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看過中醫,常聽醫生說過這樣的話: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你中焦不通,所以「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簡簡單單一句話,出現了好幾個名詞,那麼,什麼是上焦、中焦、下焦呢?
上焦、中焦、下焦合稱三焦,三焦是髒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為六腑之一,屬臟腑中最大的腑,又稱外腑、孤髒。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可見,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我們可以打個形象的比方,三焦其實就是人體軀幹的一個大通道。經絡主要在四肢上走,好比是雙向兩車道,而三焦則在人體的軀幹上走,因為上面包括了絕大多數的經絡,好比是雙向八車道。故而,打通三焦,比打通任何一條經絡都重要。
中醫用一句話概括了上中下三焦的主要功能: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上焦如霧:上焦心肺敷布氣血,猶如霧露瀰漫之狀,灌溉並溫養全身臟腑組織;
中焦如漚:中焦脾胃腐熟、運化水谷,進而化生氣血;
下焦如瀆:下焦傳導糟粕,排洩二便。
在身體的圓運動中,需要火從上往下降,以溫煦腎水,同時,需要水從下往上升,以滋養心火。火本來是往上升的,水本來是往下沉的,因此要想火下降水升騰,就需要一個力量來推動,這個力量就是中氣,它是氣機升降的關鍵。「中氣」由脾胃所生,脾胃功能虛弱,就會中氣不足,進而氣路不通,火就降不來了,就會「上熱」,同時腎水得不到火的溫煦,就升不上去,就會「下寒」。也就是說,脾胃強,則中氣足,則中焦通,則上下焦貫通,氣血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迴路。
由此可見,中焦的脾升胃降維持著上焦心肺和下焦肝腎的能量交換——脾氣升則下焦腎水升騰,胃氣降則上焦心火下降,心火腎水就能交於中焦。同時,脾氣升則清氣上升,營養心肺頭腦,胃氣降則濁氣下降,排出垃圾糟粕。
在臨床上,如果一個人有了「上熱下寒」的症狀,或者因中焦不能交通導致上下焦出了問題時,中醫多半會建議他從中焦治療,重在調脾胃。
上文說了,中焦不通重在調脾胃,像脾俞、胃俞、中脘、足三裡、太白等都是常用穴,如果脾氣虛,可加灸氣海;如果脾溼重,可加灸陰陵泉、豐隆、解溪。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焦不通的人灸後極易上火,針對這種情況,一般有兩種方法解決:
一種:引火下行
這是大多數人習慣選擇的辦法,主要通過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來引火,常用的有足三裡、陰陵泉、三陰交、湧泉等。此外,建議在艾灸前用熱水泡腳的方式引火,腿部暖了,經絡通了,上焦的火就下來了。
另一種:重灸關元
人體本身具有自我調節功能,體內陰陽的升降有其固定規律,元氣充足,陰陽就會規律運行,該升則升,該降則降,根本不必通過引火下行等方式人為調動。而關元為元陰元陽之氣閉藏之門戶,艾灸關元能使命門真火充盛,元氣得到補充,真元就會恢復「藏而不洩」的功能,會主動將散在外面的熱量收回來,上火的症狀就會自行消失,也就用不著引火下行了。建議關元、中脘一起艾灸,可加快驅除陰邪的速度。
所以,如果灸後上火特別嚴重,可以暫停幾天或減少灸量以便身體逐漸適應;如果可以忍受,建議快馬加鞭,重灸關元、中脘,雖然短期內上火症狀仍然存在,但堅持下來,上火症狀會自行消失。
表裡是辨別病變部位、病情輕重和病勢趨向的兩個綱領。
表與裡是一對相對的概念,如肌膚與臟腑相對而言,肌膚屬表,臟腑屬裡;而髒與腑相對而言,腑屬表,髒屬裡。
在表裡辨證中,表裡主要代表病位的外內和淺深。外邪犯表,多在疾病的初起階段,一般比較輕淺;臟腑受病,多為病邪入裡,多見於外感病的中後期,一般比較深重。
我們找中醫治病時,中醫常用表裡辨證之法,目的就是為了察知病情的輕重、明確病位的深淺、預測病情的發展,以取得治療的主動權。
少陽證是「三陽」證中的一種證候類型。「三陽」者,太陽、陽明、少陽也。
