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慪氣的「能者多勞」

2021-02-07 極品牛屎堆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

                                                    ——《莊子·列禦寇》


莊子他老人家最初創造的「能者多勞」,其實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能幹的人做的事就多,勞累也多。


現在我們用「能者多勞」,則多是用來表達對能力強者的讚譽。當然,讚美「能者」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能者」多付出。


「能者多勞」主要用於安慰過勞者,或是要求別人做事時說的一句恭維的話。這個詞本意是貶義詞,現在雖然用作讚美能力強的人,但這種讚美多是帶有目的性的讚美,並不一定真的發自內心,因此也算不上褒義。


「能者多勞」的結果往往就是「忙的忙死,閒的閒死」。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貝勃定律」效應,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比如:

你的老公每天早上都會親自給你準備一杯鮮榨果汁。

起初的幾次你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開心,幸福...

1個月後,你已經習慣了他每天早上給你做鮮榨果汁,感覺習慣、自然、理應如此...

突然有一天,他起晚了沒有來得及給你準備。

你一定會有些失落甚至會非常生氣,感覺他不在乎你了,然後兩人爭吵,兩人鬥氣、兩人冷戰、兩人BLA...BLA...


同理:一個人如果在工作中效率高、表現好,就會被領導分配更多的任務,最終讓自己難以承受。


貝勃定律加重了「能者」的負擔。


作為一名單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


而一些「能者」為了保持自己的這種能力強的形象,經常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儘管有時未必情願,但總是礙於情面不好拒絕,後期即便想拒絕,迫於貝勃定律造成的壓力,也不能拒絕了。


久而久之,「能者」越幹越多、越來越辛苦,最終變成了「能者過勞」「勞逸不均」的不可持續局面。


因此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應該隱藏自己的實力嗎?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樣的結果是不對的,但如何解決呢?


1.既要能者多勞,也要多勞多得。


高曉松在《奇葩說》裡有個觀點:「自然界裡最忙活的是什麼動物,是能力最低的動物,螞蟻,蜜蜂,從早到晚一直都不在停的;能睡覺的是什麼動物,是能力頂層的動物,是獅子老虎,你好不容易進化到獅子老虎了,有這麼高能力了,然後說能者多勞,你還得去奔忙呀,那我進化這幾萬年有這麼高能力幹嘛呢,我要早知道能者多勞我別進化了,我就當一螞蟻挺好的呀,我費什麼勁呢。所以只有能者多得才是一句順應人類的話。」


「得」在廣義上包括物質上的獲取、個人能力的提升、領導的賞識、同事的認可以及職業的發展等。不僅包括近期利益,也包括遠期利益。


每個人的付出都希望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這是最基本的人性。


我們既要頌揚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入世情懷,也要尊重老莊「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的遁世情懷;


我們既要頌揚一些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品德,也要尊重其他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


2.既要能者多勞,也要勞其所能。


諸葛亮在《論諸子》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論述:

「老子長於養性,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尾生長於守信,不可以應變。王嘉長於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許子將長於明臧否,不可以養人物。」


哪怕是像先秦諸子這樣的不世之材,如果用不好也會適得其反。


能者多勞一定要有明確的邊界,包括工作內容的邊界和工作時長的邊界。邊界之外的事情,應儘量不要讓其去做。


畢竟能者並非萬能者,而且能者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只有任人以長,才能實現「能者」效用的最大化。


3.既要能者多勞,也要發動旁觀者多勞。


從領導角度,因為「能者」工作效率高且工作效果好,可以有效降低自己的機會成本和管理風險。因此以下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作為分配的基本標準,往往會把更多的工作分配給「能者」。


那些不被領導認為是「能者」的人,就逐漸喪失了多勞的動力和能力,成為了職場上的「旁觀者」。


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上講,人的能力從來都是用進廢退的,如果一味的強調能者多勞,那麼不僅會消磨「能者」的工作熱情,也會打壓一些能力不那麼強的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使其逐步退化為職場中的「旁觀者」。


從組織管理的角度上講,「能者多勞」的背後是另一部分人的能力被閒置,他們的積極性和潛能處於「休眠」狀態,無人關注,從而導致人力資源的浪費。


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能者不患多勞而患不安。


最後:梁啓超先生1900年2月在《清議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呵旁觀者文》的文章。

對旁觀者,分為六大派:


第一種叫「渾沌派」,就是渾然不知自己想做什麼,應該做什麼的人。


第二種叫「為我派」,就是那些知道該做什麼,但是如果這件事對我沒有好處,那我就只作旁觀者而已。


第三種叫「嗚呼派」。這些人只會唉聲嘆氣、痛哭流涕而再不會做其他事情。就好像看見火燒起來,不做努力去撲滅,而只是嘆息火勢太大。


第四種叫「笑罵派」。這派的人自己不去做事情,還站在真正做事情的人背後,指指點點嘲諷抨擊。就好像航船在大洋裡遭遇颱風,他們就罵風、罵浪、罵船、罵大洋,甚至罵船上同行的人,但你要問他們怎麼辦,他們就瞪著眼睛啞口無言了。


