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能者多勞」困住的職場人,總有幹不完的活

2021-01-07 一隻慢流

能者多勞,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會頻繁地出現在需要多人分工做事的場合,比如職場。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能力強,你就多幹一點。」

「能者」,是對一個人能力的肯定。

能幹,這是一種被認可的積極的評價,會讓一個人具有較好的資格感,內在的自信慢慢地升起,促進一個人的良性成長。

「多勞」,卻是在告訴你,需要做一些在職責、本分之外的事情,在精力、體力、智力等方面,你需要比其他人承擔得更多一些,奉獻更多一點。

「你能幹,你就多幹」,卻有了一種被道德綁架的感覺。

可能當事人也會點頭接受,沒有異議,但是這句話說出來的一瞬間,當事人的內心,多少也會有一些說不出來的不舒服。

因為說這句話時,說話者可能只是一種無心的、習慣性的表達,或者僅僅為了傳遞一種善意的肯定,但是再往意識深處挖,潛臺詞就是:這事有你,就沒我啥事了。我就不用為沒有多做一些,有負疚感。我也不用為了,沒有再努力一下,感覺到壓力了。

這是在集體工作中,我們為自己找到的豁免感,這會讓我們有一種卸下了包袱的輕鬆感。

而當一個人把另外一個人定位為「能者」,並認為他(她)的 「多勞」是自然而然的時候,其實已經陷入了某種對別人內心感受的覺察和關照的缺失。

同時,也可能把自己定位成了一個「不能」的人,給自己套上了一個心理枷鎖,間接地迴避了一些個人職業成長、技能學習的可能性。

從能幹的人他(她)的角度講,那些在公司裡比其他人承擔了更多工作量的人,他們心甘情願去多做一點的行為,不排除也有為集體去分擔事務後,產生的心理滿足感,因為他們會從奉獻中拿到力量,找到新的人生意義,這也是他們內心需要的一部分。

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把一些人偶然性的、額外的積極承擔,變成了另外一些人習慣性地理所應當,這會讓那些勇於承擔的人,有被綁架、被傷害的感覺。長此以往,再能幹的人,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候。

為什麼,你總有幹不完的活?

你敬業奉獻的工作,卻一點都感覺不到幸福?

因為你被「能者多勞」所困,卻沒有看到能者多勞的後半句:多勞多得。

在現實中,經常多幹活的人,有很多並沒有學會什麼是愛自己,什麼是適當的拒絕。因為適當的拒絕,是基於對自己的理解,對自己的體諒,也會給別人發揮光和熱的機會。

「智者憂而巧者勞」,這是《莊子.列禦寇》中的文字,說明了技能專精、思慮深厚的人,可能逃不脫外界更多的綁縛。在現實中,如果你免不了要當「能做多勞」型的人,也請給自己爭取一些「多勞多得」的權利,讓付出,有所得。

只有你的勞動與收穫開始平衡的時候,內心也慢慢變得平順自由,體會到流動的幸福感。

(本文由「一隻慢流」原創,文內配圖來自網絡整理)

