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對口幫扶惠來10個貧困村 兩年多來實施幫扶項目12609個

2020-12-25 東莞陽光網

  近日,石碣鎮委書記羅曉勤率石碣黨政代表團赴揭陽市惠來縣開展新時期精準脫貧檢查指導工作,參加一批幫扶項目的啟用儀式。筆者獲悉,石碣鎮對口幫扶惠來縣仙庵鎮、靖海鎮轄下10個相對貧困村,兩年多以來,撥付各項資金總計2560萬元,全面推進脫貧八項工程,謀劃實施幫扶項目12609個,其中對村幫扶項目109個,對戶幫扶項目12500個,工作取得實效。

  發展茶葉產業項目增加村民收入

  在惠來縣仙內種養場,代表團參觀了田乾村茶葉種植扶貧產業幫扶項目。場內一行行茶樹枝葉繁茂,數名農婦忙著採茶,淡淡的茶香撲鼻而來。

  石碣扶貧駐村工作隊(簡稱「駐村工作隊」)有關人員介紹,該種養場從2000年開始,小規模種植、經營茶業,駐村工作隊通過深入調研,認為該產業有較好發展前景,結合「一村一品」扶貧產業打造,申撥5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用於該產業的發展壯大,目前茶園已發展至80多畝。

  全村89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全部參與到茶葉產業項目中,種養場還帶動了該村30多戶村民自行種植茶葉。該項目將為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每年增收4萬元的投資收益,並解決了10多名扶貧對象的就業務工,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產業幫扶方面,駐村工作隊實施了「一村一品」工程,建設了一批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基地。目前,10個村已全部落實了相關產業扶貧項目,摸索以「公司+村+基地+貧困戶」的做法,為村集體、貧困人口實現增收,增強村、戶的造血發展功能。

  全面推進脫貧八大工程

  代表團來到仙庵鎮,參加四石村茫華路硬底化幫扶項目的通車儀式,參觀了田乾村茶葉種植扶貧產業幫扶項目,並在仙庵鎮政府召開精準脫貧座談會;在靖海鎮,代表團參加了後湖村池塘北畔護堤幫扶項目竣工儀式。

  羅曉勤等在四石村茫華路進行剪彩,標誌著該村第一條硬底化道路正式通車。四石村黨支部書記鄭豐強介紹,茫華路在建設前是泥土路,村民出行不便,遇上下雨天更是積水成潭。村民對此反映強烈,建設四石村第一條硬底化道路意義重大。

  為了解決四石村群眾出行不便的問題,去年9月,該村兩委幹部與駐村工作隊商討,決定對這條進村的主幹道實施道路硬底化。該道路硬底化項目全長470米、寬8米,投入資金91萬元。項目建設完工後,改善了四石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村民們一致好評。

  據悉,兩年多以來,石碣全面推進脫貧八大工程,在產業發展、勞動力就業、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療保障、危房改造、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等方面多措並舉,謀劃實施幫扶項目12609個,並取得了實效。

