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否是「無用之學」?

2020-08-28 百利天下理工職業規劃

前幾日,備受關注的貴州安順公交車墜湖原因已經水落石出,系司機蓄意報復社會,導致20餘人喪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在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心理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我國心理學曾經一度不被重視,原因有三:

一、我國心理學還在初級階段,集體潛意識還沒有到達關注內心的程度

二、我國整體心理學水平和發達國家有差距,需要時間才能追上。歐美的心理學已經形成一種體系了。

三、心理學行業目前本身水平不夠,服務滿意率低,需要時間和專業人員的多年耕耘。


儘管如此,這不能湮滅心理學的重要價值:

一、認識內外世界學習心理學,可以加深人們對自身的了解。

通過學習心理學,你可以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做出某些行為,這些行為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活動,以及自己的個性、脾氣等特徵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例如,學習了遺忘規律,你就可以知道自己以往的背單詞方法存在哪些不足;了解了感覺的適應性,就可以解釋為什麼&34;了。同樣,你也可以把自己學到的心理活動規律運用到人際交往中,通過他人的行為推斷其內,在的心理活動,從而實現對外部世界的更準確地認知。例如,作為教師,如果你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以及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條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了。

二、調整和控制行為

心理學除有助於對心理現象和行為做出描述性解釋外,它還向我們指出了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變化的規律。人的心理特徵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們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對自身和他人的行為進行預測和調整,也可以通過改變內在外在的因素實現對行為的調控。也就是說,可以儘量消除不利因素,創設有利情境,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積極行為。

例如,當我們發現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和習慣時,就可以運用心理活動規律,找到誘發這些行為的內外因素,積極地創造條件改變這些因素的影響,實現自身行為的改造。再如,獎勵和懲罰就是利用條件反射的原理,在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和改造兒童的不良行為與習慣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應用在實際工作上

心理學分為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兩大部分,理論心理學的知識大部分是以間接方式指導著我們的各項工作的,而應用研究的各個分支在實際工作中則可以直接起作用。

教師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學的規律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或者利用心理測量學的知識設計更合理的考試試卷等;商場的工作人員利用消費和廣告心理學的知識重新設計櫥窗、陳設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顧客,如街上流行的&34;就是一個應用實例,再如經理利用組織與管理心理學的知識激勵員工、鼓舞士氣等等。


說了這麼多,心理學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呢?

心理學在中國是一門新興學科,人們對這個專業了解得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就業範圍。不過,目前由於就讀人數相對較少,其就業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心理學專業在國外是非常熱門的學科,美國著名的常春藤大學,比如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均設有心理系,而且他們的心理學專業實力都非常強。例如史丹福大學的認知心理學、耶魯大學的實驗心理學、明尼蘇達大學的發展心理學都是數一數二。

選擇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建議讀研讀博,不讀的話就業大概率不會專業對口。深造的話一方面可以選擇出國,另一方面,可以選擇國內深造。我國共有22所高校擁有心理學博士點,這些博士點都為那些想要繼續深造的心理學碩士提供廣闊的舞臺。

