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勞

2021-02-27 異悅閣

      上小學的孩子說:誰發明的「能者多勞」?太氣人了!問了半天,才明白當了什麼小組長,又當了什麼小紅帽,又參加了什麼社團,又幹了什麼什麼的……,也忒優秀了吧。

      網上搜了一下:能者多勞。

      中文名:能者多勞

      拼音:néng zhě duō láo

      釋義: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

      出處:《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知(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

      老子說:能者多勞拙者閒,智者多憂愚者無所慮。意思是:靈巧的人多勞累而聰慧的人多憂患,沒有能耐的人也就沒有什麼追求,填飽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遊,像沒有纜索飄忽在水中的船隻一樣,這才是心境虛無而自由遨遊的人。

       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 單位裡大家公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而一些「能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儘管有時未必情願,但總是「心太軟」,礙於情面不好拒絕。 久而久之,「能者」越幹越多、越來越辛苦。

       大多數人覺得「能者多勞」是應該的。

       但其實能者之所以成為有能力的人,本心上是想更多的讓自己舒服,不受委屈,過得輕鬆,而不是服務他人。我可以偶爾無私奉獻,予人之便,但不能說是能者就應該多勞。

       職場上,拖垮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工作,而是「低能領導」和「不懂拒絕」。凡事都「好好好」、「是是是」的討好型人格,只會讓自己生活中憋屈,工作中窩囊,從而一事無成。

       做個「老好人」並不能為自己的工作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幫助,「能者多勞」,「勞」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浪費的卻是本該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時間,這樣的「多勞」永遠也換不來真正的「能者」。

      「多勞但從不多得」這一職場病態,讓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感受到無望和傷心,而所謂的「無能者」得不到機會鍛鍊,也就無從發揮自己的價值。

       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是能者,無能者需要有機會、去鍛鍊,才能成為能者;而能者,也有疲憊、軟弱的時候,需要被鼓勵、被認可,而不是一味的壓榨。「能者多勞」是麻痺你神經的毒雞湯,「能者多得」才是你應該擁有的。

       能者可以多勞,但怎樣才算合理?

       首先,「能者多勞」,但「多勞」應該「多得」。「能者多勞」,但「多勞」就能夠「多得」嗎?如果「多勞」不能「多得」,反而「多勞」的成果被別人所侵佔,「能者多勞」就會成為一塊「遮羞布」。由此可知,組織可以提倡「能者多勞」,但更要強調「多勞多得」,只有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不會傷害「能者」的積極性。

       當然,「能者」可以「多勞」,「多勞」可以不「多得」,但這是以「能者」的自覺行動為前提的。「能者多勞」可以不多要,但單位必須做到「多勞多得」,必須弘揚「多勞多得」這一價值觀。組織層面一定要有「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以奮鬥者為本的組織架構以及管理制度。比如,運行層面一定要有具體的、科學的方法;制度建設層面一定要有「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績效考核制度,保護好「能者」的工作積極性;管理優化方面一定要把資源分配權下放,確保管理者的工作責任、工作權力和工作權利相統一,讓直接管理者擁有對「能者」工作績效的考核權、定價權、分配權以及「能者」職位晉升的推薦權。當然,也要公平公正,不然,又是另一種腐敗形式了。

       「能者多勞」,但「多勞」應該有邊界。「能者」工作能力強、幹活快、幹活多、質量高。所以,上級管理者容易把更多的任務交給「能者」,但這應該有邊界,即能力的邊界和時間的邊界。一方面,「能者」雖然有能力,但畢竟不是萬能的,不是什麼事情都能做。在「能者」能力邊界之外的工作,應儘量不要讓其去做。每個人的發展,尤其是在起步階段,還是應該集中到一種核心能力的培養上比較妥當。另一方面,「能者」雖然有能力,但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一旦工作和休息時間的平衡被打破,短時間內承接了大量的工作任務,就會很容易手忙腳亂,從而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甚至錯誤,耽誤工作進度,引起管理者的不滿。

      「能者多勞」,但應該勞有所值。只講「能者多勞」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通常應該是「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但也有不少情況,特別是跨越了普通員工這一層級,到達一定的管理崗位和領導崗位時,「能者多勞」就會變得比較常見。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解釋了人的需求多樣性和人的需求層次性等特點和規律。人的成長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人的需求層次的轉移,從滿足物質需求到社交需求、自我價值需求等不同層次。 做到「能者多勞」,關鍵是看「能者」是不是勞有所值,看「多勞」有沒有創造價值。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價值,不創造價值的勞動是不值得的。在有些時候,雖然「能者多勞」得到的物質待遇並不多,但如果精神榮譽到位,特別是贏得了單位的認可、團隊的尊重以及促進了團隊的成長,這也是值得的。

