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校招起薪超40萬,中智諮詢秋招報告顯示2022屆高校生起薪漲幅達10%

2022-01-04 中智薪酬

收錄於話題 #應屆生 8個

據預測2022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將超1000萬人,應屆生數量將創歷史新高,00後步入職場,2022屆高校生秋招形勢如何?

中智諮詢聯合預才網校園招聘平臺於近期開展2022高校應屆生秋招趨勢調研,包含企業端和學生端的調研結果,並發布專題報告《中智諮詢2022高校應屆生秋招趨勢調研報告》,旨在為校招企業和高校應屆生提供招聘趨勢、就業形勢以及起薪變化參考,本文為報告的精華內容分享


應屆生校招需求變化具有周期性,春招、畢業季和秋招是關鍵節點


近五年應屆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加之國外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大量海外留學生回流,2022年應屆生就業群體數量超1000萬將創歷史新高。

而從企業端的需求來看,新增職位和新增人員需求在3月份出現大幅提升,此時恰逢春招時期,求職者的新增投遞數也較高。2021年春招需求旺盛,主要由於2020年疫情影響下被壓抑的校招需求在2021年春招時大幅反彈所致。

企業校招需求在7月份是低谷期,從8月份開始回升,到9月份的秋招季新增職位和人員需求指數提升至2.4和2.6。

近六成企業有2022屆秋招計劃,32%的企業校招需求擴張

秋招是提前鎖定優秀人才的機會,調研結果顯示57%的企業有2022屆秋招計劃,而從時間上看,開始秋招的時間點與往年進程基本一致,近四分之三(74%)的企業已於2021年9月展開秋招。秋招作為企業校招的主要環節,2022屆秋招人數將佔校招總人數的68%之多。

中智調研結果顯示,近八成國企(77%)已經啟動2022屆秋招,而有校招計劃的國企佔比高達94%。相比之下,有秋招計劃的民營企業比例居中(64%),外資企業開展秋招計劃的不足四成(37%)。

相比去年同期,32%的企業2022屆校招需求增加,其中四成民企的應屆生招聘需求擴張,高於其他類型企業。從城市類型來看,新一線城市企業的應屆生擴招趨勢最為明顯,其中有58%的企業表示招聘需求增加。

秋招供需錯位,醫藥、IT、電子/半導體企業攬才競爭激勵

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1-8月新增需求最多的行業是網際網路、教育/培訓和計算機軟體,而秋招季(9月)新增需求最多的行業則為建築/地產、醫藥/生物工程和IT多領域經營,教培行業招聘需求下滑和近期出臺的「雙減」政策有關。

單從9月份秋招需求量和投遞數排名靠前的行業來看,存在一定的供需結構錯配。

秋招需求大於求職人數:醫藥/生物工程、IT、網際網路、汽車、電子/半導體行業招聘需求大於求職投遞數,招聘難度較大;

秋招需求小於求職人數:製造、運輸/物流、金融、機械/機電、工程、零售/批發、建材行業投遞數大於需求量,求職難度較大。

秋招崗位:研發、銷售、一線人員的需求大且招聘難,職能類崗位求職競爭激烈

企業對研發工程師、銷售人員和一線技能人員的需求較大,同時其招聘難度也較高。

而從求職者簡歷投遞情況來看,財務、人力、行政等職能類崗位的投遞熱度較高,這類崗位招聘需求量並無明顯提升,因此求職競爭將更加激烈。

隨著技術革新、產業升級的深化,與數位化、研發創新相關的崗位不斷湧現出來且招聘需求量較大,如:大數據分析師、自動化控制工程師、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晶片工程師、反欺詐算法工程師、雲計算工程師等。

起薪漲幅:近四成企業上調應屆生起薪,平均漲幅達10%

為招攬到優秀人才,企業定期上調應屆生起薪,中智調研結果表明有26%的企業表示將整體上調2022屆高校生起薪,另有13%的企業針對熱門緊缺崗位、某類學歷的應屆生起薪水平做調整。

上調2022屆高校生起薪的企業中,整體漲幅平均值達10%,針對熱門、緊缺崗位的調薪率在15%左右,而針對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的調薪率在13%左右。

起薪漲幅:超1/3民營企業整體上調應屆生起薪,差異化調薪的趨勢愈加明顯

從企業性質來看應屆生起薪變化,有34%的民營企業將整體上調應屆生起薪,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選擇整體上調的企業比例均為21%。

國有企業選擇差異化調薪的比例最高,有15%的國有企業表示將根據學歷、緊缺熱門崗位進行差異化定薪。

起薪水平:網際網路/高科技頭部企業應屆生起薪亮眼,高薪崗位聚焦各類算法工程師

據公開信息顯示,騰訊2022屆校招的起薪標準達40萬,包括2萬元以上的月薪(一年發放16-18個月薪水)、4000一個月的租房補貼、價值6/10萬元的股票(分2年發放)、以及一次性發放的3萬元籤字費。另外,大疆應屆碩士生起薪60萬元、博士生80萬元。

