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20本科生畢業典禮,鍾南山院士做了主題演講。跨越17年,經過兩疫,他對個人與家國的聯結有了更深的體會。他說,「一個人活在世界上,要經常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好小我和大我、奉獻和索取的關係。」
下面是鍾南山院士演講的內容(節選):
尊敬的徐揚生校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三屆的全體本科畢業生以及在座的嘉賓們:
你們好!非常高興,今天迎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三屆本科生畢業典禮。
首先,我向全體的畢業生問好。今天的畢業典禮是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舉行的,人類正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
在過去的4個多月裡,大家都經歷了一段特殊的時期,全球正面臨著一場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我想對於大家來說,這都是人生中一段罕見的經歷。
這次疫情的發作,幾乎可以跟1908年的西班牙流感相比。但是在這場大的鬥爭中,我們每個人都經受了考驗,每個人在面對這次考驗的時候都顯示出了不同的態度。
這一次中國,包括中國內地以及香港地區,在第一次戰役裡邊都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當然現在還面臨著第二個大的戰役,我們繼續在奮鬥。
我自己一直在思考,這麼大的防控戰鬥,實際上對人生提出了兩個很大的問題,也就是說一個人怎麼來對待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和事故。
第一個是「如何處理小我和大我的問題」。
我們知道國家的安全、世界的安全是一個大我,是大家安居樂業最重要的前提,而在這裡面,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小我,你要怎麼樣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為這個世界、這個大我,為它的安全、安定做出一些貢獻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比如說這幾個月以來,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一個封城的限制,禁止了民眾在戶外的很多活動、要求待在家裡、不要隨意外出、日常戴口罩等等,這對個人來說實際上是個約束。
但是,另外一方面,民眾是想要自由的生活狀態的,想要比較開放的生活空間,希望自己想做什麼就能夠做什麼。
這些要求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其中就包含了一個我們應該思考的「小我和大我」的問題,也就是說,為了國家的安全,為了整個社會的安定,我們每個人是要受一些限制和約束的,這是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方便的。
同時,大家在經濟上也有很多犧牲,有很多家庭,甚至是你的爸爸媽媽,可能他們的工作也受到了影響。經濟發展受到影響,生活也受到影響,但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安定,我們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為這樣,在社會絕大多數人的支持下,在中國內地以及在香港地區,我們在第一個階段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使得我們患病的人數以及死亡的人數,在世界上,特別是大國裡面是最少的,這是很難得來的一個成績,這就真正體現了我們在生活之中要以大我為重。
我想這個「小我和大我」不是單純體現在個人和國家的關係上,也體現在個人和全世界的關係上。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要是有任何一個國家沒有能夠很好地控制疫情的話,這個世界將不得安寧。
同時,我還認為,「小我和大我」的理念不單對世界如此,對自然界也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電視或者網絡上留意到,由於近幾個月人類活動的減少,環境的汙染減少了、天空晴朗了,很多不常見的野生動物也出來了,森林的覆蓋面也廣了,綠化也好了,整個自然界更加和諧了。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也涉及一個最基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那就是在社會中,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奉獻和索取的關係」。
社會在進步、國家在發展、物質文明不斷在進步,我們每個人也都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待遇、比較好的生活、比較好的環境和住所。但是,我們首先要明白,要想獲得這些,必須對這個社會做出一定的奉獻,這是我們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只有當我們的奉獻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穩定,物質更加豐富的時候,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回報。
可以舉一個例子,這次武漢的疫情比較嚴重,由於醫療物資的緊缺、醫生病倒以及病房的缺乏,武漢地區病毒的感染不斷增加。
在這個危急的時刻,全國很多的醫護人員報名支援武漢,整體算起來,一共有45000多名醫務人員奔赴武漢,到各個醫院去支援,還幫助建立了方艙醫院,才使得武漢的疫情在短短的一個多月之內就得到控制。
這些醫務人員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獻。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學生,是一所醫院ICU的年輕的主任,一直在西藏進行支援工作。
他是一名非常優秀的ICU醫生,對ECMO(體外膜肺氧合)非常熟悉。疫情發生以後,由於防控工作的需要,他就調回了廣州,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搶救工作。
後來,當全世界的疫情日趨嚴重,他就馬上報名,參加了伊拉克的醫療救援工作。我記得他向我提及,他到伊拉克的時候,一下飛機就要穿著防彈衣,冒著生命的危險,和幾位醫生一起建立檢測室,建立CT室,協助當地建立一些必要的防控防治的制度。
經過他們兩個多月的努力,現在伊拉克的疫情比起鄰國有了很大的改善,因為我們的醫生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點,從上遊控制住了疫情。
對我的這個學生來說,他雖然還是一個年輕的醫生,但他為當地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很大的奉獻,他是不是希望得到回報呢?我們醫護人員的奉獻是不是希望得到回報呢?
我們是要一些回報的。
但我們的回報主要不是物質上的,而是贏得了社會的尊重。我們搶救了病人,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得到了群眾的信任,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回報。
所以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我們一定要為社會做出奉獻,要努力做出很好的工作成績,只有這樣才會有好的生活。
同學們,你們將走向人生中一個新的階段,我很高興能夠見證同學們的成長。
我是1960年畢業於當時的北京醫學院,到現在算起來已經60年了。但是60年後的今天,我依然在積極進取,爭取獨立思考,爭取能夠領導我的團隊做一些創新。
在這樣一個非常好的時代裡,不管是畢業後去繼續深造,我知道你們中有很多人是到世界名牌大學繼續深造,還是進入社會去尋找合適的工作,我都希望同學們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要忘記這個人生的原則,一定要「處理好小我和大我、處理好索取和奉獻」的關係。
最後我祝同學們錦繡前程、天天向上!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