       總之,我們應準確把握「能者多勞」的多重視角,遵循「能者多勞」的運行邏輯,進而實現多方的共生共贏以及協同進化。 

       單位可以在短期內鼓勵「能者多勞」,但是一定要帶動弱者「多勞者能」,使弱者逐漸變成「能者」。事實上,「能者多勞」的目的肯定不是一直「多勞」下去,而是為了「少勞」,即每個人只做別人做不了的關鍵工作。 此外,「能者」也要尋找適當時機,對管理者分配的超過自己能力的,特別是工作飽和度較高情況下的工作任務,要學會並且善於說「不」。

       比如,可以把上級領導交辦的任務製作成工作日程表,向上級匯報自己的工作飽和度情況。同時說明如果工作量再增加,工作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要保證工作質量,就必須要調整工作任務分配情況或者工作任務的優先次序。 

       總之,通過剖析「能者多勞」這一管理行為,最大的理論啟示以及實踐建議是:人的成長本質上是從「多勞者能」到「能者多勞」、從「能者多勞」到「能者少勞」、從「能者少勞」到「愛者多勞」的螺旋式上升的規律和過程。 對「能者」來說,沒有「多勞」往往很難成為「能者」,成為「能者」本身就是「多勞」的獎勵。因此,「能者多勞」應該成為「能者」個體自覺追求的內在價值觀,但不能成為一些管理者強加於「能者」身上的「咒語」。

       對管理者和大部分普通員工來說,應該把「能者多勞」和「多勞多得」結合起來。對業務骨幹和管理層級來說,應該適當強調和倡導「能者少勞」「勞有所值」,塑造以奮鬥者為本的管理制度和組織文化。