相關焦點

  •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一):美育,就是做那些「無用之用」的事
    拜讀了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對於什麼是美感、美感的產生以及其衍生出來的「美育」獲得了一些新的認知。這是一部研究文藝理論的書籍,但所討論的問題基本屬於美學範疇。文藝創作本質上是美學創作。故而老先生認為也可以把它叫做《美學》。
  • 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鍾無用之情,終成無用之人
    世間人要做許多無用之事,比如琴棋書,愛與等待,高曉松如是說。是啊,一個人要做太多無用的事情。唯有機器人不會做無用功,它們永遠一絲不苟,永遠不會花費多餘的時間做無用之事。所以有的家長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機器人。
  •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鍾興萍:作為天主教徒基本每周會參加彌撒、平時的祈禱都被看成無用啊,但你知道這讓你接納更多以及面對事情時的一種力量源泉。這都是潤物細無聲的力量,無用之用在於長期的一種堅持,或許正是因為它既不速效又看不見,就被稱為了無用吧…… (張輝:信仰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
  • 碎片化閱讀是否真的無用?
    碎片化閱讀是否真正無用呢?首先得了解碎片化閱讀是什麼?個人認為碎片化閱讀就是顧名思義在碎片時間去學習碎片化內容。之前很多人批判過這種方式,認為這種閱讀方式無用,會導致人們無法思考。但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說天天都看書看報之類的。而碎片化閱讀的便捷性恰巧滿足了大眾的需求,個人認為無論哪種,只要你能從中學到知識,那它就是種好的閱讀方式,沒有絕對的孰優孰劣之分。
  • 不懂「無用」之用,難成大器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闢高下;中於機闢,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
  • 清華大學「哲學」專業:讓「無用之學」發光發熱!
    學生無不聞之色變,但又欲罷不能。由司馬亭老師和劉奮榮老師講授的《邏輯、語言與哲學》就是這樣一門「硬課」:哲學基礎導論課,4學分,從哲學和語言學的角度引入邏輯的基本概念,教授基本的證明方法,引導學生從跨學科的角度思考邏輯問題。今天你講「邏輯」了嗎?
  • 哲學是無用之學?讓我們來看看莊子和亞里斯多德是怎麼說的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哲學是無用之學」。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益的時代,哲學究竟能幹什麼呢?或者說,這門學問本身的用途是什麼呢?哲學之人常常自我安慰說「哲學雖無用」,但「無用視為大用」。關於無用的觀點甚至可以追溯到莊子。有一次,惠施對莊子說:「你看這棵樹,盤根錯節、碩大無比,沒用!」莊子回答說:「怎麼沒用?你如果把它放在荒野之中,能夠為長途跋涉的旅人提供一塊歇腳的陰涼,你怎麼能說他沒用呢?」
  • 20考研之教育心理學概述
    教育心理學聽起來很懸乎?不知道是教育學還是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也屬於意識的範疇。教育心理學的定義是教育教學情境中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 無用之用 方為大用 李雙林
    作者:李雙林案例:尊敬的李老師您好,在我眼裡您就是活脫脫的大善之士。我現在真是處在人生很迷茫的路口想尋求指點,同時向您請教一些八字知識,自己學的時間不長,很淺雜。丁為七殺,透年幹之上,又司令旺相,故丁會亂了丙火正官,官殺混雜之人,往往事業比較多變,用心不定,工作上也不太穩定,而且會多職業。官殺混雜,多為三教九流之人,研究哲學也為偏門,以後如果從事與之相關的工作,對你來講也非常有利。
  • 學心理學的都是心理有病的?
    據說這是「學心理學的」被問的排名第一的問題。學心理學的都是有心理疾病的,那不學心理學的就是沒有心理疾病的嗎?答案是肯定是否定的。「你是不是有病啊?沒病你學什麼心理學?」這話怎麼聽都是「有病的才學心理學」。那麼究竟是不是有病的才學心理學,不學的就是沒病的呢?
  • 從英語無用開始談,為什麼在學校裡學這麼多「無用」的東西
    幾天前,花千芳在微博發布了兩條消息,大意就是學英語對中國的大部分人來說是無用的,不值得要求全民學英語,由此引發了大量網友討論,更引發王思聰與花千芳的隔空互懟。他們的互懟我不發表意見,但想想自己,卻發現自己在學校十幾年的時間,真的都學了一些「無用」的東西。
  • 那些無用的知識,我們學它幹嘛
    孔子云:「學而不已,闔棺而止」。我們從出生後就帶著好奇心在觀察這個世界,從模仿到學習到自己探索,「學習」這個詞彙貫徹一生。人類學習的東西很雜,人們常說「術業有專攻」。雖說會經常和我們抱怨國內的心理學現狀,但也總樂此不疲的給身邊人普及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應用。小乙大學時讀的天文物理,在一家教育機構做一名物理老師,講解一些初中或者高中物理,經常詬病現在教育方式。
  • 你要做一個無用之人
    報大學的時候,不優先考慮愛好,而是先考慮這門專業學出來有什麼用。裝修新家,不首要考慮好不好看,而是先衡量擺設有沒有用。許多事情,乍一看去,似乎確實沒什麼用。但其實,無用之用,才是大用。我勸你做個無用之人我有個親戚,今年也是過了花甲之年了,老人家一輩子經商,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與人脈。在當地也算是一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是為人謙虛,從不熱衷於在酒局飯桌上炫耀自己。
  • 讀書的無用之用|老戚外傳
    讀書的有用分兩種:一種是實用只用,另一種是無用之用。為了做一個設計師,讀了很多設計類的書,並且邊讀邊實踐,書讀完了,自己設計的能力也提高了,籍此可以找一份工作養家餬口。就這種讀書來說,是有用的,這種用稱為實用。這就像戚相元在大學裡讀的那些書,物理的,數學的,大氣科學的,等等,是為了做好天氣預報這份工作,這些東西很實用,現在依然在用。
  • 《心理學導論》1:從目錄開始聊起,心理學是學什麼的(上)
    從今天開始,我想跟大家一起聊聊《心理學導論》這本書,不需要知道是哪個版本的,因為每一本都很厚很大份,每一本都有其出色之處。
  • 樓宇烈:無用之用為大用
    儒家強調學習是為己之學,就是要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修養。儒家並沒有把學習看成是純粹的知識積累,而是把它看作是提升自己智慧的工具。因此,儒家強調在學習中體悟。體悟是儒家非常重要的學習和思維方法。「體悟」一詞中的「體」本身就包括實踐之義,即身體力行。
  • 「學心理學有什麼用?」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我曾經有過一種被稱為「用心告訴真相」的無用技能,這引起了無數麻煩。我表弟剛當老師畢業時,我要求我聽她的課並給我一些建議。我保證會認真聽講並提出最有建設性的意見。因此,從髮型到著裝,從說話速度到表達,從課程內容到提問……總共提到了十幾個項目。當我一直在講話時,我從未見過我堂兄越來越醜陋的面孔。直到我堂兄尷尬地打斷我說:姐姐,你這樣說讓我感到非常受傷。
  • 英語「無用論」為什麼不脛而走?學英語真的沒有用嗎?
    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學習英語的目的:我們為什麼要學英語呢? 是為了能使用英語進行跨國界、跨文化交流,是為了能輕鬆通過英語閱讀汲取人類人文、歷史、文化等豐富成果和養分。
  • 林國良:榮格心理學與佛教唯識學思想之異同
    在《心理學與宗教》的講演中,榮格指出:「但實際上心理究竟是什麼呢?唯物主義的偏見把它說成純粹是大腦中有機過程的副現象或副產物,任何心理的困擾也就一定是由於器官的、生理的失調。這些失調之所以沒被我們發現僅僅是因為我們目前的診斷方法還不充分。心理和大腦之間無可否認的聯繫確實增加了這種說法的分量,但並不足以使之成為不可動搖的真理。
  • 學點心理學:健康心理學
    導讀健康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致力於研究人們怎樣保持健康、患病的原因以及生病後的反應。健康是指身體和精神上的一種穩定、充滿活力的一般狀態。它不是簡單的不生病或不受傷,而是關注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否協調運轉良好。我們將從描述這一領域的基本哲學是如何從傳統的西方醫學模式中分離出來的,以此來開始討論我們的健康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