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小我和大我、奉獻和索取的關係

2020-12-20 大眾數字報

  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20本科生畢業典禮,鍾南山院士做了主題演講。跨越17年,經過兩疫,他對個人與家國的聯結有了更深的體會。他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經常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奉獻和索取的關係。」
  下面是鍾南山院士演講的內容(節選):
  尊敬的徐揚生校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三屆的全體本科畢業生以及在座的嘉賓們:
  你們好!非常高興,今天迎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三屆本科生畢業典禮。
  首先,我向全體的畢業生問好。今天的畢業典禮是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舉行的,人類正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
  在過去的4個多月裡,大家都經歷了一段特殊的時期,全球正面臨著一場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我想對於大家來說,這都是人生中一段罕見的經歷。
  這次疫情的發作,幾乎可以跟1908年的西班牙流感相比。但是在這場大的鬥爭中,我們每個人都經受了考驗,每個人在面對這次考驗的時候都顯示出了不同的態度。
  這一次中國,包括中國內地以及香港地區,在第一次戰役裡邊都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當然現在還面臨著第二個大的戰役,我們繼續在奮鬥。
  我自己一直在思考,這麼大的防控戰鬥,實際上對人生提出了兩個很大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人怎麼來對待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和事故。
  第一個是「如何處理小我和大我的問題」。
  我們知道國家的安全、世界的安全是一個大我,是大家安居樂業最重要的前提,而在這裡面,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小我,你要怎麼樣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為這個世界、這個大我,為它的安全、安定做出一些貢獻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比如說這幾個月以來,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一個封城的限制,禁止了民眾在戶外的很多活動、要求待在家裡、不要隨意外出、日常戴口罩等等,這對個人來說實際上是個約束。
  但是,另外一方面,民眾是想要自由的生活狀態的,想要比較開放的生活空間,希望自己想做什麼就能夠做什麼。
  這些要求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就包含了一個我們應該思考的「小我和大我」的問題,也就是說,為了國家的安全,為了整個社會的安定,我們每個人是要受一些限制和約束的,這是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方便的。
  同時,大家在經濟上也有很多犧牲,有很多家庭,甚至是你的爸爸媽媽,可能他們的工作也受到了影響。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生活也受到影響,但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安定,我們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為這樣,在社會絕大多數人的支持下,在中國內地以及在香港地區,我們在第一個階段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使得我們患病的人數以及死亡的人數,在世界上,特別是大國裡面是最少的,這是很難得來的一個成績,這就真正體現了我們在生活之中要以大我為重。
  我想這個「小我和大我」不是單純體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係上,也體現在個人和全世界的關係上。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要是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能夠很好地控制疫情的話,這個世界將不得安寧。
  同時,我還認為,「小我和大我」的理念不單對世界如此,對自然界也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電視或者網絡上留意到,由於近幾個月人類活動的減少,環境的汙染減少了、天空晴朗了,很多不常見的野生動物也出來了,森林的覆蓋面也廣了,綠化也好了,整個自然界更加和諧了。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也涉及一個最基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那就是在社會中,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奉獻和索取的關係」。
  社會在進步、國家在發展、物質文明不斷在進步,我們每個人也都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待遇、比較好的生活、比較好的環境和住所。但是,我們首先要明白,要想獲得這些,必須對這個社會做出一定的奉獻,這是我們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只有當我們的奉獻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穩定,物質更加豐富的時候,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回報。
  可以舉一個例子,這次武漢的疫情比較嚴重,由於醫療物資的緊缺、醫生病倒以及病房的缺乏,武漢地區病毒的感染不斷增加。
  在這個危急的時刻,全國很多的醫護人員報名支援武漢,整體算起來,一共有45000多名醫務人員奔赴武漢,到各個醫院去支援,還幫助建立了方艙醫院,才使得武漢的疫情在短短的一個多月之內就得到控制。
  這些醫務人員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獻。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學生,是一所醫院ICU的年輕的主任,一直在西藏進行支援工作。
  他是一名非常優秀的ICU醫生,對ECMO(體外膜肺氧合)非常熟悉。疫情發生以後,由於防控工作的需要,他就調回了廣州,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搶救工作。
  後來,當全世界的疫情日趨嚴重,他就馬上報名,參加了伊拉克的醫療救援工作。我記得他向我提及,他到伊拉克的時候,一下飛機就要穿著防彈衣,冒著生命的危險,和幾位醫生一起建立檢測室,建立CT室,協助當地建立一些必要的防控防治的制度。
  經過他們兩個多月的努力,現在伊拉克的疫情比起鄰國有了很大的改善,因為我們的醫生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點,從上遊控制住了疫情。
  對我的這個學生來說,他雖然還是一個年輕的醫生,但他為當地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很大的奉獻,他是不是希望得到回報呢?我們醫護人員的奉獻是不是希望得到回報呢?
