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丨心理學怪談

2021-03-02 李松蔚

塔西佗陷阱是最近流行起來的一個新名詞。

在英文世界裡並沒有對應的說法,

是通過中國學者的傳播,在中國開始廣為人知。

根據人民網的解釋,這個陷阱指的是:

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予負面評價,都會被認為說假話、做壞事……從而引發一系列信任危機和社會群體性突發事件。

想一想,的確很可怕。

要擺脫這個陷阱,不能只靠政策單方面努力。

從大眾心理的角度,我想補充一些建議。

是的,塔西佗陷阱的問題,

首先是一個心理學問題。

要理解這個問題,先要理解信息溝通過程中的一個定律,叫做:

不溝通是不可能的。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你是不可能拒絕溝通的。你無論做任何反應,肯定或否定的反應,甚至不做反應,都在發出信息。

你不想發出信息,但對方是會解讀的。

對於同一個事件,同樣的說法,來自同樣的信源,人們總是可以做出多樣化的解釋。

我認為你做了壞事,你說你沒做。

我可以解釋為:你在說謊。

你說你真的沒做。

我可以解釋為:你說謊說得跟真的一樣。

你拿出了一些證據。

我可以解釋為:你偽造了證據。

你說行吧,那咱就不說了。

我說,你看你看,你心虛了。

你不但做了壞事,你還撒這麼多的謊,

你簡直沒救了。

說它是陷阱,它確實也是無解的。

就算你什麼都不說,也仍然在發出信息。

「你看你看!他不回答這個問題!」

你轉身把所有的貼子都404了。

「你看你看!他不回答這個問題,還刪帖!」

你把帶頭說話的人揍了一頓。

「你看你看!他惱羞成怒!」

你把所有人的嘴都用膠條封上。

「唔唔唔唔……唔唔,唔唔唔!」

如果再遇到小概率的事件,例如硬碟壞掉,

簡直就更難讓人信服了。

如何擺脫這樣的陷阱,重建信任呢?

作為一個常年教人溝通,分析溝通潛臺詞的人,我提供幾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第一,永遠不要想著迴避溝通

前面說了,不溝通是不可能的。

你做什麼反應,做不做反應,都在溝通。

一切迴避溝通的行為,都只不過是把無窮無盡的,進行負面解讀的機會,分發給了公眾。

刪帖,封號,這些動作不是在消除信息,

反倒是在高亮信息。

無異於舉著一個擴音器,在人群中高喊:

「不要看我這裡!千萬不要看!!」

結果大家的目光呼啦啦全都轉過來……

你看吧,出這種餿主意的,往往都是內奸。


第二,把非言語溝通轉化為言語溝通

如果有一些事情還不知道,

就用語言說出來:這件事我還不知道。

而不是選擇「沉默」。

因為沉默,具有太多的可能性了

可能是我不知道,也可能是我知道但是不願意說,也可能是不方便說,不能說,不準說……

它的意義可以是無窮無盡的。

而你明確地表達:「我不知道」,

雖然也可能被各種猜測和誤讀,

但至少有一句話放在這裡。

它的可信度,日後是可以得到驗證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知道什麼但是不方便說,

你也可以說:現在還不方便透露,為什麼不方便,理由是什麼,大概什麼時候會告訴大家

這也遠遠地好過默不作聲,

或者默默刪帖。

第三,對過程信息給予陳述

溝通中有一種信息,叫做過程信息,

這種信息對於重建信任來說,特別關鍵。

比如「現在還不方便透露,之後會告訴大家」,

這就是一個過程信息。

雖然它不能直接提供大家想知道的內容,但它描述了發言者在這個過程中,處於什麼位置

我關心的那些話題,他跟我一樣,也不知道真相,但事情還在進展,他正在努力弄明白真相……

這樣會讓受眾的感覺好很多。

比如說監控壞了,為什麼壞了?

