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覺者 | 寂靜法師:明白了這個道理,做任何事都能悟道

2021-02-16 開啟高維智慧

我常常說,先知道,後做到。

都不知道,怎麼做呢?不知道有北京存在,怎麼去呢?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道理 ,一定要知道。比如,得到永遠比付出多得多得多。

掃廁所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什麼?難道只是把便便掃乾淨了嗎?世界不是這麼簡單運作的。

有人掃廁所掃出了金錢,掃出了榮譽,掃出了智慧,甚至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日本人為什麼提出掃除道,就是在簡單的掃除工作裡悟道了。

農民把一粒種子埋進土裡,澆水,將來就只能得到種子和水嗎?顯然不是。

我們發現,幾年後一棵大樹成長起來,可以為人遮陰納涼;樹枝掉下來,可以燒火做飯;樹幹長大了,可以用作木材蓋房子;春天開了花,看上去特別美,秋天還結很多果子。

你看,得到永遠比付出多得多得多。

我過去住在寺院,門前有一顆金桔樹,這棵樹大約是在十年前種的,當時只是一棵小苗,後來每年結許多小金桔。十年間根本沒人管它,它卻自己生長起來,年年回報我們。如果把那些金桔拿去賣,每年最少賣一百塊錢。

你看,當初5毛錢的樹苗,現在每年回報一百塊,還讓我們看到那麼美好的風景。我就悟到了,今天我們做事,就好像種下了5毛錢的小樹苗,七八年後成熟了,每年都會回報你。所以積德行善真的太好了,聽佛的話就對了。

為什麼得到會比付出多得多得多呢?

因為任何一件事物,都有無盡意,都是無盡藏。

無盡意,就是指有無數的意思在裡面。我們拿到一朵花,一片葉子,可能就只看到一朵花,一片葉子。如果讓佛來講裡面的道理,是根本講不完的。

從宇宙全息理論來說,一粒灰塵裡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個細胞裡有全部人體信息,一片葉子裡也包含著整個宇宙。

我過去玩計算機的分形圖,隨便在一幅很大的圖裡取很小的一塊,把它放大,發現跟大圖一模一樣。這就是全息,非常不可思議。

有人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許多年,問他什麼叫「普門」,他不一定知道。我就又問了一個問題:普門的反義詞是什麼?是專門。那麼普門就是無數個門,從這裡進去,可以得到全部。

就像一根網線,通過它連接到網際網路後,就可以獲得網上所有的內容。所以經上說,念觀世音菩薩,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這就叫總持法門。

人生也是這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過做好一件事而獲得。

我們買一個手機,就只得到一個手機嗎?它是一道門,讓我們和家人、朋友取得聯繫,獲得談生意的機會,還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視頻,文字和圖片。

我們所做的事,其實都是一道道法門。撿垃圾是一個法門,掃廁所是一個法門,我們早上起來做功課,也是一個法門。

聖賢開的這些路,我們儘管往前走就是了。雖然不知道具體會得到什麼,但大方向是明確的:播種好的種子,一定會得到好的果子,相信就可以了。

有些人總想,我要幹這個,我不幹那個。

其實,無論選擇哪一道門,只要你進去了,裡面都一樣。

好比一個房間有十個門,你說,我不想從那個門進,其實那個門只是看起來比較破爛,不那麼入眼,但依然能夠進到屋裡來。

我們是要進屋,而不是選門。聖賢告訴我們,一切法都是門,所以稱之為法門。

但是,許多人都是走到一扇門前,覺得漂亮,耶,拍個照,然後又去找下一個漂亮的門,卻永遠沒有從任何一扇門走進屋裡去。

這就像我們,這也幹過,那也幹過,卻沒有從任何一個門進去過,沒有悟到其中的真理。做了幾十年生意,不知道商業在幹什麼;當了幾十年教師,也不知教育為何物。這就是沒有進去。

只要從這裡進去,就知道真正要幹什麼了。

我只是把門推開了一點點,從裡面看進去,看到了所有的門,我才知道,哇,原來每個門都是通到這裡的,都可以進來。

然而,很多宗教信徒、文化信徒,就只是待在門口,擺個POSE,拍張照,然後給別人炫耀,你看這個門多漂亮,你看我學的是《金剛經》耶,我修的是禪宗呢,多好多好。其實門裡面是啥,他一點兒也不知道。

要真正知道,就要認真做事,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才有功德和力量。如果不難,要我們幹什麼?為什麼我們此生要做別人不願做和做不到的事?就是這個道理。

在我們的餐廳,有人洗菜切菜,有人做豆腐,這些都是一道門。有的人可能會說我找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來餐廳,是為了裝點門面,不是的。

我們是看清了真相,所以直接讓大家從事情入手,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就從這道門進去了,就能得到裡面無窮無盡的寶藏。

過去的禪宗祖師們,有砍柴悟了道的,有挑水悟了道的,各種各樣的方式,都可以悟道。

因為到處都是無盡意,無盡藏,只是我們看不見。

我們所做的,都是一粒粒種子,這粒種子裡有無盡意,無盡藏,我們去播種、去做,就能呈現出來;不做,就不呈現。

所以,我們在哪裡都可以積功累德,在哪裡都可以悟道。

吃虧,就吃在不願意付出那一點點。只要你付出了,它會自動成長,不斷地回報你,所以一定要大膽去做!

