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HR眼裡,能者多勞是不是【坑】

2021-01-07 太陽花媽媽成長筆記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坑」,對於這個辯題,不同階段不同立場的人都有很多話要說。恰巧,我身邊有兩個年輕人,在她們身上能窺探一二。

小A是總部派到分公司的應屆生,人美嘴甜,相關專業本科生,很快贏得了部門同事的好感。一段時間後,小A說手上工作太雜,忙不過來。評估工作後,很快,招聘同事招進來小B。小B野雞專科學校畢業滿一年,長相甜美,很愛笑。入職後,兩人因為年齡相仿,工作交集多,很快成為工作夥伴。小A負責員工關係與績效實施工作,小B負責行政工作,都是基礎且需要服務意識的工作。

小A是典型的按照「任職標準」做事的人,但是工作嘛,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有各種突發狀況或臨時事項。對於臨時增加或者流程變動產生的職責內工作,哪怕一點點小A都會巧妙的避開,因此,耽誤了不少進度。她在觀念裡,把臨時狀況還有別人交辦的事當做「坑」,腦子裡想的是怎樣不被坑。慢慢地,小A的工作中沒有了「臨時需求」,相應的,個人成長難免受限。

反觀小B,性格開朗,責任心強,很多工作都是主動push,交代的任務保質保量完成。利用工作閒暇時間梳理了各類工作對接流程,甚至主動承擔了公司內同事的報銷事宜(分公司沒有財務,各項報銷需提報總部),解決了分公司同事報銷流程長、出錯高的問題。

故事的結局相信明眼人已經猜到了,在融資未果的前提下,很多人紛紛離職,小A和小B也在其中。小B憑藉能力的積攢和超強的自驅力,拿到BAT的offer,薪資翻倍,而小A,看過了幾個機會,選擇回家發展。

就像趙帥在奇葩說裡講的「在灰色地帶中的不確定任務,能者應該主動踏入,展現自己的能力,作為自己在職場上的名片。」在拒絕「多勞」的同時,也在拒絕成長。所謂的「多勞」,我理解還有一個層次,是主動踏出舒適圈,拓寬自己的認知,自我增值,達到「多勞者能」。

在自我增值這件事情上,還有一點很重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與嘗試。作為一個招聘領域的HR,我見過很多畢業前三年成長很快,畢業三年後原地不動的人。對比分析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很多人在初出校園進入職場時,願意花費時間學習與請教,技能會快速增長。在工作三五年後,即便遇到新的事物,也很難放低姿勢去學習去接納。帕累託法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定律很好的解釋了這一現象,我們會用20%的時間實現80%的能力增長,但是真正拉開距離的是餘下的20%技能。因為那20%,才是核心技能。