  我們是要一些回報的。
  但我們的回報主要不是物質上的,而是贏得了社會的尊重。我們搶救了病人,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得到了群眾的信任,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回報。
  所以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我們一定要為社會做出奉獻,要努力做出很好的工作成績,只有這樣才會有好的生活。
  同學們,你們將走向人生中一個新的階段,我很高興能夠見證同學們的成長。
  我是1960年畢業於當時的北京醫學院,到現在算起來已經60年了。但是60年後的今天,我依然在積極進取,爭取獨立思考,爭取能夠領導我的團隊做一些創新。
  在這樣一個非常好的時代裡,不管是畢業後去繼續深造,我知道你們中有很多人是到世界名牌大學繼續深造,還是進入社會去尋找合適的工作,我都希望同學們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忘記這個人生的原則,一定要「處理好小我和大我、處理好索取和奉獻」的關係。
  最後我祝同學們錦繡前程、天天向上!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寄語大學生:希望你們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索取和奉獻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這場疫情席捲了全球,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牽涉其中,也包括了你和你的親友。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小我和大我的關係。我們知道國家的安全、世界的安全是一個大我,是大家安居樂業最重要的前提,而在這裡面,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小我,你要怎麼樣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為這個世界、這個大我,為它的安全、安定做出一些貢獻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 也談奉獻與索取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情景喜劇。比起當年風靡一時的《我愛我家》,我更喜歡描繪上海弄堂市井文化的《新七十二家房客》。因為是單元劇,每一集都是七十二號這個大院裡的一個小故事,其中有一集,叫做《奉獻與索取》。這集說的是王水根(嚴順開飾)上初中的兒子王浩要參加學校的作文大賽,需要找人指導,王水根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身為高中語文老師的老鄰居錢一夫錢老師。
  • 于敏逝世——感悟人生奉獻和索取
    如何在奉獻和索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呢?i 提前做好準備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知彼知己,百戰百勝,但是現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拖延症,而且是現在都市人的通病,因此凡事提前規劃,才能贏得更多調整餘地。
  • 簡單談談索取和付出
    然而,無論信奉哪種正確,絕大多數的人都把「索取」和「付出」看成了一種角力的關係。它們是對立的,矛盾的,彼此不融的,甚至包括我看到過的很多雞湯文,他們所強調的「無條件的愛」、「接納和臣服」等,都情感上偏向於「付出」,簡單的認為,「索取」是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彙。其實,這些都是狹隘的,片面的,並不深刻的。
  • 多奉獻 少索取(民生觀)
    生活中,我們應該不計較,多奉獻、少索取在廣州,有這麼一位老教授:一輛45塊錢買來的自行車壞了修、修了騎,一騎就是25年;每次去飯堂買飯從未超出過7塊錢;身上的衣服一穿就是幾十年,除非實在不行了,不然不換新的……這位老教授,自己如此節儉,然而,
  • 懷著什麼樣的心理和目的去婚的?是索取還是奉獻呢?
    幸福跟結婚幾次沒有關係,而是跟你結婚的對象有關係,這種事情很常見,不需要多舉例子了,你們結婚可以互相相愛,自然會幸福,那麼有一方不愛,那自然不幸福,再次結婚也是一樣的,找到可以互相愛對方的,才會幸福,只是一方愛多少是差點意思的,我相信你明白的
  • 領導說加班不要加班費,要求員工只談奉獻不談索取,合理嗎?
    侄子說:在公司會上他領導很生氣,憤憤地對大家說:「你們年輕人工作上要有奉獻精神,不要總是到我這裡說最近加班到幾點了,應該有加班費什麼的,加班要求加班費那是沒有事業追求,沒出息人才做的事。年紀輕輕要懂得奉獻,不能光想著索取!」「這種要求員工只談奉獻不談索取,合理嗎?」侄子也憤憤地問道。
  • 鍾南山寄語「最難畢業季」:如何實現「小我」與「大我」的平衡?
