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公交、愛心食堂……這個小區居民讓人羨慕

2021-01-16 民主與法制時報

海灣家園三區居民通過「愛心歡樂購」平臺購買的食品被送至小區「黨群微家」。受訪單位/供圖

民主與法制社記者 陳和秋 報導

清晨,葉女士像往常一樣晨練回到小區。她拐進了小區「黨群微家」,這裡原本是物業辦公處,而現在,入口處的房間被改造成了一間小食堂,食堂窗口前正圍著不少買早餐的小區居民,窗口後的李大姐正忙不迭地將一籠熱氣騰騰的包子分給眾人。

「李大姐,又來這裡做早餐啊。」葉女士笑著打招呼。李大姐並不是食堂的專職廚師,她也是小區居民,閒時就來食堂做早餐,自製的早點備受居民歡迎。葉女士買了三個包子,一家的早餐輕鬆搞定了。

這一幕正是浙江溫州洞頭區北岙街道海灣家園三區的日常。2018年7月,海灣家園三區開啟了以黨員志願服務為核心的「海霞紅管家」住宅小區自治模式,「黨群微家」裡的食堂就是小區自治模式開展的成果之一。

目前,海灣家園三區已組建形成包括小區拓展黨支部、小區婦聯、小區業委會、小區社會服務中心、小區監督小組在內的「五位一體」管理模式,將黨建引領落實到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

黨員提供貼心服務

實際上,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黨群微家」裡的食堂原本是為小區老人開設的愛心食堂,配有專職廚師,由小區黨員居民捐款,用於採購食材,免費向老人們提供中餐、晚餐。

「這主要是方便一些缺少家人照顧的老人。」海灣家園三區拓展黨支部副書記郭海鏈說,對於腿腳不便的老人,就由黨員輪流送餐上門。每周雙休日,黨員們還會輪流陪老人吃飯。

出於防疫需要,愛心食堂暫時關閉,但一些小區居民可以在此做早餐,售賣自製的麵包、包子等早點。「生意特別好,尤其是周日早上,晚點來就買不到了。」葉女士說,「都是居民自己做的,吃起來放心。」

走出愛心食堂,不遠處立著一塊寫有「海灣三區定製公交」的標牌,地上還畫有公交專用停車位,這是專門為小區60多名就讀於附近溫州市洞頭區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準備的。小區與公交運輸公司合作,開設了一個公交專線,定製公交早晚接送孩子們上下學,由幾名黨員家長輪流跟車到站,護送孩子們到學校、回小區。

「這讓我們省心不少。」葉女士說,疫情前,每個工作日的早上,家長們只需將孩子送到站點,等候專車來送。下午也不必擔心下班太晚,耽擱了接孩子回家,回到社區的孩子們可以先到「黨群微家」專設的自習室,寫作業、看書、下棋,等候家長。

而在雙休日、寒暑假,「黨群微家」的愛心食堂還可以作為教室,面向孩子們開展免費興趣班,由小區內的黨員教師教授音樂課、繪畫課等。食堂一角的桌子上,還可以看到孩子們製作的巖石畫、扇面畫等工藝品。

「我也是其中一名老師。」郭海鏈自豪地說。這支教師隊伍正是由他組織起來,名為「立德樹人志願服務隊」。小區裡像這樣的志願服務隊共有8支,是「海霞紅管家」住宅小區自治模式的核心力量。郭海鏈介紹說,小區內的148名黨員居民,根據業主需求及黨員各自的特長優勢,組建不同的志願服務隊。

其中,由公檢法司等單位黨員幹部組成的「法律幫扶志願服務隊」還曾代表業主開展住宅維修談判,為業主爭取維修資金90餘萬元,妥善解決了業主房屋維修問題。

除了這兩支志願服務隊,還有敬老愛親志願服務隊、信息技術志願服務隊、文化體育志願服務隊、生態環境志願服務隊、平安巡防志願服務隊和健身康養志願服務隊,服務內容幾乎囊括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務隊成員的照片、姓名、聯繫方式、工作單位等信息都被公示在小區入口處的展示牌上,方便群眾了解和聯繫。