第五種叫「暴棄派」。暴棄派的人呢,總是期望別人不期望自己。這種人的想法是,單位那麼多能人,聰明的不知道多少,有事情讓那些能人去做就行了,我做不做都無所謂。


第六種叫「待時派」。就是那些不做什麼都要等一切條件都具備以後才會開始著手做事的人。只要遇到任何困難,他們就會以條件不成熟為由拒絕做事。


相關焦點

  • 能者多勞是職場人的坑嗎?
    能者多勞——這是以群居為屬性的人類都擺脫不了的定律而能者多勞最泛濫的地方則是職場那對於職場人來說,能者多勞是個坑嗎?「能者多勞」在職場上之所以不是坑,是因為它是你遞給老闆的那張名片,與其他同事不同的一張名片。能者多勞」帶給自己的是自我的增值。其實正反方觀點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那就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取決於付出與回報是否成正比因個體存在差異不同,每個人所追求的回報也不同一、金錢我所欲也能者多勞後面還有一句話,即多勞多得。
  • 能者多勞
    每個人的發展,尤其是在起步階段,還是應該集中到一種核心能力的培養上比較妥當。另一方面,「能者」雖然有能力,但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一旦工作和休息時間的平衡被打破,短時間內承接了大量的工作任務,就會很容易手忙腳亂,從而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甚至錯誤,耽誤工作進度,引起管理者的不滿。      「能者多勞」,但應該勞有所值。只講「能者多勞」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通常應該是「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
  • 能者多勞的人,最後會是什麼結果?
    來自網友的提問能者多勞沒有錯。真能者有所獲得的原因:1.能判斷有價值的事情能夠判斷做的事情是否有價值,而非被領導或者同事一句:能者多勞,有所動搖。職場中大多數工作是無創造性工作,大約站到80%,而只有20%的事情,是有創造性的工作,而這些80%的機械、重複勞動毫無價值,任誰都可以做,只是工作態度的問題,與能力無關。
  • 「能者多勞」合理嗎?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能者多勞,到底合理嗎?「能者多勞」為何出現?「能者多勞」這一管理行為的出現是「能者」個體、管理者、組織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導致的客觀結果。從個人層面來說,「能者多勞」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能者多勞」,主要是說能力強的人應該多幹,這意味著能力強弱是組織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標準。
  • 職場人如何暢飲「能者多勞」這碗毒雞湯
    她也是一個十分要強的人。既然大家這麼看好她,那便更不能讓他人失望,於是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看著她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展,我們無不表達了充分的羨慕。可是她卻感慨,部門一直處在缺編狀態,為了不使部門業績下滑,自己主動承擔缺編崗位的職責。結果太過能幹,以至於大家都認為她部門的人力需求並不迫切,缺編的人遲遲沒有到崗。
  • 有人覺得聰明就是能者多勞,其實這很容易被人嫌棄
    估計很多人都會特別贊成這個說法吧,因為能夠在工作上持續的發展下去,表現的能者多勞一些,是必不可少的行為,其實不然:一、覺得你是在搶功---人人的想法會有所不同當你覺得你是真心真意的付出時,在其他人眼中,你很有可能是在搶人家的功。
  • 能者多勞,到底是不是坑?
    想一下:在中國,最多勞的人是誰?我們每個人都認識-隔。壁。老。王。你不是沒精力照顧你的家庭嘛,那我來啊~在這方面我是能者,我有義務。最後,我們來想想:什麼樣的人會覺得「能者多勞不是坑」?四個字:職!場!新!人!
  •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能者多勞這句話,看似是對能者的讚美,可本質上卻是脅迫能者多勞多付出的道德綁架,甚至能者多勞,已經成為有些人眼中的理所當然。1能者多勞,不是能者的義務馬薇薇說過,「大眾認為能者多勞,是對能力者的詛咒」。能者多勞是出於能者的主觀意願,卻並非能者的義務。還記得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的故事麼。
  • 能者多勞,你確定你不是在坑我?
    能者多勞,詞典上的解釋為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另指能力強的人酬勞也多。盯著「能者多勞」這四個字看,越看越覺得彆扭,這話既像是表揚,又像是敷衍,通過這四個字,仿佛看到了一個個點燈熬油、眼圈發黑的背影。這時候,你一般期待這樣的讚許,「哇,這年輕人不錯啊,有擔當。」或者是這樣的,「喲呵,想不到啊,還是個多面手,幹什麼都行!」
  • 「能者多勞」的下場,究竟是什麼?
    從短期來看,能者多勞,往往要吃點虧。做了很多事,未必得到對等的回報。因為你做得多,在職場上你拔了尖兒,就會引起別人的記恨和嫉妒。當然,如果「度」把握得不好,「過勞死」的概率也會大一些。從長遠來看,能者多勞,並持之以恆的絕對是贏家。
  • 能者多勞,是垃圾公司最無恥的騙局!
    在職場上,最常聽到,最讓人厭煩的一句話就是「能者多勞嘛!」。「XX做的PPT太醜,你重新做一份,明晚之前我要看到新版,加油,能者多勞嘛!」「XX請假,你替他做一下這個表,能者多勞嘛!」「方案不行,今天下班前再拿一版出來,能者多勞嘛!」「幫我寫下報表好吧,你做的比我好,這個對你來說是小事啦,能者多勞嘛!」
  • 別傻了,能者多勞是天大的謊話,老闆就是在壓榨你的剩餘價值
