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古人寫書也用標點符號

2020-12-13 浩然文史

寫文章是離不開標點符號的,下圖這首標點符號歌想必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但是相比起我們所生活的現在,我們對上千年前古人的了解就很少了。

古人也用標點符號嗎?他們是怎麼用標點符號的呢?古人的標點符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標點符號有什麼不同嗎?

漢代許慎早已經在《說文解字》中,收錄了「、」號,解釋:「有所絕止、而識之也。」可見我國擁有標點符號的歷史,早在漢代之前。

一、萌芽時期——先秦

現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一些標點符號。這些標點符號以線號為基礎,變體有豎線號、橫線號、曲線號、折線號幾種。它們的主要功能都是起分辭的作用,即把不同條的卜辭隔開。

在殷周金文中,標點符號的種類有所增加,出現了由甲骨文線號演變而來的勾識號,二短橫號和單短橫號。

春秋戰國時期,除繼續使用二短橫號,更重要的是使用了各種形體的點號,且各號的用法增多,使用頻率增高。春秋末期的二短橫號除了繼續表示重文之外,還產生了合文的新用法。

先秦是標點符號的萌芽期,因此這個時候的標點符號種類不多,形體不規則,使用具有任意性。但先秦時期出現的標點符號,是漢語標點符號的源頭,奠定了後代標點符號發展的基礎,後代許多標點都是由這一時期的標點符號發展而來。

二、發展時期——秦漢

秦漢時期,標點符號的種類和用法比起先秦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

秦代睡虎地秦墓的竹簡中使用了四種標點符號,二短橫號、勾識號、黑方號、圓點號。

漢代使用標點符號更多,其中包括之前已經出現過的圓點號、勾識號、黑方號、橫線號、二短橫號,和新產生的頓號、逗號、句號、括號、三角號、斜線號、扁方框號、尖角號、豎長點號、節字號、馬字號、兒字號、網紋號。

其中有些標點符號的作用已經被確認,比如圓點號用於分章、勾識號用於句讀、黑方號用於篇首或句讀、二短橫號用於重文和合文,黑三角號作為章首和句讀;同樣有一些標點符號僅存在於一些簡牘中,對其使用尚且存在爭議。

其中頓號、逗號、句號、括號這些標點符號一直到現代仍然被廣泛使用著。但其作用與現在有些不同,比如當時的括號起到的是刪除的作用。

兩漢除了標點符號種類的增加,其用法也有增加,從並列的短語詞語到章節篇章的名字皆可以用標點符號來表示。而且在漢代最早出現了句讀一詞,自覺運用句讀來幫助人們對古書的理解,這在漢代的注釋著作中表現得比較充分。

不僅如此,漢代還產生了對標點符號的理解,《說文解字》中也對標點符號進行了肯定。

三、保守時期——魏晉至唐五代

從魏晉至唐五代七百年間標點符號的發展相對標點符號的整體發展來說是比較保守的,其中的標點符號很多已經在兩漢中見到。

魏晉至唐五代流傳下來可以作為研究的材料並不多,就可以見到的材料來看,標點符號大約有十八種,其中包括圈句號、圓點號、雙圈號、圈點號、頓號、方框號、方圍號、卜字號、豎線號、直角號、三角號、圓鉤號、乙字號、斜線號、短橫號、節字號、尖角號、二短橫號。

其中新產生的標點符號只有雙圈號、圈點號、卜字號及圓點號的變體省略號四種。

圈句號可作句讀、隔開大韻、標出書名和人名等作用,圓點號可用於隔開文章的不同層次,隔開大韻等用處,與圈點號的作用相似,但圓點號除此之外還有作減字之用。

但是保守是就標點符號的整體發展傾向而言,保守期內部仍然存在發展,雖然這一時期見到的新標點不多,但標點符號的用法比秦漢大有增加。

四、成熟時期——宋元明

隨著思想的解放和認識的深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雕版印刷的廣泛流傳導致的文化普及,標點符號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到宋元時期終於發展成熟。

