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前班」好,還是直接上「小學」好?

2020-12-23 九穀君

幼兒園開園之後有很多中大班的家長已經提前開始做上了選擇題。應不應該退園提前去學前班學習呢?還是要留在幼兒園在待一年,等到時候直接上小學?

不提前學習的話跟不上進度怎麼辦?

一系列的教育問題讓許許多多的家長開始踏上疑問的列車,其中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抓緊學習一些未來用到的知識,學拼音、學英語、學數學、學朗誦等等,放棄了遊戲玩具,端起了課本,上起了學前班。

2.懷著想讓孩子在這個年紀多玩玩的心理,繼續讓孩子在幼兒園享受無憂無慮的孩童時光。

3.兩種心態都在思索中,又想抓學習又想讓孩子多玩玩,猶豫不前。

提前上學前班好還是不好?

到底應該怎麼抉擇呢?先來看看其中的利弊。

先講一個超前學習的故事:

一位孩子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在開始就先人一步,在短短的幾年內花高價給孩子報了10多個學習班,孩子在多種學習中也不負眾望,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成績非常不錯,在孩子的眼裡,老師講的都太簡單了,慢慢的到了二年級三年級,這位媽媽卻發現孩子的成績開始走了下坡路,慢慢的他開始討厭上學,不喜歡寫作業,經常走神。

故事是個例,但是卻提醒我們,提前學習小學知識雖然會讓孩子在一年裡時比其他孩子優秀,但會讓孩子覺得內容簡單缺乏求知慾,覺得不用聽也會,會養成上課不注意聽講的習慣。

等孩子升了年級,超前學習的知識大部分透支完了,加上之前學習的欲望不強,也沒有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後面只會發展的越來越糟糕。

所以並不建議提前早早的讓孩子接受小學課程。還是應該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兒。

不上小學上幼兒園,幼兒園會給孩子帶給什麼?

1.培養自理能力,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孩子成長必經一步。

在家裡會依賴父母的幫忙,在幼兒園,老師會帶著孩子,學習很多一點一滴生活中的小事,自己吃飯、穿衣服鞋子、自己洗手、洗襪子、自己整理玩具、房間等等等等。

孩子可以和一群相同年齡的小夥伴一起做這些事,環境更有趣,行動更積極,輕鬆掌握生活小技能。

2.良好的行為習慣

好的行為習慣真的太重要了,作為成人的我們也時刻在讓自己保持好習慣,作為兒童來說這也是他們早期教育中的核心任務。

其中包括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生活習慣又分為作息(不賴床)、衛生(整理房間玩具書本)、文明禮貌(用文明用語、主動打招呼,長輩有禮貌,懂得道歉)、規則(用完東西放回原位、知道開始和結束)的習慣等。

學習習慣又包括閱讀(安靜看書)、傾聽(認真聽別人講,講完自己再發言)習慣等等。

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重視這些好習慣的培養,長大後再改真的很難了,細數自己是不是有很多習慣從小養成的呢?長大後重新培養習慣是容易還是困難?

很多的家長和老師會反應,上學的孩子經常筆本橡皮丟了又丟,找不到在哪裡,桌面亂七八糟自己不會整理,忘記帶課本,聽課不專心,後期在培養教育的時候收效甚微,改不過來……因為習慣沒有培養好才會這樣不是嗎?

孩子小,更容易習慣養成,錯過黃金時期就只能後悔了。可能一些不良的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

3.良好人際交往能力

很多的家長都擔心孩子交不到好朋友怎麼辦?

幼兒一般在3歲以後會有和別人交朋友的意識,如果不對這個社會交往能力鍛鍊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自我、驕橫、不合群。

在幼兒園,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追逐嬉戲、做手工、玩玩具、滑滑梯、扮演遊戲等等,不知不覺的互相模仿、合作、分享、溝通。

等上了小學,表達、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不用擔心,而且會在此基礎上更加有提升。

其實在幼兒園老師也會教古詩、學數字,只不過用的是更親切易懂遊戲的方式罷了。

比起上學早或許晚一點兒更有優勢

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必須遵循孩子的客觀發育規律,就拿學寫字來說,5歲孩子和6歲的孩子相比,手部力量就有著不少的差距,不是孩子不好好學而是肌肉還沒有發育成熟。

稍大點兒的孩子更懂事!也會提前進入狀態,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專注力、理解能力都會比年紀小的孩子要好很多,吃飯睡覺也會更認真,和老師溝通起來也比較順暢,相信他也會成為老師的得力小助手。能力強對應的會得到更多的表揚,會讓孩子產生自信感。

當然了,孩子晚一年上學可以,但也一定要在8歲前上學。

說了這麼多,到底應該怎麼做出選擇呢?