在如此細緻繁雜的志願服務要求下,如何調動黨員的積極性?海灣家園三區的秘訣就在於洞頭區自2018年開始推行的「兩地雙評議」機制,即全區機關事業黨員向居住地、原籍地所在村(社)黨組織報到服務,並接受兩地黨組織對其進行雙重評議。海灣家園三區則成立小區拓展型黨支部,開展小區常態化服務活動。

「區裡對此非常重視。」郭海鏈說,「兩地雙評議」情況納入黨員民主評議、幹部年度考核、幹部提任「兩圈」考察的範圍,作為幹部「8小時」外社會評價的重要依據。由兩地黨組織對機關黨員居家表現、服務成效等情況作出綜合評議,及時反饋給所在單位黨組織。其中幹部提任「兩圈」考察時,「兩地雙評議」綜合表現認定較差的幹部可不予提任。

為量化評判標準,海灣家園三區推行黨員積分管理制度,黨員的志願服務被換算成不同積分,以評分結果作為向上級組織推薦黨員評優評先、職務晉升、幹部提任的參考依據;而積分低於4分的,將在黨員年終民主評議中,失去被評為優秀的資格。此外,累計到一定積分,還可以兌換獎品。

織密治理與服務網絡

在拓展黨支部的引領下,小區社會服務中心、監督小組、小區婦聯、業委會進一步織密社區治理與服務網絡。

「如果說拓展黨支部是彌補業委會的功能缺失,那麼社會服務中心就是彌補物業公司的缺位。」洞頭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倪小龍說,小區社會服務中心開設了多個居家服務平臺。比如愛心「家政幫」社會服務中心服務,就是由小區社會服務中心收集市場上的維修、裝修、家政等信息,篩選出服務較好的幾家,以低於市場的價格推薦給業主,有需要的業主只需撥打平臺專設熱線電話,就能得到靠譜的上門服務。為了保證服務質量,中心還會收集業主們的評價,及時剔除服務不佳的品牌。

再如愛心「歡樂購」居民互助服務,主要是由服務中心搭建食材、日用品等貨品嚴選平臺,聯繫貨源、質量審核、打包配送。在居民自發建立的「歡樂購」微信群中,中心工作人員和居民會不時發送貨物信息和貨物需求。商家將貨品送至「黨群微家」,由中心工作人員24小時看守,居民可隨時前往領取。

「我們不出小區,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郭海鏈說,「歡樂購」服務開展至今,不少商家開始主動聯繫中心,以低價提供貨品。此外,中心還與一些附近村社結對,公益銷售農作物,由中心工作人員上門採購,向居民提供更新鮮便宜的農產品。

而服務之外,監督機構同樣是海灣三區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監督小組的設立正是該小區自治模式的一大亮點,其主要負責對項目開支的監督。「比如小區建電動車棚、整修地下車庫等工程,涉及資金數額較大,需要監督小組保證資金使用的公正透明。」郭海鏈說,監督小組的工作具體包括制定財務清單,在每月末審議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情況,並在公示欄上公示資金使用清單、小區財務報銷清單和工程量清單,接受業主監督。

此外,監督小組還配合黨支部的作風監督工作,動員小區居民參與監督評議,一旦接到涉及黨員幹部的投訴信息,立即啟動溫馨提醒機制,消除黨員幹部「8小時」外的監督死角與盲區。

該小組也由業主構成,包括黨員和非黨員,並吸納具有會計專業背景的成員,保證監督的專業性與公正性。

小區婦聯則承擔起糾紛調解工作。郭海鏈介紹說,小區婦聯的周愛玉,儘管已經退休,但依舊熱心協調鄰裡關係。小區婦聯成立了「她管家」工作室,由周愛玉負責,專門調解家庭、鄰裡矛盾糾紛。「這裡大部分居民她都認識,大家也很信任她,願意和她拉家常,接受她的調解勸導。」郭海鏈說。

