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為什麼被砍成肉醬,因為他交戰時,做了孔子教他的一動作

2020-12-12 今敘前朝

子路為什麼被砍成肉醬,因為他交戰時,做了孔子教他的一動作

子路出生在一個很貧寒的家庭,小時候家裡靠農作維持生活,一直到二十多歲才遇到孔子做了他的學生,他是學生裡面最年長的一個,為人正直性格豪爽,因此他不僅僅是學生的身份,平時還要幫助孔子管理這些學生,剛開始的時候跟隨孔子的時候他做事魯莽喜歡逞強,常常和小人搏鬥,在孔子的耐心教導下她很快將這些缺點加以改正,所以後來一直被重用。

跟著孔子後他從一個浪子慢慢成為一個儒雅的君子,學會了禮儀、社交、政事等等。子路的底子好,很可能是源於他的家庭,跟隨孔子的時候他就常常在老師左右隨他一同面見一些達官貴人,孔子被邀請去做客他都帶著子路,那些人大多數都是衣著光鮮裙衫飄逸的,而子路家裡窮每次都是穿個破舊不堪的袍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子路並沒有因此羞愧,而是落落大方在樣子站在一旁一心只想學習。子路的性子非常直,他說話從來不撒謊,而且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會做到。

後來孔子要去周遊列國,子路二話不說辭去官職隨他一起去,除了學習以外他還能保護孔子的安危。子路是魯國卞人所以尤其受到魯國人的信任,有一次魯國的大夫季氏請子路去做大管家,子路覺得是個好機會想讓師弟子羔去鍛鍊一下,他推薦子羔去孔子責備他說這是害了他,子羔年紀小心又軟,這時候應該好好學學問,而去的那個地方非常混亂,子羔去了定會在那邊受氣受欺負。

子路不以為然,辯解說那個地方的人一樣是吃五穀雜糧的,平日管事一樣可以學到很多學問,難道只有上課聽講讀書才叫學習了學問嗎?孔子面紅耳赤的說他嘴巴太利索了。

在眾多的學生裡面子路是唯一一個敢和孔子拌嘴的,大家對事情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子路敢於向他大膽地說出自己心中所想。衛國衛靈公去世之後,本應該是兒子蒯聵繼位,但是蒯聵早前因為發生一樁事跑路了,最後讓蒯聵的兒子公子輒繼承了君位,蒯聵聽說後想回來衛國做君主,但是公子輒卻派人把父親攔住不給他回來。

子路當時正在衛國為官,有一次就問孔子說「如果國君請你來為官?你先會做什麼」,沒想到孔子回答說第一件事就是指出公子輒不應該搶了父親的位置,還阻止父親回家。子路在官場有段時間了,他直截了當的說「先生您的迂腐居然到了這樣的地步啊!」兩人最後不歡而散。

子路的一生都追隨孔子,雖然說他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也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子路的死和孔子有間接的關係。公子輒繼位史稱衛出公,第三年的時候他父親蒯聵勾結了大夫李悝發動政變想要奪回君位,衛出公早早的就跑路逃命了,當時子路在城外聽說了趕忙往城內跑,子羔勸說大局已定回去也是死路一條,子路說他拿的是衛出公給的俸祿,既然是幫他做事,現在他有難了我要幫助他才是。

他以使者的身份進入城中找到蒯聵想放火燒了高臺,蒯祥的兩個護衛和子路打了起來,敵眾我寡很快子路就受了傷,帽子上的纓帶也斷了,子路交戰時也不忘孔子的教導「君子死而冠不免」,他從容的把帽子扶正來系好纓帶,正做出扶帽動作時兩個士兵趁這個機會殺害了他並把他剁成肉醬。他是漢冠威儀而死的第一人,孔子聽說後非常傷心,哀嘆道「噫!天喪予!天喪予!」。

