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附二院護理部主任甘秀妮:「史上最嚴苛考核」保障抗疫醫護人員...

2020-12-20 騰訊網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5月12日,重慶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七十二場),重醫附二院護理部主任甘秀妮作為重慶市第17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領隊,分享了她馳援孝感的點滴。

一天之內將119名護士分配到不同崗位

甘秀妮作為重慶市第17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領隊,帶領了183名醫護人員馳援孝感,其中護理人員119位,分別來自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科室。同時他們的專業背景也不同,有重症的,有呼吸的,有感染的,同時還有消化的,心血管內科等其他專業。職稱不同,年齡也不同,年齡最大的有50多歲,年齡最小的只有20出頭,而大家面臨的挑戰,就是要在一天以內要把119名背景不同、職稱不同的護士分配到不同的醫院、不同的崗位,包括重症隔離病區和普通隔離病區。

怎麼讓合適的人走到合適的崗位,並且還能夠與團隊中的其他護理人員配合到位?甘秀妮結合大家的專業,配合重慶市衛健委選擇了護理組長,並且結合他們的能力,牽頭制定了《重慶市赴孝感新冠肺炎防治對口支援隊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控制要點》及醫療護理評價標準供孝感市5個醫療救治點支援隊使用,這一點極大的強化落實了質量監管要點,實現了不同醫院不同病區的同質化護理。

「讓我很欣慰的是,我們的護士在孝感期間無一例不良事件發生,保障了病人安全。」甘秀妮說。

護士是患者病情變化的偵察兵

「我認為護士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甘秀妮介紹,在前線,護士待在隔離病房紅區與患者近距離接觸最多、時間最長,不僅是患者病情變化的偵察兵,同時還要「多功能角色「轉換,承擔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專科護理、病區消毒、外送患者檢查等工作。

「可以用『專業』和『全能』兩個詞來概括,」甘秀妮說,工作難度高、強度大、風險高。護士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既要做餵水、餵飯、翻身拍背這些基礎護理,還要做氣管切開護理,呼吸機管理、ECMO護理等高風險的專業護理。

除了疾病的護理之外,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在這次新冠疫情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這是護理工作中常說的「同理心」。甘秀妮在深入紅區多次和患者交流中發現,新冠患者孤獨感和焦慮恐懼特別明顯,本著「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本能,醫護人員通過開展天使之聲醫患雲交流會,融入音樂表演、健康宣教、康復訓練等內容,給患者有益的陪伴,獲媒體報導2次,得到病員表揚數十次,醫患關係非常融洽友好。

有一位病員朋友給甘秀妮發來微信:「一個月來的朝夕相處,你們的專業,敬業,精心,細心,體貼,照顧,陪伴與奉獻精神給我們孝感患者留下了永生不可磨滅的印象,孝感病友會記住你們,孝感人民也會記住你們。」一位當地的後勤保障工作人員給甘秀妮發來微信說:「謝謝您們為我們孝感人民拼過命,渝孝一家親,歡迎親人們常回孝感看看。謝謝!」

如果永遠留在孝感,將捐獻軀體幫助病理研究

「我們也是血肉之軀,說一點都不怕是不可能的。」甘秀妮說道,作為重慶市第十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更是肩上責任重大,臨行前領導們語重心長地囑咐她,在圓滿完成救治任務的同時,一定把每個隊員完好無損的帶回去。

剛到孝感時,甘秀妮一位在武漢醫院的朋友打電話對她說:「你的年紀也不小了,抵抗力沒有年輕人好,千萬不要進紅區,看著身邊的老專家倒下去,我們心裡太難受了。」甘秀妮回應道:「我已經進了好幾次紅區了,沒事兒,我不怕。」

她說:「你們重慶人真是不怕死!」

在與朋友的電話結束後,甘秀妮心裡其實是不太平靜的,她禁不住在想,如果真的在紅區被感染,永遠留在了孝感,那她一定要把軀體捐獻出來,幫助病理學家們更好、更快地搞懂新冠病毒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雖然這樣想過,但甘秀妮也相信,只要認真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一定是能回去的,並且才能夠救治更多的患者。

一根頭髮絲外露都要重做,被稱為史上最嚴苛考核

甘秀妮說,因此在到達孝感後,他們對所有隊員進行防護服穿脫的再次培訓及再次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上崗,考核中連一根頭髮絲外露都要被叫停重做,被隊員稱為史上最嚴苛考核。

另外,在支援孝感期間,大家牢記前方指揮部三條鐵的紀律,「聽指揮、講團結;做好自身防護——同進同出同監督,生存第一、勝利第一;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執行規範操作」,還在每個病區設置了院感監督員崗位,並且把重醫附二院開展成熟的病區6S管理帶到了孝感前線,在教學樓改造的,條件非常有限的隔離病區裡進一步完善了三區兩通道,使隔離病區臨床一線護理工作快速上手,同時工作高效且安全,充分契合了戰疫醫療救治的特點。

