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2021-01-07 毒雞湯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有哪些常見的道德綁架?」

我想應該就是能者多勞吧。

有人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也有人說有天塌下來總會有能者頂起來,可又有誰問過:能者願不願意犧牲自己,做眾人眼中的頂梁柱?

能者多勞這句話,看似是對能者的讚美,可本質上卻是脅迫能者多勞多付出的道德綁架,甚至能者多勞,已經成為有些人眼中的理所當然。

1

能者多勞,不是能者的義務

馬薇薇說過,「大眾認為能者多勞,是對能力者的詛咒」。

能者多勞是出於能者的主觀意願,卻並非能者的義務。

還記得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的故事麼。

叢飛是一名收入不高的非著名歌手,他省吃儉用過著樸素的生活,卻把所得全部資助給了貧困學生,先後資助貧困兒童183名,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第一任妻子也因為無法忍受他的無償捐獻,而與他離婚。

為了給貧困山區的孩子籌集學費,他無休止地參加各種演出活動,硬生生地把胃病拖成了胃癌晚期,年僅37歲就英年早逝。

可更令人氣憤的是,他的無私奉獻不僅沒有得到回報,甚至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責任。

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很多受助人卻選擇了知恩不報,而他在生病期間收到最多的消息居然是受資助人的質疑,和催要生活費的消息。

住院期間的叢飛與妻子女兒

當知道叢飛得了胃癌暫時無錢捐贈時,有一位學生家長的回覆竟然是: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麼?他們現在正在讀到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叢飛原本是出於善意的幫助,可這善意的承諾卻將他架上了天梯,無力向上走卻沒有了下梯之路。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也不少見,被鄉親們脅迫捐款的大衣哥朱之文,被老鄉要求修路的趙麗穎,被網友在微博逼迫為武漢捐款的明星。

能者多勞,是能者出於自身的高尚情操的奉獻,而不是理所當然。

柏拉圖曾經說過;「一切背離了公平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

強者沒有義務幫扶弱者,弱者更沒有權利要求強者背負這種責任。

2

能者多勞,是對能者的不公

有人說:「所謂能者多勞,不過是聰明人欺負老實人名正言順的藉口,卻大多出自懶惰人之口。」

能者多勞,意味著能者要比普通人做出更多的犧牲,這是對能者的不公平,是一種強盜邏輯。

能者之所以成為能者,是因為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如果因為自己的優秀背負更多的責任,能者將不再願意成為能者。

還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因為表現出色,在其他和我一起入職的小夥伴,還在做項目組員的時候,我已經被委任了項目組長的角色。

最開始的時候,我還覺得被委以重任是一種榮耀,後來卻發現這已經變成了一種無法卸下的負擔。

同樣的工資待遇,我卻因為能力優秀而需要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背負著更高的責任。

同批次入職的組員,做好自己所負責的那部分工作,就可以得到領導的表揚,而我不僅要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還需要指導新人,對接客戶,覆核全部的項目成果。

可是做的越多,領導的要求就越高,做的越多就越容易出錯。

我的多勞是以犧牲個人的閒暇時間,和身體健康為代價的,如果能者多勞,多的只是工作量而沒有酬勞,那就是一種不公平。

任正非說過一句話:「華為的員工為什麼會願意主動去加班?那是得益於華為的分錢模式!只有給員工漲工資發高薪,員工才會願意拼命去幹,才會死心塌地跟隨你。」

能者可以多勞,但前提是多勞多得。

3

能者多勞,會讓弱者無勞

古人云:「能者多勞,智者多憂,無能者無所求。無所求者,樂得輕鬆。」

可是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弱者無所求卻也無法享受安逸。

因為能者多勞到了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演變成了只有能者才可以多勞,那時,弱者將會被能者擠佔出局,慘遭淘汰。