相關焦點

  • 原創 | 寂靜法師:「厚德」而「後得」,生命中的一切竟然都要遵守這一定律!
    「電影是由電影機放出來的圖像」,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場電影,我們生命中所呈現的一切,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子孫成才等等,這個叫現象,都需要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推動,就是能量。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會拼命追求物質。我看到不少老闆,賺了很多錢後大量買別墅、車子,非常奢侈,卻不去補充精神的能量。我心中真的為他捏一把汗,因為如果不積德,他之後會發生什麼誰都不知道。
  • 明向法師:明白了這個道理 就等於掌握了轉變命運的鑰匙
    韶關雲門寺方丈明向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徐上傑)我們怎麼樣會有好東西呢?好的緣起。好的因緣就現好的現象,不好的因緣就現不好的現象。明白真理的人,好與壞都不會執著,因為它當下生、當下滅。吃喝嫖賭,不行善,不積德,不做好事,不做財布施,下輩子變窮光蛋。我現在沒有錢,一貧如洗,這是什麼原因?緣起故。以前不做好事,吝嗇,不肯財布施,所以貧窮,飯都吃不上。但是這個會不會變?是永遠的貧窮嗎?不是。現在好好財布施,這個貧窮會不會變?肯定會變的。只要明白緣起的道理、無常的道理,我們好了,不會翹尾巴,它會變。怎麼變?緣起變。找到「因」,在「因」上努力,行善積德,財布施。
  • 朱神光永覺法師是一位虔誠的禪修者,也是一位著名的意象派藝術家
    當今社會在這信仰的十字路口,就藝術信仰和視覺審美上講,用西方藝術和東方思想相結合,融入到藝術作品的代表人物,永覺法師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他更能代表這一類的藝術領域,他在藝術感染當下社會的青年一代更有話語權。
  • 悟道法師:你壽命沒有了,那你吃什麼仙丹都沒有用
  • 寂靜法師:沒有自信怎麼辦?不會做事怎麼看?
    寂靜法師:我最初也不知道怎麼當和尚,人生第一次。我相信現在很多會開車的人,也是從完全不會到熟練駕駛的,對不對?再往大的層面說,一位新的國家元首被選出後,他會不會說:對不起,我從來沒有做過元首,我不會做呀?我們今天能走路、騎車,不也是從不會到會的嗎?所以,不會就不做,這個邏輯本身是有問題的。
  • 大多數道理都是後知後覺.
    然後他們兩個人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歡笑打鬧著從我身旁跑開了。是啊,小時候,一句對不起就能喚回喜歡的東西,可是長大後越來越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就像我的18歲以前,抬頭就是想見的人,從不思考分別和再見。所以,畢業那天我很早就走了。卻沒想到有些人,真的在無意間就見了人生的最後一面,只剩下後知後覺的感傷。
  • 聖空法師秘傳「看家本領」,普通人分分鐘變高手 |「七日覺」禪修課
    聖空法師「七日覺」禪修|第二天課程(下)1月4日:「七日覺」看似時間很短,法師把道理都講給我們,我們仿佛都懂了,但是要練出來,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慶幸的是,在這7天中,聖空法師帶領大家一邊學習道理,一邊練實修功夫。這七天下來,大家的受益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其中有一位居士激動地說,自己學了20多年「數息觀」,一直不得要領。但這次聽了聖空法師講解,一下子明白了!終於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了!好事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端,更要有一個好的結果。
  • 【微視】傳燈者——傳喜法師
    暮色愈沉,難見五指,山下忽現琉璃燈,晃晃耀耀,延至石樑,方廣寺是也。抵達山門,明燈杳然。有僧開門,煮麵招待,聞家有六子,頓拍木桌,呼:「汝當出家,非子而誰?」乃種下出家因緣。七日後,抵國清寺,遇慧良老法師,歡喜雀躍。
  • 佛教是解決生命問題的重大科學——生命關懷的本義 仁煥法師
    現在南山寺有生命關懷,大家也許不理解。我是依佛教而講,簡稱關心生命,從未生到臨命終都要關心。同時,想要關心之前,先要認識生命。在關心的過程中,要理解生命、認識生命。我們能有生命都是父母的德,我們生命的全部都是父母的,也可以說因父母的愛,我們的生命才有緣分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生命是先天,以愛為根,沒有愛的根本就沒有緣分來這個世界。
  • 寂靜法師三次真實奇遇告訴你:到底有沒有佛?佛究竟在哪裡?
    因為她先生在一家日本企業做CEO,近一年夫妻關係很緊張,她很痛苦,聽人說《地藏經》好,希望念《地藏經》能解決她的問題。她這次去南京本來就是為了一些事去找丈夫理論的。可以想像,如此到了南京,不知她又會跟丈夫發生什麼事。