從標點符號的種類上看,標點符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新的類型,比較規則的就有連圍號、半圓號、圓圍號、陰文號、八卦號、橫括複合號、魚尾號、圓括號等,除了比較規則的標點符號之外,還有其變體,標點符號及變體一共三十多種。不同的名詞也用不用的標點符號來作區分,如黑三角號用於山名,半圓號用於湖海沼澤,方圍號用於州名等。

古代標點符號的種類在宋元明時期已經基本完全具備,其形體也有更加規範的趨勢。

從標點符號的用法來看,現有的標點符號已經基本滿足了任何一種語言層次和任何一種語言性質的需要。可以說宋元明時期的用法可以說已經基本形成了體系。

從標點符號的使用來看,宋元明時期標點符號的使用也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從無周遍性使用標點符號的隨意性到有周遍性使用標點符號的自覺性;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比較規範,大小一致、位置固定、佔格合適、

宋元明時期標點符號的使用雖然已經進入成熟期,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存在嚴重的多號一用,一號多用現象,還有很多鈔刻本不用或很少用標點符號。

即便如此,它仍然是標點符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舊式標點的格局已經形成。

五、拓展時期——清代

清代的標點符號雖然有所發展,但並沒有飛躍性的進步。種類上只新生了用作書名號的雙橫線號和規範的六角括號。在使用上,清代的標點符號具有整個古代標點符號使用的共性,使用標點符號的書籍總量大大增加,超過此前的任何一個時期,在坊刻書籍上,特別是民間文學作品上體現出來,多是供低層次文化讀者學習閱讀的,而不會體現在高層次文化讀者所閱讀的作品中。除此之外,官方編纂書籍對標點符號的使用卻有所倒退,四庫全書中收錄的三千餘種書中,無論原書有無斷句標點,在編入四庫全書時一律去掉標點符號。

文史君說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故事很容易給我們一種古人不用標點符號的誤解,但事實並非如此。而新式標點符號之所以叫新式標點符號,正是因為我們曾經有過舊式的標點符號。

清末西方文化大量湧入中國,也為中國標點符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風潮。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標誌著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從此誕生。

這時候的標點符號,已經結合了西式標點符號,與我們現在用的標點符號也相去不遠。

參考文獻:

