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中餐業招工難 老外經營「洋中餐」搶生意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6日電 據《英國僑報》報導,據數據統計,在英國約有6千間中餐館,1.4萬間中餐外賣店,中餐業僱工佔華人勞動人口近一半,華人餐飲業每年為英國政府帶來15億英鎊的稅收。儘管中國傳統菜餚,地方菜等餐館在英國開始遍地開花,同時中餐也成為了較為受到熱捧的外來菜,市場的歡迎的大背景下卻是中餐館面臨招工難的問題。

  籤證要求極高 大廚難找

  近幾年來,英國開始削減大約27萬名非歐盟技術移民。出於保護本土勞工就業機會的該移民新政,對欲來英工作的外籍廚師提出苛刻要求。在政府官網今年4月顯示的最新技術短缺列表中,雖然大廚一職還被保留在其中,中餐業廚師因極少屬於規定中的高技能類,並無法通過英語語言考試,將面臨僱工短缺的情況。

  而一旦被發現餐館裡有非法打工,或者非法從業人員,餐館就要面臨一萬英鎊的巨額罰款。「罰款不僅數額的巨大,還會影響飯店的聲譽,傳統的英國人對於信譽和內容很重視,他們不會輕易的愛上你的餐館,但是一旦愛上全家都會成為回頭客,為了長久打算中餐館一般不會冒風險招沒有合法身份的員工。」有著數十年的餐飲行業背景的林先生對記者說。

  在倫敦附近的小鎮彼得堡有一家經營多年的中餐廳,而近日該餐廳的下午茶菜單上被劃掉了許多道點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做點心其實賺不到什麼錢,生意不佳而且點心師父工資高(每周約600磅),我們已經減少了許多種類的點心供應。」中餐業本對特別類型的廚師如點心師要求高,這類人才緊缺,政策與實際操作的雙重壓力,讓很多中餐館面臨著招工難的問題。

  本土員工匱乏 中餐業人員紛紛轉行

  既然餐飲業員工無法從國內就業市場得到滿足,轉向當地市場時也遇到一些困難,首先市場上的資源有限,廚師和有經驗的廚師,並且也願意繼續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來說已經是有限的資源。再加上對於廚師的培訓,很多老闆覺得不現實,除了語言的問題,外國廚師和中國廚師之間的溝通,以及文化差異等也造成困難。此外傳統的中國菜餚不是很簡單可以掌握的,不像是西方的菜系那樣可以 依照精確的數據烹飪,傳統的中方菜餚尤其是地方特色菜需要根據廚師多年的經驗,同樣一道菜,不同的廚師會有不一樣的做法和口感。對於很多商戶來說,培訓現有的人員不是很切實際。

  早年在英國從事廚師行當的劉女士現在已經轉向了貿易行業,「當年來這裡是在廚房裡打下手,接著就開始掌勺,但是後來覺得這個工作太累了,店裡一般早上11點開門到晚上10點或者更晚,廚師們則要提前2-3小時到場,而晚上則要推遲2-3小時回家休息。技術和體能的雙重考驗。」

  在英國生活十多年的趙先生前幾年一直和妻子在英國經營外賣店,然而近兩年他則打算將外賣店轉手,與其妻子轉做其他行當。「外賣店工作時間長,工作辛苦,員工又請不到,做了很多年,賺了一些錢也準備不做了,我們有了孩子,也希望他能在更好的環境下生活。」趙先生的話語中透露著些許無奈。

  服務生流動更大 招工廣告隨處可見

  記者在走訪多家餐館後發現,英國大大小小的中餐館中,對於員工的流動較大的不是核心成員,像廚師和管理層的流動量相對而言較小,但是像兼職的流動量則會比較大。

  「有些流動是肯定的,過年過節的招工會比較難」 在很多中文的社交網站或者是中文媒體上你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餐館招工的廣告,劍橋中國城湘菜館的老闆陳志明向記者說到,「就算在打廣告,也不是很多人來應 聘,投石問路,寥寥無幾。」很多人也會託朋友介紹。當然如果包下原有的飯店的同時邀請原來員工繼續成為新飯店的員工,就會避免浪費這些稀缺資源。

  據倫敦中國城「灣仔閣」的王經理透露,最近幾年灣仔閣的經營狀況確實不太好,用餐人員大部分都是遊客,而當地華人和英國當地人都很少來。飯店裡的服務生招聘也是一個問題,「大部分服務生都是附近幾個中餐店裡轉,就這幾個人來回跑」,來英華人因為籤證問題,流動性大,導致服務生很難穩定。