網際網路/高科技大廠的高薪崗位大致分為開發、算法和產品三類,公開起薪水平的崗位則聚焦於各類算法工程師,如圖像算法工程師、機器學習算法工程師等,招聘要求以相關專業的985碩士生為主。

網際網路/高科技行業尤其是頭部企業的應屆生起薪近年來持續上漲,甚至造成了新老員工薪酬倒掛的現象,和科技創新趨勢下熱門緊缺專業應屆生供不應求有關,尤其是一流院校的優質生源。

求職趨勢:應屆生追求高起薪的同時,還考慮工作的性價比

在網際網路/高科技頭部企業2022校招offer起薪標準逐步公開的同時,一份由四個2022應屆生發起的【公司作息表】信息文檔在職場人員和求職校招生之間流傳甚廣,包含了各大公司的作息時間。

應屆生擇業時一方面看中企業提供的薪酬水平,一方面還會考慮工時作息、福利待遇、文化氛圍、工作與生活平衡等因素,例如通過計算時薪、考慮未來職業晉升機會等方式來綜合衡量薪酬的性價比。

企業在制定2022屆高校生校招策略時,不僅可以通過有競爭力的起薪來吸引人才,還需關注應屆生的人才培養和發展、工作氛圍、激勵認可等因素,通過打造優質的僱主品牌增強企業的校招競爭力。

如需了解2022屆高校生秋招趨勢更多信息,可下載中智諮詢《2022應屆生秋招趨勢調研報告》

《2021年新生代管理趨勢報告》發布預告

在應屆生秋招調研以外,中智諮詢還同步開展了2021年新生代人員趨勢調研,並發布了專題報告,旨在為企業管理者和新生代人員提供多代際共存下的職場趨勢與管理實踐參考。後續我們將發布《2021年新生代人員管理趨勢調研報告》,敬請關注「中智薪酬」後續發布。


