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其江:「臨時工現象」與「塔西佗陷阱」

2020-12-15 環球網

作為近年來曝光度頗高的詞彙之一,「臨時工」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學涵義。隨著《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和實施,「臨時工」之說逐漸退出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大舞臺,並被「勞務派遣人員」取而代之。但換湯不換藥,收效甚微,甚至有捲土重來之勢。在一定情況下,派遣人員無異於「臨時工」,一旦出事,用人單位便以各種「莫須有」的原因辭掉,因而被一些人戲稱為「長期臨時工」。

較之「正式工」,「臨時工」因其臨時性,可謂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無後顧之憂,對用人單位來說甚是方便。正因如此,「臨時工」被某些地方政府敏銳的政治嗅覺所捕獲,成為其逃避法律法規和社會責任的「替罪羊羔」。譬如,暴力執法、強制拆遷、貪贓枉法、特大火災、上班打牌、女警打人等等,不一而足,均可聲稱乃「臨時工」所為。如此反覆的「臨時性刺激」,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臨時工現象」。

雖有前車之鑑,但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不出事則已,一旦出事便迅速拋出「臨時工危害論」,企圖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並大肆聲稱「決不姑息,一查到底」,同「肇事臨時工」徹底劃清界限,以彰顯其「公平、公開、公正」的執法態度和行政理念。時至今日,「臨時工」依舊成為其屢試不爽的不二法門。

其實「臨時工現象」古已有之。滿清時期,縣衙衙役的編制有限,而龐雜的公務活動使其不得不臨聘外人,一來可減輕正規軍的工作量,二來一旦出事,往往可把責任推在「臨聘人員」身上,何樂而不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中可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作為泛政治化的產物,現如今「臨時工現象」充斥於各行各業,被對弈者玩弄於股掌之間,活脫脫地成為權力遊戲下的一枚棋子。

「臨時工現象」的頻頻出現,正潛移默化地成為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的一種「權力」共識。這不僅與社會公平正義相違背,其背後還可能藏著肆無忌憚的權力腐敗和暗箱操作。「臨時工現象」的存在,不但助長其僥倖心理,使真正的責任人免於責任追究和法律制裁,更助長了此等歪風邪氣的生長,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體思想格格不入,同倡導「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的公民思想相距甚遠。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說到這,不禁讓人聯想到著名的「塔西佗陷阱」,即「當一個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類似於民間諺語「狼來了」的故事。倘若某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動輒以「臨時工」為由來愚弄公眾,用自認為很「高明」的手段來戲弄公眾,就會使本就稀缺的公信力資源被慢慢吞噬掉,陷入難以自拔的「塔西佗陷阱」中。

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需要卸下一貫的「官本位」權力思想,從制度設計和權力優化上入手,將「權力關在籠子裡」,打破公權力壟斷,傾聽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聲音。

