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昨天群裡一位閨蜜說:從19年國慶裸辭到現在,已經快8個月了,一直沒找到工作,很焦慮。閨蜜從2月份開始信心滿滿投簡歷再到受打擊,灰心喪氣,懷疑、否定、抓狂。閨蜜說:剛裸辭的前半個月,徹底給自己放鬆,到處去玩耍,半個月後開始各種找工作。8個月裡,閨蜜先後在5家公司試工了半天,覺得跟自己想像的有一樣,就辭職了,一直在尋找工作機會。其實,閨蜜從2019年國慶裸辭到將來入職新工作的這一段時間,我們稱為「職業空窗期」。
那麼「職場空窗期」的具體概念是什麼?
一、什麼是「職業空窗期」
「職場空窗期」則用來表示一份工作結束,下一份工作開始之前的生活狀態。場時,「職場空窗期」則用來表示一份工作結束,下一份工作開始之前的生活狀態。
二、「職業空窗期」的弊端
1.工作經歷斷裂,缺乏知識更新
現在的崗位知識更新換代非常快,我們離開職場時間過長,難免崗位知識生疏,很容易跟不上。所以特別是針對那些具有一定技術層次要求或知識更新很快的崗位,企業更是不願意選擇頻繁跳槽或離開職場太久的人員。
比如,朋友小珍從去年國慶辭職後就一直在找工作,但因為工作不順心,找了好幾份工作都是上了半天班就又離開了,繼續投簡歷找工作。這從去年國慶一直到今年的6月份,這8個月裡小珍一直在刷招聘網、投簡歷、面試中,沒有去學習崗位相關的知識,導致面試官問的不少最新的行業新動態都不了解,答不上來。所以,如果我們「職業空窗期」過長,會導致我們工作經歷斷裂,職業知識缺乏更新。
2.遠離職場,心態容易脫節
不少朋友在離開職場之後,都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自身放鬆和家庭,很少關心工作的事情,對於社會熱點和個人的提升也並不在意,職場對於她們來說似乎已經成為另外一個世界了。當她們想要重新進入這個世界的時候,發現自己變得自信心不足,或是感到茫然、不安了。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例子。表姐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春節前辭職回老家後全身心陪孩子,從來沒有想過工作的事情。當重新找工作時,表姐突然發現自己的心態變了,通過這段時間與孩子的相處,表姐覺得: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她甚至不想工作了。其實這是一種與職場脫節的心態。所以表姐一方面卻反知識更新,另一方面心態與職場脫節。
俗話說得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富二代,都需要夫妻雙方的收入才可以保證家庭的正常開支。而表姐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身體都不太好。他們需要贍養4個老人和2個孩子,父母雙方也都是農民,表姐夫也只是月薪8000元的上班族。如果表姐不工作根本撐不起這個家。而表姐現在的這種與職場脫節的心態嚴重影響到了她的求職心理。
當然除了缺乏知識更新和與職場脫節,表姐也卻反對最自己的理性認知。
3.缺乏對自身的理性認識
有不少朋友裸辭,長時間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可能會考慮轉行,但面臨求職機會,往往會因「墨菲定律」的影響,產生消極的心理,卻反對自己的理性認識。
墨菲定律: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因此,在找工作時,很容易過度貶低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在面試時不自信,讓用人單位對他們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
我表姐典型的就是因為墨菲定律的影響導致了產生悲觀的心理。眾所周知,找工作會有兩個結果:要麼求職成功、找到心儀的工作,要麼求職失敗。而受墨菲定律的影響,表姐總不能理性的認識自己,會災難性的思考問題,總覺得自己一定不可以、一定會失敗,所以總會不自覺的忽視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放大自己的缺點,過度自卑。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職業空窗期」呢?
三、如何避免「職業空窗期」
(1)做好職業規劃
很多人不重視這個,認為自己就是混口飯吃,不需要規劃,其實不然。我們只有做好職業規劃,只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明確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走,才能讓自己有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那麼應該怎樣做職業規劃呢?我認為這職業規劃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明確目標方向
我們可以使用PSN模型來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P(Preference):你想要做什麼?首先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以及以往的經驗和興趣愛好,判斷出自己目前比較喜歡的是哪個領域,目前希望往哪個領域發展,想要從事哪些職業?