相關焦點

  • 子路為什麼會被砍成肉醬,因他在戰鬥前,做了孔子教他的這個動作
    子路為什麼會被砍成肉醬,因他在戰鬥前,做了孔子教他的這個動作都說孔子的弟子無數,門下弟子3000,但是真正意義上受到孔子教導的只有72個,那麼在這些弟子中誰最受孔子重視?有人說是顏回,有人說是子貢……其實最受孔子喜歡的是子路,子路是眾多弟子中年紀最長的,並且追隨公子的時間最長,他只比孔子小了9歲,雖然不像個讀書人,可是孔子一直喜歡他。子路的作用大多數情況下是保護孔子,教育師弟,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他充當了孔子的保鏢,並且還是心甘情願的辭官跟隨。
  • 孔子最寵愛的門生子路為什麼被砍成肉醬?
    孔子高大威猛,子路趾高氣揚,二人相見,感覺連大街都變窄了。二人相遇的後果,在《史記》中可以找到:「陵暴孔子」。儘管不屑和小混混打架,但結果很悲催——孔子很可能被子路摁倒「揍」了一頓。但孔子不生氣,而是「設禮稍誘子路」,君子動口不動手,小人才動手又動口。孔子給子路講了一大籮筐道理,用禮儀去引導他。
  • 子路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為何會被剁成肉醬?他的智慧呢?
    孔子最寵愛的弟子不是子路。子路是個性格孤標傲岸的人,這是不符合孔子的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要求的。子路是個質勝文則野的人。子路出身於窮人家庭,從小就經常吃野菜充飢。後來,子路年買的父母想吃一頓米飯,子路就去親戚家裡借米。
  • 孔子門生 子路 為何被剁成「肉醬」
    子路叫仲由,字字路。魯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以政事見稱,性伉直,好勇力,孔子周遊列國時的保鏢,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子路小時候,家裡很窮,靠各種勞作維持生計,甚至常吃野菜充飢。子路是個「野人」,當然不是神農架野人那種。當時把居住在城外的人,都叫野人,也就是鄉下人。子路五大三粗,好勇鬥狠,《史記》中說他喜歡戴雞冠一樣的帽子,腰上掛著野豬獠牙的配飾,整天背著一把劍,吊兒郎當,一副古惑仔的樣子。不知道有沒有紋個身啥的,左青龍,右白虎,中間一個米老鼠,反正樣子很嚇人。
  • 孔子有多愛他的學生?聽說學生被剁成肉醬後就再也不吃肉醬了
    孔子給你的印象是什麼?曾經孔子給筆者的印象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神人,甚至有些冷酷無情。有的朋友或許會認為孔子是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而歷來儒家學者都將其奉為「聖人」,將他描述成一個永遠不會犯錯的「神」,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 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子路為何會被剁成肉醬?
    可見,孔子教育的對象,不分貴賤賢愚。《孔子家語》中,記載了孔子與子路的相遇,很好實踐自己有教無類的理想:面對孔子,「君子要努力學習」的規勸,子路理直氣壯地拿竹子做比喻,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後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皮。用以說明子路自己的天賦異稟,完全沒有學習的必要;孔子回到,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能射得更深更遠。
  • 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子路,為何結局悽慘被剁成肉醬?
    現如今孔子是全世界人們都學習的榜樣,作為我國的古聖先賢,時至今日學生的課本中,仍然有孔子的語錄。不光是我國,現如今很多外國人依然學習孔子,在美國,人們不知道一句名言是誰說的,他們就會認為是孔子說的。雖然現如今很多人反對孔子,但是這些都是沒有學習過孔子的。仔細閱讀孔子的著作就會發現,他一直教人以「仁」面對世人。時至今日,很多人就連孔子的論語都沒有讀過,就說孔子如何不對,這就比較滑稽了。單單從論語來說,它其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孔子弟子三千,不過成為賢人的不是很多。
  • 孔子怎麼罵人?他的罵人「金句」,有的竟成為今天的俗語
    孔子是聖人,聖人也有喜怒哀樂。孔子生氣的時候,同樣會破口大罵。這不能說聖人沒有修養,因為罵人正體現出孔子的真性情。王小波說,孔子數落起弟子來,就像「數落孫子」一樣。當然,孔子不僅罵弟子,別的該罵的人,他也不會客氣。
  • 《論語》|孔子告訴子路,成功的人生要做到3個方面
    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在眾多的弟子中,他的軍事才能比較突出,為人剛勇無比。有一次他問了孔子一個問題,如果讓孔子率領大國的軍隊去行軍打仗,他會帶誰去?子路自以為在軍事上比其他弟子優秀,心想老師一定會帶他去,誰知孔子回答大出他的意料之外,不但不帶他去,還間接批評了他。
