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雲門寺方丈明向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徐上傑)
我們怎麼樣會有好東西呢?好的緣起。好的因緣就現好的現象,不好的因緣就現不好的現象。明白真理的人,好與壞都不會執著,因為它當下生、當下滅。我們要繼續好,就要創造好的因緣。
我們現在有錢有財富,能不能代表我們明年還是有財富?能不能代表下一生有錢有財富?我們有錢有財富是以前財布施的結果。如果我們現在不好好布施,不好好修,能不能保證我們明年或將來、下一世還有財富?我們要明白它是無常的、變化的、靠不住的。
為什麼會有財富?因為「如是因、如是果」。財富哪裡來?緣起故。什麼緣起?最主要的因緣是什麼?財布施,現出有財富的果報。我們還會不會翹尾巴?會不會花天酒地?會不會吃喝嫖賭?吃喝嫖賭,不行善,不積德,不做好事,不做財布施,下輩子變窮光蛋。我現在沒有錢,一貧如洗,這是什麼原因?緣起故。以前不做好事,吝嗇,不肯財布施,所以貧窮,飯都吃不上。但是這個會不會變?是永遠的貧窮嗎?不是。現在好好財布施,這個貧窮會不會變?肯定會變的。
只要明白緣起的道理、無常的道理,我們好了,不會翹尾巴,它會變。怎麼變?緣起變。找到「因」,在「因」上努力,行善積德,財布施。我們不在結果上求,果都已經成熟了。比如我們說一棵蘋果樹成熟了,結的果又苦又酸。果已經成熟了,要改變就很難了。那麼怎麼樣改變?這個酸的蘋果會不會存在很長時間?放一段時間會爛會消失的,它會變的。但如果還不好好管理,下一次結的果還會是酸的,還是結不好的果。我們要是好好管理,肯定會變的。我們好好行善做好事,果報就肯定會變的。
當我們學了佛法,明白了一切都是「業感緣起」,在我們處於失敗或不如意的時候就不會絕望,就不會跳樓。因為明白一切法都是緣起的,會變的。變的規律在什麼地方?我們抓住緣起,也就是業果的道理。我們只要改變業,果報就變。
一切都在變,是必然的規律。好的、壞的都在變。但好是向更好的方向變,還是向壞的方向變?壞的向更壞的方向變,還是向好的方向變?這靠什麼?靠緣起,靠業,「業感緣起」。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是不是掌握了轉變命運的鑰匙?我們學佛就得到現實的好處。我們再更深入地明白即生即滅,當下生、當下滅。我們說,這都是幻相,當下生當下滅,剎那生剎那滅。下一個念頭怎麼變,就是緣起。
我們真的從念頭上能夠變,我們的果報馬上就變。外相上不一定能馬上變,至少我們的心當下就變,我們的感受就變。如果我們不懂得業果的道理,就會認為別人沒有道理,來欺負自己、折磨自己,認為別人不該如此對待自己,「這傢伙是壞蛋……」我們在這一剎那的感受是很難以接受的。因為我們不懂得別人這樣對自己,就是自己以前造不好的業,是以前自己傷害過別人,所以現在受到別人這樣傷害的果報。
不明白的時候,無明,繼續造業、嗔恨。不斷地重複無明觀念,那麼緣起就不會變,還是受苦。要是明白了這個道理,知道是自己造的業不好。自己改變下一念,是自己以前曾傷害過他,要懺悔業障,從內心裡真心懺悔,我們的內心就可以接受業果的現實,這就變了。內心裡就覺得非常清涼。不是這樣就沒辦法改變自己的念頭。即使我們看起來好像很有道德觀念,很大氣,很能包容,「宰相肚裡好撐船」。其實還是認為自己毫無問題,是別人的問題,是別人不對。嗔恨心還是甩不掉。我們不從緣起上變,不從業上變,我們的嗔恨心還是變不了。內心裡還是苦的。難受。受不了!如果我們從緣起上變,明白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是自己以前造業傷害了別人。不僅不責怪別人、不對別人起仇恨,還好好地懺悔改正、不再傷害對方、慈悲對待對方。這樣,業就變了,心裡就清涼自在了。念頭的生,接著是念頭的滅,這就是念頭的「即生即滅」。
文章來源:雲門山大覺禪寺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