初入職場,多勞可以讓我們快速增值;職場浸淫多年,多勞可以讓我們掌握核心技能,讓能者的標籤依舊在我們身上。

相關焦點

  • 能者多勞,到底是不是坑?
    上周六,奇葩說上有個辯題:「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一開始,我抱著「能者多勞絕對是坑」的態度在看,但節目進行了一半之後,我發現自己成了牆頭草:一會兒覺得『是坑』有理,一會兒覺得『不是坑』有理。後來,我就精分了...昨天晚上實在睡不著,就自己上場,和自己打!了!一!場!辯!
  • 能者多勞是職場人的坑嗎?
    能者多勞——這是以群居為屬性的人類都擺脫不了的定律而能者多勞最泛濫的地方則是職場那對於職場人來說,能者多勞是個坑嗎?喜歡看《奇葩說》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是《奇葩說》中的一期話題在《奇葩說》的辯論中正方立場覺得能者多勞是個坑大致觀點為:「能者多勞」不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分工方式,工作量不應該用能力劃分。應該倡導「能者精勞,而不是」能者多勞」,能者精勞的後面要匹配上相有的報酬,一切不談報酬的勞動都是耍流氓。
  • 「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高曉松老師和薛兆豐教授各抒己見
    在《奇葩說》中最新一期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個坑?」,在正反方的各位辯手陳述完自己的觀點後,輪到了各位導師,看一看在各自領域都是能者的導師們是怎麼想的。高曉松老師先拿自然界中的動物開講,在自然界中,能力最低的動物像螞蟻、蜜蜂最忙活,而像獅子、老虎等能力頂層的動物則最輕鬆。
  • 能者多勞,你確定你不是在坑我?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職場上有哪些常見的坑?」高贊答案是:能者多勞。深表認同。你為什麼總有幹不完的活兒?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
  • 能者多勞這句話是在坑我嗎?
    你心裡是不是開始嘀咕了,他們是不是當我傻子?當我無償勞動力了?給我一個高帽帶,然後讓我幫他們做事情?他們是不是在坑我呀?其實沒有誰坑了你,是你自己坑了自己。同事喊你幫忙的時候,你完全可以說不,或者委婉的告訴他你自己有事,沒辦法幫忙。是你自己太過貪心又想贏得同事的信任讓同事更加欣賞你認可你,但是又想不勞而獲心裡一萬個不願意幫同事做這些差事。那什麼才是叫做真正的坑呢?
  • 「能者多勞」你願意嗎?聽聽《奇葩說》選手怎麼說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中的辯題是「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此也曾煩惱過,今天跟著正反方的辯手看一看到底該怎麼辦。正方一辯的野紅梅從「能者」倆字方面入手,拿薛教授舉例,薛教授是一個能者,但他沒有必要把另外幾位主持人的事都幹了啊,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應該各司其職。不要別人誇你一句你有能,你就暗自得意,打腫臉充胖子,自己什麼樣子自己心裡沒數嗎?很多人都是礙於這個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導致了自己多勞。事有分工,能者勞其所能。
  • 職場人如何暢飲「能者多勞」這碗毒雞湯
    於是,頭頂「能者多勞」的光環、承擔「超出預期」的工作,沉醉在上司和周圍同事的聲聲讚賞中,仿佛自己腳踏七彩祥雲將要成就一番事業。然而,在一遍又一遍的鼓勵與勵志中,突然醒過神兒來,真刀實戰的職場好像不是那麼回事,「能者多勞」似乎是個坑,還是一個騙著自己不斷往下跳的坑。
  • 《奇葩說》能者多勞是上帝的眷顧,若是個坑我寧願跳進去再爬上來
    今天容大教育IT培訓小編為大家分享點不一樣的內容,由《奇葩說》能者多勞這一期發出感慨:能者多勞是上帝的眷顧,若是個坑我寧願跳進去再爬上來首先給大家分享幾個看奇葩說的好處:1. 可以在一周中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陪家人看看電視。2. 在奇葩說中能夠學到很多,可以讓你見識到「牛逼的人比你更努力」。3.
  • 如果只想索取不想付出,那能者多勞就是一個坑
    第22期的奇葩說討論的辯題便是:「能者多勞,到底是不是一個坑?」作為《奇葩說》的新觀眾,之前對這檔節目早有耳聞,偶爾也會在微博上翻到一些辯手的片斷,真正一期不拉的開始追這檔節目是在今年,《奇葩說》第五季。
  • 能者多勞
    職場上,拖垮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工作,而是「低能領導」和「不懂拒絕」。凡事都「好好好」、「是是是」的討好型人格,只會讓自己生活中憋屈,工作中窩囊,從而一事無成。只講「能者多勞」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通常應該是「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但也有不少情況,特別是跨越了普通員工這一層級,到達一定的管理崗位和領導崗位時,「能者多勞」就會變得比較常見。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解釋了人的需求多樣性和人的需求層次性等特點和規律。人的成長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人的需求層次的轉移,從滿足物質需求到社交需求、自我價值需求等不同層次。