相關焦點

  • 職場人如何暢飲「能者多勞」這碗毒雞湯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小確幸,上司說「交給別人我都不放心,只有靠你了」,你便抱著感恩與知遇的心夜夜加班至凌晨三點;不知道你是否曾經被這樣的雞湯勵志,「要在職場中培養你的無可替代」,鼓舞著自己承擔了一份又一份超出職責範圍的工作,卻依然而暗自得意。
  • 能者多勞是職場人的坑嗎?
    能者多勞——這是以群居為屬性的人類都擺脫不了的定律而能者多勞最泛濫的地方則是職場那對於職場人來說,能者多勞是個坑嗎?喜歡看《奇葩說》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奇葩說》中的一期話題在《奇葩說》的辯論中正方立場覺得能者多勞是個坑大致觀點為:「能者多勞」不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分工方式,工作量不應該用能力劃分。應該倡導「能者精勞,而不是」能者多勞」,能者精勞的後面要匹配上相有的報酬,一切不談報酬的勞動都是耍流氓。
  • 能者多勞,你確定你不是在坑我?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職場上有哪些常見的坑?」高贊答案是:能者多勞。深表認同。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
  • 職場潛規則:活是幹不完的,你越能幹,就會幹得越多
    每一個在工作的人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立刻就會發現,在公司裡總會有一批人,整天東奔西跑,到處亂跑,不是說家話,就是找各種沒有事情忙的人聊天,閒若無事,好像他們每天閒得什麼事都不用幹似的。與之相對的是,另一批人,卻是整天忙忙碌碌,走到這裡走到那裡就像去救火,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總有幹不完的活。為何同單位的人會出現這種對立的兩種現象,閒得無聊死了,忙得忙碌死了,難道領導不知道,也看不到嗎?
  • 職場中有一句話是能者多勞,你怎麼看
    職場中的能者多勞只是一句話,含義太多了要會懂得分清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的,如果是領導老闆安排的工作,也要清楚是不是自己本質工作,如果是同事要求幫忙的工作,這樣的好人好事最好少做或者不做職場中有太多的潛規則,能者多勞,多勞多得:這當然可以接受的。
  • 在單位裡,「能者多勞」有多層含義
    初入職場,小鄒就充分展示出了自己優秀的一面,策劃項目、主持活動、撰寫稿件,樣樣都能圓滿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可是時間久了,小鄒發現,事兒越做越多。你辦事效率越高,越是忙得抬不起頭來。領導還美其名曰「優秀人才,要多崗位鍛鍊」,於是,好像全單位的工作都是你的了。每天最後一個離開單位,連門衛大叔都嫌棄耽誤他關門,別人一周工作五天,他是工作七天還忙不過來。
  • 我們討厭的不是能者多勞,所有活計一個人幹,而是不能夠多勞多得
    估計我們大部分人都願意做後者,而不是前者。或者說,我們也不是不喜歡做事情,只是希望做了多少就拿多少,不能期待我們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火箭的心。這就是公平的思想,你給多少,我就做多少;反之,我也只是幹了這些,不想多拿。但是事實就是大部分的工作根本就是「能者多勞,薪水固定。」
  • 能者多勞,到底是不是坑?
    再來,我們說回職場,其實在職場上能者多勞連慈善都不是,而是單純的傻,單純的不要命。你心疼別人做不完工作,怕耽誤進度,但別人會心疼你嗎?為了證明這一點,我特意去網上搜了一篇文章。最後,我們來想想:什麼樣的人會覺得「能者多勞不是坑」?四個字:職!場!新!人!
  • 為什麼有些人能力強,卻混不好?不被領導提拔,原因敗在這4點
    在職場上面玩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能力超級強的人沒有得到領導的重用。那些能力差的卻當上領導身邊的紅人,得到領導的賞識,得到領導的提拔。有的人說是他們會拍馬屁、有關係,少部分的人確實是是這樣子的。當大多數都是靠他們自己得到領導的信任和認可,還會被提拔的。
  • 能者多勞,是垃圾公司最無恥的騙局!
    在職場上,最常聽到,最讓人厭煩的一句話就是「能者多勞嘛!」。「XX做的PPT太醜,你重新做一份,明晚之前我要看到新版,加油,能者多勞嘛!」「XX請假,你替他做一下這個表,能者多勞嘛!」「方案不行,今天下班前再拿一版出來,能者多勞嘛!」「幫我寫下報表好吧,你做的比我好,這個對你來說是小事啦,能者多勞嘛!」
  • 能者多勞
    意思是:靈巧的人多勞累而聰慧的人多憂患,沒有能耐的人也就沒有什麼追求,填飽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遊,像沒有纜索飄忽在水中的船隻一樣,這才是心境虛無而自由遨遊的人。       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
  • 別傻了,能者多勞是天大的謊話,老闆就是在壓榨你的剩餘價值
    能者多勞,是很多領導布置任務時的常用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能者多勞卻是職場道德綁架,備受大家吐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只談能者多勞、不談多勞多得的企業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如果一個企業盛行"能者多勞"文化,那麼該企業的所有人都會趨於平庸。所謂能者多勞,不過是領導多給員工派任務、同事把不想做的工作推給能者的一個藉口罷了。當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很多人便會開啟能擋則擋、能避則避模式。"身體不舒服"、"這一塊業務我不熟悉"、"我沒有時間"就會成了員工推開工作任務的藉口。
  • 「能者多勞」合理嗎?
    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單位裡大家公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而一些「能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儘管有時未必情願,但總是「心太軟」,礙於情面不好拒絕。
  • 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得,多少人才是被逼走的,調動二線員工的積極性
    職場上,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 有的人很輕鬆,偶爾跟同事聊聊八卦、玩玩手機、準時下班。 奇怪的是,待加薪升職的時候,永遠沒那些忙碌的人的份,反而是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一路高升。
  • 讓人慪氣的「能者多勞」
    這個詞本意是貶義詞,現在雖然用作讚美能力強的人,但這種讚美多是帶有目的性的讚美,並不一定真的發自內心,因此也算不上褒義。「能者多勞」的結果往往就是「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貝勃定律」效應,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 過半受訪職場人士擔心「能者多勞」變「獎懶罰勤」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3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能者多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55.1%的人認為這會對「能者」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51.2%的受訪職場人士覺得有時會變成「獎懶罰勤」。  「我會覺得『能者多勞』『智者多憂』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 「能者多勞」你願意嗎?聽聽《奇葩說》選手怎麼說
    反方一辯的奶茶首先用自己的職場經歷表達了一下觀點,他作為一個舞蹈老師,學生們都很喜歡他,領導要求其加三十個課時並且支付相應的酬勞,相信很多人都願意,雖然多勞了但是也多得了。反之,讓你加課時但是酬勞不增加,估計沒人願意了,我是有這個能力,但是你不按勞付費,我憑什麼多勞啊。總結一下就是不在於多不多勞,而是在於有沒有按勞付費。奶茶利用話中的語病作為自己的辯論點也是不錯的。
  • 「能者多勞」的下場,究竟是什麼?
    從短期來看,能者多勞,往往要吃點虧。做了很多事,未必得到對等的回報。因為你做得多,在職場上你拔了尖兒,就會引起別人的記恨和嫉妒。當然,如果「度」把握得不好,「過勞死」的概率也會大一些。從長遠來看,能者多勞,並持之以恆的絕對是贏家。
  • 擦亮雙眼,拒絕能者多勞
    一、如何判斷重視與欺負這個標準很好判斷,也已經有無數的職場前輩總結過,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他是什麼級別,有沒有直接提拔人的權力,或者建議人事提拔的權力。如果有,而且級別還不低的話,那麼努力幹好領導布置的任務,領導習慣性地把事情交給你幹,從側面說明你幹得好,效率高,錯誤率低,在整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表現很好,領導對你辦事很放心。
  • 職場怪現象|為什麼你總是越幹越忙?
    試想,在職場上,你為什麼會有幹不完的活兒,原因就是有人比你幹得少,如果大家都那麼忙,就不會只是你總有幹不完的活兒。這裡面有科學分配的問題,也有強行甩鍋的嫌疑。職場套路深,那些防不勝防的坑,那些人在屋簷下的忍,總是讓我們忙到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