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勞,你確定你不是在坑我?

2021-01-07 桃桃琳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職場上有哪些常見的坑?」高贊答案是:能者多勞。

深表認同。

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

公司裡大家公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而一些「能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儘管有時未必情願,但總是「心太軟」,礙於情面不好拒絕。久而久之,「能者」越幹越多、越來越辛苦。

能者多勞,詞典上的解釋為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另指能力強的人酬勞也多。盯著「能者多勞」這四個字看,越看越覺得彆扭,這話既像是表揚,又像是敷衍,通過這四個字,仿佛看到了一個個點燈熬油、眼圈發黑的背影。

這時候,你一般期待這樣的讚許,「哇,這年輕人不錯啊,有擔當。」或者是這樣的,「喲呵,想不到啊,還是個多面手,幹什麼都行!」

然而現實是,你承擔了分外的任務,低價值的工作,並沒有得到多少鍛鍊的機會,只展現了自己的服從意識,沒有回報,說不定還要背鍋。

喜歡說能者多勞這句話的人是誰呢?可能是你的領導。他們為什麼喜歡這句話?不是因為它合理,而是因為它划算。

為什麼領導都特別提倡能者多勞?那是因為招聘一個人,培訓一個人,把他變成熟練工可以用,是有成本的。這看起來是非常有效率,但這不是你我這些平凡人的效率。這是老闆的效率,公司的效率,甚至是資本的效率,不是你的效率,它並不是在認可你的能力,而是要耗盡你的實力。

柏拉圖曾經說過;「一切背離了公平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

有人說:「所謂能者多勞,不過是聰明人欺負老實人名正言順的藉口,卻大多出自懶惰人之口。」

能者多勞,意味著能者要比普通人做出更多的犧牲,這是對能者的不公平,是一種強盜邏輯。能者之所以成為能者,是因為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如果因為自己的優秀背負更多的責任,能者將不再願意成為能者。

我的多勞是以犧牲個人的閒暇時間,和身體健康為代價的,如果能者多勞,多的只是工作量而沒有酬勞,那就是一種不公平。

能者可以多勞,但前提是多勞多得。能者多勞,就是偷換概念,把「多勞多得」的概念混在了能者希望多得的概念裡,造成了一種能者的道德困境。這難道還不是坑嗎?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一個人奶了一整個部門。領導確實對他不錯,但是工資,幾乎沒漲過。那不叫能者多勞,那叫欺負老實人好嗎?

更可氣的是,那些幹不明白活的人,永遠幹不明白,後來甚至連學都不想學了.

我弱我有理,你行你就上。反正最後大家拿工資都一樣。啥也不幹的落得清閒,做個沒能力的自由人,真愉快。

這個時代大家只會說,能者多勞,卻沒有告訴我們多勞的上限,和多勞的好處。能者多勞,是一句未完待續的話,它的後面必須接上另一句才成立。

就是,多勞多得!

能者多勞,希望不要再是一個藉口,而是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知人善任。

其實,能與不能,不是一種靜態,沒有誰天生就能。可是我們怎麼樣變成一個能的人,不是我已經很擅長了,然後我繼續去做。而是我讓那些不能者、無能者、不擅長的人也得到機會去試一試。