「這也是我們能夠實現醫護人員零感染目標非常重要的關鍵點;當然,還要特別感謝的是孝感當地的醫院領導,他們說,最好的防護物資一定要留給重慶來的隊員,他們有力的支持保障了我們隊員的安全,也要感謝我院黨委在後方給予我們隊員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各種保障。」甘秀妮說。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錢也 石亨

相關焦點

  • 勇士逆行|重醫附二院援鄂醫療隊出徵!她為隊員背包綁上紅絲帶
    醫院領導與援鄂醫療隊合影(通訊員 李嬌)2020年2月2日下午,根據市衛健委指示,重醫附二院11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鄂醫療隊火速集結出徵。這是院黨委在前期志願者中篩選20名援鄂隊員的基礎上,最後再篩選出的出徵隊員。
  • 陸空同步、渝鄂接力 重醫附二院硬核ECMO團隊馳援孝感
    陸空同步、ECMO千裡加急奔赴孝感2月25日,重慶市第十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重醫附二院護理部主任甘秀妮教授帶隊包括重醫附二院ECMO硬核護理團隊在內的183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重醫附二院120急救車連夜運輸、風雨兼程近千裡,歷經7個小時,饑寒交迫的張彥隊長兩人終於抵達湖北巴東縣。在大雨裡,他們用了半個多小時與重慶市赴孝感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對口支援隊前方指揮部醫療救治組聯絡員劉徵及孝感市中心醫院的兩名駕駛員完成搬運交接。2月26日凌晨4:00,ECMO設備成功抵達孝感市中心醫院,甘秀妮主任心中的大石頭才總算落了下來。
  • 重慶市首例外籍新冠患者第3次核酸檢測「陰性」 重醫附二院築牢...
    雖然醫學觀察仍需繼續,但作為境外疫情輸入的關鍵防線,重醫附二院嚴防死守,醫護人員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仁心,讓重慶人民擁有切實的診療保障,也讓外籍人士感受到了「重慶溫度」。不僅於此,重醫附二院臨危受命,不負重託,在接到命令後,全院上下立即行動,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原有病區改造。感染病房、呼吸內科、醫務處、護理部等密切協作,制定了病區運行流程,完善相關制度和物資儲備,並對醫護人員反覆培訓,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保障。
  • 重醫附一院:全力抗疫和日常診療齊步走
    重醫附一院以「軍隊戰時速度」在第一時間集結5批醫療隊共209人緊急馳援武漢,為湖北抗疫爭分奪秒、搶佔先機。截至3月5日,重醫附一院援鄂醫療隊累計管理病例1108人,出院及轉出患者566人,參與護理患者813人,心理評估1715人次;開展專家巡診指導77次,遍及11個區縣18家醫院;開展專家會診45次;培訓醫務人員75場次共5118人次。
  • 12日發布會|重醫附二院:引導患者錯峰就診,預約掛號比例達54%
    會上,重醫附屬第二醫院院長任紅介紹了該院當前醫療秩序的有關情況。重醫附二院是重慶市新冠肺炎涉外定點救治單位和專家組組長單位,全面參與到了全市疫情防控、救治指導工作,並積極派員馳援湖北武漢、孝感等地。任紅介紹,重醫附二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有效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和逐步恢復正常診療秩序的部署安排。
  • 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正式開診,6號前掛號費、CT、核磁共振等免費!
    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歷經10年,投資14億,全力打造的重醫附二院新院(江南院區),已完成開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這標誌著重慶最大的醫療綜合體已經建成,一座環境優美,設備先進的智能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型綜合醫院屹立於長江之濱,南山之南。
  • 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周邊道路拓寬工程有望年底完工
    在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周邊道路拓寬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江南新城片區的城市管理方,苦戰惡劣天氣,使出「洪荒之力」,竭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力保工程如期完工。2020年的重慶,和以往相比,是格外的「雨」眾不同!各季度雨水天氣陡然增長,為城市施工建設造成了一定困難。
  • 重醫附二院骨科克難關改良...
    (上遊新聞記者 喻舒)「太久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了,我應該早點來重醫附二院骨科做手術,真是太感謝陳教授和骨科的醫護人員了!」近日,家住江北區、年過花甲的張婆婆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望著病房窗外初升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容。
