻的效果,另一方面又保持了語言的自然感。這是最好的。
是意義的驅使和必然性,驅動這種變換。
或許,無論怎麼樣,都不應該離著自然語序太遠。像楊煉走的就過遠,以至於說不成話。奇正結合。
17
似乎,我揣摩到。現代詩的寫作方式,應該是保持自然的語序下,再進行一定程度的變異。沒有變異,詩不成詩(大部分程度下)。沒有自然語序,話不成話。要檢討口語詩派和象徵詩派兩方面的弊端。
無論怎樣參照古典詩歌,現代詩的節奏性,只有依據現代漢語的特點。現代的口語和書面語,具體講是普通話,是寫作成立的基礎。不能離開這個基礎。
日常的語言是詩歌的母體。完全的不像母親,詩歌自然就會走入晦澀艱澀。完全的像母體,就沒法撐開寫作空間。
對於古典詩歌,只能抽象的繼承。因為古典詩歌並非基於日常口語,而是基於古代文言。是在古代文言的基礎上,做改換。它一半保留了文言的表達,一方面又對之做了較大的改造。現代漢語是在現代口語和書面語的基礎上寫作,一方面保留了日常口語和書面語的表達方式,也需要在此基礎上,做一定的調整和改換。改換的必要性,一方面要在口語的基礎上,保持一種自然說話的語音節奏,還要進行一定的調整,讓它具有一定的音樂性,節奏性。另一方面,它還要保持書面語的簡潔凝練,和書面語一樣是經過打磨組織過的語言。
在日常語言的自然鮮活,和詩體語言的表現力之間,要保持一種危險的平衡。
我現在傾向認為,現代詩是可以成立的,而且應該可以和古典詩歌並駕齊驅,雖然現代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但是前景是有的。
18
說到底,古典詩歌是一種文言詩歌,或說是一種書面語詩歌。它的材料本身不是日常說話用的,而是用於書面交流,朗讀的,朗誦的。
這種書面語和現代普通話的書面語也不同。現代的書面語是在日常口語和舊白話的基礎上發展來的,和日常用語離得非常近。古文言則是始終就基於書面的文字。兩方對照,古文言和古典詩歌的簡潔性秩序性遠勝現代書面語和現代詩歌。本質上,表現的是書面語對口語的優越性。書面語本身就比口語更簡潔嚴謹。
就像一個人著書立說時候,是經過深入的思考,嚴密的行文組織的,但是在日常說話的時候,就即興的多。
19
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再奢望,讓現代漢語說古文言或古典詩歌的話,保持古典文言或古典詩歌的那種節奏,因為基礎不同,基礎材料不同,在此之上的建築也不同。
現代詩歌只能是區別於古文言和古典詩歌的另外一個樣子。
現代詩歌的音樂性,也很難是古典詩詞的那種音樂性。還是因為它們建立的基礎不同。現代詩歌的音樂性基於自然口語和書面語,它會結合兩方面的特點。總體而言,它和日常說話離得近。
但現代詩歌並不是僅僅用日常用語寫詩,這只是基礎材料。只是建築的地基。
關鍵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重新組織,使之具有音樂性。如果說日常用於相對於簡潔凝練的文言顯得繁冗,那麼的確需要一種詞語的鍊金術,化腐朽為神奇。
就我觀察來看,現代詩歌的確是可以在口語和書面語的基礎上,寫出豐富的音樂和節奏的。
在此基礎上,提煉,重組。
20
我們經過不斷的分析觀察,越來越聚焦。
也就是說,越來越具體越確定努力的方向。
立足於現代漢語本身的言說習慣。只能是這一條道路。
21
現代詩歌和口語書面語的接近,讓人有時很難為詩歌的獨立性做出辯解。即,它為什麼不是日常說的話,或為什麼不是散文,而稱作詩歌呢?
我只能說,閱讀體驗是兩者最明顯的差別。也許有些詩歌形式沒有那麼明顯,但是有詩意還是無詩意,你是否感受到了震動,每個有經驗的讀者還是都能體會到的。也只能如此。
基本上,我們現在只能說,現代詩歌和散文更多的是神韻上的差別,而不是外形上的。分行的形式,只是說明,詩歌更重視語氣的停頓,有較多的朗讀秩序感。但這種差別尚不足以和古典詩歌區別古文言的那種差別相比擬。
寫於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