  • 在單位裡,「能者多勞」有多層含義
    每天最後一個離開單位,連門衛大叔都嫌棄耽誤他關門,別人一周工作五天,他是工作七天還忙不過來。於是,很多人都對小鄒說「能者多勞」嘛!故事一:那天,已是晚上7點多了,小鄒又在辦公室忙了兩個多小時才下班。天天這麼忙,真是能者多勞啊!」小鄒還沒來得及回應,小陳就一陣風似地飄走了。留著小鄒原地鬱悶。都是差不多同時間來單位的同齡人,為什麼別人工作之餘就是生活?而我工作總也做不完。小陳哪是真心稱讚小鄒啊,就是在調侃他,把工作當全部,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傻不傻!小鄒也沒多說什麼,笑笑就走了。
  • 「能者多勞」合理嗎?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能者多勞,到底合理嗎?「能者多勞」為何出現?「能者多勞」這一管理行為的出現是「能者」個體、管理者、組織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導致的客觀結果。從個人層面來說,「能者多勞」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能者多勞」,主要是說能力強的人應該多幹,這意味著能力強弱是組織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標準。
  • 「能者多勞」是坑嗎?
    「能者多勞是坑嗎?」這是最新一期《奇葩說》的辯題,各位辯手從不同的角度對這個辯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雙方各執一詞,理由都非常的充分,但小編認為,「能者多勞」是不是坑,要從實際的發生情境中去辨別。當我們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的是,我們是不是能者,是不是自己領域的專家,而不是去想這是不是別人甩給我的一個坑。
  • 「能者多勞」的下場,究竟是什麼?
    從短期來看,能者多勞,往往要吃點虧。做了很多事,未必得到對等的回報。因為你做得多,在職場上你拔了尖兒,就會引起別人的記恨和嫉妒。當然,如果「度」把握得不好,「過勞死」的概率也會大一些。從長遠來看,能者多勞,並持之以恆的絕對是贏家。
  • 能者多勞,是垃圾公司最無恥的騙局!
    在職場上,最常聽到,最讓人厭煩的一句話就是「能者多勞嘛!」。「XX做的PPT太醜,你重新做一份,明晚之前我要看到新版,加油,能者多勞嘛!」「XX請假,你替他做一下這個表,能者多勞嘛!」「方案不行,今天下班前再拿一版出來,能者多勞嘛!」「幫我寫下報表好吧,你做的比我好,這個對你來說是小事啦,能者多勞嘛!」
  • 《奇葩說》告訴你在職場中「能者多勞」是坑你的
    ,她在裡面提的一個觀點讓小編也一直在深思,問句:你說今天我們在這個時代變了,其實已經有了分工,不存在閉關鎖國了,是不是就不存在所謂的能者多勞,也不存在坑了呢?詹清雲的回答:不是,只要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工,依然是以能,而不是以人或人的需求,人的成長,人的幸福為出發點,他就依然是在坑。
  • 職場中有一句話是能者多勞,你怎麼看
    職場中的能者多勞只是一句話,含義太多了要會懂得分清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的,如果是領導老闆安排的工作,也要清楚是不是自己本質工作,如果是同事要求幫忙的工作,這樣的好人好事最好少做或者不做職場中有太多的潛規則,能者多勞,多勞多得:這當然可以接受的。
  • 能者多勞,是我聽過最無恥的讚美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有哪些常見的道德綁架?」我想應該就是能者多勞吧。有人說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也有人說有天塌下來總會有能者頂起來,可又有誰問過:能者願不願意犧牲自己,做眾人眼中的頂梁柱?能者多勞這句話,看似是對能者的讚美,可本質上卻是脅迫能者多勞多付出的道德綁架,甚至能者多勞,已經成為有些人眼中的理所當然。
  • 讓人慪氣的「能者多勞」
    ——《莊子·列禦寇》莊子他老人家最初創造的「能者多勞」,其實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能幹的人做的事就多,勞累也多。
  • 別傻了,能者多勞是天大的謊話,老闆就是在壓榨你的剩餘價值
    能者多勞,是很多領導布置任務時的常用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能者多勞卻是職場道德綁架,備受大家吐槽。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只談能者多勞、不談多勞多得的企業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壓榨員工的剩餘價值。朋友小張在一個廣告公司工作,由於能力出眾,工作效率高,頻頻被領導布置一些雜七雜八的工作,領導美名其曰:能者多勞,這是在給你機會,你應該感到幸運。一開始,小張覺得領導是在誇自己,認可自己的工作能力,就笑嘻嘻接受了領導分配的所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