  作為相比於成為較大規模的飯店而言,中餐外賣店的廚師一般都是自家起爐灶,擁有著7年廚師工作經歷的陳先生夫婦,在South Harrow 開了一家差不多5年的中餐外賣店,店裡的技術員工——廚師就是他們夫婦倆,衛生評級和外賣送餐員工一直是店裡的核心問題,陳先生說「衛生達不到標準,在英國你就要關門,送餐的員工都是兼職的,流動比較大。」夫妻一起可以緩解當下薪酬壓力,但是一旦有工人請假或者辭職就會很難找到應急的人手。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於招工難的問題,中餐飲老闆們也會想到一些應對方案,聘用服務生老闆們也偏向一些語言技能較好的留學生群體或者是在當地出生的英國華人。很多中餐館老闆也期盼尋求社會上相關組織幫助和等待政策的變化。

  外籍人士經營「洋中餐」搶生意

  中餐業的招工難問題日益凸顯,然而中餐作為最受英國人喜愛的食物之一,仍舊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一些「洋面孔」開始經營不那么正宗的中國食物,然而火爆程度卻相較於一般中餐館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末倫敦Brick Lane的街頭食物市場人頭攢動。不難發現其中的Yum Yum Chinese Food有兩位外籍小夥子正忙於烹飪、售賣。兩人分別來自孟加拉和尼泊爾,他們在King’s Cross經營著自己的外賣店,到周末時就到Brick Lane來擺攤。他們說自己的生意很好,客戶非常喜歡,「你知道嗎,他們喜歡我們的食物甚至勝過中餐店裡的!」事實上,在倫敦的各類街頭食物市場上,由外籍人士經營的中餐並不鮮見,各類「洋中餐」已不知不覺滲入了英國人的餐盤。

  一眼看去,二人烹飪的食物以雞肉為主,但並非傳統的中國食物,比如說炸好的雞塊與青椒炒一炒,再淋上醬汁。關於這一點,二人也明白他們的食物和真正的中餐有差別。但顯然他們並不打算賺中國人的錢:「當然中國人不會在我們這裡吃,他們一看就知道這些不是中國食物。可是又怎麼樣呢,其他人還是很喜歡,只要他們覺得好吃就夠了。」他們坦言。而許多經營「洋中餐」的老外,大部分在英國已經多年,獲得了身份,由於其經營的不是傳統中餐,烹飪方面,也可以僱傭本土員工,相較於華人經營的中餐館、外賣店很少有用工難的問題。

  採訪中我們發現,大多光顧這類「洋中餐」的顧客並不在意食物是否是原汁原味的中餐,對於他們來說好吃和方便更重要,他們也不想去了解飯店背後的事情,「拜託,我們只想吃頓飯和朋友說說話而已。」

  在龍鳳行的工作人員也透露說,對中餐業的供貨情況一直比較穩定,最近幾個月可能是中餐業的淡季,相比較,聖誕和學生開學的時候是旺季,因為遊客很多。整個中餐業的狀況沒什麼大變化,但是中國人開的中餐館越來越少了,「可能是由於移民們都不願意做餐飲業了。而印度或者其他種族的人們做的更多了,畢竟籤證問題是個大難題」。(劉秋玲、徐雲蕾、邱實)