作為能者,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為弱者更應該拼搏奮鬥,迎頭趕上。

只有強者和弱者,在相對公平的激勵的環境下共同發展,我們才能進步,才能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能者多勞,到底是不是坑?
    一開始,我抱著「能者多勞絕對是坑」的態度在看,但節目進行了一半之後,我發現自己成了牆頭草:一會兒覺得『是坑』有理,一會兒覺得『不是坑』有理。後來,我就精分了...昨天晚上實在睡不著,就自己上場,和自己打!了!一!場!辯!
  • 能者多勞是職場人的坑嗎?
    喜歡看《奇葩說》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奇葩說》中的一期話題在《奇葩說》的辯論中正方立場覺得能者多勞是個坑大致觀點為:「能者多勞」不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分工方式,工作量不應該用能力劃分。應該倡導「能者精勞,而不是」能者多勞」,能者精勞的後面要匹配上相有的報酬,一切不談報酬的勞動都是耍流氓。
  • 能者多勞這句話是在坑我嗎?
    很多時候工作職場上總是會遇到一些人,他們遇到麻煩的時候就會求助於你,然後最後都會誇你一句,你真行。真是能者多勞。開始被誇的時候還挺舒服的吧,可是到後面每次他們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來找你幫忙解決。你心裡是不是開始嘀咕了,他們是不是當我傻子?當我無償勞動力了?
  • 「能者多勞」你願意嗎?聽聽《奇葩說》選手怎麼說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中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此也曾煩惱過,今天跟著正反方的辯手看一看到底該怎麼辦。不要別人誇你一句你有能,你就暗自得意,打腫臉充胖子,自己什麼樣子自己心裡沒數嗎?很多人都是礙於這個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導致了自己多勞。事有分工,能者勞其所能。反方二辯趙帥上來先是反駁一番,能者是分領域的,要求能者多勞是在自己的領域裡多勞,而不是能者亂勞,可謂是一針見血。
  • 「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高曉松老師和薛兆豐教授各抒己見
    在《奇葩說》中最新一期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在正反方的各位辯手陳述完自己的觀點後,輪到了各位導師,看一看在各自領域都是能者的導師們是怎麼想的。高曉松老師先拿自然界中的動物開講,在自然界中,能力最低的動物像螞蟻、蜜蜂最忙活,而像獅子、老虎等能力頂層的動物則最輕鬆。
  • 《奇葩說》能者多勞是上帝的眷顧,若是個坑我寧願跳進去再爬上來
    今天容大教育IT培訓小編為大家分享點不一樣的內容,由《奇葩說》能者多勞這一期發出感慨:能者多勞是上帝的眷顧,若是個坑我寧願跳進去再爬上來首先給大家分享幾個看奇葩說的好處:1. 可以在一周中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陪家人看看電視。2. 在奇葩說中能夠學到很多,可以讓你見識到「牛逼的人比你更努力」。3.
  • 在一個HR眼裡,能者多勞是不是【坑】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坑」,對於這個辯題,不同階段不同立場的人都有很多話要說。恰巧,我身邊有兩個年輕人,在她們身上能窺探一二。小A是總部派到分公司的應屆生,人美嘴甜,相關專業本科生,很快贏得了部門同事的好感。一段時間後,小A說手上工作太雜,忙不過來。
  • 《奇葩說》告訴你在職場中「能者多勞」是坑你的
    ,她在裡面提的一個觀點讓小編也一直在深思,問句:你說今天我們在這個時代變了,其實已經有了分工,不存在閉關鎖國了,是不是就不存在所謂的能者多勞,也不存在坑了呢?詹清雲的回答:不是,只要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工,依然是以能,而不是以人或人的需求,人的成長,人的幸福為出發點,他就依然是在坑。
  • 職場人如何暢飲「能者多勞」這碗毒雞湯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小確幸,上司說「交給別人我都不放心,只有靠你了」,你便抱著感恩與知遇的心夜夜加班至凌晨三點;不知道你是否曾經被這樣的雞湯勵志,「要在職場中培養你的無可替代」,鼓舞著自己承擔了一份又一份超出職責範圍的工作,卻依然而暗自得意。
  •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1能者多勞,不是能者的義務馬薇薇說過,「大眾認為能者多勞,是對能力者的詛咒」。能者多勞是出於能者的主觀意願,卻並非能者的義務。還記得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的故事麼。住院期間的叢飛與妻子女兒當知道叢飛得了胃癌暫時無錢捐贈時,有一位學生家長的回覆竟然是: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麼?他們現在正在讀到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叢飛原本是出於善意的幫助,可這善意的承諾卻將他架上了天梯,無力向上走卻沒有了下梯之路。