能者多勞,意味著能者承擔了原本計劃分配給其他人的工作,如果重任都由能者承擔,其他人則會沒有了表現的機會。

當能者在完成自身任務,仍有餘力完成弱者的工作,那麼弱者也就不再被需要。

劉慈欣的小說《贍養人類》中出現的 「終產者」現象,就是能者多勞,弱者無勞的極致。

在第一地球,隨著科技的進步,「終產者」在教育和科技水平上遠遠高於其他人,第一地球的貧富分化達到極致,99%的世界財富掌握在「終產者」的手中,星球變成了由一個擁有該星球的一切的「終產者」和數十億窮人組成的世界。

「終產者」的私人財產包括:整個星球以及它的大氣層及海洋,窮人只能靠自身的循環系統維持生命。

但因為科技的進步,絕大多數工作都可以由機器完成,窮人連靠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都不再擁有。

西塞羅曾經說過:「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看似公平,但這只是相對意義上的公平,卻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公平。

因為站在人生起跑線的那一刻,我們就有了體力、智力和貧富的差距,每個人的起點和背景是不同的,也就沒有絕對的公平。

從體力和精力來說,男性強於女性,在職場上男性就相當於強者,同等條件下男性就會也比女性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如果一切以能者多勞為標準,這個社會當中,就只有男人外出闖蕩工作,女人就只能在家裡做家務看孩子。

而從國家的資源分配和工業基礎來看,如果只有能者才可以多勞,這個世界就只有發達國家適合搞研發,而發展中國家就只能永遠做世界工廠,強國一直是強國,弱國也無法提高話語權。

能者可以多勞,但也要讓弱者有勞。

4

讓能者多得,弱者可得

真正的公平是讓能者多得,也要讓弱者可得。

能者多勞,是一種主觀選擇而不是道德綁架,如果逼迫能者多勞卻沒有給予對應的多得,是一種不公平的強盜理論。

如果能者願意多勞,組織應該制定適當的激勵機制,讓能者獲得相應的報酬和獎勵。

能者可以多勞,但多勞不應該是機械的重複工作,不是讓能者承擔兩個人的同類工作,而是讓能者集中精力攻堅克難,培養核心競爭力,實現能力升級。

能者多勞,如果只有基礎工作的增加,而不是技能的升級,無法促進能者的個人發展,反而會將暫時只能從事基礎工作的弱者淘汰出局。

能者多勞,也要讓弱者有勞。

就像詹青雲在奇葩秀中提到的「相對優勢」理論,能者可以在絕對優勢領域發展自己,弱者則應該努力提高自己,在相對優勢領域發光發熱。

能者和弱者地位並非固化,通過努力就可以實現弱者到強者的轉變。

作為能者,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為弱者更應該拼搏奮鬥,迎頭趕上。

只有強者和弱者,在相對公平的激勵的環境下共同發展,才能促進整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文 | 毒哥&明月之秋

