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中餐比樣式、比豐富、比做工、比技巧都要遠比西餐做的更好,當然有人會說這個「更好」是從我們的角度看到的,並不符合老外的觀點,事實上我們可以看看那些在我們身邊的外國人,哪一個沒有被我們的中餐文化震撼了?唯一的原因是因為中餐不符合他們的文化,這也導致了在很多時候有些外國人評價中餐登大雅之堂。
就像印餐一樣,我們覺得一般般了,但是很多外國人喜歡,其實文化上印餐比較符合外國人的文化,至少在一些方面印餐不會讓外國人感覺到文化差異,如印餐裡的食物沒有太多外國人文化不喜歡吃的食物,不用吐骨頭吐食物碎屑,還有一些教義上的色彩等等。
那麼有人會問西餐的優點在哪裡?恐怕很多人都會說道西餐看起來很漂亮,營養搭配科學,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中餐有的時候做的會更好,不管是從飲食習慣還是從食物搭配上都有可圈點之處,如熱食習慣,蔬菜豐富,食療進補等等。
我們再看一些讓老外迷戀中餐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在《廚藝大師》裡我們隨便的一個紅燒豬肉就打敗了老外用春夏秋冬食材烹飪出來的小羊排。在味道上完美無缺,老外評委還迷戀上了還表示自己能吃一天。
那麼問題就來了,竟然一道簡單的紅燒肉就能讓老外吃的「飛起來」為何在《廚藝大師》後期就很少有人做中餐了,還是我們剛才說到的:外國人覺得中餐難登大雅之堂。
外國人的「大雅之堂」和我們的大雅之堂很明顯的有文化差異,首先還是我們剛才說到的食物美觀,在這點上外國廚師的確下了苦心,看起來漂亮且盤子裡的食物都能吃,而中餐的美觀也從來不缺乏,從精美的瓷器,再到食物雕刻,也能讓外國人拜服。
但是中式菜餚裡,經常出現一些不能吃的東西,比如花椒,辣椒,骨頭等等這也降低了外國人理念中的食物可觀性,我們覺得很正常,可老外在吃飯方面簡直有「懶癌晚期的表現」他們喜歡食物直接放到嘴裡就能吃,很不喜歡吃飯的時候吃到一些咽不下去的東西。
還有就是在進程上老外都有一個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早期的時候中餐走的是低端路線,很多時候都被淪為廉價食品,屬於低端消費。我們以前也說過,影響一個菜系是否走高端路線,取決於一群什麼樣的人吃,現在我們發展期來了,挺值了腰杆,中餐地位自然隨著我們的崛起而上升。
可這在一些老外眼裡不敢承認啊,在一些原因上因為他們沒到山窮水盡吃不飽飯的時候,而我們都知道中餐的發展其實和早期的自然災害戰爭有關係。這就像一些老外評價中餐時說道的:如果有一天世界到了盡頭,他們依然會過的很好。
我們再看那些讓老外迷戀中餐的例子,因為難登大雅之堂,所以這樣的例子在老外的「大雅之堂」還是不多的,但是在生活裡中餐展現出來的優越性實實在在讓老外們感覺到「自己都錯過了什麼?」
如我們的四川辣醬,在國外走紅外國人吃不到舉牌子抗議,太迷戀了;中式方便麵讓老外湯都喝乾淨;火鍋讓老外連鍋底都不放過;左宗棠雞讓老外在國內尋找左宗棠雞;炒土豆絲讓老外懷疑自己是怎麼吃土豆的等等。
不是說西餐沒有美食,而是他們的美食如果真的要和中餐做對比的話是很不利的,即便那些很簡單的中國菜在味道,在食材選擇,以及做法上也遠甩西餐一大截。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