    能者多勞,是很多領導布置任務時的常用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能者多勞卻是職場道德綁架,備受大家吐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只談能者多勞、不談多勞多得的企業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毫無疑問,能者多勞這種價值觀就是在剝削"能者"的剩餘價值。舉個例子,領導說:"你能力強,這件事交給你辦,我放心,能者多勞嘛",這是對能者工作能力的剝削;而領導說:"你能力強,能不能幫我那件事也辦了,能者多勞嘛",則是對能者工作時間的剝削。
  • 被「能者多勞」困住的職場人,總有幹不完的活
    能者多勞,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會頻繁地出現在需要多人分工做事的場合,比如職場。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能力強,你就多幹一點。」「能者」,是對一個人能力的肯定。同時,也可能把自己定位成了一個「不能」的人,給自己套上了一個心理枷鎖,間接地迴避了一些個人職業成長、技能學習的可能性。從能幹的人他(她)的角度講,那些在公司裡比其他人承擔了更多工作量的人,他們心甘情願去多做一點的行為,不排除也有為集體去分擔事務後,產生的心理滿足感,因為他們會從奉獻中拿到力量,找到新的人生意義,這也是他們內心需要的一部分。
  • 能者多勞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能者多勞,能幹的人多幹事;多受勞累。出自:先秦 莊周《莊子 列禦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近義詞有:力所能及,能者多勞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用於讚譽人。能者多勞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能者多勞(néng zhě duō láo)成語釋義:能幹的人多幹事;多受勞累。成語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列禦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近 義 詞:力所能及成語用法: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用於讚譽人感情色彩:中性成語能者多勞的例句:1、這次勞動分配採取自願的原則,能者多勞。
  • 「能者多勞」更要讓「能者多得」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能者多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55.1%的人認為這會對「能者」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51.2%的受訪職場人士覺得有時會變成「獎懶罰勤」。(1月24日《中國青年報》) 能者多勞,解釋為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
  • 一吃醋,就會同你慪氣很久的三個星座
    不過有些人的表現就略顯誇張,比如在生氣時就大吼大叫,甚至當場讓戀人難堪。而有些人就好一些,他們至少不會吵起來,最多會跟戀人慪氣,就像十二星座中的這三個星座,他們一吃醋就會同你慪氣很久,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
  • 在單位裡,「能者多勞」有多層含義
    於是,很多人都對小鄒說「能者多勞」嘛!故事一:那天,已是晚上7點多了,小鄒又在辦公室忙了兩個多小時才下班。晚飯還沒來得及吃,剛疲憊地走出單位大門,遠遠看見同事小陳,一身運動裝,緩緩往這邊跑來,看見小鄒,迎面打招呼道:「鄒哥,才回去啊!天天這麼忙,真是能者多勞啊!」
  • 校長提「能者多勞」引不滿!教師回懟怎麼不多勞多得?
    當教師對莫名其妙被分配額外任務有想法時,一句「能者多勞」就讓人難以反駁。有一位數學老師,電腦水平比較高,經常被學校辦公室、總務處等各部門喊著去幫忙,不僅幫忙填報一些報表,還幫忙維修電子設備,嚴重影響了他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當他跟領導提出不能被這麼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牽扯精力時,領導告訴他,「你能力強,完全可以把這麼多事情幹好」。又是「能者多勞」的套路,又是原來的味道。
  • 我們討厭的不是能者多勞,所有活計一個人幹,而是不能夠多勞多得
    估計我們大部分人都願意做後者,而不是前者。或者說,我們也不是不喜歡做事情,只是希望做了多少就拿多少,不能期待我們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火箭的心。這就是公平的思想,你給多少,我就做多少;反之,我也只是幹了這些,不想多拿。但是事實就是大部分的工作根本就是「能者多勞,薪水固定。」
  • 「能者多勞」你願意嗎?聽聽《奇葩說》選手怎麼說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中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此也曾煩惱過,今天跟著正反方的辯手看一看到底該怎麼辦。反方一辯的奶茶首先用自己的職場經歷表達了一下觀點,他作為一個舞蹈老師,學生們都很喜歡他,領導要求其加三十個課時並且支付相應的酬勞,相信很多人都願意,雖然多勞了但是也多得了。反之,讓你加課時但是酬勞不增加,估計沒人願意了,我是有這個能力,但是你不按勞付費,我憑什麼多勞啊。總結一下就是不在於多不多勞,而是在於有沒有按勞付費。奶茶利用話中的語病作為自己的辯論點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