此外,小區婦聯還擔任樓長助理的工作,與樓長共同化解鄰裡糾紛。該小區每棟單元樓設有一名樓長,由該樓黨員業主擔任,在一名樓長助理的協助下,展開工作。除了矛盾調解,同時也發布小區維修、建設、選舉等活動通知,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反饋。

不過,談起樓長,令郭海鏈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小區組織的趣味運動會,以樓棟為單位,組成24支隊伍展開競技。「以前大家都不認識,活動之後,樓裡的氛圍熱鬧多了。」郭海鏈說。

像這樣的文化活動還有很多,比如一年一次的鄰裡節。郭海鏈還記得,首屆鄰裡節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晚會,節目全由小區居民親自排演。「我們在小區空地上搭建起舞臺,擺了桌椅,有百來桌。」他回憶道,報名參加的居民還需交10元錢,但即便如此,每桌都坐滿了人。

在五位一體管理模式與各類文化活動中,小區鄰裡關係明顯和諧了許多。葉女士說,此前,漏水、噪音等常見的鄰裡問題在海灣家園三區很常見。「不過現在,樓上樓下都認識,有了矛盾,由樓長牽頭調解,或組織矛盾雙方坐下來聊一聊,大家都能互相理解,問題就好解決了。」

作為洞頭區首個創新服務實驗小區,海灣家園三區的治理模式顯然是成功的。目前,洞頭區嘗試將海灣三區的治理經驗在全區其他住宅小區深入推廣,「希望出現更多和諧融洽的新型社區治理共同體。」倪小龍說。