我的建議是,遵循孩子年齡發展的規律,到了入學年齡再上學,對於幼兒園大班的幼兒,沒到年齡不要著急上幼小銜接班、學前班之類的。

通常大班在同年的六月份左右舉行畢業典禮,孩子還有三個月上學,時間也完全夠用了。

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快快樂樂準備上小學,告訴孩子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

帶孩子做好心理建設,走一走家裡到學校的路,試一試一節課45分鐘的感覺,和孩子一起準備上學用具等等;

最後依舊是繼續培養好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美好的童年是一生僅有一次的旅程,不要把它作為百米競賽來毀掉這一生一次的美好,而是應該比作一場緩慢有趣的馬拉松比賽。

也許最開始贏在起跑線上的運動員,後期因為體力不支輸了比賽;

也許前期和中途都很好的保持了體力,最後放棄了,沒有堅持下來;

也有堅持到最後並且掌握了好的方法贏得比賽的人。

好的選擇會一定帶給孩子不一樣的世界,相比讓孩子為了成績你追我趕,或許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更能讓我們開心。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學前班教育取締好還是保留好?
    首先我不想回答這個直接的問題。因為我們又回到25年前那個討論了,是要素質教育好還是應試教育更好了?其實96年我正好是初一當時的口號是發展素質教育,實際還是看分數,所以在素質教育一直在我耳邊響著許多聲音。現在38歲了回頭又重新想想,不得不想我的孩子也開始上小學了,或許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少年了,可是想來想去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學生不學習是不是不務正業?
  • 小學迎來好消息!全面取消學前班,但另一消息卻讓家長苦惱不已
    小學有一個年級,屬於學前教育,也就是學前班,很多80、90年代的孩子都上過這個年級,那時候很少人上幼兒園。學前班是為了讓孩子進入小學學校做準備,所以一直沿用。可是現在很多孩子都會讀幼兒園,所以家長覺得學前班沒必要讀,浪費一年的時間。教育部分也是有所考察,所以有了以下的通知!
  • 家長苦惱孩子幼小銜接 到底該上大班還是學前班?
    【現象觀察】   「幼升小」考試壓力大,   直接上學前班成部分家長首選   王女士的女兒要升幼兒園大班了。女兒讀中班時,和女兒同班的十幾個同學轉為讀一年制的學前班,以應付一年後的幼升小考試。而王女士堅持想讓孩子讀大班。「每天送孩子時,那些還留在幼兒園的家長就在一起念叨人家孩子上學前班了,我們會不會輸在起跑點?」對此王女士一臉煩惱。
  • 還在糾結要不要給孩子上學前班?聽聽小學老師怎麼說
    文|好孕姐表姐家的孩子馬上就要幼兒園畢業了,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給孩子上學前班。關於這個問題,媽媽群裡一直有不同的意見:贊成的認為小學一年級,課程進展太快,不上學前班,孩子跟不上;反對的認為孩子早接觸一年級內容,到時候上課該養成不認真聽講的習慣的。每種觀點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考慮,沒法評判對錯。所以,特意帶著這個問題詢問了一下在小學任教的朋友,問她有沒必要給孩子報學前班?沒想到,她一聽到這個問題就搖頭。
  • 上幼兒園大班還是學前班,家長應該怎樣為孩子選擇?
    女兒的幼兒園已經hold不住她了,而上學前班每天各種課程她都很喜歡。跟我興奮地形容圍棋,或者讀她認識的小課文,或者談到遊泳換氣不如同學的困惑。我們看重的不是銜接,是好玩。但是聽一個一年級的老師的說法後,我建議送學前班,班裡有幾個不上學前班的學生,因為不適應小學的制度,導致學習學得很吃力,還有不要太高估小孩的接受能力,小學的知識量不是幼兒園能比,一下子去一年級適應得很不好。
  • 學前班上不上?史家小學校長和專家的答案很意外,6點父母要了解
    說到這裡,關於到底要不要上學前班,還有一個我們國家的特有情況,也可以說一下。就是有很多的媽媽來問:「我大概打聽了一下,我家小孩馬上要去讀的那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都是上過學前班的,那些小孩都會好多東西,聽說老師講課的時候,有些基礎的算術、拼音等都會直接跳過去不講的。」即便是這種情況,如果你不想強制孩子在學齡前就開始學習,還是可以應對的。
  • 學前班上不上?史家小學校長和專家的答案很意外,6點父母要了解
    但是,結合我們一年級課堂的實際情況,我還是會答:需要。在東亞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孩子是在5歲開始上一年級。那麼,5歲的孩子嘗試課堂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開學以後能夠理解課堂的規則、在教室裡坐得住,進入學前班這個練習場所體驗一下還是有價值的。
  • 學前班該不該上算數和寫字,上教師為難,不上家長刁難,總之好難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在的學校非常小,有三個班的學生分別是小學一年級,小學二年級還有一個學前班,在教育管理機構中他還屬於兩個單位呢。我同時傷到了二年級的課程,也上到了學前班的課程。在我們學校學前班算術和寫字,我們都教,我們這裡的學前班相當於幼兒園的大班。
  • 學前班該不該上?聽聽一線小學老師怎麼說