  羅曉勤對石碣扶貧駐村工作隊寄予厚望。他說,要時刻牢記自己是精準扶貧攻堅戰這個賽場上的「石碣代表隊」,切實以更高的認識、更強的責任、更大的力度、更好的方式,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堅決打贏惠來脫貧攻堅戰。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對口幫扶惠來縣,石碣4年投入超4800萬元
    12月7日至8日,石碣鎮委副書記、鎮長香傑新率隊,赴惠來縣檢查新時期精準脫貧工作,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形式,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據悉,2016年以來,石碣鎮對口幫扶惠來縣仙庵鎮、靖海鎮10個省定相對貧困村,4年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819.82萬元,對口幫扶貧困村以及貧困戶取得了「雙退出」成效。
  • 大嶺山幫扶的10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
    「大嶺山鎮領導幹部帶頭來看望,駐村幹部平時還經常上門送些米、油什麼的,這讓自己很感動,給自己增加了脫貧的信心。」這是惠來縣溪西鎮西尉村貧困戶詹錫河的心聲。在大嶺山對口幫扶的惠來縣10個貧困村有很多貧困戶像詹錫河一樣,家裡條件得到不斷改善。
  • 深圳市龍華區對口幫扶鳳山縣剪影
    鳳山是廣西深度貧困區,基礎設置薄弱,經濟發展滯後,2015年底,全縣有貧困村46個,貧困發生率為25.73%,是廣西貧困發生率高於25%的5個縣之一。2016年,按照中央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圳市龍華區對口幫扶鳳山縣。從此,一「東」一「西」,一「龍」一「鳳」,對口幫扶。雖然跨越上千裡,但濃情化不開、故事說不完!
  •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振興發展:產業共建添動力 傾情幫扶惠民生
    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總指揮葉健德告訴記者,「深圳傾情全面幫扶汕尾,截至今年12月,深圳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2.14億元,其中產業共建資金7.3億元,精準扶貧資金14.9億元,民生幫扶資金19.94億元。通過實施一系列輸血、造血項目,帶動4萬多人實現脫貧,為汕尾的振興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劉志遠:實施了一攬子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項目
    10月31日下午,對口幫扶地區幫助貴州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張光奇、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汪浩、貴州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劉志遠出席發布會。
  • 深圳新一輪對口幫扶汕尾已助37507人實現脫貧
    店主呂成堅說,這兩年,新山村的鄉村旅遊越來越紅火,自己的生意跟著旺了起來。不僅蓋起了三層樓的房子,還僱了兩名廚師和幾名店員。從前守著寶山沒錢賺,如今在家門口種上了「搖錢樹」。新山村的變化,是汕尾100多個省定貧困村蛻變的縮影。而這蛻變,離不開深圳紮實的對口幫扶。
  • 丘海到汕尾陸豐內湖村調研對口幫扶工作
    原標題:找準發展路子 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3月28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丘海到對口幫扶聯繫點汕尾市陸豐內湖村調研。他要求,幫扶項目要找準路子,打造「造血式」精準扶貧新模式,讓百姓直接受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盡最大努力出色完成此輪幫扶任務。
  • 百年夢想 深圳擔當——深圳經濟特區對口幫扶工作紀實
    其中,支持深圳與河源、汕尾共建12個產業園區,出臺《深圳市對口幫扶產業園區項目貸款貼息資金管理辦法》,對不同項目按30%—50%標準進行貸款貼息。深圳注重遵循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支持對口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傳統手工業、鄉村旅遊業等,目前,幫扶實施了喀什百年小圓棗古樹認養計劃、西藏察隅縣汽修市場、「壯族三月三·相約遊廣西」旅遊協作等產業扶貧名片工程,河源、汕尾「一縣一業」「一村一品」行動幫扶324個貧困村實施到村產業項目2943個,形成了龍川油茶、東源板慄、源城小坑土雞等一批特色品牌。
  • 廣州商務局對口幫扶興寧市葉塘鎮龍塘村成效顯著
    自2016年廣州市商務局對口幫扶興寧市葉塘鎮龍塘村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堅持省市扶貧開發工作要求,以「集體有發展、收入有增加、村容有變化、群眾得實惠」為目標,立足實際,真抓實幹,5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萬元,廣州市商務局自籌資金183.314萬元,捐物及其他到村資金37.43198萬元,推進貧困戶幫扶71個和村幫扶項目26個。
  • 深圳第二輪對口幫扶汕尾探索中國扶貧事業「5.0版本」
    自那時起,深圳派出一大批幫扶幹部分別進駐汕尾各共建產業園區和省定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2016年5月,第二輪駐村幹部進行輪換,新一輪深汕對口幫扶拉開大幕。又一個三年過去了。在第一輪對口幫扶工作成績的基礎上,深圳第二輪對口幫扶汕尾工作獲得了豐碩成果:2017、2018年連續兩年的產業共建考核和「雙精準」考核都為優秀檔次,一大批產業共建項目投產,一大批民生幫扶項目投入使用,擴容提質、交通互聯等工作紮實推進,幫扶成效正日益倍增顯現。幫扶汕尾,深圳既有情感驅動、責任驅動,更有市場驅動。