    面對疫情,他們都強調在滿足「小我」需求的同時,要追求「大我」的共同理想,希望能夠為面臨挑戰的你帶來一些啟發。鍾南山院士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畢業典禮發表演講,鼓勵畢業生們對「小我和大我」、「奉獻與索取」應當樹立正確的態度。
  • 正確處理統戰工作中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
    這說明,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根本原則,把遵循基本規律作為關鍵所在,把充分發揚民主作為有效途徑,把尊重包容差異作為基礎要求。大團結大聯合之所以成為統一戰線工作的主題,這是由不同黨派、不同界別、不同群體在認知、利益、訴求等方面固有的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所決定。基層統戰工作要想畫出新時代最大同心圓,首先必須從理論上準確把握一致性和多樣性關係的深刻意蘊。
  • 兩性關係中,和男人相處時,聰明的女人會主動「索取」
    在融合的過程中,男人和女人要重複付出和索取的雙重工作,這也恰恰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任何平等的情感關係都是如此。 愛情本身就應該是吸引的關係,她他愛你才會願意為你付出,否則男女雙方一旦產生了某種價值差異就會造成關係的不平衡。 一個人的心理過程包括了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在兩性關係中,女人對待男人不同的態度和體驗,會決定著他的認知,在這種體驗中獲得的情緒和情感,會讓男人體會到愉快或悲傷。
  •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保關係 不能緣木求魚或竭澤而漁
    香港商報記者提問:我提的問題是關於環境汙染治理的管理區域問題,環境汙染是沒有地方區域分割的,但環境的治理確是按行政區劃的塊塊管理框架,這樣不單滋生了地方保護,也讓各地政策銜接不上。請問吳部長在打破地方保護方面有什麼新的舉措?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回答說:正確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是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環保工作的難點,也是我們的重點。
  • 愛,不是索取,而是給予
    愛情不是索取,而是給予。愛不是一味地索取,愛也是需要付出,許多人可能都忘記了這最重要的一條。經常我們會聽到年輕的戀人之間有這樣的對白:女:「你必須要先對我好,只有你對我好了,我才會對你好,如果你對我不好,就別妄想我會對你好,我又不是傻子」男:「憑什麼我要先對你好?」聽聽吧,就算是處於熱戀中的男女,彼此也不願意主動先付出,為對方多做一些事情,女人覺得這樣做太主動了,就會降低自己的身份,而男人覺得不應該向女人低頭,這樣有損他大男子的形象。
  • 作文解析:開「小我」之苔花,留「大我」之芳華
    他在演講中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經常思考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的關係。鍾院士認為,國家、世界是一個「大我」,而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小我」,個人要怎樣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為這個「大我」做出一些貢獻,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小我和大我」不是單純體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係上,也體現在個人和全世界的關係上。
  • 論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
    總結成功經驗,關鍵一條就是我們堅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更好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對於在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
  • 「小我」與「大我」:價值引領的根本問題
    在我國現實社會中,存在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的紛紜複雜的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往往體現為一定的價值關係或利益關係,而「小我」與「大我」的關係問題就是貫穿一切價值關係和人生價值取向的根本問題。新時代,我國社會「小我」與「大我」價值關係問題更加凸顯,正確認識和處理「小我」與「大我」的價值關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價值引領的根本問題。1.
  • 如何結交比你更優秀的人9:給予和索取的平衡關係
    給予和索取的平衡關係 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繼續作客半畝塘讀書會,今天的我們繼續來講這本書。如何結交比你更優秀的人?昨天我們說到了向上社交法則。 第二條,給予和索取應該是一個平衡關係。
  • 「作文解析」開「小我」之苔花,留「大我」之芳華
    他在演講中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經常思考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的關係。鍾院士認為,國家、世界是一個「大我」,而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小我」,個人要怎樣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為這個「大我」做出一些貢獻,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小我和大我」不是單純體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係上,也體現在個人和全世界的關係上。
  • 愛不是索取和佔有,而是付出與欣賞
    今天姑父打來電話,讓我幫他和姑訂火車票,10月10日要來江蘇陪我們。 自從我們從北京回到江蘇都在各自忙碌。姑和姑父要照顧他們90歲的老媽媽,再加上房屋拆遷,各種事情要處理。我帶著豆豆迪迪回江蘇,落實學校,找房子。
  • 魯迅和許廣平:好的愛情,從來沒有計較和索取,只有理解和奉獻
    這樣的魯迅,我曾經以為他只屬於他的民族,他的國家,他大概不懂愛情,也似乎不需要愛情。愛情是小兒女的卿卿我我,花前月下,而魯迅則是為更重要的使命而生,他怎屑於甜膩的你儂我儂?直到看了魯迅和許廣平的故事,尤其是了解了許廣平的一生之後,我才相信,在愛情面前,偉人也不過是一個尋常人;我也才相信,為了所愛的人,有的女子真的可以,讓自己低到了塵埃裡。
  • 如何正確處理婆媳關係
    婆媳關係已然成為婚姻關係中,默許又無法調和的矛盾之一,幾乎我和你媽掉水裡先救誰的問題,成為了矛盾不和諧的導火索,婆媳關係是一種及其微妙的關係,兩人共同深愛著一個男人,不要說什麼母愛是偉大的,其實這兩個女人內心深處,都有自己期待的索取標準和欲望,都希望在這個男人心中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