我們目前已經確定了一個庫管員的嫌疑,還有沒有更多的背景,這一點還有待追查。

或者家長改口了,說法跟前面的說法不一致,

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是真相?我們還在調查。


第四,客觀陳述,不做先入為主的判斷

注意我前一句話的用詞,家長「改口」了。

而目前的公告是:

某家長「承認」系其編造。

直接使用「承認」這個詞,是不利於建立信任的。

因為這個詞在無形當中,已經下了一個判斷:

家長現在的那種說法,才是真的。

問題是憑什麼?前後兩種說法矛盾,憑什麼後面的說法就對?

這是一個判斷,這個判斷是怎麼得出來的?

如果把這個說法換一下,變成:

某家長改口稱,前述言論系其編造。結合其它旁證,我們判斷後面的供述更接近事實。

我想,這種說法會更容易顯示出誠意。

你可能已經看出來了:

對於這次的公告,我是願意相信的。

所以本文的前提是:你說的是真話,大家不信

於是我教你,怎麼讓大家相信你說的是真話。

但如果你說的是假話,怎麼讓人相信呢?

——真要是那樣,就別拿塔西佗陷阱說事了。

往期回顧:

一次溝通的大型車禍現場丨心理學怪談

油膩是一種關係丨心理學怪談

都這個點了,為什麼你還不睡丨心理學怪談

人為什麼會怕蛇丨心理學怪談

循環的因果丨心理學怪談

照例,這只是一個廣告:

