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不通容易上火,中焦不通容易積食,下焦不通容易氣血瘀結

2021-02-12 健康經驗談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時間長了就得腎結石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因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會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類經·藏象類》所說:「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主要問題是中焦堵住了。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慣通起來了,氣血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迴路。

中焦是人體的中心、氣血生化之源、主宰人體的後天之本。中焦包括脾、胃及肝、膽等內臟。脾主運化,胃主腐熟,肝膽主疏洩,並分泌、排洩膽汁以助消化。中焦堵了,腎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代謝能力自然就會變差,結石自然就會發生。

上焦有肋骨罩著,下焦有骨盆罩著,唯獨中焦這個區域是軟的。有骨頭罩著的地方是不容易變形和彎曲的,只有中焦這個地方軟軟的,可伸縮性強。護理好了,能顯示出八塊腹肌和馬甲線;護理不好,則是一個大肚子膕膕。真正的好肚子躺在床上應該是這樣的-中焦部位是一個大坑。

中焦部位的最高標準是肚子非常的軟,並且,平躺在床上中間會形成一個大坑,有這樣的肚子,就不會有前面提到的那些病症了。正如中醫高人常說的:「肚子軟如棉,百病都不纏」。

三焦是元氣的升降通路和水液代謝的通道。中焦不通,會導致許多疾病。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薛生白強調了打通三焦對於預防暑溼的重要性。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則肺、脾、腎等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受限,易被暑溼之邪侵襲。此外,三焦不通會產生痰、溼、瘀血,導致多種老年疾病和早衰。

上焦心肺,不通就容易上火。

調理方向:宣通上焦

橫膈以上為主焦,包括腦、心、肺。暑溼阻於上焦,致清陽不升,頭部出現眩暈、耳鳴;心臟出現心慌、胸悶;肺部出現咳嗽、氣喘、咳痰等。暑溼不除,上述症狀會不斷加重。

肺乃華蓋,主氣,為水之上源,與心同居上焦。如果肺氣不宣,心血不能灌溉百脈,氣結不行,水道不通,下源枯竭,腎脈無以滋養,則不能作強必痿而不用;或水氣凌心,痰飲阻肺,心火不能下溫腎水,必擾神明,心明不交,亦陽痿矣。如《臨證指南醫案》云:「肺主氣,為高清之髒,肺虛則高源化絕i化絕則水涸,水涸則不能滋潤筋骨……。」故宣通上焦,復其清肅之性,

中焦脾胃,不通就容易積食

調理方向:運健中焦

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暑溼阻於中焦,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以及肝膽的疏洩功能。脾氣不運,易出現大便秘結;肝氣不舒,則表現為腹脹滿、反酸燒心。