相關焦點

  • 疫情寒冬裡,海外中餐業怎麼「撐」下去?
    中國僑網1月11日電 題:疫情寒冬裡,海外中餐業怎麼「撐」下去?  「疫情一再反覆,我們經營一天就虧本一天,實在難以為繼。」日前,美國舊金山華埠最後一家大型中餐館康年海鮮酒家老闆李彪宣布餐館結業,這家有著百年歷史、能容納千人就餐的老店最終沒扛過疫情的衝擊。百年老店「康年海鮮酒家」。
  • 外國人評價「中餐難登大雅之堂」瞧瞧那些讓老外迷戀的中餐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中餐比樣式、比豐富、比做工、比技巧都要遠比西餐做的更好,當然有人會說這個「更好」是從我們的角度看到的,並不符合老外的觀點,事實上我們可以看看那些在我們身邊的外國人,哪一個沒有被我們的中餐文化震撼了?
  • 老外怎麼吃中餐:盤點「百花齊放」的海外中餐館
    英國:外賣粵菜是主流  在英國,初印象是中餐在當地人群中甚為流行,在倫敦無論市中心還是市郊住宅區,門面窄小簡陋的「中餐外賣」鱗次節比,名字大同小異,帶「強」字的、叫「新華」、「四季」的,隔一條街便見到一家,卻不是分店。  這些小館只做外賣生意,裡面不設桌椅,以粵式快餐為主:炒飯、粉、面。
  • 俄羅斯人著迷中餐 華人店主:經營中餐是項好生意
    中新社伊爾庫茨克八月二日電 題:俄羅斯人著迷中餐  中新社記者 沈嘉  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迷人的城市伊爾庫茨克,當地人正在學習用靈巧的筷子吃中餐。  谷桂蘭用帶著家鄉濃重東北口音的普通話告訴記者,經營中餐在當地是一項好生意,俄羅斯人十分偏愛中餐,並且開始習慣地道的中餐口味,他們可以不要求添加額外的番茄醬而是接受來自中國貴州的辣醬。  餐廳裡的用餐者絕大多數是俄羅斯人,他們把這裡當成結婚、過節、聚會的場所,每逢重要節慶日的時候,店裡的一百三十個位置就會被提前兩個月預訂一空。
  • 中國美食「霸佔」英國街頭,老外排隊吃中餐,味道決定一切!
    中國美食「霸佔」英國街頭,老外排隊吃中餐,味道決定一切!眾所周知,中餐十分迎合外國人的口味,但你知道中國美食已經「霸佔」了英國街頭嗎?據數據調查,在英國倫敦,當地有80%的人都吃過中餐,不單單是中餐受歡迎,當地的綠茶和醬油在近段時間銷量也在不停上漲,儘管中餐現在已經如此受歡迎,但你不知道的是,中餐在初次來到這片異國大陸時,發展並不順利。
  • 店鋪外頻發暴力搶劫事件 英國中餐外賣經營難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星島日報》歐洲版報導,近期,英國中餐外賣店經營困難,除了受到人手不足的困擾外,店鋪經常遇到的暴力事件也影響生意。在剛過去的周末,至少有2間中餐外賣遇到暴力事件。
  • 老外的中餐:傳統中餐和美式中餐有何差別?國人快看不下去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人的餐飲習慣以及口味與中國人都有很大的差別,中國傳統美食進入美國以後,肯定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迎合更多數西方人的口味,他們都喜歡吃油炸,酸甜的食物,他們喜愛的中國菜也並不是我們心目中的那樣,當我們看到美式中餐時,都會覺得偏甜,偏油膩,對身體非常不好,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外國人是怎麼評論中國中餐與美國中餐的吧。
  • 老外好奇:為什麼在美國的中餐和傳統中餐完全是兩回事?
    我們也經常聽一些在美出行的人說:在美國吃中餐完全不抱希望,哪裡的中餐完全就不是一個味道,還有一些在我國的外國人好奇:為什麼在美國的中餐和傳統中餐完全是兩回事?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外國人是喜歡吃傳統的中國菜還是喜歡吃美式的中餐?這個問題又要區別對待,因為在沒有來過中國的美國人眼裡,他們吃到的中餐是非常不錯的食物,在美國的聖誕節中餐已經出現在他們的餐桌,也曾出現很多購買中國美食排隊的畫面。
  • 法媒為中餐闢謠 「蝙蝠湯不是武漢菜」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海外的中餐館受到重創,生意一落千丈。多國政要、主流媒體和當地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法國媒體就發文闢謠「蝙蝠湯不是武漢菜」。
  • 老外愛上中餐廳,中餐出海是個好生意嗎?
    以美國為例,中餐在美國走過了150年,從18世紀「淘金熱」進入美國到到19世紀中餐的蓬勃發展,再到21世紀中餐與多元文化融合走向泛亞化,成為美國主流餐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中餐也逐漸成為中國代表元素之一。此前,中國外文局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顯示,近年來,中餐成為海外受訪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談及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有52%的受訪者首選中餐,其次是中醫藥和武術。不僅如此,在調查中發現,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接觸過中餐,發達國家和海外年長群體接觸中餐的比例高於發展中國家和年輕群體。