相關焦點

  • 「能者多勞」合理嗎?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能者多勞,到底合理嗎?「能者多勞」為何出現?「能者多勞」這一管理行為的出現是「能者」個體、管理者、組織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導致的客觀結果。從個人層面來說,「能者多勞」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能者多勞」,主要是說能力強的人應該多幹,這意味著能力強弱是組織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標準。
  • 能者多勞,到底是不是坑?
    ,是不是在坑我」有人說,能者多勞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人說,能者多勞是一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最後,我們來想想:什麼樣的人會覺得「能者多勞不是坑」?四個字:職!場!新!人!所以,能者多勞不僅是坑,而且是個影響家庭和諧,個人健康,和社會風氣的大!坑!!!
  • 能者多勞是職場人的坑嗎?
    能者多勞——這是以群居為屬性的人類都擺脫不了的定律而能者多勞最泛濫的地方則是職場那對於職場人來說,能者多勞是個坑嗎?「能者多勞」在職場上之所以不是坑,是因為它是你遞給老闆的那張名片,與其他同事不同的一張名片。能者多勞」帶給自己的是自我的增值。其實正反方觀點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那就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取決於付出與回報是否成正比因個體存在差異不同,每個人所追求的回報也不同一、金錢我所欲也能者多勞後面還有一句話,即多勞多得。
  •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能者多勞這句話,看似是對能者的讚美,可本質上卻是脅迫能者多勞多付出的道德綁架,甚至能者多勞,已經成為有些人眼中的理所當然。1能者多勞,不是能者的義務馬薇薇說過,「大眾認為能者多勞,是對能力者的詛咒」。能者多勞是出於能者的主觀意願,卻並非能者的義務。還記得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的故事麼。
  • 讓人慪氣的「能者多勞」
    「能者多勞」的結果往往就是「忙的忙死,閒的閒死」。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貝勃定律」效應,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比如:你的老公每天早上都會親自給你準備一杯鮮榨果汁。起初的幾次你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開心,幸福...
  • 能者多勞,你確定你不是在坑我?
    高贊答案是:能者多勞。深表認同。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 公司裡大家公認的「能者」,不僅同事會經常找其幫忙,領導也傾向於把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壓在其身上。
  • 「能者多勞」的下場,究竟是什麼?
    從短期來看,能者多勞,往往要吃點虧。做了很多事,未必得到對等的回報。因為你做得多,在職場上你拔了尖兒,就會引起別人的記恨和嫉妒。當然,如果「度」把握得不好,「過勞死」的概率也會大一些。從長遠來看,能者多勞,並持之以恆的絕對是贏家。
  • 能者多勞,是垃圾公司最無恥的騙局!
    在職場上,最常聽到,最讓人厭煩的一句話就是「能者多勞嘛!」。「XX做的PPT太醜,你重新做一份,明晚之前我要看到新版,加油,能者多勞嘛!」「XX請假,你替他做一下這個表,能者多勞嘛!」「方案不行,今天下班前再拿一版出來,能者多勞嘛!」「幫我寫下報表好吧,你做的比我好,這個對你來說是小事啦,能者多勞嘛!」
  • 別傻了,能者多勞是天大的謊話,老闆就是在壓榨你的剩餘價值
    能者多勞,是很多領導布置任務時的常用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能者多勞卻是職場道德綁架,備受大家吐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只談能者多勞、不談多勞多得的企業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朋友小張在一個廣告公司工作,由於能力出眾,工作效率高,頻頻被領導布置一些雜七雜八的工作,領導美名其曰:能者多勞,這是在給你機會,你應該感到幸運。一開始,小張覺得領導是在誇自己,認可自己的工作能力,就笑嘻嘻接受了領導分配的所有任務。
  • 能者多勞的人,最後會是什麼結果?
    來自網友的提問能者多勞沒有錯。真能者有所獲得的原因:1.能判斷有價值的事情能夠判斷做的事情是否有價值,而非被領導或者同事一句:能者多勞,有所動搖。職場中大多數工作是無創造性工作,大約站到80%,而只有20%的事情,是有創造性的工作,而這些80%的機械、重複勞動毫無價值,任誰都可以做,只是工作態度的問題,與能力無關。
  • 能者多勞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能者多勞,能幹的人多幹事;多受勞累。出自:先秦 莊周《莊子 列禦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近義詞有:力所能及,能者多勞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用於讚譽人。能者多勞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能者多勞(néng zhě duō láo)成語釋義:能幹的人多幹事;多受勞累。成語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列禦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近 義 詞:力所能及成語用法: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用於讚譽人感情色彩:中性成語能者多勞的例句:1、這次勞動分配採取自願的原則,能者多勞。
  • 「能者多勞」更要讓「能者多得」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能者多勞」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55.1%的人認為這會對「能者」的工作積極性造成打擊,51.2%的受訪職場人士覺得有時會變成「獎懶罰勤」。(1月24日《中國青年報》) 能者多勞,解釋為能幹的人做事多、勞累也多。
  • 在單位裡,「能者多勞」有多層含義
    於是,很多人都對小鄒說「能者多勞」嘛!故事一:那天,已是晚上7點多了,小鄒又在辦公室忙了兩個多小時才下班。晚飯還沒來得及吃,剛疲憊地走出單位大門,遠遠看見同事小陳,一身運動裝,緩緩往這邊跑來,看見小鄒,迎面打招呼道:「鄒哥,才回去啊!天天這麼忙,真是能者多勞啊!」
  • 職場人如何暢飲「能者多勞」這碗毒雞湯
    於是,頭頂「能者多勞」的光環、承擔「超出預期」的工作,沉醉在上司和周圍同事的聲聲讚賞中,仿佛自己腳踏七彩祥雲將要成就一番事業。然而,在一遍又一遍的鼓勵與勵志中,突然醒過神兒來,真刀實戰的職場好像不是那麼回事,「能者多勞」似乎是個坑,還是一個騙著自己不斷往下跳的坑。
  • 有人覺得聰明就是能者多勞,其實這很容易被人嫌棄
    估計很多人都會特別贊成這個說法吧,因為能夠在工作上持續的發展下去,表現的能者多勞一些,是必不可少的行為,其實不然:一、覺得你是在搶功---人人的想法會有所不同當你覺得你是真心真意的付出時,在其他人眼中,你很有可能是在搶人家的功。
  • 校長提「能者多勞」引不滿!教師回懟怎麼不多勞多得?
    當教師對莫名其妙被分配額外任務有想法時,一句「能者多勞」就讓人難以反駁。有一位數學老師,電腦水平比較高,經常被學校辦公室、總務處等各部門喊著去幫忙,不僅幫忙填報一些報表,還幫忙維修電子設備,嚴重影響了他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當他跟領導提出不能被這麼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牽扯精力時,領導告訴他,「你能力強,完全可以把這麼多事情幹好」。又是「能者多勞」的套路,又是原來的味道。
  • 職場中有一句話是能者多勞,你怎麼看
    職場中的能者多勞只是一句話,含義太多了要會懂得分清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的,如果是領導老闆安排的工作,也要清楚是不是自己本質工作,如果是同事要求幫忙的工作,這樣的好人好事最好少做或者不做職場中有太多的潛規則,能者多勞,多勞多得:這當然可以接受的。
  • 「能者多勞」你願意嗎?聽聽《奇葩說》選手怎麼說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中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此也曾煩惱過,今天跟著正反方的辯手看一看到底該怎麼辦。能者多勞的時候,那些不能的人心裏面是羨慕的,他們也想感受到被相信、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覺。多勞其實是在自我增值。作為正方二辯的趙英男跟之前一樣,還是從字面意思入手,能者多勞這個詞本身就是一種帶著目的性的誇讚,而一般說能者多勞的都是老闆,老闆都愛坑人,只為了讓你多幹。
  • 能者多勞?杭州白領欲哭無淚:別再給我貼這種標籤了!
    最主要的是,我們領導也經常這樣說,說我是公司老人,能者多勞,多幫幫他們對自己也好。不太熟練就可以不完成自己的工作嗎?這是什麼工作理念?結果我今天午休都沒有時間,邊吃飯邊改方案。下午我還有自己的工作,到時候做不完又要加班。
  • 「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高曉松老師和薛兆豐教授各抒己見
    在《奇葩說》中最新一期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在正反方的各位辯手陳述完自己的觀點後,輪到了各位導師,看一看在各自領域都是能者的導師們是怎麼想的。高曉松老師先拿自然界中的動物開講,在自然界中,能力最低的動物像螞蟻、蜜蜂最忙活,而像獅子、老虎等能力頂層的動物則最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