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享丨如何減少生活中的煩惱?

2020-10-16 愛心理的哆啦A鷺


你在生活中有煩惱嗎?

我有,而且還不少。直到我昨天看到了這樣一句話:

「你的大多數煩惱,都是自找的。"

什麼?怎麼可能?

你是不是也和我剛聽到時候一樣,心裡有很多問號?

這個觀點是法國著名精神分析學家米歇爾.勒朱瓦納在他的《落差》這本書裡提到的關鍵概念之一。

他在書中指出:

「人之所以會失落、憂鬱、迷茫、恐懼等,很大程度來自於'假煩惱'。」

我個人的理解差不多就是:「沒事找事,一個人在腦袋中導演一場大戲」。

這點在我們女生的生活裡會更常見,比如老公今天回家晚了,但沒有發微信提前說一聲。

就在這幾個小時裡,我們也許就已經設想了很多種可能了。

他是不是有什麼事瞞著我?


他是不是不愛我了?


他是不是不想要這個家了?


他真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我在家這麼辛苦,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我當初怎麼會瞎了眼找到他?

越想越鬱悶,越想越生氣,但最終可能的結果,也許就是領導臨時開會或者客戶臨時有應酬,他沒顧上跟你提前報備而已。

產生這樣的想像,多半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心缺乏安全感。

當然也會有很多人不會被家庭中的瑣事所困擾,但卻經常在職場上,在人際關係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假煩惱」。

比如在向領導匯報工作的過程中,領導打斷了你的話,覺得你的方案還不完善。

這個時候我們很多人可能就會想:

領導一定是生氣了,領導會不會覺得我工作能力不行?

完了完了我又被批評了,當著這麼多同事的面多丟人呀,大家會不會都在背後嘲笑我?

其實領導只是想要一個更加完美的方案而已,而其他同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真的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嘲笑別人。

即使有,領導和同事的嘲笑,可能也遠遠不及你自己對自己的否定和懷疑讓你更痛苦。

很多時候事情過後就會發現,我們想像的困難情景,99%都不會發生。但卻真實地讓我們陷在內耗和糾結痛苦中。

所以下次再當我們有煩惱時,我們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

這個煩惱是真實的客觀存在的?

還是我頭腦中主觀想像出來的?

如果是真煩惱,我們這樣問一下,就會把自己往解決問題的方向上引領,當問題解決,真煩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是假煩惱,我們會發現這時,大腦是被各種情緒佔據的,我們也可以看看此時有什麼情緒,需要自己如何安撫一下自己?

當我們的情緒被看到,被安撫,理智就會回來,問題可能也就沒想像中那麼困難了。

總結一下就是:

  • 首先我們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給自動運轉的大腦導演喊個停。
  • 其次我們可以嘗試激活理性腦,改變思維慣性,慢慢打破舊的限制性思維,創造出更真實、更高效的新思維。

我是愛心理的哆啦A鷺,遇見魔法微心理認證導師,學習心理學5年。

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實踐,期待把深奧的心理學變成能讓生活更好的小技巧,讓生活更快樂,更輕鬆。