  • 異國他鄉「絆腳石」多 中餐出海仍面臨重重挑戰
    「以前人們想起中餐時,更多想到的是英式中餐或者是外帶餐。」說起這些,在英國曼徹斯特開了近30年中餐館的喬建深有感觸。  統計顯示,上世紀90年代,僅美國紐約就有近5000家中餐館。像喬建一樣,中餐館是很多華人初到異鄉安身立命的首選。如今,海外的萬家中餐館在他鄉還好嗎?
  • 老外惡搞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耶穌和十二門徒一起吃中餐
    而最早中餐出現在國外的歷史是在1840年左右。以英國為例,當時英國人最早知道的中國菜是中國水手在碼頭擺起來的簡易中餐帳篷。我們先看這幅老外惡搞的名畫,從圖片上來看,桌子上的食物從盤子變成了中餐快餐盒。因為受西方快餐文化影響,中國菜在國外會迎合他們這種喜歡吃快餐的文化,當時中餐館用紙盒做成了現在依然流行的梯形快餐盒,成為在國外中餐外賣的標準。在很多影視劇中我們能也看到一些老外點了中餐外賣,拿在他們手裡的就是這種紙盒做的容器,然後用筷子或叉子食用。
  • 美國洋小夥喜愛中餐 到中國拜師學習烹飪素食
    美國洋小夥喜愛中餐 到中國拜師學習烹飪素食
  • 在日華人淘金中餐業
    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中餐業投資少,風險小,專業性不是很強,中餐業是華僑華人在日本的傳統行業,在日本各地都可以見到中餐館的影子,有人說日本80%以上華人靠餐飲業或曾經靠餐飲業為生,日本的中餐館已經早就成為日本餐飲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 巧克力餡小籠包、玫瑰辣子雞 「洋味中餐」你想吃嗎
    中國僑網1月17日電 題:巧克力餡小籠包、玫瑰辣子雞、牛油果煎餅果子……這波「洋味中餐」,就問你想吃不想吃?  早年間,網上曾掀起過給中國菜起「洋名」的潮流。  中式精選油炸鹹麵包棍配現磨淡奶濃湯=油條+豆漿  黑椒牛肉風味濃湯=胡辣湯  吮指珍翠蛋香可麗餅=煎餅果子  墨西哥風情小米椒澆汁精製白玉面=涼皮兒……  而現在,有一些不甘寂寞、勇於創新的海外華人大廚,真的開發出了「貨真價實」的「洋味中餐」:  北美香蕉巧克力餡兒小籠包
  • 中餐別具一格的做法老外一無所知
    中餐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就如我們今天要講的灌湯包,在外國人面前就是匪夷所思的存在,他們會好奇:灌湯包裡面的汁液是怎麼進去的。好奇怪啊!是不是用針管打進去的?對一些老外的無知我們更多的應該是理解包容,畢竟中國美食歷史悠久,做法奇特,種類多樣。
  • 難死老外的中餐趣味知識題,結果連中國人也答不對!
    原標題:難死老外的中餐趣味知識題,結果連中國人也答不對!真中餐,假中餐吃了這麼多年,Chifa到底是個啥啊!?看完這些選項是不是徹底蒙圈兒?素食中餐、中日越泰混合、任意搭配米飯的菜餚、中餐和秘魯美食融合……還是放棄吧……直接看答案↓↓↓
  • 老外提問:正宗中國菜和美式中餐有什麼區別?
    老外提問:正宗中國菜和美式中餐有什麼區別?中國菜是全世界美食裡面最廣泛的,幾乎到哪都可以看到有關中國菜的影子,而美式中餐也很受歡迎,至於外國人所吃到的中餐和正宗的中餐有何區別所在呢,這點也只有品嘗過的人才知道,如今這兩者美食都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 中餐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後廚流水作業,老外熟練運用筷子
    美食無國界,這一點從中餐上就能看出來,只要是味道好,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會收到歡迎,這一點在中餐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中餐館在很多國家都比較受歡迎,特別是在美國,很多當地人隔三差五的就要吃上一頓中餐。中餐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後廚流水作業,老外熟練運用筷子。
  • 中餐在世界上走起了高檔路線,瞧瞧老外們怎麼說
    顯然中餐已經在世界上走起了高檔路線,也有力的回擊了那些說中餐不上檔次的外國人。外媒對中餐走高檔路線的報導在這篇報導下很多外國人都開始留言評論起來,表示對中餐在世界上迅速發展的速度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下面我們就來瞧瞧這些老外眼裡的中國菜和日本料理,他們更喜歡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