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農科院連線省農技專家「會診」解絲瓜種植難題

2020-12-14 德州新聞網

德州市農科院連線省農技專家「會診」解絲瓜種植難題

近日,絲瓜出現上部葉片嚴重白化問題,新生葉片長出來就是白色的,有的植株生長點已經壞死,拔了重新種植後,這種情況依然存在。農民非常著急,馬上根據科技特派員聯繫服務卡上的聯繫方式給農科院資環所打來電話,並發來微信尋求幫助。北趙村種植楞絲瓜200多畝,是東辛店鎮特色種植重點村,也是慶雲縣重點扶貧村之一。絲瓜是村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資環所高級農藝師李子雙接到求助信息後,馬上聯合蔬菜所所長張自坤博士帶領兩個服務隊成員奔赴田裡進行查看。通過對種植戶施肥和田間管理過程的詳細詢問,同時田間連線省農科院植保所專家,多學科「會診」。初步斷定是雞糞中含有火鹼,導致絲瓜植株無法從土壤中吸收鐵、鎂等元素,導致了葉片無法合成葉綠素而白化。根據發病原因,共同給出了初步的解決方案,同時對相關的植株和土壤進行冷鮮保存,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多方聯合解決生產難題的服務模式不僅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也增強了解決方案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值得大力推廣。