歡迎常來坐坐,一起聊聊。

相關焦點

  • 在生活中如何應用心理學
    抽象的心理學很難應用到規則的生活裡,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是因為張沒有去實踐。所以說心理學想要真的有用,你真的也需要進行大量的演習。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也是我自己親身身體力行的,第一個原則叫做關注健康與發展,第二個原則呢叫做每周改變一件事,第三個原則就是關注行為與感受,
  • 用「勇氣心理學」斬斷「格爾迪奧斯繩結」,幫你減少80%人際煩惱
    但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喪失了自己的勇氣。在我們生活中有80%的煩惱來自於人際關係,而讓你陷入煩惱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喪失了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勇氣。微博上有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做事總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害怕說錯話做錯事被別人嘲笑或是討厭。
  • 如何把心理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分享三個實用案例
    你家裡有孩子大學選擇了心理學專業嗎?如果你家小孩想學心理學專業,你會支持他嗎?其實,心理學是20世紀中後期才正式確立的一門學科,簡單來說,這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當然,由於現代心理學屬於科學,而科學的基本特徵是「可被證偽性」,所以,大學裡的心理學屬於「理科」,也是需要做大量實驗的。
  •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壞事件
    自20世紀中期開始,心理學對諸如抑鬱、種族歧視、非理性、逆境中成長等內容研究深入,但是對於力量、美德,以及如何獲得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卻鮮有進言。對於此種現象,有人形象的將心理學的功能比作從-8分到0分,卻不能讓人從0走到8分。心理韌性最初提出時,人們視其為例外的、不可思議的,有意無意拒絕接受。
  • 如何調節生活中的煩惱
    生活中你的內內心苦惱,讓你變的那麼低落,你要做的是你堅強起來,每一個苦惱的背後都是你成長的經歷。1.當你第一次,面對別人的白眼,不要太傷心,如果你每每這樣,如此以來你的傷心會更多,而你要學會的是擺明你心態你自我的修養。
  • 心理學與生活:如何將心理學,靈活運用到生活中?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有關行為,和心理過程的科學,它是建立在依據科學方法收集證據研究之上的。我們從電視媒體上接觸了很多的偽心理學,導致不少人對心理學抱有一定的成見。事實上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我們的行為。
  • 子馨悠伴:生活中的煩惱都來自於別人嗎?
    講師:高子馨你以為生活中的煩惱都來自於別人嗎?
  • 林輝煌丨鄉鎮書記的煩惱
    然而,對於中西部普通鄉鎮的一把手來說,國家的重視和資源的下沉並沒有減少他們的煩惱,如何實現鄉鎮的良性發展和有效治理,始終是一道難解的題。1 吃飯財政 多年以後,當書記坐在曾經的博士同學身邊,觥籌交錯之間也許會感慨,如果再給一次選擇,自己是否還會跟當初一樣,下定決心到基層從政。
  • 為什麼說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勇氣心理學教你妥善處理
    他為此感到很煩惱,對人生感到無望。類似他這樣看待自己的人也許不少吧,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覺得生活乏味,不但別人討厭自己,連自己也討厭這個熊樣的自己。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怎麼辦?有人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確實,越來越多的人對心理學感興趣,遇到困境也願意求助於心理學書籍。
  • 塔西佗陷阱丨心理學怪談
    是的,塔西佗陷阱的問題,首先是一個心理學問題。要理解這個問題,先要理解信息溝通過程中的一個定律,叫做:不溝通是不可能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是不可能拒絕溝通的。你無論做任何反應,肯定或否定的反應,甚至不做反應,都在發出信息。
  • 講座預告丨學姐帶你走進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想要了解這所美國大學學習生活的家長和學生3. 對美國大學學習和生活希望有所了解的家長和學生4. 拿著一封封offer選擇困難的朋友們!!!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019屆畢業,數學經濟學和心理學雙專高中就讀於紹興市第一中學;本科現就讀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大二, double數學經濟和心理學雙專業。
  • 《生活中的心理學》:一本讓你在生活中廣泛受益的心理百科全書
    近日,由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及暢銷書作家克裡斯託夫·安德烈主編的《生活中的心理學》一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生活中的心理學》是一本內容翔實的心理百科,包含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從情緒管理到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從如何經營長久的愛情到婚姻,到如何教育不同成長時期的孩子,如何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中年危機、老年危機、創傷性事件……如何解決各種心理困境,如抑鬱症、恐懼症、強迫症、焦慮症、精神分裂、酗酒、菸癮……這些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我們用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去解決。
  • 生活中那些好用的心理學知識,分享給你
    有的時候心理學總是被傳言的神乎其神,至於那些傳言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也許學好心理學真的有這麼大的作用,也許沒有。不管怎麼樣,這都是我們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但是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運用一些簡單的心理學,來讓我們的生活相對成功順利一些。
  • 心理學:「性恥」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社會生活的很多場景中,緊張情緒都會影響我們。 例如,當你面對一個你從未經歷過的場景,或者當你在公共場合展示自己時,你會感到緊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他們面對沒有經驗的事件和他們從未見過的陌生人時,他們會感到緊張。。 面對異性時會產生緊張,這種感覺更像是害羞。 害羞常伴有外在表現,如頻繁的小動作,不自主的眼動等。
  • 阿德勒: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生活中,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從表面上看,這些煩惱是關於金錢、家庭和個人發展等,但實際上,這些煩惱的背後是我們所選擇的生活哲學。《被討厭的勇氣》一書,通過青年和哲人對話的方式,從生活哲學的角度,講述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
  • 生活中很有用的心理學小知識
    心理學是一門非常貼近生活的學科, 比如:高三奮戰時,給自己的「積極心理暗示」談戀愛時,和男女朋友的長期相處上大學後,和寢室室友的溝通方式……我們在生活中,總會用到一些心理學小技巧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專業的心理學小知識。
  • 日本心理學大師助你發現」生活智慧「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近日,一套由日本心理學大師寫作的心理學經典暢銷作品——「生活智慧書系(三冊)」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據該書編輯介紹,「生活智慧書系」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蜻蜓心理」品牌醞釀已久的心理學系列讀物,該系列精選日本心理學大師的經典作品,聚焦於人們生活中的煩惱和情緒,每本書圍繞一個主題,由心理學大師給出睿智、科學的分析和解答,引導讀者給心靈鬆綁,消除煩惱,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 家庭心理百科:像查字典一樣解決家庭生活中的煩惱
    從心理學學家到心理學博士,從著名大學心理學的教授到精神科的醫生,這本書的作者包含了心理學家、教授、醫生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由12位專業領域的專家、醫生合作完成。我們不但能找到產後抑鬱的成因(分娩前後激素對產婦的影響,以及生產後孩子以及家庭給產婦帶來的影響)和家庭成員應該如何應對。
  • 心理學與生活(一)|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01 實 驗 研 究種族歧視實驗心理學家(主試):肯尼斯·克拉克研究對象(被試):黑人幼兒實驗過程:得出結論:這些兒童和其他在他們所生活的社會中從屬於明顯劣等地位的人一樣,在其人格發展過程中的確受到了傷害;他們個性中不穩定性是明顯的。
  • 熱門課程導讀之管理心理學:洞悉人性,提升管理績效 --基於引導技術的問題分析與解決
    然而,隨著富士康事件之後,管理者開始更多關注員工的心理成長,並著眼於更好的提升員工的心理資本,最終實現管理成效;「科學管理」模式逐步轉向「人性管理」模式,管理中的心理要素也越來越被重視。員工的態度、人格模式、動機、情緒等非技能性要素得以關注,以期更好提升管理水平。團隊建設、溝通能力、領導風格等,組織文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工作壓力等議題,都成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