  • 對口幫扶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作者:陳南江(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在世界減貧實踐中,中國的對口幫扶為世界創造了一條積極有效的成功經驗。廣東中山對口幫扶雲南昭通,進行了多管齊下的實踐,從最簡單的慈善捐款,到衛生醫療的設施援助和團隊培訓,再到產業導入和市場幫扶,給受援地注入了新鮮血液和生機活力。
  • 對口幫扶10周年 大足壁山支持秀山1億元
    華龍網訊今年是市委、市政府實施對口幫扶戰略10周年,記者從秀山縣發改委了解到,自2006年大足區、壁山區對口幫扶秀山縣以來,已累計為秀山縣提供幫扶資金10803萬元,有力地推動了秀山縣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 廣州海珠對口幫扶梅州大埔,中洲農會籤蜜柚購銷協議_南方網
    海珠還聯合對口幫扶的貴州福泉市和甕安縣,將福泉市江楠精品基地、甕安縣猴場鎮金竹村2個項目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蔬菜保供基地」,助力開展消費扶貧。  在消費扶貧中,海珠充分藉助企業力量,聯合中洲農會,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在廣州各區率先開設「消費扶貧專班」確定專人專門負責消費扶貧工作、成立「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產品專區」致力於海珠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產品提供線上線下多種銷售渠道。
  • 期貨公司助力扶貧開發與貧困村結對幫扶
    新華網瀋陽12月5日電(記者白湧泉)為深入落實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發揮企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大連良運期貨近日與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鎮的五個貧困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雙方近日籤訂了鎮企幫扶協議。根據協議,該公司將在2020年至2021年為汪清縣羅子溝鎮捐贈25萬元,用於結對村屯下河村、創業村、上鹼村、新屯子村、太平溝村的「兩不愁三保障」項目、助學、特困救助以及支持村屯發展產業及公益事業等。在特困幫扶方面,雙方通過設立扶貧基金等方式,助力建檔立卡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 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造血式」扶貧助力對口幫扶地高質量脫貧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自2016年開始對口幫扶雲浮羅定市附城街道康任村、新民村、生江鎮榃兵村、裡午村等4個相對貧困村。根據脫貧標準,大瀝鎮對口幫扶的4個貧困村全部都已脫貧摘帽,同時協助幫扶村完善產業布局,實現了高質量脫貧。
  • 光明區精準幫扶汕尾城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8年12月26日至28日,光明區組織媒體代表團到對口幫扶的汕尾市城區開展扶貧採風活動。 為積極拓寬光明產業發展外延,著力構建光明和汕尾的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光明區以合作共贏為目標,創新實施「深圳光明總部+汕尾基地」產業幫扶新模式。「深圳總部·汕尾基地」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重點推廣實施的新型幫扶與產業布局模式。光明區在落實結對幫扶的同時,豐富了這一模式內涵,推動國信通生產基地落戶紅草園區,就是「深圳總部·汕尾基地」模式的成功範例。
  • 市領導赴貴州岑鞏縣開展對口幫扶
    本報訊  12月7—9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歡帶隊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開展對口幫扶交流活動。岑鞏縣縣長吳昌盛等四套班子領導參加座談或陪同考察。
  • 對口幫扶,如何避免「甜蜜的負擔」?
    最近媒體報導,在一些地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遭到冷遇,一些貧困地區不願意接納東部的部分幫扶項目,有的地方認為實施這些項目會給當地增加「工作量」,如果不能按時完成,將影響後期的考核驗收和審計。「送錢送人送資源」的幫扶項目,卻不受歡迎,值得深思。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是一項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從東部到西部共同努力的大文章。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把這項工作做好。
  • 京津對口幫扶河北承德探索雙惠雙贏新模式
    灤平縣縣長於山告訴記者,通過實施產業扶貧、勞務協作、公共服務等多類項目,已直接帶動灤平貧困人口26667人,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60853人。灤平在三年中使6萬多貧困人口一舉脫貧。灤平六萬多貧困群眾依託北京支持擺脫貧困,僅僅是京津兩市對口幫扶承德的一個縮影。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教育系統對口幫扶最後五十二個國家級...
    在雲南福貢縣,西南財經大學持續推進特色幫扶項目,為當地架科底鄉完小建設電教室,實施「守護春芽」項目,舉辦貧困家庭學齡兒童夏令營,舉辦2020年度黨務幹部素質能力提升示範培訓班、福貢縣電子商務專題培訓班等,提升當地各級各類幹部素質能力,增強其「造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