      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的關鍵年。市農科院7個科技特派員服務隊深入一線,不遺餘力,團結協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衝鋒陷陣,為建設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德州市農科院科技興農創佳績 真抓實幹譜新篇
    今年以來,德州市農科院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建設「幸福和諧一流」農科院為目標,堅持「開門辦院、三個面向(面向生產搞科研、面向高端搞聯合、面向農民搞服務)」工作思路,秉承「為當前當地農業生產服務」的ac宗旨,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堅持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兩手抓
  • 即日起德州市農科院在全市開展徵集農業科技需求活動,時間不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雪平 通訊員 李冬剛為充分發揮市農科院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人緣優勢,引導和鼓勵科技人員進農村、接地氣、解難題,樹立正確的科研導向,切實解決農業科研「唯論文唯專利唯獎項」和農業科技服務「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 德州市農科院公開徵集農業科技需求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觀博 見習記者 韓佩軒 通訊員 李冬剛 德州報導為充分發揮市農科院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人緣優勢,引導和鼓勵科技人員進農村、接地氣、解難題,切實解決農業科研「唯論文唯專利唯獎項」和農業科技服務
  • 德州市農科院深入開展 離休幹部「一對一」服務
    德州市農科院深入開展 離休幹部「一對一」服務      為進一步提高離休幹部「一對一」服務的標準和質量,按照中共德州市委老幹部局統一安排部署,市農科院黨總支高度重視,認真推進落實離休幹部「一對一」服務管理工作。
  • 德州市農科院與華中農大建立合作關係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徐冬曉 通訊員 李冬剛)3月22日至23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受德州市農科院邀請來我市開展交流合作。華中農大一行6人實地考察了德州市農業科技創新園、陵城區部分農業園區,就大力發展蔬菜、果樹、花卉產業展開深入洽談,達成一系列合作意向。
  • 湖南科技報社組建農技專家服務團,「抗疫情·穩生產」100名專家...
    根據省科協黨組的安排與部署,當天晚上,湖南科技報社即向全省各個專業的農業專家發出邀請,組建「抗疫情·穩生產」專家在線農技服務團,通過科普湖南微信公眾號、科普湖南在線網、QQ、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在線為農民提供相關農業技術指導和服務,搭建起疫情期間專家服務農民的橋梁。
  • 三夏助力鄉村振興——德州市農科院科技特派員在行動
    6月18-19日,德州市農科院科技特派員李子雙帶領資環服務隊深入三夏農忙一線,開展助農幫農大行動。市農科院資環服務隊走訪了慶雲縣崔口鎮、東辛店鎮和尚堂鎮的20個行政村,詳細了解小麥收貨和玉米種植管理情況。
  • 德州市農科院與慶雲東辛店鎮合作籤約 助力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 為深化院地合作,搭建交流平臺,5月21日,德州市慶雲縣東辛店鎮人民政府與德州市農科院全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德州舉行,德州市農科院黨總支書記、院長賀洪軍,慶雲縣東辛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撒俊卿,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石然等出席籤約儀式。
  • 威寧農技專家 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3月31日,在威寧自治縣兔街鎮新光村芸豆種植基地,來自周邊的種植農戶認真聆聽威寧自治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市管專家講解芸豆的栽培技術、後期插杆拉線技術、病蟲害管理等內容。培訓現場(劉軍林/攝)培訓現場,農技專家緊緊圍繞芸豆種植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詳細講解了芸豆從抽蔓期到開花結莢期的溫度、光照、水分、土壤及營養問題。同時,農技專家重點介紹了培育壯苗的科學技巧和高效栽培技術。農戶們聽後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本次培訓解決了他們很多種植中遇到的難題。
  • 德州市農科院開展2020年度「慈心一日捐」活動
    德州市農科院開展2020年度「慈心一日捐」活動為更好地動員引導全院幹部職工深度參與脫貧攻堅,在補齊問題短板、提升幫扶質量、鞏固脫貧成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根據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在全市組織開展2020年度「慈心一日捐活動的通知」要求,德州市農科院第一時間動員全體幹部職工及離退休人員積極參與
  • 打造富民產業 德州市農科院指導幫包村藜麥種植
    藜麥田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5月1日訊(見習記者 王文佳 通訊員 李騰飛)4月29日,德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黨總支書記、理事長賀洪軍應德州市外事辦公室駐村第一書記邀請,到第一書記幫包村德州市齊河縣宣章鎮指導藜麥產業發展。
  • 山東鮮食玉米收穫實現機械化 每畝可省人工140元
    9月18日,在德州市黃河涯鎮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展示及智能化機械收穫試驗示範基地,幾臺大型收穫機械在轟鳴中馳騁,吸引了前來觀摩的專家和種植戶的眼光。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甜糯玉米新品種展示與機械化收穫現場演示會正在這裡召開。
  • 送農資送技術,這群農技專家給力!
    中稻的種植面積佔到了百分之八十。最近李卓秀的合作社受到了很多農技專家的關注,是怎麼回事呢?土肥專家 戴志剛:明年你用一種噴霧器噴灑,這個方法只需要用三斤種子就行了。這一個信息,明年就能為李大姐節省五千多塊錢的成本。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呀!隨後,來自省農技推廣總站的曹鵬老師為李大姐帶來了最新的水稻種植技術。把李大姐的合作社轉了一圈,畜牧專家王林波老師、油菜專家楊豔斌老師都對李大姐的合作社發展提供了思路。
  • 省、市農科院在遂平開展優質小麥新品種與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觀摩會
    近日,河南省農科院、市農科院在遂平縣組織開展了優質小麥新品種與綠色高效生產技術觀摩暨研產加對接會。副縣長江海松參加觀摩活動。與會人員深入和興、常莊鎮觀摩了鄭麥119等受種植戶歡迎的優秀小麥品種和綠色高效技術示範田,並對克明面業二廠進行了參觀,舉行了克明面業訂單農業發展座談。市農科院介紹了院市共建項目實施情況,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介紹了優質小麥三產融合的需求和公司發展規劃,省農科院有關領導作了總結講話。
  • 抗疫保生產 省農科院花卉所為花卉種植者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省農科院花卉所為花卉種植者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雲南日報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陳雲芬)從2月10日起,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中心)聯合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有限公司和昆明鬥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為花卉種植者提供免費的營養諮詢服務
  • 河南省農科院大咖「把脈」延津「中國第一麥」
    省農科院項目組集合了栽培、植保、土肥三類專家,根據多年研究結果和工作經驗,從栽培、病蟲防治、肥水調控等多方面制定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為延津小麥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為小麥經濟發展提供建議。會議圍繞優質小麥、優質花生產業化開發以及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問題展開討論,來自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經濟作物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的5位專家對來自延津全縣120多位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種糧大戶代表進行了培訓和交流。會後,專家組一行來到延津縣優質小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基地,針對小麥冬前管理關鍵技術對合作社負責人和當地農技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
  • 農技專家來到田間地頭
    一大早,遼寧省農科院駐岫巖滿族自治縣科技扶貧工作隊隊長、食用菌科技特派團團長張季軍驅車近兩小時,來到清涼山鎮清涼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侯巖家的食用菌種植大棚,傳授栽培技術。近年來,遼寧省農科院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選派專家到地方掛職,創新實施科技扶貧示範引領基地院縣共建模式。2017年,侯巖的丈夫因病臥床,兩個孩子還在上學,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 德州農科院創新園「聯村共建」出真招求實效
    德州農科院創新園「聯村共建」出真招求實效      5月21日,德州市農科院創新園辦公室主任譚月強、建設街道農科驛站站長張洪勇到夏津瑞豐源果蔬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夏津縣瑞豐源果蔬專業合作社是德州市農科院創新園與夏津縣香趙莊鎮紙房頭村「鄉村振興聯村共建」的合作平臺之一,長期以來該合作社智能溫室水培蔬菜系統因缺乏專用品種及相關技術而閒置,借「聯村共建」之機,瑞豐源合作社希望專家們能夠幫助他們把水培系統利用起來
  • 湖南省農科專家團助力城步農業生產
    湖南省專家團在田間查看西紅柿種植情況,省農業科技專家團對種植戶帶進行了手把手的教學活動,現場解決番茄生產過程中的「疑難雜症」。合作社理事長陽孝安高興地告訴記者:「農科專家組團教學,我們種植戶收穫匪淺啊!這次,我們又學到了番茄青枯病和潰瘍病的防治知識,心裡更加有底了!」這是省農業科技專家組團給力城步農業產業的又一工作實例。  城步苗族自治縣位於湘西南邊陲,自然條件特別適宜高山綠色蔬菜生產,是全省蔬菜生產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