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人間一個最稀有的天才。——胡適
在中國傳統社會,一直存在著一張複雜而龐大的「網」,它便是「關係網」。孩子上學要找關係,出門辦事要找關係,甚至買個菜、買件衣服,都要找關係,這不,剛當上臺大校長的傅斯年,就被人找上門,讓他「幫」自家孩子弄個入學資格。
但面對來人,傅斯年立馬就拒絕了,他轉身就在自己辦公室門口貼上一張紙,勸退來人,並且在短短2年裡,解聘了70餘名僱員,那麼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
傅斯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乃我國著名,出身於舉人之家的他,從小耳濡目染,接受良好教育,17歲就考上了北京大學預科,進入北大後,他被胡適先生的思想和觀點深深震撼。
北大學生會領袖,之後五四運動爆發,傅斯年還主動擔任遊行總指揮,是一位愛國的熱血青年。
後來,他獲得了庚子賠款官費留學的機會,便進入倫敦大學讀書,研究數學、物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希望日後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學成歸來後,他便被聘任為中山大學教授,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而努力,對於這名學生,胡適先生一直是非常欣賞的,直言他是世間稀有的天才。
抗戰勝利後,傅斯年成為北京大學代理校長,併兼任。上任後,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解聘某些教員,原來,在抗戰時期,日本人偷偷將多位親日派,或日籍教師塞進了北大,想要以此來給我國的有志青年「洗腦」,傅斯年仔細調查後,清出了這些人,接著便一個一個解僱他們。
1949年1月,歷史語言研究所遷至中國臺灣,傅斯年便一起前往臺北,併兼任了臺灣大學的校長。和當年一樣,一進入臺大,傅斯年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這個隊伍,他早就有所耳聞,當年臺大不少教師,以及學生,都是靠關係、靠錢進來的,簡直是烏煙瘴氣。
很快,傅斯年就清出了70餘名靠關係進來的教員,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傅斯年就把他們統統趕出學校,絲毫不留情面,傅斯年的舉動,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和尊敬,臺灣大學也在他的帶領下,一步一步走上正軌。
不過這天下總有「不死心」的家長,他們就是想讓孩子進臺大讀書,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教授,傅斯年被他們的行為搞煩了,便直接在自己辦公室門口貼了張紙,上書:
為子女入學說者,請免尊口
至此,大家了解到傅斯年的性格和為人,而臺灣大學也變成了一個真正做教育的地方。除了為人正直,傅斯年對待工作一絲不苟,清正廉潔,為了學校和學生們的事,每天操碎了心,就連後來做了手術,都不願休息,身體剛能動立馬回辦公室做事了。
高強度的工作,終究是拖垮了他的身體,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工作會議中倒下了,最終因搶救無效身亡,享年54歲。
當傅斯年校長的死訊傳到學校時,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這件事,直到出殯那天,他們才接受這個事實,霎時間悲痛欲絕。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傅斯年便是這樣的人,關於他的為人、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必將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