一曲忠誠的讚歌

相關焦點

  • 「悟習原聲」,遠離「塔西佗陷阱」
    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表示:「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了一個理論,說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們當然沒有走到這一步,但存在的問題也不謂不嚴重,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 每個人都要遠離「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是誰?塔西佗陷阱又是怎麼回事?塔西佗在評價這位羅馬皇帝的這種做法時說:「不過外界對這兩次的處決的反應很不好,而且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這就是著名的「塔西佗陷阱」。
  • 紅黃藍事件:到底是「烏合之眾」,還是「塔西佗陷阱」?
    而11月19日流傳最廣的微信文章,題為《技術貼截圖保存丨幼兒園視頻監控在區教委處應有日誌和備份》(十萬+,19547贊),明確對警方的說法表示了疑問,告訴人們就算硬碟壞了,還有可以看備份錄像的地方,將了警方一軍。到目前為止,朝陽教委並未作出回應。而相信警方、斥責造謠者的聲音同樣大量存在。
  • 洪博尼:警惕塔西佗陷阱,更需警惕背後不能體現的
    於是乎,有個名詞成為了新的關注點——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源於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指的是當政府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 【學習】三個「陷阱定律」:塔西佗、修昔底德、中等收入
    石頭記: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及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使用這三個「陷阱定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當前中國社會很多現象
  • 期待中國慈善早日走出「塔西佗陷阱」
    政治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塔西佗陷阱」,意思是說,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中國慈善所面臨的困境,正是「塔西佗陷阱」的具體體現。人們對中國式慈善缺乏信任,主要是由於慈善組織運行管理透明度不高、相應慈善信息缺乏公開性。
  • 中國教育的「塔西佗陷阱」:表現、原因及應對策略
    中國教育的「塔西佗陷阱」:表現、原因及應對策略 2016年09月26日 15:26 來源:《現代大學教育》 作者:師玉生 林榮日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教育中總是存在著政府制定的一些教育規劃與綱要的目標常常無法達到
  • 中國要以切實改革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
    過去兩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研究「改革方法論與改革推進方式」時曾經提出:改革千萬不要陷入「塔西佗陷阱」!所謂「塔西佗陷阱」是指,政府一旦失去了公信力以後,無論你是在說真話還是在說假話,公眾都會認為你是在說假話;無論你是在做好事還是在做壞事,公眾都會認為你是在做壞事。
  • |警惕親情的塔西佗陷阱
    父母在告訴孩子要充分信任父母的同時,卻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來回應孩子們的信任,久而久之就陷入了親情的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他在所著的《塔西佗歷史》裡評價一位羅馬皇帝時說:「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
  • 韋其江:「臨時工現象」與「塔西佗陷阱」
    說到這,不禁讓人聯想到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即「當一個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類似於民間諺語「狼來了」的故事。倘若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動輒以「臨時工」為由來愚弄公眾,用自認為很「高明」的手段來戲弄公眾,就會使本就稀缺的公信力資源被慢慢吞噬掉,陷入難以自拔的「塔西佗陷阱」中。
  • 《瞭望》新聞周刊評論員:力避「塔西佗陷阱」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了一個理論,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們當然沒有落到這一步,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可謂不嚴重。 我們有些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幹部」,想當然決策,隨意施政,朝令夕改。被群眾譏為「剛剛學會了,又說不對了;剛說不變了,又下文件了」。
  • 拿什麼拯救,尚未逃脫「塔西佗陷阱」的國產嬰幼兒奶粉?
    一、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尚未逃脫「塔西佗陷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此,購買國產奶粉的中國家長深有體會。2018年,距離2008年國產奶粉汙染事故已過去10年,但國內消費者依然心有餘悸。但消費者似乎陷入了「塔西佗陷阱」,為國產奶粉品牌買單的意願依然不高,以高端產品為主的進口奶粉在一二線市場佔比仍然高達80%。所謂塔西佗陷阱,來自《塔西佗歷史》,是塔西佗評價意味羅馬皇帝時所說的話「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所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之後,被描述為失去公信力的社會現象。
  • 中國青年報:紅會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
    顯然,紅會以及與之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紅監會,已經陷入了「塔西佗陷阱」——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對此,相信紅會方面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信任就像一張弄皺的紙,即便撫平,也會留下皺痕。經歷了郭美美事件、善款發黴、萬元餐費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之後,公眾對於紅會的不信任已經積重難返,絕非一兩次行動就能挽回的。
  • 彭國華:四種思潮背後是「四個陷阱」
    彭國華:四種思潮背後是「四個陷阱」 2017年04月28日 15: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彭國華 字號 內容摘要:當前,無論在網絡虛擬空間還是在現實世界,
  • 圖解:習近平提過的三個「陷阱定律」都是啥?
    【學習路上按】「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據公開報導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重要論述中曾經談到過這三個「陷阱定律」,並對這些「陷阱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塔西佗陷阱—— 「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著名的政治學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通俗地講,就是指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 漲姿勢 | 智庫牛人經常提到的10大著名「陷阱」
    塔西佗離我們很遠,即使穿越時空抵達古羅馬,也未必得見。塔西佗離我們很近,那句警言流傳1900多年,成色不減,猶在耳畔:「一個執政者,一旦不受歡迎,他做的事不論好壞,都會招致同樣的不滿。」「塔西佗陷阱」,正是得名於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這句名言。這一概念最初來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歷史》。
  • 有時人們會陷入「塔西佗陷阱」和曼德拉效應的泥潭
    有時人們是害怕說真話的,明明是假的數據,但是領導卻反覆的要做這些無意義的東西,這不是為了真正的調研真實情況,而只是為了填寫一些數據而已,或者說僅僅是完成任務,符合人們所認為的邏輯罷了,有時人們會陷入塔西佗陷阱和曼德拉效應的泥潭。為何一開始上級單位不直接做個基數表,讓下面的填寫微調呢?
  • 好聽·獨家丨《燒烤怪談》和你玩一局離奇遊戲
    《燒烤怪談》和你玩一局離奇遊戲一本書是五星好評還是不要再見?任性讀書,給ta好看,給你好聽。不不不,當然不是菜譜推薦啦~圖片來源網絡《燒烤怪談》官宣《燒烤怪談》是一部由蔡必貴 所著的怪異小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 日本怪談:無釐頭還是童心未泯
    展示分辨妖怪的方法,是各國怪談故事的一大萌點。而「照妖」而之後如何處置,便多少有文化性格的差異在了。日本畫家杉浦日向子的現代圖文怪談《百物語》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村民打著奇特的鼓音,為一隻狸貓化成的行腳僧辦喪事(該「僧」前一陣子被狗咬死了)。問他們怎麼知道是狸貓呢?答曰,僧人講法到高興處,人話就說得不整全了。
  • Showtime續訂《低俗怪談》第四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Showtime續訂《低俗怪談》第四季 2018-11-05 14:01 來源:Variety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