《傷寒論》裡提到:「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這句話明確指出:發熱、惡寒,是「三陽」證的共同特點。但是,同樣是發熱,有表證、裡證、半表半裡證的區別。
太陽證:為表證,治宜發汗解表。常見症狀有:發熱、惡寒、頭項強痛、脈浮。其中,惡寒無汗,脈浮緊,稱為表實證;汗出怕風,脈浮緩,稱為表虛證;發熱,口渴,飲水欲嘔,小便不利,稱為蓄水證。太陽證的特有症狀是頭項強痛。
陽明證:為裡證,分為兩種:發熱、惡熱、煩躁、汗多、口大渴引飲、脈洪大者,稱為裡熱證;潮熱、譫語、腹痛、大便秘結數日不行、脈沉實有力者,稱為裡實證。陽明證的特有症狀是胃家實,也就是胃腸燥熱。
少陽證:為半表半裡證,常見症狀有:往來寒熱,口苦,咽幹,目眩,胸脅苦滿痛,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少陽證的特有症狀是口苦、咽幹、目眩。
少陽病無太陽之表證,邪不在表,故不可發汗(若汗則耗傷津液,反使病邪內傳);無陽明之裡實證,邪不在裡,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則陰虛火動而易成驚);胸中無邪實,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則傷陽成悸)。所以,少陽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其治療原則應以和解表裡為主(即不發汗的解熱法)。不過,因為少陽病大多兼表兼裡,可在和解的基礎上,兼用太陽汗法,或兼用陽明下法,隨證施治。
少陽在表裡的關係之間起著重要作用,因為表裡的通路就在少陽。
從經絡的角度來說,少陽包括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並與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互為表裡。我們從症狀也可以推斷:膽經行於兩脅,膽經不通就會胸肋苦滿痛;三焦經絡心包,心氣不能通暢,就會心煩。故而,對付表裡不和,重在疏通4條經絡:三焦經、膽經、心包經、肝經。
在表之氣,來源於在裡之氣,只有裡氣足,其在表、半表半裡之氣才能抗邪外出。而艾灸的原料是艾草,其藥性可以「走三陰通十二經」,既可解表,又可入裡——解表,可以祛邪外出;入裡,可以生裡氣,把在裡之氣輸於體表,既能助體表抗邪,又能疏通中焦,中焦無邪,則上下交通。這樣,半表半裡之邪,就被悉數去除了。
上下不通需要疏通中焦氣機,這就需要艾灸調脾胃來暢通中氣;表裡不和需要充足在裡之氣,裡氣足,則邪氣出,這就需要艾灸補陽氣來扶助正氣。艾灸讓全身一氣貫通,自然上下通,表裡和,身體就棒棒的。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如果您是一名基層醫生,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基層醫生自己的平臺:
《針刀微創新鮮人體解剖及臨床實戰精講班》(←點擊查看)
2020年7月25-28日在河南鄭州舉辦
一、培訓特色:(理論+臨床+解剖+實操,每班計4天)
1. 實體解剖:大學醫學部解剖教研室進行新鮮標本解剖
2. 名師指導:由全國知名針刀醫學專家黨東旭教授帶教
3. 三位一體:即動眼、動腦、動手新鮮屍體解剖,掌握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痛精髓。
4. 獨立實踐:獨立對病人病情進行分析,並實施針刀操作,由帶教老師指導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針刀病患溝通技巧分享。
二、報名方式:
1. 電話報名:13549932186 彭老師
2.微信報名:13549932186(添加微信有優惠哦!)
微信報名:13549932186(添加微信有優惠哦!)
不要自私,轉發朋友圈,朋友愛死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動動手指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穫知識與健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