  • 寂靜法師:想不到!【論語】和【習語】,哪個對我們更重要?
    要知道,任何智慧的文字和聖者的語言都自帶能量,默默背誦就能直接受益,產生奇蹟。我又對他說:好好努力,你將來會升為少將的。他又回答我:這個就真不可能了。我說:我黨有一個能讓人快速升職、創造無數奇蹟的法寶,你知道嗎?我說:好簡單!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可惜很多人把它當成說教了。堅定淡泊名利,一心為黨為國,大量積功累德,厚德就能載物。
  • 預告文|從小「下定決心」的覺心法師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這是一件特別酷的事情,也會莫名地以為自己有了很多座「靠山」。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法師們給了我很多的幫助、動力和溫暖。法鼓山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或者說是大家彼此之間達成的一種默契和共識,無論在山上何時何地與何人相遇,相互之間都會合掌問訊,並道一聲「阿彌陀佛」。雖然,我並沒有做過統計與哪個人相遇次數最多,但在大腦中卻默認是覺心法師。
  • 王陽明龍場悟道:所有困境,都有出路
    1500年的後8年1508年,陽明先生從京城來到貴州,在這裡實現了龍場悟道,為我們打開了一片生命的藍海。龍場悟道之後逐漸形成的陽明心學,將儒家思想推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被稱為儒家思想王冠上的一顆明珠。今天陽明心學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必將與時俱進,去助力民族復興的這個時代,也必將深遠地影響世界。
  • 悟道法師:老和尚想回廬江,老人都有落葉歸根的觀念,往生就回老家去往生吧
    所以「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就是你起一個善念、善心,為別人著想的心,不要為自己,這個善事還沒有做,你這個念頭、動機是善,雖然還沒有做善事,吉神就跟你相應了,就跟隨你了。起一個惡念,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心,雖然惡事還沒有去做,兇神已經跟隨著。所以我們修行,核心就是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善還是惡、是公還是私,私就是私慾。
  • 南懷瑾老師:只要這八個字做得到絕不墮惡趣,任何修持都在這八個字
    這一念真懺悔下去,連我都沒有了,都忘記了。譬如我們做了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槍斃,到了法場,連路都走不動了,兩隻腳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為曉得下一秒鐘,「碰」這麼一下,就沒了,就不在這個世間了。那個時候不是至心,是嚇昏了。
  • 王陽明為什麼在龍場這個地方,能突然悟道,成為偉大的哲學家
    此後,王陽明先生的全部思想和觀點,都是以此為基礎而產生的,可見「龍場悟道」在心學發展中的地位。 在來到龍場之前,王陽明在兵部幹到了36歲。由於上書直言,遭宦官陷害,身陷大牢,還受到杖責四十的刑罰。死裡逃生後又被貶到龍場驛站做驛丞,其間經歷的磨難可想而知。可為何他會在安靜但條件惡劣的龍場突然悟道呢?
  • 【悟道】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有三個內涵發人深省
    這是道家思想《道德經》的名篇之一,有一句名言可能很多人都聽過,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充滿了辯證思維,也充滿了智慧。我從幾個方面來分享。,是無法言說,我做了幾十年車輪,都沒辦法把智慧傳授給我的兒子。
  • 一句話一個道理: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
    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多話的人,必定沒有切實去做的心。勇力過盛的人,往往無法兼有文學的風雅。【評語】浮躁的人,心沒有一個專注和固定之處,自然對事情無法有深入的觀察和見解。而遇事畏怯的人,只會隨著人後去做,避免犯錯,當然不會有超越眾人的見解。
  • 《天道》:讓你覺他什麼?覺他的無明,覺他的道理和知識的沒用
    它讓你有所覺有所證,但讓你所覺所證後,又讓你自己去推翻掉。因為不究竟。非覺地上的覺。如果你不肯捨棄,始終揣著你那點所覺所證,可能就會讓你永遠停留在這個層次,沒有辦法前進。任何時候都是觀念不對稱,說不明白。
  • 【人間菩提】20190414--降伏慾念寂靜覺
    20190414--降伏慾念寂靜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