相關焦點

  • 能者多勞,是垃圾公司最無恥的騙局!
    在職場上,最常聽到,最讓人厭煩的一句話就是「能者多勞嘛!」。「XX做的PPT太醜,你重新做一份,明晚之前我要看到新版,加油,能者多勞嘛!」「XX請假,你替他做一下這個表,能者多勞嘛!」「方案不行,今天下班前再拿一版出來,能者多勞嘛!」「幫我寫下報表好吧,你做的比我好,這個對你來說是小事啦,能者多勞嘛!」
  • 能者多勞?杭州白領欲哭無淚:別再給我貼這種標籤了!
    我本來每天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夠忙的了,結果今天早上一來,還沒等我板凳坐熱,就有個同事跟我說有個策劃需要我對接一下,直接就把一份基本上是初稿的策劃案甩到我這裡,理由是我之前對接過,有經驗,她之前沒接觸過這邊的工作,不太懂流程,還笑嘻嘻地跟我說「能者多勞」!最主要的是,我們領導也經常這樣說,說我是公司老人,能者多勞,多幫幫他們對自己也好。
  • 我聽過最扯的一句話,就是「能者多勞」
    能者多勞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能者多勞了,卻沒有多得,反而犧牲了自己的利益。我有個朋友老吳就是這樣的人,當初他在國企上班,一開始就只負責電腦硬體的維護,後來領導發現他軟體也挺懂,然後就把信息系統這塊任務都交給了他,後來還擴展到公司官網的運維工作。總之,老吳從原先一個單純搞硬體的崗位,變成了軟硬體通吃的萬金油。
  • 從小到大,你聽過最棒的讚美是什麼?
    ,但成了我喜歡語文的起點,在之後不管其他科成績好壞,語文都在前三。 青山: 我平時走在路上遇到別人似乎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停下問問他們需不需要幫助,一次我幫忙之後那個家長的小孩子說''謝謝姐姐,你是我見過的最善良的人
  • 讓人慪氣的「能者多勞」
    當然,讚美「能者」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能者」多付出。「能者多勞」主要用於安慰過勞者,或是要求別人做事時說的一句恭維的話。這個詞本意是貶義詞,現在雖然用作讚美能力強的人,但這種讚美多是帶有目的性的讚美,並不一定真的發自內心,因此也算不上褒義。「能者多勞」的結果往往就是「忙的忙死,閒的閒死」。
  • 職場上,你聽過基層員工最無恥的一句話是什麼?扎心了
    在職場上遇到或聽說的、吐槽的都是領導的「無恥之言」,但是有沒有人經歷或聽說過基層員工在職場關係與職場生活中的無恥言行,其實有的基層員工無恥起來,比領導更加的無恥。可能是小人物的卑微吧,人在心理上總是同情弱者。但是要記住往往可憐之人必要可恨之處。
  • 「能者多勞」更要讓「能者多得」
    文/陳杰傑 「能者多勞」,一句看似是讚美的話,卻可能造成「能者過勞」,而讓平庸者缺乏工作積極性。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能者多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55.1%的人認為這會對「能者」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51.2%的受訪職場人士覺得有時會變成「獎懶罰勤」。(1月24日《中國青年報》) 能者多勞,解釋為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
  • 能者多勞,你確定你不是在坑我?
    為什麼領導都特別提倡能者多勞?那是因為招聘一個人,培訓一個人,把他變成熟練工可以用,是有成本的。這看起來是非常有效率,但這不是你我這些平凡人的效率。這是老闆的效率,公司的效率,甚至是資本的效率,不是你的效率,它並不是在認可你的能力,而是要耗盡你的實力。柏拉圖曾經說過;「一切背離了公平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
  • 能者多勞
    我可以偶爾無私奉獻,予人之便,但不能說是能者就應該多勞。       職場上,拖垮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工作,而是「低能領導」和「不懂拒絕」。凡事都「好好好」、「是是是」的討好型人格,只會讓自己生活中憋屈,工作中窩囊,從而一事無成。
  • 能者多勞,到底是不是坑?
    一開始,我抱著「能者多勞絕對是坑」的態度在看,但節目進行了一半之後,我發現自己成了牆頭草:一會兒覺得『是坑』有理,一會兒覺得『不是坑』有理。後來,我就精分了...昨天晚上實在睡不著,就自己上場,和自己打!了!一!場!辯!
  • 能者多勞是職場人的坑嗎?
    能者多勞——這是以群居為屬性的人類都擺脫不了的定律而能者多勞最泛濫的地方則是職場那對於職場人來說,能者多勞是個坑嗎?「能者多勞」在職場上之所以不是坑,是因為它是你遞給老闆的那張名片,與其他同事不同的一張名片。能者多勞」帶給自己的是自我的增值。其實正反方觀點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那就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取決於付出與回報是否成正比因個體存在差異不同,每個人所追求的回報也不同一、金錢我所欲也能者多勞後面還有一句話,即多勞多得。