脾乃中土,制水而主思,主運化而生氣血,升氣機乃為樞紐,與胃相表裡,與肝居中州而平行;肝主宗筋繞陰器,被腎脈上貫,而行宗筋作強之令。

下焦肝腎,不通的話就容易氣血瘀結

調理方向:疏通下焦

下焦包括腎、膀胱、大腸、小腸等。暑溼阻於下焦,易出現小便短少黃赤、尿路結石或腹瀉、腹痛。下焦溼熱蘊蓄日久,上述症狀會不斷惡化。

相關焦點

  •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疾病生!教你打通三焦經
    前部分學者認為三焦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在人體臟腑中,唯它最大,故有「孤腑」之稱。上焦、中焦、下焦合起來叫三焦,位於胸腹之間。其中胸膈以上為上焦,胸膈與臍之間為中焦,臍以下為下焦。上焦不通上焦一般指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兩髒以及頭面部。《靈樞·決氣》雲「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它的生理特點主要是主氣血、水谷精微和津液的宣發和升散以充養滋潤全身。
  • 中焦不通,上火、失眠、婦科...百病纏身
    你中焦不通,所以「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上焦如霧:上焦心肺敷布氣血,猶如霧露瀰漫之狀,灌溉並溫養全身臟腑組織;中焦如漚:中焦脾胃腐熟、運化水谷,進而化生氣血;下焦如瀆:下焦傳導糟粕,排洩二便。「中氣」由脾胃所生,脾胃功能虛弱,就會中氣不足,進而氣路不通,火就降不來了,就會「上熱」,同時腎水得不到火的溫煦,就升不上去,就會「下寒」。也就是說,脾胃強,則中氣足,則中焦通,則上下焦貫通,氣血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迴路。
  •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 人體三焦: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 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怎麼辦?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 夏季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都有這些症狀表現
    一邊上火一邊怕冷,其實這是上熱下寒的表現如果你有甲狀腺腫大的問題,並且氣鬱的指數挺高,但又容易拉肚子,小腹摸起來也常常是涼的……如果你臉上容易長痘,但其實你還常常手腳冰涼……如果你是個容易急躁焦慮的人,同時還會腰膝酸冷……
  • 上熱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醫給出這些方法
    其實,剛看完她的描述,我心裡基本有底了,這多半是中焦不通導致的「上熱下寒」。 說起中焦,我們先了解一下它的總稱——三焦: 所謂三焦,其實是中醫上的特有名字,屬於六腑之一。 顧名思義,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總稱。《難經》中對三焦的闡述:「上焦者,在心下、下膈;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 打通三焦最好的方子,清上焦,通中焦,利下焦,諸症自消
    現代人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叢雜,虛實互現,多髒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現代人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三焦不通,百病生上焦不通就會造成經絡淤堵,氣血凝滯,出現上火,高血壓、高血脂、風溼骨病、頸椎病等。
  • 上焦如霧 中焦如漚 下焦如瀆 (專業必讀)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 上熱下寒愛上火,如何把旺盛的火氣,變成你的元氣?
    群裡就有這樣的小夥伴一邊上火一邊怕冷。其實這是上熱下寒的表現。其實你不缺陽氣,只是沒有在恰當的位置上。我們把氣血變成了火氣,而沒有變成元氣來好好滋養我們。為何會上熱下寒?無非就是這些原因。於是呢,大量氣血就會往上引,我們全身的氣血其實是有限的,都擁在上面了,下半身的氣血自然不足,長時間如此,就造成上半身過熱,下半身火力不足。活動少,自然是下面的活動少,我們宅著,坐著,躺著,呆著,腿腳很少運動,經絡不通,火無法引領到下半身,造成了下寒。
  • 中焦不通,陽升必阻!
    而夜晚的時候,陽氣要收斂,體內陰液必須充盛,才能將陽氣收斂回來,並且陽氣要有順暢的下降通道,才能正常陽入於陰,而不至於發生心煩氣躁、煩熱、失眠多夢等症狀;往大了說,多數亢奮上火之類的症狀,都是跟這個因素有關係。
  • 寶寶容易積食上火怎麼辦?試試這些方法
    什麼是積食?簡單地說,積食就是吃進去的食物停滯在孩子的胃腸道中,不消化也排不出,小肚子成了一個食物殘渣的發酵罐,不斷的蒸騰、腐熟和發酵,處於一種「積常有」的亞健康狀態。消化道分解食物會釋放出食物儲藏的能量,這個過程產生的大量熱量,產生的灼熱感導致反胃嘔吐,食物混著胃酸沿著食管逆流而上,灼傷喉嚨和扁桃體。食物殘渣在腸道微生物作用下發酵產生的有害物質和氣體,一部分由放屁排出體外,另一部分則會通過肺和呼吸系統排出,食積產生的腐臭噯氣,不斷燻蒸咽喉和呼吸道,孩子就會反覆感冒、呼吸道感染一直反覆。
  • 6歲男娃積食2年感冒數十次,從不吃零食,卻喜好這物,埋下毒素
    邢家童已經6歲了,剛上一年級,入學3個多月的時間,已經感冒了好幾場了,自上次肺炎之後已經向老師請了長假,準備開春之前都不去上學了。有助於促進脾胃的發育,改善脾胃功能,清理體內積食,柳果刺鋅中有十多種藥食同源的成分,根據小孩體質先天虛寒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去顧護脾胃的同時化解積食,其中柳果、茯苓、橘皮、山藥等成分有助於強化脾的作用,而其中的山楂、雞內金、麥芽等可以化解積食,減少積食對身體的傷害,金銀花能夠清熱解表,預防積食鬱熱,引起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