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選李玫瑾還是尹建莉?父母沒主見,聽誰的也沒用

2020-08-26 母嬰期刊

文/可馨育兒

朋友圈的媽媽們已經持續近半年的時間來分享自己追捧各路育兒觀念的了。然而大部分人還是沒能好帶孩子。

正如:聽了那麼多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為什麼呢?在管教孩子這個問題上,大致地分成了兩派:

李玫瑾,犯罪學專家,精通相關心理學,著重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因此建議從小預防犯罪

尹建莉,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現在主要研究的是家庭教育

對比兩個人的基本情況,這兩個人雖然都發表有關於育兒的理念,但目的和方法大相逕庭

一、「親李派」追捧的觀念是什麼

她的觀點一出來,很多因為帶娃苦不堪言的父母仿佛看到了救星

在這些人中,他們的孩子大多數不服管教犯過嚴重錯誤。還有一些人的孩子可能現在已經成年了,家長們回想曾經的種種,發現教授說的正是自己的心路歷程,因此深信不疑。

我找到了她的一些熱門觀點:

「孩子六歲前得管好,否則等到十四歲以後你再想調教,他就會出走,輕生。

「一個幼年沒有被好好對待過的孩子,別盼望著他長大能夠善待社會。」

「愛說話的人都不暴力,不愛說話的人,才暴力,……動手的都是不愛說的,他說不出來,才會動手。」

她的觀念還有很多,涉及到各面。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她的觀念出發點都是在孩子心中已經預設了一個「壞孩子」的形象,只要沒管好,那這個負面的形象就會顯現出來。在她的觀念中,很多都是非此即彼的答案。

這源於她的工作——對犯罪心理的研究。

李教授的觀念,在她設定的那個場景中看上去準確無誤,未雨綢繆。但是,這些育兒觀念是存在一定局限的。那就是,它只適合於那些很小就開始顯露一些犯罪特徵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愛說話就是很暴力的人,那我都不知道,我小時候身邊藏了多少容易打人的人。

性格和犯罪有關,但不起決定作用。很多人直接使用她的辦法去管教一些很正常的孩子,自然不起作用,甚至還會出現反面效果。

二、「親尹派」追捧的觀念是什麼?

「我們把善意給孩子,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東西回報你。」

「孩子犯了小錯誤,即使你不說,他也會因此感覺不好意思了。」

這樣來看,她和李教授的觀念幾乎南轅北轍。尹老師認為,小孩子都是美好的,是很容易被感化的

但是,這種理念只適合在那些天使寶寶身上用用,不然不會起到什麼好效果。

三、為什麼我要建議你有自己的主見才聽別人的意見

兩個人的觀念各有利弊,側重點也不一樣。李教授更傾向於讓大家管理出一個守規矩的孩子。尹老師更偏向讓大家把孩子培養得溫文爾雅。

這兩種觀念顯然不適合用在同一個孩子身上。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惡魔」,你可以去聽前者的。