    「公立園不讓教知識」、「孩子調皮搗蛋坐不住」、「上班族沒時間管孩子」 …這些問題學前班真的能解決?孩子上了就能順利完成幼小銜接?喬老師和金子媽是愛粉群裡難得的有多年經驗的小學低齡段老師,她們爽快接受了小愛的邀請,昨天在線分享了關於學前班、幼小銜接的各種乾貨,解答了爸媽最關心的焦點問題。小愛剛剛整理成長長的一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和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差別一目了然
    在老一輩看來,孩子上幼兒園就是去玩而已,沒必要去浪費錢,在家待著、有家人陪著就是不錯的選擇了。其實,學前班不是去玩,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過渡和適應階段,雖然的確不會學習到知識,但更多的掌握到必要的能力。等到了小學,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和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差別一目了然。
  • 孩子到底是上幼兒園大班好,還是上幼小銜接班好呢?
    中班孩子家長,現在遇到了每年一次,每級家長都會遇到的「世紀難題」:到底是上大班好,還是上幼小銜接班呢?而大班家長則是著急於一直受疫情影響,連續數月沒能正常在園,很多幼小銜接方面的學習習慣和品質還沒養成,可九月份就要進入小學了啊!確實都很讓人傷腦筋!
  • 幼小銜接,學前班要不要上?
    幼小銜接,要不要上個學前班?這是個問題!暑期開始別再「散養」孩子啦劉女士的女兒今年在東交民巷小學上二年級。劉女士記得,女兒剛上小學時,前一個星期每天都很配合上學,但一星期後,就開始不願上學,天天喊累。這種狀況約持續近一個月,女兒才適應了小學生的身份。
  • 幼小銜接學前班不要盲目上
    學前班不要盲目上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隨著開學的臨近,北京市中小學心理諮詢中心接待了不少心存焦慮、倍感困惑的家長。家長們最為關注的一個話題就是,是否需要「笨鳥先飛」,利用進入小學前的暑假時間,給孩子找個一對一輔導或者報名就讀學前班。
  • 惠城區小學學前班全面撤銷
    昨日南都記者從惠城區教育局了解到,惠城區教育部門已在今年6月16日向各鎮、街道辦事處發出文件《關於撤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前班的函》,要求惠城區今年秋季撤銷所有在小學(含民辦學校)設立的學前班。  偏遠農村設中心幼兒園分教點  「實際上,取消學前班的規定,並不是今年才有的任務。
  • 學前班要上嗎?上小學前,這幾件事一定幫孩子做,而且要做好(一)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5歲的時候糾結,要上學前班嗎?學前班,主要針對的是短期因素,它會教孩子入學前的適應、坐姿的端正、如何聽講,會給孩子設計入小學時針對性的練習,比如握筆、計算等。而小學入學前的長期因素,是從孩子出生起就開始的培養,持續6年之久。
  • 多地取消學前班,家長:孩子幼兒園畢業,不到年齡上小學怎麼辦?
    眾所周知,學前班是幼兒園到小學的一個過渡平臺,學期長短、課程設置、收費情況都因園而異,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讓孩子跟上教育的腳步,很多家長盲目跟風。然而,近年來多地教育局卻明令禁止學前班,下面就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為什麼要取消學前班?
  • 多地取消學前班,家長:孩子幼兒園畢業,不到年齡上小學怎麼辦?
    眾所周知,學前班是幼兒園到小學的一個過渡平臺,學期長短、課程設置、收費情況都因園而異,水平參差不齊。為了讓孩子跟上教育的腳步,很多家長盲目跟風。然而,近年來多地教育局卻明令禁止學前班,下面就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
  • 小學上私立好還是公立好?
    大家都知道公立小學收費低私立小學價格高,好的公立小學需要學區房排名靠前才能進。其他方面其實也有些差別,那麼公立小學和私立小學應該怎麼選呢?幾個朋友聊起來各自看法不太一樣。多一些陪伴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還是很重要的!我們一年級就在私立,孩子的心理上和情緒上產生一些問題,班裡孩子少,都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過於看重自己。受挫能力較弱。二年級果斷轉入公立,班裡孩子多,老師不會過度去關注孩子,孩子也不會因為自信感爆棚而受不了挫折。尤其是小學,多一些家長的陪伴和一起學習進步比較重要。
  • 糾結寶寶上大班,還是學前班?先解決這3個問題,就不再選擇困難
    身邊也有正在糾結的朋友,因為孩子的年齡關係,只能在幼兒園大班和學前班選擇其一。上學前班會提前給孩子加重壓力,小頭戴大帽,勉強去學一些本不該這個年齡學的內容,破壞了學習興趣。而且,若是提前學了小學的內容,將來上了小學還有可能因為自己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而在上課時不注意聽講,從而養成壞習慣。此外,幼兒園大班都會教一些簡單的一年級的知識,如拼音、十以內的加減法等等。
  • 孩子上小學是選擇公立小學好,還是私立小學好?
    孩子從幼兒園完成畢業該上小學了,家長們總是會比較糾結,是公立小學好還是私立小學好,但是呢眾說風雲,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說法,有的人認為公立好,有的人呢則認為私立要更好點。我是一位初中教師,根據我對小升初學生的觀察,建議孩子讀公立小學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