【民主與法制時報版權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北京朝陽這個小區居民迎來一件喜事,廣化大街開通公交線路
    家門口有了公交站,出行難題解決了。2020年底,朝陽區王四營鄉官悅欣園小區居民迎來一件喜事,小區東側的廣化大街上開通了一條公交線路,這意味著居民出行方便多了。本報曾於2019年報導過居民們的難處,當時從小區到廣渠路要步行半小時,如今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 濟南定製公交迅猛發展揭秘
    定製公交,是從居民小區到目的地的一站直達式城市公交車。市民可以通過行動網路等方式提出自己的出行需求,公交公司根據需求和客流設計線路。目前全國已有眾多城市開通定製公交服務。濟南從2018年8月開通定製公交,目前定製公交線路達680條,日運送乘客1.3萬餘人,累計運送乘客超過264萬人次。在全國公交行業中,濟南定製公交發展規模位居前列,成為全國定製公交新業態的引領者。濟南定製公交自開通至今發展迅猛,有何秘訣?
  • 昆明幸福家園小區「愛心食堂」春節將擺「長街宴」
    昆明幸福家園小區「愛心食堂」春節將擺「長街宴」 發表時間:2014-01-08   來源:昆明文明網     2014年新春年夜,幸福家園小區的「愛心食堂」將擺「長街宴」,小區140多位獨居老人春節將不孤獨。
  • 福州這個小區居民走路去地鐵站,比坐公交接駁車快一倍
    這麼尷尬的事就被倉山區城門鎮龍江路附近幾個小區的居民們碰上了。居民吐槽:走路去地鐵站比坐接駁車還更快王先生在FM全媒體《維權超給力》欄目中吐槽,由於小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距離小區最近的地鐵臚雷站需要徒步15分鐘左右才能到達,因此居民們從2018年起就一直在12345網站上申請該片區開通接駁公交車,方便居民出行
  • 煙臺:定製式「愛心壹站」公交零錢盒啟用
    齊魯網濟南6月13日訊(記者 劉駿 郭鵬 萬瑞鵬)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導,在各界積極參與下,首批定製式愛心零錢盒已經在部分站點投入使用。  在煙臺芝罘區南大街的公交站點,工作人員正在對零錢盒進行安裝調試,這些紅色的新零錢盒由鐵板製成,設有出幣口和募捐投幣口。
  • 兩條公交線撤銷了,首科花園等小區居民出行不便了!
    豐臺區首科花園、中新佳園等多個大型小區位於北京西站南路沿線,很多居民出行都要乘坐經過小區附近的420路、特17路公交車。近日,家住首科花園的居民姚女士撥打北京12345市民熱線反映,從7月26號起,420路和特17路公交車被撤銷了,給附近幾個小區的居民出行帶來了麻煩。既然沿線居民有出行需求,這兩條線路為何還要撤銷?
  • 這個公租房小區,怎麼成了「世外桃源」?居民還叫苦連連!
    「2017年我順利住進這個公租房小區,但2年多來一些難以克服的生活不便卻困擾著我們。」家住東南六環內的燕保馬駒橋家園的居民向北京日報反映:小區周邊沒有社區衛生服務站,居民看病難;周邊公交線路稀少,出行很不方便;配套的幼兒園從建成到現在,一直沒有開園。
  • 數千居民等了2年,蔡甸這條公交開通至小區門口!
    楚天都市報1月12日訊(見習記者成昱勳 通訊員孫克亮)新建小區附近無公交站,居民出行不便。去年9月,有媒體曾報導,蔡甸區漢水新城小區居民入住兩年,仍需走路10多分鐘趕公交。近日,網民汪先生在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經過蔡甸區交通運輸局多次現場調研協調,蔡甸2路公交終於開通至小區門口,為相關部門點讚。蔡甸區新城路上,目前只有交房兩年多的漢水新城和去年10月交房的三和名仕城兩個小區。去年9月,「雙評議」參評單位整改「回頭看」系列上線城市留言板互動活動中,曾曝光漢水新城小區附近無公交站,居民出行難問題。
  • 心繫社區居民 增設「愛心座椅」
    家住城東街道南園社區20號大院的崔漢清對小區內新添置的「愛心座椅」讚不絕口,「我們在小區裡走累了就可以在『愛心座椅』上聊聊天,偶爾下下棋。」10日,又一批休閒長椅在南園社區三三公寓遊園內落戶,這是社區「有事好商量」平臺解決問題的又一舉措。
  • 湘潭這個小區的鄰居,你羨慕了嗎?
    這是一位退休老人自掏腰包用數年建成的,如今,這座花園成了附近居民休閒的好去處。老人名叫方彰劍,今年64歲,家住在小花園邊上一棟居民樓三樓。這個小花園長約20米,寬約10米,園內種有杜鵑、茉莉花、三角梅、茶花、臘梅、鐵樹、四季青、蘭花草、吊蘭、菊花和馬櫻丹等100多種花草。此外,花園內還有麻石小道、花壇造型和供居民休息的石桌石凳。「這裡以前雜草叢生,垃圾遍地。」
  • 小區裡的「愛心擀麵機」