但如果孩子本身就很乖,你卻聽多了看多了未成年犯罪的消息,想藉此預防,沒有什麼必要。那樣做只能讓子女覺得你在控制他

因此,後者才是這類孩子的更好的選擇。

教育孩子也要對症下藥,像個屋頭蒼蠅一樣看誰火就聽誰的,還不如不聽。

一個真正懂得教育孩子的大人,應該有自己的思想。

知道自己的孩子問題是什麼,哪種方式更適合他。一味把專家的看法硬套在你的孩子身上,不可能教育出理想中的孩子。

沒有主見的家長,可能今天看到這個人的辦法好就這樣做,明天看到那個人的建議不錯就那樣做。帶孩子找不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模式,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畢竟孩子是你自己的,還會有別人比你更了解他嗎?(作者:mar106)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尹建莉發文批評李玫瑾,兩位育兒專家「PK」,父母究竟該聽誰的?
    01尹建莉VS李玫瑾,兩大育兒專家「皇城PK」,父母究竟應該聽誰的?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主攻方向除了犯罪心理之外還有青少年心理的研究。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李玫瑾教師提出的育兒觀念大為推崇。但是另一位育兒專家尹建莉卻在網絡上對李玫瑾教授隔空喊話,發表了一篇批判李玫瑾教授的教育理念的文章。
  • 尹建莉怒批李玫瑾,「西式放養」還是「中式幹預」?到底該聽誰的
    「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相信很多寶媽為了教育好孩子,都關注了不少育兒專家,李玫瑾和尹建莉算是兩大熱門人物。但是前幾天尹建莉發表了一篇《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文中對李玫瑾育兒觀的大肆批判引發網友對家庭教育的質疑。
  • 尹建莉發文怒批李玫瑾,兩位育兒大咖「皇城PK」,我們該聽誰的
    這次兩位育兒大咖「掐架」,對育兒界影響頗大,畢竟大多數家長都聽過兩人的教育理論,這事兒一出,家長以後應該聽誰的?咋站隊?可能會非常糊塗!別急,我們慢慢來分析!所以,家長聽李玫瑾教授的講座,能學到更多切實可行、改變孩子行為的方法,這也是近年來,李玫瑾教授成為育兒大咖新領袖的原因之一。當然,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只是偏向於解決即將出現或已經出現的問題,至於問題的根源、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問題與改正,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中並沒有過多涉及,這也讓尹建莉專家抓住了李玫瑾教授的把柄。
  • 「李玫瑾教授育兒很火,我不建議你聽」尹建莉的看法,你認同嗎?
    導讀: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近年來火得一塌糊塗,被很多媽媽信奉為「育兒專家」。然而近期,尹建莉父母學堂官方發文,開始「炮轟」李玫瑾教授。文章從李教授以往的視頻裡,截取了大量的言論和觀點,來進行反駁。從早期成名開始「扒」起,曾經轟動全國的三起殺人大案:2004年走盡「天涯海角」的馬加爵、2009年北京李磊滅門案、2010年鋼琴天才藥家鑫的隕落。
  • 各有專攻皆精華——也談育兒大咖李玫瑾、尹建莉育兒經
    尹建莉,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從事一線語文教育工作多年,創辦「尹建莉父母學堂」,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尹建莉在自己的公眾號的頭條發了一篇文章,叫做《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而且育兒還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父母本身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根據孩子的成長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給予孩子更加合適的教育,才能幫助他們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遠。
  • 李玫瑾育兒方法「殘忍」?好媽媽尹建莉的「用愛養育」那麼好嗎?
    關心兒童教育的父母,大都聽過這兩個名字:一個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一個是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老師。一直以來,這兩位都是我很喜歡的專家,對兩位的觀點也有不少引用。可是前兩天,她們倆卻「懟」起來了。
  • 尹建莉還是李玫瑾,不知道該聽誰的?不用糾結,標準只有一個
    文/霓裳前幾天尹建莉父母學堂發了一篇題為《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的文章,引發了許多家長的爭議。大家就尹建莉與李玫瑾育兒觀的「分歧」展開了激烈討論,有人說,都不知道該聽誰的了。但對於大多數家長而言,他們覺得操作難度太大,所以更喜歡李玫瑾教授這類易於掌握和操作的實用型育兒經。在人的本能裡,思想是懶惰的,不願意思考太多太深,希望能夠淺顯易懂,不費力氣就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 尹建莉發文:不建議聽李玫瑾講育兒,引發1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5月25日,尹建莉父母學堂發文《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引起熱議,至今未見李玫瑾老師對此做出任何回應。緊接著尹又在5月26日發表《不建議跟李玫瑾教授學育兒」惹爭議:對昨日頭條留言的集中答疑》,開始對部分讀者的質疑做出解答,看到這,不免覺得尹在表演一場獨角戲。