1.《中國古文標點特徵和創製機理-與歐洲標點傳統對比》孫坤,《中國語文》,2015年第六期。

2.《標點符號的起源及其演變》韋湘燕,《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增刊。

3.《我國古代標點符號考略》陳海洋,《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三期。

4.《古代標點符號微探》林琳,《文史雜誌》,2005年第一期。

5.《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管錫華,2002年9月,巴蜀書社。

(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黃燜雞米飯)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那些「有情緒」的標點符號
    所以文章開頭所討論的標點符號,跟其他類型的情緒符號有什麼區別?而有了 emoji 和表情包後,標點系統是不是顯得過於簡陋了點?也許可以不太嚴謹地把這幾種情緒符號放在下面四個維度去比較:1. 抽象程度 —— 標點是簡單圖形,擬聲詞模擬了不同情緒下的聲音,emoji 和表情包展示了具體的畫面……一個比一個抽象程度弱;2.
  • 古人竟不說「之乎者也」 那用標點符號嗎?
    你可知道古人是不會說「之乎者也」的,而大家認為古人不用標點符號的觀念,則是錯的。因為,古人可會用標點了~句讀有誤 句意解錯大家若是閱讀古書會發現,整本書是一路寫到底,密密麻麻的字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不信,你可以試著上網查找古籍看看,例如《欽定四庫全書》的影本。古人讀書,似乎就得訓練自己加上標點符號的能力。若是你的標點符號加錯了,那麼整個句子的意思也就會解讀錯了。
  • 漱口、刷牙、身份證、天氣預報、標點符號,你所不知道的古人生活
    後來人們就用「作法自斃」來取笑商鞅,覺得他自己制定的法律反而害了自己。古人沒有工業製造的牙刷,怎麼刷牙呢?每天都要美美的,沒有一嘴清新的口氣、一口潔白的牙齒怎麼可能美得起來?漢代《禮記》裡說「雞初鳴,鹹盥嗽」,兩千多年前人們都已經在漱口了。
  • 10個趣味冷知識!從喜歡用的標點符號看出你的性格
    冷知識,它可以讓人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還能啟迪思維,引發強烈求知慾。和」冷笑話」屬於另類幽默一樣,冷知識雖冷門但有用,且更能吸引人。所以特別是男生門鑰匙能隨口來幾句有深度的冷知識的話可能分分鐘就會加分哦!好了,廢話不多說了,下面就來看看吧!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古人是怎麼給文章斷句的?
    古代書籍數量稀少,很難獲得,根本沒有必要讀得那麼快,這些書沒有標點符號,也不分段落,怎麼理解是讀者的事。梁文道在《古書沒有標點符號》這篇文章中說:標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標點符號是怎麼誕生的呢?它其實是一個商業行為的結果。五六百年前,歐洲出現了古登堡印刷術,書籍出現並成為最古老的工業產品,進入市場成了商品。
  • 沒有標點符號,文章該怎麼讀?古人:我的傷痛你不懂!
    使用正確、合適的標點符號,可以讓文字大放異彩。可是,標點符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誰發明的?如何規定的使用方法?這些你知道嗎?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解標點符號的「前世與今生」。啥是標點符號?古人使用標點嗎?中國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不用標點符號,不等於說不用斷句。斷句,需要讀者自己來做。古人閱讀文章的斷句功夫,叫做「句讀(dòu)」。
  • 打字的你可曾知道標點符號的歷史?
    沒有標點我們表達語氣心情只能用文字襯託,簡單幹脆的表達它不香嗎?在不濟,你斷句總要用到標點吧(當然那些長到變態的名字除外),沒有標點你讀起書來不累嗎?念起稿來肺活量夠不夠?標點符號很重要,但也重要到被我們忽視,就比如說很少人對它的過去感興趣,今天我就做一次「很少人」來談談標點符號。
  • 這些使用率高的標點符號,你確定你用對了?
    如果沒有標點符號,我們就只能像古人一樣學文先學句讀。先理解句子意思,再確立句子停頓,這大大增加了閱讀文章的難度。雖然我們經常使用標點,但很少人知道標點符號=標號+點號。標號標註行文,點號表示停頓和語氣,標號和點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符號。
  • 也說漢語標點符號
    魏晉至唐五代時期,標點符號變化不大,但據敦煌卷子等材料中標點符號的使用情況來看,所用符號數量仍有所增加。所用之號約有18種:句號、圓點號、雙圈號、圈點號、頓號、方框號、方圍號、卜字號、豎線號、直角號、三角號、圓鉤號、乙字號、斜線號、短橫號、節字號、尖角號、二短橫號。  從宋代至清代,標點符號發展的歷史表現為系統逐步形成的過程。
  • 發明標點符號
    今天的人們用慣了標點符號,以為文言文也如此。其實,文言文包括明清時代的白話小說,只有簡單的圈點,叫句讀。標點符號使文章眉目清楚,不用標點符號,便會歧義迭出,甚至不知所云。即使像《紅樓夢》這樣的白話小說,如果去掉標點符號,看起來也會一片糊塗。《新青年》1918年1月開始試用新式標點。