    近日,居住在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錦豪·雍景園小區的86歲老人龍雲蒸收到了小區工會志願者送上門的麵條。入夏以來,每天掛曬在該小區愛心超市門口的麵條,成了小區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小區工會志願者會輪流到愛心超市晾曬、切割、包裝麵條,來愛心超市兌換、購買麵條的居民絡繹不絕。「愛心超市的自製麵條,飽了居民的胃,也暖了居民的心。」
  • 定製公交到底有多靈活 發車時間如何定?自己說了算!
    但是小區門口只有525路公交車,到桑田島不僅繞路,中間還要換乘,路上要一個多小時。她也想過跟小區別的業主拼車,可是出行時間挺難湊得上。大約10天前,何靜宇在巴士管家平臺上看到有定製公交專線的眾籌活動,就發起了桑田島甪直陽光城麗景灣往返專線的眾籌,並分享到了麗景灣業主群,沒想到,短短兩天就有100多人響應。
  • 小區舊衣回收有貓膩!愛心人士很氣憤,售賣居民愛心2.6元一斤
    發現社會現象,透視商業隱情,近日,有網友爆料說一些公司借用捐愛心的名義,收取愛心人士捐贈的衣物,公司在捐衣箱的醒目位置列印上「捐贈倡議書」吸引愛心人士把不穿的衣服,統一捐贈到捐衣箱裡,這匯總想必很多網友小區也有這種箱子,大部分是綠色的,上面有的還印著某某省慈善總會等字樣,但是有網絡質疑說
  • 連江有個愛心食堂,每天可向150人免費供應午餐
    在電視劇《深夜食堂》裡,食堂傳遞世間溫情,食客吃得熱淚盈眶。這樣溫情的一幕,也出現在連江縣玉荷西路261號,這裡每天可向孤寡老人、環衛工人、學生以及其他居民等150人免費供應午餐。  昨日上午11時,記者來到這個「午間食堂」了解到,這是一個臨街店面,面積為80多平方米,由房東黃清無償讓出,用作愛心食堂。
  • 「定製公交」守護復工
    高品質出行催生「棄車族」早上7時40分,朝陽通惠河南岸,遠洋一方小區東門外,一輛紅色車身的定製公交準時發車,載著十餘名乘客駛向位於國貿地區的大北窯東站。疫情期間嚴控滿載率,基本上一個人倆座。家住遠洋一方小區的聶先生舒服地坐在軟座上,打開了手機上的英文閱讀軟體,這是他每天固定的學習時間,「35分鐘,一站直達,沒有幹擾,特別適合晨讀。」從兩年前搬到遠洋一方住,聶先生就再沒開車上過班,「定製公交能走專用道,早晚高峰至少節省二三十分鐘。」
  • 公交也玩定製 板橋到元通只要半小時
    昨天早上7點半,從板橋新城金地自在城小區到元通地鐵站的江南定製公交準點發車。絕大多數乘客對既省時又省車費的定製公交表示滿意。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由於乘客招募處於起步階段,因此除了板橋新城開往元通地鐵站的線路投入運營外,同批推出的東郊小鎮至馬群地鐵站、岱山至元通地鐵站等線路,均沒有達到開線人數。
  • @銀川人,有沒有想定製的公交線路?說出你的需求!
    何為定製公交據了解,本次試運行的定製公交市民或單位可「組團搭夥」根據實際出行需求,線路固定、人員固定、達到一定人數等條件,提出合理化出行建議(運行路線或上下車站點),可定製專屬線路。定製公交線路靈活、一人一座、一站直達、便捷舒適,動態優化乘客出行需求,提供性價比最優的按需出行服務,提高運行效率,提升乘客出行舒適度、滿意度。根據目前定製公交實際情況,銀川市公交公司將匯總廣大市民對該公交班線運行路線的建議,擬定運行路線,滿足市民出行。
  • 公交開到家門口 板橋兩萬戶居民就近坐上公交
    盼了五年 板橋兩萬戶居民就近坐上公交   今天(12月2日),家住南京雨花區板橋街道殷富社區的居民們,自來到公交182路底站,有的表演節目,有的送上錦旗,共同慶祝公交182為這一天,殷富社區數萬戶居民已經盼望了5年之久。家住上怡南苑小區的傅女士表演完節目連演出服都來不及換,就迫不及待地登上首班車體驗一番。   南京雨花區板橋街道殷富社區上怡南苑住戶 傅女士:「以前假如我們想坐地鐵的話還要轉車,還要到前面去坐公交,很不方便,走路的話要20分鐘。現在到182路站臺只要一兩分鐘左右。」
  • 學生們的「專屬定製」,家門口的「公交專車」!莒縣「公交助學...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公勳 日照報導  12月2日清晨,伴隨著載滿學生的新能源公交車緩緩駛入莒縣六小、莒縣六中校園,專門為接送學生上下學而開通的兩條「公交助學」定製專線正式試運行
  • 佳木斯市向陽區愛心家園小區多位居民反映屋子冷,記者實測多戶室溫...
    佳木斯市向陽區愛心家園小區多位居民反映屋子冷 記者實測多戶室溫:最高17.2℃ 最低15.2℃塑料布封窗 在家穿毛褲套厚棉褲生活報訊 (記者周琳 仲亮文/攝) 12月23日7時許,佳木斯市向陽區愛心家園小區韓先生起床後,沒敢第一時間拉開窗簾去感受清晨的陽光,因為窗簾是他家禦寒的一道重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