  • 尹建莉:李玫瑾雖火,但不建議你聽了,網友:「掐」起來了?
    兩位大神「掐」起來了要說育兒界的頂流大咖,以筆者(超人爸爸說教育)孤陋寡聞的見識,也就尹建莉和李玫瑾兩位老師了。事情的起因,是尹建莉在自己的公眾號發了一篇文章,題為《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 李玫瑾尹建莉兩位育兒專家「掐架」,作為普通父母,我們該站誰?
    幾天前 「尹建莉父母學堂」上發布了一篇文章《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全文長達近2萬字,對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觀點進行了非常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其主要觀點是:
  • 李玫瑾被教育學者公開diss,家庭教育到底該聽誰的?
    最近,一篇《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火遍了小伊的朋友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在文章中,作者洋洋灑灑8000多字,歷數了李玫瑾教授在講座與節目中的種種論點,並將其全方位無死角diss了一遍。可能有人要問:是誰這麼大膽,敢diss李玫瑾老師?
  • 育兒專家的子女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約翰的子女,太諷刺了
    尹建莉老師的育兒方向,還有就是美國「哭聲免疫」法創始人約翰·華生的育兒方向。歲以前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3歲以前處於一種無助期,這個階段識人是對情感的依戀,父母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管教也要找準時機,時機沒選對,管教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時機選對了,才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 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導讀:自從有了娃,家裡日常的課外書就變成了教育書籍以及各類繪本,各路專家各項理論,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甚至有很多專家的觀點會顛覆我們已有的認知,而且專家和專家之間的教育觀點也經常會背道而馳,很多媽媽看得多了反而更加迷茫,到底應該聽誰的呢?
  • 育兒大咖的孩子們現狀如何?對比李玫瑾和華生,讓不少人失望了
    導讀:自從有了娃,家裡日常的課外書就變成了教育書籍以及各類繪本,各路專家各項理論,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甚至有很多專家的觀點會顛覆我們已有的認知,而且專家和專家之間的教育觀點也經常會背道而馳,很多媽媽看得多了反而更加迷茫,到底應該聽誰的呢?
  • 育兒可如刻刀可如斧,尹建莉和李玫瑾的戰爭也是我和老公的戰爭
    4年的育兒時光,由於我從一開始就看過很多書,每一個階段都應對的遊刃有餘,所以在我周圍的圈子裡算是一個「大V」,但這些年在和別人的接觸中,我也漸漸發現,有時候我認為正確的方法,別人不一定會認同,她們自然有她們認為對的一套育兒體系,你說得越多越容易得罪人。就像尹建莉和李玫瑾。
  • 與李玫瑾掐架的尹建莉,對養育中鬧心的6件事情,是這麼看的
    前段時間,育兒領域的兩位大佬,發生了一些激烈的思想交鋒。起因是「尹建莉父母學堂」發布了一篇2萬字的文章,標題是《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文章認為李玫瑾的很多觀點是從犯罪心理學出發,對孩子進行了思想控制,並不符合家庭教育的初衷。
  • 《父母的格局》育兒路上的必讀書籍
    《父母的格局》閱讀時間:8hs豆瓣推薦指數:8.6分在今年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聽樊登讀書裡邀請到了黃靜潔老師,短短40分鐘的分享,讓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她和她的作品《父母的格局》和《學習的格局》。《父母的格局》主要是以她的大兒子Ian和他的夥伴們為案例,記錄了一個新手媽媽20年來的成長、思考和覺悟。
  • 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孩子被欺負家長要出頭嗎?
    01.李玫瑾對話俞敏洪剛才看了李玫瑾教授對話俞敏洪的直播欄目,兩位大咖在育兒現象和育兒方法上談了自己的很多觀點和辦法,非常喜歡兩位教育專家的觀點,最後,他們還就網友一些很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這裡面包括: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一定要出頭嗎?
  • 從犯罪心理轉行育兒,被家長「奉若神明」的李玫瑾語錄,管用嗎?
    隨便一個平臺都有以搬運李玫瑾的育兒觀點吸引流量的帳號。大家也對李玫瑾的育兒觀點不能再贊同,甚至認為「先學過李玫瑾教授育兒的課才有資格做父母。」可就是這樣一個被廣大父母譽為育兒寶典的一條條視頻現在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喊停,李玫瑾語錄遭到了質疑。李玫瑾是誰?
  • 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網絡上隨處可見「李玫瑾育兒精華」「李玫瑾育兒筆記」……李教授多年來在不同場合所做的家庭教育講座被剪輯為長短不一的視頻,通過社交媒體無孔不入地傳播。一些學校會組織老師、家長集體觀摩。很可能正在閱讀本文的你,也被親友強力安利過。一些家長表示對李教授的育兒觀點不能更贊同,甚至呼籲「先修李玫瑾教授的課,才有資格當老師、做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