相關焦點

  • 最新就業報告來了 2020屆畢業生平均起薪5290元
    15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報告顯示,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程度高,計算機、會計專業就業範圍廣,而工學專業就業收入更高,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此外,智聯招聘對2019屆畢業院校及平均月薪進行追蹤,整理出Top50高薪大學。具體來看,華中科技大學平均薪酬9381元/月、武漢大學8611元/月分別位列第六和第十。
  • 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5290元/月
    》,報告數據核心顯示,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程度高,計算機、會計專業就業範圍廣;工學專業就業收入更高,機械工程專業以6851元月薪位居榜首;雙一流/211/985院校畢業生普遍高薪,清華大學畢業生月薪達17682元/月;2020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
  • 2021最新全行業校招薪資表.xlsx
    >」,查看2022屆秋招信息匯總表👉回復「實習」,查看2022暑期/寒假實習信息👉回復「國家電網」,加入國家電網2022求職交流群👉回復「中國菸草」,查看中國菸草2022最新備考資料👉回復「國開行」,查看國開行
  • 2018年高校應屆畢業生起薪排行榜,你該報哪所大學?
    「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排名靠前,此外,理工類大學數量佔比38%,綜合大學佔比28%。211高校佔比78%,985高校佔比36%,「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排名靠前。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被封為就業Bug般存在的上財竟然排名30,未能進入前十榜單。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名和第五十剛好是翻倍的情況,可見起薪差距正在拉開!
  • 2017屆金融碩士就業報告:畢業生最高年起薪超80萬
    2017屆金融碩士就業報告:畢業生最高年起薪超80萬 2017-1148 來源:新民晚報 參與互動    交大高金髮布2017屆金融碩士就業報告 畢業生最高年起薪超
  • 大學生就業報告!本科起薪5102元!經管類成企業偏愛專業!
    目錄 一、2020屆畢業生首份工作起薪 二、校招可面向2020屆 三、應屆生求職與企業招聘的供需結構 四、疫情後就業的變化 一、2020屆畢業生首份工作起薪
  • 報告顯示上海2019屆高校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每月7103元
    許婧 攝中新網上海1月9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會同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9日聯合發布《樂業報告》系列之《上海市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報告顯示,長三角生源高校畢業生留滬就業意願強,2019屆高校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每月7103元(人民幣,下同)。
  • 2021最新各行業校招薪資表.xlsx
    今天,就來給大家盤一盤各行業校招薪資以及各大廠對應錄取率。(公眾號後臺回復  薪資  獲取《 2021全行業校招薪資表》,超100+名企)近日,話題「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登上熱搜,據報告顯示,國內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為8431元,其中北京、上海地區畢業生期望薪資達到12992元/月及12070元/月。
  • 2020屆畢業生平均起薪5290元/月,你的工資達到了嗎?
    今年畢業生平均起薪5290元/月根據招聘平臺大數據2020屆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為5290元/月而本科畢業生平均起薪為5102元/月>大專畢業生平均起薪為4562元/月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則高於整體水平2000元以上246.5%的企業今年無校招計劃
  • 平均起薪5610元,超6成應屆生對職場定位不足
    作為秋招的中堅力量,今年的應屆生求職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 應屆生們對於求職有怎樣的選擇傾向? 應屆生求職平均能拿到多少工資? 哪些崗位更容易拿到offer? 答案就在新鮮出爐的《2019應屆生求職趨勢報告》中揭曉!
  • 《2021全國畢業生起薪報告》發布:畢業生起薪與學歷和院校聲譽正相關,金融行業漲幅最大
    著名人力資源公司銳仕方達,今日發布了《2021薪酬報告系列之全國畢業生起薪點薪酬報告》,從用人單位的角度調研了進入各行業,各部門的應屆畢業生薪酬水平,以及漲幅。對初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來說,是一份非常有價值的就業指南。關於薪酬水平的調研,該報告從學歷,畢業院校,專業,進入行業,入職部門五大維度進行了分析對比。
  • 選校選專業,2020英國畢業生起薪起底,最高起薪超5萬英鎊?
    就從英國機構High Fliers Research發布的2020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報告(The Graduate Market in 2020)和英國專門研究薪酬相關調查的薪酬公司Emolument針對2020年畢業生的起薪做的一份調查來一窺究竟吧~  1、 最受僱主青睞高校  除了就業崗位和收入的統計分析,這份報告中還展示了最受僱主青睞的前
  • 2022屆名企應屆生薪資排名.Excel
    其中麥肯錫的起薪最高,但根據Emolument的數據:貝恩的Base雖比不上麥肯錫與波士頓,但獎金是最高的,並且入職前3年的薪資漲幅也相對較高。雖然不能與金融、諮詢行業相比。它們的獎金與福利也會更多,並且你在這裡得到的鍛鍊也不是能以金錢衡量的,在你以後準備跨行金融行業時,你的四大&八大經歷也會為你的實力背書。四大的諮詢也不容小覷哦!
  • 大學畢業生起薪如謎
    筆者查詢到了該榜單的來源:近日,中國薪酬網對近百所高校2017屆、2015屆、2013屆本科畢業生進行調查,涉及人數達281萬人,得出了各高校畢業生的薪酬情況。以該榜單前40名高校為例,2013屆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均過1萬元/月,而2015屆已經有12個高校的畢業生平均起薪不過萬了,到了2017屆則更慘,前40名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均在萬元以下。這個調研數據相對靠譜嗎?大學應屆畢業生的起薪真的一屆不如一屆嗎?
  • 揭秘| 2020各行業校招薪資表曝光, 速領
    今天,Uni醬盤一盤各行業校招薪資以及各大廠對應秋招錄取率今日重磅福利12020各行業校招薪資盤點近日,話題「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登上熱搜,據報告顯示,國內應屆生平均期望薪資為8431元,其中北京、上海地區畢業生期望薪資達到
  • 一二線城市餐飲用工缺口大 服務員起薪超碩士
    「四千塊你就想請個服務員?你想多了吧!四千塊就只能請個大學畢業生」,這個前兩年流傳在應屆畢業生中的自黑段子或許正在變成現實。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聯合國內最大的生活服務平臺58同城旗下的58英才招聘研究院發布今年1至4月全國重點城市餐飲業用工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餐飲用工缺口巨大,餐飲人員供不應求的現象顯著。
  • 德勤2021秋招筆試真題,麥肯錫+安永秋招開啟!四大題庫等你獲取!
    2020屆及2021屆海內外應屆生 同時,安永秋招也將於一號開啟 加之7月底,麥肯錫秋招及安永+畢馬威補招 今年進四大和諮詢機會遠遠高於往年 為幫助大家走在決勝四大秋招
  • 2021全國畢業生起薪點大揭秘!這些部門和行業居然是最賺錢的!
    根據銳仕方達的統計數據,學歷和畢業起薪成正比,博士畢業的起薪直接是本科畢業的將近兩倍。而且根據表格來看,外資企業的起薪普遍要比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要高,尤其是外企獨資企業。不圖片來自【銳仕方達】▲根據數據,本科生起薪最高的專業是土建類專業,本科起薪有7389。其次是醫學類專業,本科起薪有7145,然後是外語和財經,分別是6962和6778。
  • 香港畢業生平均薪資曝光:港大起薪30W!這些專業最為搶手……
    那麼,在求職難度如此之高的香港,它的高校畢業生可以拿到多少月薪呢?香港教育大學近日公布了最新的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修讀教育榮譽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平均起薪點約2.7萬元,較去年上升約7.1%,創歷年新高,若相較2009年的17829元,升幅更達50%。
  • 平均起薪為月薪7103元!「上海市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發布
    新民晚報訊 (記者 魯哲)本市2019屆高校畢業生平均起薪為月薪7103元。9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會同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聯合發布「上海市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據上海市教育部門統計,2019屆上海高校畢業生共17.56萬人,初次就業率達96.38%。此次發布的「上海市201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以上海市就業登記信息為基礎,結合高校畢業生抽樣調查的數據,重點研究進入本市人力資源市場的10.07萬名(升學、出國、去外省市就業的除外)畢業生的就業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