  • 能者多勞,是垃圾公司最無恥的騙局!
    在職場上,最常聽到,最讓人厭煩的一句話就是「能者多勞嘛!」。「XX做的PPT太醜,你重新做一份,明晚之前我要看到新版,加油,能者多勞嘛!」「XX請假,你替他做一下這個表,能者多勞嘛!」「方案不行,今天下班前再拿一版出來,能者多勞嘛!」「幫我寫下報表好吧,你做的比我好,這個對你來說是小事啦,能者多勞嘛!」
  • 別傻了,能者多勞是天大的謊話,老闆就是在壓榨你的剩餘價值
    能者多勞,是很多領導布置任務時的常用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能者多勞卻是職場道德綁架,備受大家吐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只談能者多勞、不談多勞多得的企業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朋友小張在一個廣告公司工作,由於能力出眾,工作效率高,頻頻被領導布置一些雜七雜八的工作,領導美名其曰:能者多勞,這是在給你機會,你應該感到幸運。一開始,小張覺得領導是在誇自己,認可自己的工作能力,就笑嘻嘻接受了領導分配的所有任務。
  • 能者多勞
    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 單位裡大家公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而一些「能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儘管有時未必情願,但總是「心太軟」,礙於情面不好拒絕。 久而久之,「能者」越幹越多、越來越辛苦。       大多數人覺得「能者多勞」是應該的。
  • 別人不會但你會,能者多勞的你,開心嗎
    「技多不壓身」這句話在為自己做事的時候也許是對的,但是在職場上,也許就成了偽命題,技多也壓身,你的才華可能把你變成雜役,別人不會但你會,能者多勞的你,開心嗎?01別人不會但你會,能者多勞的你,開心嗎剛進媒體的時候,工作環境很落後,單位連幾臺像樣的電腦都沒幾個,上網也只能是撥號上網,網速卡到常常忘記了自己是在上網,所以往來聯繫都是電話,接收資料稿件基本上都是傳真和書信。
  • 職場中有一句話是能者多勞,你怎麼看
    職場中的能者多勞只是一句話,含義太多了要會懂得分清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的,如果是領導老闆安排的工作,也要清楚是不是自己本質工作,如果是同事要求幫忙的工作,這樣的好人好事最好少做或者不做職場中有太多的潛規則,能者多勞,多勞多得:這當然可以接受的。
  • 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
    他超愛接話,分分鐘帶來笑點,在新一期節目中,馬東讓周冬雨誇獎搭檔的演技,冬雨直接找薛教授求救,雖然薛教授只認識金城武,還是一本正經地誇起來,最後一次詞感人說完之後,蛋總立馬反問一句,感人這不是誇人的話吧?《奇葩說》第22期是半決賽資格賽,失敗就是團滅,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這一現實的話題,比之前那些無病呻吟的愛情更有可辯性。
  • 我們討厭的不是能者多勞,所有活計一個人幹,而是不能夠多勞多得
    這是真實事件,如果是你,你願意做他們中的哪個?估計我們大部分人都願意做後者,而不是前者。或者說,我們也不是不喜歡做事情,只是希望做了多少就拿多少,不能期待我們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火箭的心。這就是公平的思想,你給多少,我就做多少;反之,我也只是幹了這些,不想多拿。但是事實就是大部分的工作根本就是「能者多勞,薪水固定。」
  • 「能者多勞」合理嗎?
    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單位裡大家公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而一些「能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儘管有時未必情願,但總是「心太軟」,礙於情面不好拒絕。
  • 能者多勞?杭州白領欲哭無淚:別再給我貼這種標籤了!
    19樓網友@雲曉田今天真的把我氣到了,實在受不了,要來吐槽一下!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被強貼上什麼標籤,然後以標籤的名義給你增加負擔。我是一家小公司的普通策劃,工作了2年,雖然不算什么元老級的員工,但是我自認為工作態度還是認真的。
  • 「能者多勞」的下場,究竟是什麼?
    其中「下場」這個詞是貶義詞,我覺得用「結果」一詞更恰當一些。其實,這個問題先從員工個人角度來分析,要分從短期還是長遠來看。從短期來看,能者多勞,往往要吃點虧。做了很多事,未必得到對等的回報。因為你做得多,在職場上你拔了尖兒,就會引起別人的記恨和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