  • 「能者多勞」合理嗎?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能者多勞,到底合理嗎?「能者多勞」為何出現?「能者多勞」這一管理行為的出現是「能者」個體、管理者、組織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導致的客觀結果。從個人層面來說,「能者多勞」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能者多勞」,主要是說能力強的人應該多幹,這意味著能力強弱是組織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標準。
  • 「我出嫁了,沒責任孝順父母了」這是我聽過最無恥的道德綁架
    我今天聽到一個最不要臉的言論:「我出嫁了,孝順父母不是我的責任了,我的責任是照顧公婆,我的父母就該你孝順,你不伺候我父母就是惡毒,無德」這是一個小姑子指責嫂子的話。講真,這句話顛覆了我的三觀了。人無恥起來,是沒有底線的。
  • 「能者多勞」的下場,究竟是什麼?
    其中「下場」這個詞是貶義詞,我覺得用「結果」一詞更恰當一些。其實,這個問題先從員工個人角度來分析,要分從短期還是長遠來看。從短期來看,能者多勞,往往要吃點虧。做了很多事,未必得到對等的回報。因為你做得多,在職場上你拔了尖兒,就會引起別人的記恨和嫉妒。
  • 別傻了,能者多勞是天大的謊話,老闆就是在壓榨你的剩餘價值
    能者多勞,是很多領導布置任務時的常用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能者多勞卻是職場道德綁架,備受大家吐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只談能者多勞、不談多勞多得的企業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毫無疑問,能者多勞這種價值觀就是在剝削"能者"的剩餘價值。舉個例子,領導說:"你能力強,這件事交給你辦,我放心,能者多勞嘛",這是對能者工作能力的剝削;而領導說:"你能力強,能不能幫我那件事也辦了,能者多勞嘛",則是對能者工作時間的剝削。
  • 職場人如何暢飲「能者多勞」這碗毒雞湯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小確幸,上司說「交給別人我都不放心,只有靠你了」,你便抱著感恩與知遇的心夜夜加班至凌晨三點;不知道你是否曾經被這樣的雞湯勵志,「要在職場中培養你的無可替代」,鼓舞著自己承擔了一份又一份超出職責範圍的工作,卻依然而暗自得意。
  • 過半受訪職場人士擔心「能者多勞」變「獎懶罰勤」
    「能者多勞」,一句看似是讚美的話,卻可能造成「能者過勞」,而讓平庸者缺乏工作積極性。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3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能者多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55.1%的人認為這會對「能者」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51.2%的受訪職場人士覺得有時會變成「獎懶罰勤」。  「我會覺得『能者多勞』『智者多憂』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 能者多勞的人,最後會是什麼結果?
    來自網友的提問能者多勞沒有錯。至於下場,我覺得有點不妥當,應該說是最後是什麼結果。對於真能者,一定是獲得了自己想擁有的;而對於偽能者,大多數會落個好人緣,有極個別會被淘汰掉。真能者有所獲得的原因:1.能判斷有價值的事情能夠判斷做的事情是否有價值,而非被領導或者同事一句:能者多勞,有所動搖。
  • 在單位裡,「能者多勞」有多層含義
    於是,很多人都對小鄒說「能者多勞」嘛!故事一:那天,已是晚上7點多了,小鄒又在辦公室忙了兩個多小時才下班。晚飯還沒來得及吃,剛疲憊地走出單位大門,遠遠看見同事小陳,一身運動裝,緩緩往這邊跑來,看見小鄒,迎面打招呼道:「鄒哥,才回去啊!天天這麼忙,真是能者多勞啊!」
  • 「能者多勞」你願意嗎?聽聽《奇葩說》選手怎麼說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中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此也曾煩惱過,今天跟著正反方的辯手看一看到底該怎麼辦。反之,讓你加課時但是酬勞不增加,估計沒人願意了,我是有這個能力,但是你不按勞付費,我憑什麼多勞啊。總結一下就是不在於多不多勞,而是在於有沒有按勞付費。奶茶利用話中的語病作為自己的辯論點也是不錯的。正方一辯的野紅梅從「能者」倆字方面入手,拿薛教授舉例,薛教授是一個能者,但他沒有必要把另外幾位主持人的事都幹了啊,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應該各司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