  • 中國古代有標點符號,為何大部分書籍都不加標點
    據不完全統計,這段時期湧現了三十多種新的標點符號,極大程度滿足了各類文章體裁、語言性質的需求。並且這段時期些書籍刻本都使用了標點符號,嶽珂在《九經三傳沿革例》中說:監蜀諸本,皆無句讀,唯建本始仿館閣校書或從旁加圈點,開卷瞭然,於學者為便。
  • 標點符號?
    「之乎者也」乃書面語符號  既然古人日常生活根本不說「之乎者也」,那「之乎者也」是什麼?  孟昭連指出,語言學家告訴人們「古代文言是沒有標點的」,這其實是一種莫大的誤解。其實,「之乎者也」之類的所謂「語氣詞」,就是古代最早的標點符號。先秦口語中並沒有語氣詞,不同的語氣是用聲調的輕重、緩急、高低來表現的。
  • 你說的話,我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相信
    「他們說的話,我連標點符號都不信。」阿奧一直以為,這就是一句迷之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就像awsl、xswl等等一樣,因為網友的智慧而廣為流傳,後來我發現我錯了,這句話出自餘華的《第七天》。你們知道餘華是誰嗎?
  • 高考知識聚焦 標點符號相關知識
    實心圓點屬於非中文標點符號,應該用在非中文序語後。頓號是中文專有標點符號,應該用在中文序次語後。《標點符號用法》附錄B.3章節專門說明序次語之後的標點用法。GB-T 15834-2011 標點符號用法於2011年12月30日發布,2012年6月1日實施,是對1995年發布的《標點符號用法》進行修改後重新發布的現行的國家標準,新用法的變化有:一、問號(?) 「基本用法」增加了兩條用法(一)在多個問句連用或表達疑問語氣加重時,可疊用問號。通常應先單用,再疊用,最多疊用三個問號。
  •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例如:A.我不知道他叫什麼。B.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評價是否恰當。C.基礎知識究竟紮實不紮實,對今後的繼續深造有重要的影響。3.練習:⑴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這種獨特的美的內涵是什麼?是奇,是秀,是險……是兼而有之,還是其他?
  • 這些標點符號你用對了嗎
    1.用問號應該注意什麼?第一,有疑問詞的句子不一定都用問號。疑問詞也可以用在非疑問句中,所以不能單憑有無疑問詞來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疑問句,該不該用問號。2.公式、表格的末尾用不用句末點號?標點符號是幫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在數理化等自然科學中,遇到公式時,如果這個公式可以用語言讀出來,我們就可以按照《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使用標點符號,不同的是常常選用小圓點的句號。
  • 標點符號 五六百年前才出現
    應該說,有,但是不常用。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典籍中,大多數是不用標點符號的。  不用標點符號,不等於說不用斷句。這個斷句,是要讀者自己來做的。因此,古人非常重視斷句訓練。《禮記·學記》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即學生入學一年就要考核「離經辨志」的能力。所謂「離經」,是指離析經文文句,也就是斷句;所謂「辨志」,是指辨解文句內容。
  • 常用標點符號
    微課程信息微課名稱常用標點符號選題意圖利用專項知識的講解,梳理常用的標點符號的用法,學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小結:其實,在漢語中除了漢字以外,還有一群特殊的小符號——標點符號,他們分布在文章中的不同的地方,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文章的意思,用途可真不小。下面我們就試著練一練。 1.聽音頻講解。 2.跟著老師的提示一起猜謎語,想想應該填寫哪個標點符號。 注意聽老師講解的標點符號的寫法。
  •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系列課程:標點符號基本概念及用法
    在之前,我已分享過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系列課程,分別是:關聯詞,修辭用法。如果還沒有看到的家長們,可能翻看歷史消息,找不到的聯繫我們。
  • 的故事:標點符號,五六百年前才出現
    中外古代基本不用標點符號  中國古代的文字裡,有標點符號嗎?  應該說,有,但是不常用。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典籍中,大多數是不用標點符號的。  不用標點符號,不等於說不用斷句。這個斷句,是要讀者自己來做的。因此,古人非常重視斷句訓練。《禮記·學記》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即學生入學一年就要考核「離經辨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