  • 孔子對子路的評價
    子路學到知識後,並沒有馬上採取行動,他擔心還有其他的知識還沒學到。孔子就說:「仲由可以憑藉單方面的言辭就可以斷案了。但仲由的勇敢超出了我使用的範圍。像仲由這樣的性情,不會得到善終。仲由的自信是別人沒有的,他的學問登上了正廳,卻還沒有進入內室。」
  • 【讀傳記】《孔子的故事》之:弟子顏淵和子路的死
    雖然子路常常挨孔子的罵,然而因為子路是個直爽的人,孔子對他也就最容易說出真心話,同時子路也有不少長處,像:正直,勇敢,聽了就做,說得出就做得出,沒有任何猶豫,而且如果別人指出他的毛病就高興等
  • 為何說孔子的弟子子路到死也不忘踐行孔子的「仁」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但在孔子的弟子中,他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為什麼說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因為他還有一個弟子---子路。這可能也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我們可以通過顏回與子路死的時候孔子的極度哀傷中看出一些端倪。
  • 孔子最慘的弟子,直接被剁成肉醬,他死後孔子傷心過度而死
    仲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9歲而已,卻心甘情願的拜在孔子門下,跟著孔子學習。子路的出身比較低微,小時候家裡很貧窮,經常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挖野菜充飢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為了爭奪食物,不惜和他人打架鬥毆。根據《史記》記載,子路性格粗獷,逞強好勝,性格豪爽,平日裡喜歡戴一頂雞冠帽,腰上還要佩戴一把破劍或是砍刀,儼然一副二流子的形象。
  • 君子可以死,但帽子不能掉下來,孔子學生被剁成肉泥
    子路也就是仲由,子路只是他的字。作為孔子的學生,子路的地位可不低。「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擁有眾多的之一,而且還享受儒家的世代祭拜。如果大家還沒有印象,那一定聽過這樣一個典故。
  • 孔子為什麼老罵子路,卻喜歡形象呆板的顏回?
    一般認為,孔子儒雅溫和,這樣的老師對待學生一定是和風細雨,實際上,孔子脾氣很大,生氣的時候經常會罵人,而且很刁專。被他罵的最多的是他的大弟子子路,甚至罵他不得好死,哪有老師這麼詛咒學生的!不過,想想還有被孔子罵成臭大糞的,子路也該心平氣和了。
  • 孔子的兩個弟子:最不像孔子學生的子路與最像孔子學生的顏回
    子路這個人在沒成為孔子之前,按現在的話說有點像是混混加二次元人類,你看司馬遷怎麼寫他的:子路這個人性子很是粗曠,直率,好行俠仗義,頭帶雄雞冠一樣的帽子,佩帶著豬皮著公豬裝飾的寶劍,見到孔子時很是無禮,於是孔子就稍弱以禮樂套路他,沒想到子路後面就穿著儒服來拜師了。
  • 【連環畫】孔子因材施教、子路問津
    【語譯】子路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父親和兄長還活著,怎麼可以(不先請教他們)聽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時,您回答『還有父兄在,怎麼可以聽到了立刻就去做?』
  • 在孔子眾多弟子中,哪個弟子對孔子的貢獻最大?子路?子貢?
    在眾多弟子中,孔子對顏回達到了偏愛的地步,但是顏回這個人甘於淡泊,在理論上並沒有新的創見,而且去世太早,所以對孔子的幫助並不算大。子路也是孔子比較喜歡的弟子,雖然他隔三差五就要大罵子路一頓。但子路對孔子的幫助,只是生活上的,比如周遊列國時候做駕駛員;找不到路了去問路;沒有飯吃了子路去找吃的;孔子不開心了,子路就去做做思想工作等。
  • 孔子和子路的師生對話
    公元前489年,孔子師徒一星疲憊的來到陳國。後又南下楚國,處處碰壁,學生不免心灰意懶。此時,糧也斷了,不得不挖菜充飢。子路忍不住說「我聽人說,對行善之人,上天總會給他以幸福,對做惡之人,上天也會用災禍懲罰他」。
  • 君子不行陌路,孔子的弟子子路,並非不得好死
    他的性格特點從其頭戴高冠,以一把直方大的鐵劍為武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歷史上的子路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下面就由咕嘟君帶你了解一下。一、子路與孔子初識子路,名仲由,字子路。除此之外,孔子對子路的所作所為也不甚滿意,動不動就以這以那為由,責怪上幾番。有一次子路在孔子面前彈瑟,孔子評價說彈成這樣為什麼要來做我的弟子。因此孔門弟子對子路不是很尊敬,孔子也沒責怪弟子們,反而說,子路這個人,雖登堂,未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