S(Strengthen):你可以做什麼?然後我是要找出自己的優勢自己在哪個方面比較擅長哪個方面,哪個方面做得比別人好,然後有針對性的去對自己進行自我認知和評價,快速找出自己的優勢,評估我們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內容。最好是能夠列出一張清單,清楚地羅列出自己適合做哪方面的工作,然後再從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以及其他因素做排除法,擇優選擇。
N(Need):你需要做什麼?最後我們根據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居住環境、所在城市進行崗位分析,分析出你需要做什麼。、
第二,探索你的興趣
當然有了職業規劃之後,我們還需要探索出我們的興趣。因為有時我們對某一件事情其實是很感興趣的,但因為某方面的原因,我們把自己的興趣給埋沒了,現在為了讓自己的興趣與工作很好的結合,我們需要儘快的找到自己的興趣並深入的更多的興趣,讓興趣與職業結合才能更好的發展。
最後,行業環境分析
當然我們也要對行業的環境進行分析,因為我們選擇工作不僅根據自己的要求來選擇,行業的發展動態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職業選擇構成應該是這樣的:職業=行業+企業+職位,可見行業也是職業選擇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
因此,一個行業是不是處於朝陽區,它的發展前景如何,人才競爭是否激烈,與自己的崗位與自己以前的工作經驗與匹配度高不高,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綜合分析之後才能做決定。如果發展前景較好的話,我們就可以在此行業下進行職業的規劃。
做好了職業規劃之後,我們需要優化一下自己的簡歷,重新包裝,打造一份與簡歷與工作崗位精準匹配的簡歷。
(2) 用簡歷包裝自己
大多數處於職業空窗期的人急於找一份工作,會把同一份簡歷投多個不同的崗位,不注重簡歷的包裝,很容易導致求職失敗。其實這是錯誤的。
想要在職場中再次出發,一定要把精力聚焦在簡歷上,在製作簡歷時,注意以下3點:
第一,突出優勢
在簡歷製作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突出優勢,而且儘量做到量化的描述,而不是籠統的作答。
第二,突出技能,崗位精準匹配
在投遞簡歷前,一定要清楚公司的對於這個崗位的要求,對崗位進行精準的匹配,突出相關技能,這樣更加有利於HR對你個人能力有所了解。
比如,你在網招聘網上刷到某個比較心儀的崗位,你就要仔細的研究企業的崗位要求,然後有針對性的設計簡歷。舉個例子來說,你應聘銷售,網上的要求是:性格活潑開朗外向,有一定的抗壓能力。那麼你在寫簡歷時,即使並沒有做銷售的工作經驗,但是你可以寫以前在做某個項目時,遇到了某種壓力,你當時是怎麼應對的?當時遇到了什麼困難,你是怎麼與外部進行諮詢溝通,讓項目完美完成的,突出你的溝通能力。
第三,學習面試方法,有技巧面試
另外,我們還要學習一些面試技巧,畢竟面試是一個雙向的選擇。面試時,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可能會引起面試官的不同思考。所以每一個問題怎麼回答,我們在去面試前一定要做仔細考量。我們可以這樣做:
第一:上網搜尋一下面試官常常會問到的問題。然後先思考一下,如果面試官問到了你應該怎麼回答,這麼回答有什麼利與弊,對自己面試成功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幫助。這些都需要我們仔細考慮清楚再做決定。那麼如果我們如何真的陷入了「職業空窗期」又該如何度過呢?
四、如果遇到了「職業空窗期」如何度過?
度過職業空窗期主要分2步走。
(1)正確認識自己
裸辭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給我們提供充足的時間,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所以裸辭之後,對過去做一次復盤非常重要。
第一,擺脫「墨菲定律」對我們的消極影響
墨菲定律,讓我們總覺得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我們再來看一下裸辭的定義,裸辭指不考慮後路,因壓力增大,工作幸福感的缺失,在沒有找好下家的情況下辭職的行為。也就是說、裸辭之後我們可能隨時面臨找不到工作、居無定所的風險,而且這一風險很可能會發生。
裸辭就像一個魔咒一樣對職場人造成致命的折磨,常常不戰而敗,因為害怕失敗,而有了不工作的想法。其實,裸辭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一定要擺正好心態,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放棄。
第二,避免「出醜效應」,揚長避短
出醜效應又叫犯錯誤效應: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會受人傾慕,而全然無缺點的人,也未必討人喜歡。
所以我們在評估自己的優缺點時一定要客觀,不能為了博得企業的信任,掩蓋缺點,呈現出假「完美」的自己,高估自己的能力。這樣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比如,影兒是一名平庸的、有3年銷售經驗的外貿業務員,但並不善於開發客戶,之前就職於一家私企,在上司的協助下接過的最大金額訂單也就5萬美金。前段時間,她不幸被裁了。想著找工作難,為了增加面試機會,影兒寫簡歷時提到:自己善於開發客戶,曾經獨立拿下了50萬美金的訂單。不料面試時,HR卻著重問了影兒拿下50萬美金訂單的各種細節,沒聊上幾句就露餡了。所以,我們沒必要掩蓋自己的不足。
當然,我們要讓以前低谷的工作經歷成為自己追求高光時刻的墊腳石。比如,問一下自己:過去的經歷你收穫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最失敗的地方在哪裡?如果找到了最失敗的地方,就需要思考一下你需要怎麼樣做才能改變這些不足,也才能讓這些劣勢變為優勢,提升你自自己的工作能力呢?
第三,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之後,就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比如,你是以前是銷售,因為抗壓能力不夠,覺得在這公司有業績要求有責任底薪壓力過大,所以選擇了裸辭。那麼如果你選擇繼續在銷售行業發展的話,其實無論你在哪個公司都需要抗壓能力。這就是問題的根源。那麼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是你心這工作能力不夠?還是你的心理素質差呢?
如果是工作能力不夠,那麼應該怎樣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是心理素質差的,我們又可以做哪些來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呢?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後,分析下它們產生的原因,然後想解決方案。
最後,想要對應的解決方案
找到劣勢之後,根據思考劣勢產生的原因,找到解決的措施並且付諸行動,爭取早日把劣勢變為優勢。
(2)要不斷學習,讓自己的能力更匹配企業的任職要求
現在這個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的非常快,為了避免出現職業出空窗期,如果我們想跳槽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騎驢找馬。那麼在騎驢找馬期間,你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在招聘網刷簡歷,如果刷到了某個心儀的崗位,那麼這個心儀崗位的任職要求具體是什麼?我們需要把心儀崗位的任職要求跟自己的優劣勢進行對比,看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的,找到不足的地方,然後有針對性的通過各種網絡資源來進行學習。那麼,這個職位也許現在你不符合要求,但1個月後,另一個類似職位你就完全可以勝任了。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做好職業規劃,然後優化我們的簡歷,學習更多的面試技巧,巧妙避免陷入「職業空窗期」。
當然如果真的陷入了「職業空窗期」中,我們也要儘快的準確認識自己,然後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從而能夠與企業的任職要求精準匹配,快速找到心儀的工作,避免「職業空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