  • 迎接3.8國際婦女節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為300餘名女性進行大型義診
    活動由重醫附二院紀委楊力書記及婦產科主任胡麗娜教授致開幕詞。胡麗娜主任在接受上遊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大型義診除了常規的義診和專家科普講座,醫院還為女性同胞提供200個TCT免費檢測名額,200個HPV免費檢測名額,100個胎心監測免費名額、50個免費經陰道B超監測排卵及20餘個精液常規免費名額。到上午九點止,已經有近三百名患者在等候區等待諮詢。
  • 衛生健康70年·先鋒人物|重醫附一院護理部主任趙慶華:給患者溫暖...
    看著這個眉眼淺笑的瘦弱女子,我很難把她跟資料中那個今年56歲,管理著2800多名護士的重醫附一院護理部主任聯繫起來。「是感覺不像嗎?」察覺到我眼中的疑問,她笑著問道。「感覺您更年輕,也更溫柔,工作中您也是這樣的嗎?」「我明白您的意思。
  • 助力女神節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為300餘名女性進行大型健康義診
    重醫附二院婦產科胡麗娜主任領銜大型女性健康義診3月2日上午9時,天空雖然一直下著濛濛細雨,但是在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3樓B區,已經有300多名女性在此等待專家義診。董曉靜教授接受現場女性諮詢董曉靜教授告訴大渝網,江南院區婦產科於2018年7月正式開診,環境非常優雅和安靜,體現了大型現代化醫院的綜合實力和水平,技術上醫護人員均是來自重醫附二院渝中院區的精英骨幹專家醫生
  • 高精尖「利器」落戶重醫附二院 助力疾病診查快準穩
    日前,全球最先進的德國西門子原裝進口SOMATOM Force雙源CT、德國西門子頂級科研型3.0T超導磁共振MAGNETOM Prisma雙雙成功落戶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南院區。
  • ...護理工作勤於精——來自一封「七一」致重醫附二院的感謝信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重醫附二院神經內科病房,得悉了這名病人龐元萍和她的老伴兒熊輝書寫這封感謝信的緣由。一陣眩暈襲來,她不自覺後仰,幸好熊輝和身旁的醫護人員扶了一下,才避免了龐元萍摔倒。他給王朝琴說了這件事後,王朝琴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醫院很快安排維修人員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和老頭子身體都不太好,經常需要到醫院看病,每一次,我們都會選擇重醫附二院。這是有黨組織的醫院,是能夠幫助病人解決問題的醫院,我們信賴!」龐元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重醫附二院梅浙川教授團隊在國際消化頂級期刊《GUT》發文 分析新...
    6月25日,重醫附二院梅浙川教授帶領的消化內科團隊在國際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GUT》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嚴重肝臟損害原因分析」(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developing severe liver
  • 茶園北天文大道重醫附二院江南醫院至劉家坪站路段通車情況
    政府規劃茶園天文大道道路建設,是一項便民利民、促進區域發展的大民生工程,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居住在茶園的人來說,我非常感謝政府並滿懷期待,特別關注重醫附二院江南醫院路段至劉家坪站路段的通行。&nbsp&nbsp&nbsp&nbsp現天文大道北段居住人口顯著增加,更多人需要乘坐輕軌和開車出行。去年,有幸得到領導來信回復,該路段預計計劃2020年春節前建成。
  • 重醫附一院「五個第一「得到肯定
    重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重醫附一院「五個第一「得到肯定】在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七十二場)上,重醫附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發春介紹,為應對新冠疫情肺炎的防控,重醫附一院派出5支醫療隊,其中三支支援孝感,兩支支援湖北,209人。醫療隊圓滿完成了抗疫一線「新冠肺炎「救治任務。
  • 重醫附二院糖尿病患者教育公益項目啟動
  • 【對話院長】重醫附二院任紅、兒童醫院李秋,市中醫院左國慶
    任紅介紹相關情況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有效減少人群聚集任紅介紹,作為我市新冠肺炎涉外定點救治單位和專家組組長單位,重醫附二院全面參與全市疫情防控、救治指導工作,積極派員馳援湖北武漢、孝感等地。同時,為確保門診各項醫療業務有序開展,重醫附二院開展多項舉措:● 加強醫院入口和預檢分診管理,按照「進入醫院篩查、診室接診篩查、進入病區篩查」的篩查原則,嚴把入口關。● 加強分時預約掛號和檢查,全面開診。引導患者分時段有序錯峰就診,目前重醫附二院預約掛號比例已經提高到54%左右。
  • 12320預約掛號開通重醫附二院
    來自市衛計委的消息,「12320」預約掛號新添重醫附二院。即日起,市民可通過「12320」預約掛號,在家輕鬆預約重醫附二院專家的門診號。其中,就包括被稱為婦產科「西南第一刀」的著名專家孫江川醫生,其門診號通常是一號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