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行業很火,但是爭議也很多。當行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並相對成熟的階段,如何創新如何規範必定成為一個話題。而新茶飲也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這個秋天,茶顏悅色(需求面積:50-70平方米)的日子有些不太好過。
在準備跨區域開店前的幾個月,接二連三地被冤枉、被推上風口浪尖,被動地走進輿論漩渦。
我發現,這不是茶顏悅色一個品牌正在面臨的問題。消費者對新茶飲的濾鏡,已經沒有了。
一、茶顏悅色多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茶顏悅色的火爆程度在長沙太平街大概每隔20米就有一家,簡直太誇張,儼然已成為長沙名片。甚至曾有一度傳出阿里巴巴投資了茶顏悅色。茶顏悅色作為新茶飲的代表品牌之一,不僅成為了長沙的代表奶茶,更成為了長沙新茶飲的現象級品牌之一,與奈雪、喜茶肩並肩。
甚至有人為了喝一杯茶顏悅色,不遠萬裡來到長沙,還有人不能來到長沙願意花錢請人代喝品嘗口味。茶顏悅色用自己獨特醇香飲品,徵服了所有人。這也是使長沙這座城市成為網紅城市長沙的一大因素。
然而,一直都被貼著「長沙茶飲之光」標籤的茶顏悅色,上周在抖音上,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視頻來自湖南《今日女報》官方抖音號,視頻畫面中有幾張微信聊天截圖,一名大學女生稱遭到了「自稱茶顏悅色員工」的微信騷擾,對其個人信息被洩露表示不滿。如今該視頻留言近4萬條,輿情呈現兩極化,有人擔心個人消費隱私,也有人批評女大學生矯情。
就在11月2日,茶顏悅色通過正式官微回應:「經過警方調查,該男子不是茶顏悅色員工,希望消費者不要被誤導。」
並進一步表示:「在入職環節,已與所有員工籤訂保密協議,接下來還將進一步審視門店管理、系統校驗,絕不允許洩露用戶隱私,損害用戶權益的事情發生。」
但其實這已經不是茶顏悅色第一次進入輿論中心。
往前不到半個月,因為有消費者質疑使用「植物奶油」,在10月25日茶顏悅色就發布了「關於使用《愛護牌咖啡用濃縮植脂奶油》的一則說明」,並向消費者分析科普「植脂奶油」這個常規原料的使用情況。
10月28日,茶顏悅色又因為杯子容量和實際不符這個行業內老生常談的問題,上了微博熱搜。讓網友為其捏了一把汗。
二、新茶飲的3個現狀
人紅是非多。除了茶顏悅色,新茶飲今年頻頻因為各種問題陷入輿論漩渦。這是為什麼?
1.消費者回歸理性,注重產品本質
回顧今年新茶飲的輿論問題,表面上是細節,本質上是行業濾鏡消散,消費者在回歸理性。前幾年的新茶飲,是新生事物,代表著潮流、時尚,被消費者仰視、追捧,排隊幾小時、打飛的打卡,一路在粉絲經濟中高歌猛進。
新茶飲快速上升的過程中,粉絲既是受眾,也是參與者。社交平臺連接一切的特性,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平凡。而社交平臺的力量,也足以在一夕之間,迅速強化或摧毀某個品牌。
當行業紅利褪去,新茶飲不再有光環,飲品逐漸走入日常的時候,消費者會更理性的判斷商品的實際價值和整體體驗。逐漸摘下濾鏡,開始用一杯飲品,或者一個餐飲門店基本的出品標準、安全、健康、服務等來審視品牌。
2.「標籤」是把雙刃劍
在新茶飲發展初期,通過標籤、人設等傳播途徑能快速打響知名度。
其「真茶真奶真水果」這一產品標籤,通過對外宣傳,就能凸顯原料的新鮮、創意很新潮、鮮奶鮮果以及品類、地域、顏值、性格等這些標籤都能幫助品牌在年輕人中快速傳播。
但當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這種非此即彼的標籤太絕對話就可能會帶來反噬,甚至是一個大坑。
就像是植脂末這個產品,在星巴克,只要你有需求就可以到吧檯要一顆奶精球,自己加到杯子裡;
而在一點點,這個盒子就直接擺在吧檯,你能清楚的看到往奶茶裡加了幾勺。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為什麼沒有消費者和媒體注意到這個,而換作是新茶飲就不行了?原因就是,新茶飲對品牌的標籤太絕對化,對原材料的解讀有局限,甚至很極端。而受眾年輕人相對輕決策、愛說話、容易激動,一旦發現與標籤不符,後果就很嚴重。
到今天,新茶飲就是重新和消費者做溝通的階段。
3.員工是品牌形象的組成部分
此次茶顏悅色的風波中,雖然視頻中的人不是茶顏悅色的員工,但在員工管理和顧客關係維護方面,儘量查缺補漏。
今年,新茶飲都在做團隊建設,喜茶8月份入職2100多位新夥伴;蜜雪冰城,用創始人親自帶訓、年薪10萬等條件,招聘管培生;益禾堂,發起青禾計劃,總部直招50名門店夥伴;古茗,一舉招聘20個培訓講師。
顯然,行業已經開始發力運營,但要注意的是,招兵買馬的同時,要建立與之匹配的人才管理機制,對員工的價值觀做好正向引導。
當一家企業依靠硬性制度,和一家企業員工以企業為榮、價值觀高度統一的時候,這兩種狀況下,哪個更不容易出錯,當然是後者。
三、小結
新茶飲,從帶領著年輕人消費升級,到如今的逐漸走入日常,正在經歷從小眾異軍突起到走入大眾化的過程。
珍珠、植脂末、糖分和咖啡因,這些「問題」每年都要被翻炒幾遍,甚至一度被扣上「毀掉一代人」的帽子——這個被大眾「妖魔化」的過程,是新茶飲必須經歷的一段歷練。
除了做好產品和營銷外,還需要新茶飲品牌們,練好內功、精益管理,打磨每一個細節,才能走得更遠。
資料來源:咖門、餐飲人必讀、網絡
本文轉載來自:餐飲運營一點通,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