相關焦點

  • 「悟習原聲」,遠離「塔西佗陷阱」
    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表示:「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了一個理論,說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們當然沒有走到這一步,但存在的問題也不謂不嚴重,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 每個人都要遠離「塔西佗陷阱」
    現在,脫離群眾的現象在某些方面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更突出了。問題出在哪兒?不能不引起我們沉思!我看主要是一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了,對群眾的感情變化了,作風問題突出了。如果群眾觀點丟掉了,群眾立場站歪了,群眾路線走偏了,群眾眼裡就沒有你。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了一個理論,說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
  • 洪博尼:警惕塔西佗陷阱,更需警惕背後不能體現的
    於是乎,有個名詞成為了新的關注點——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源於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指的是當政府部門或某一組織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 【學習】三個「陷阱定律」:塔西佗、修昔底德、中等收入
    石頭記: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及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使用這三個「陷阱定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當前中國社會很多現象
  • 中國教育的「塔西佗陷阱」:表現、原因及應對策略
    中國教育的「塔西佗陷阱」:表現、原因及應對策略 2016年09月26日 15:26 來源:《現代大學教育》 作者:師玉生 林榮日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教育中總是存在著政府制定的一些教育規劃與綱要的目標常常無法達到
  • 期待中國慈善早日走出「塔西佗陷阱」
    這種現象值得反思。  政治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塔西佗陷阱」,意思是說,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中國慈善所面臨的困境,正是「塔西佗陷阱」的具體體現。人們對中國式慈善缺乏信任,主要是由於慈善組織運行管理透明度不高、相應慈善信息缺乏公開性。
  • |警惕親情的塔西佗陷阱
    父母在告訴孩子要充分信任父母的同時,卻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來回應孩子們的信任,久而久之就陷入了親情的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他在所著的《塔西佗歷史》裡評價一位羅馬皇帝時說:「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
  • 塔西佗陷阱丨心理學怪談
    塔西佗陷阱是最近流行起來的一個新名詞。在英文世界裡並沒有對應的說法,是通過中國學者的傳播,在中國開始廣為人知。
  • 中國要以切實改革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
    過去兩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研究「改革方法論與改革推進方式」時曾經提出:改革千萬不要陷入「塔西佗陷阱」!所謂「塔西佗陷阱」是指,政府一旦失去了公信力以後,無論你是在說真話還是在說假話,公眾都會認為你是在說假話;無論你是在做好事還是在做壞事,公眾都會認為你是在做壞事。
  • 《瞭望》新聞周刊評論員:力避「塔西佗陷阱」
    脫離群眾的現象存在不存在?脫離群眾的程度嚴不嚴重?在一部分黨員幹部中是嚴重的。問題出在哪兒?這些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思。 問題主要出在我們一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漠了,對群眾的感情變化了,作風問題突出了。如果群眾觀點丟掉了,群眾立場站歪了,群眾路線走偏了,群眾眼裡就沒有你。
  • 紅黃藍事件:到底是「烏合之眾」,還是「塔西佗陷阱」?
    知名作者「雷斯林」在《紅黃藍事件,可能到最後我們也等不到一個我們相信的結果》(十萬+,5113贊)中,提到了「塔西佗陷阱」,關於這個詞的意思,「通俗地講,指的是當一個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 中國青年報:紅會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
    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是,最初曝出重查郭美美的消息後,招來公眾輿論的廣泛質疑,超過7成網友持不認同態度,認為「重查無助於結果改變」,懷疑「紅會試圖將當前募款難的境地歸咎於郭美美」;如今,紅監會重查郭美美提案被否決後,迎來的依舊是網民的冷嘲熱諷,「不敢查是心裡有鬼」。
  • 拿什麼拯救,尚未逃脫「塔西佗陷阱」的國產嬰幼兒奶粉?
    一、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尚未逃脫「塔西佗陷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此,購買國產奶粉的中國家長深有體會。2018年,距離2008年國產奶粉汙染事故已過去10年,但國內消費者依然心有餘悸。但消費者似乎陷入了「塔西佗陷阱」,為國產奶粉品牌買單的意願依然不高,以高端產品為主的進口奶粉在一二線市場佔比仍然高達80%。所謂塔西佗陷阱,來自《塔西佗歷史》,是塔西佗評價意味羅馬皇帝時所說的話「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所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之後,被描述為失去公信力的社會現象。
  • 圖解:習近平提過的三個「陷阱定律」都是啥?
    【學習路上按】「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據公開報導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重要論述中曾經談到過這三個「陷阱定律」,並對這些「陷阱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塔西佗陷阱—— 「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著名的政治學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通俗地講,就是指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 何勇:清理臨時工並不能杜絕「替罪羊」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南京市清理「臨時工」,應當說響應了民眾的呼籲,有助於恢復和重建政府公信力,也有助於約束「臨時工」「無法無天」。但是,從清理「臨時工」的策略和現狀來看,筆者以為清理「臨時工」只是看上去很美,並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臨時工」充當替罪羊的怪相,也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臨時工」亂執法現象。
  • 彭國華:四種思潮背後是「四個陷阱」
    彭國華:四種思潮背後是「四個陷阱」 2017年04月28日 15: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彭國華 字號 內容摘要:當前,無論在網絡虛擬空間還是在現實世界,
  • 漲姿勢 | 智庫牛人經常提到的10大著名「陷阱」
    塔西佗離我們很遠,即使穿越時空抵達古羅馬,也未必得見。塔西佗離我們很近,那句警言流傳1900多年,成色不減,猶在耳畔:「一個執政者,一旦不受歡迎,他做的事不論好壞,都會招致同樣的不滿。」「塔西佗陷阱」,正是得名於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的這句名言。這一概念最初來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歷史》。
  • 有時人們會陷入「塔西佗陷阱」和曼德拉效應的泥潭
    有時人們是害怕說真話的,明明是假的數據,但是領導卻反覆的要做這些無意義的東西,這不是為了真正的調研真實情況,而只是為了填寫一些數據而已,或者說僅僅是完成任務,符合人們所認為的邏輯罷了,有時人們會陷入塔西佗陷阱和曼德拉效應的泥潭。為何一開始上級單位不直接做個基數表,讓下面的填寫微調呢?
  • 一個陷阱的傳說,山海同灣用10年破解
    你會發現現在的人們已經掉進了一個陷阱思維。一個關於陷阱的傳說上面從人和企業說了很多,其實這就是一個關於陷阱的故事,傳說塔西佗在評價一位羅馬皇帝時稱:「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之後被中國學者引申成為一種現社會現象。
  • 「臨時工」犯事追責領導是一種倒逼
    近日,重慶沙坪垻區出臺《沙坪垻區整治「庸懶散」行為問責辦法》,將重點整治「吃拿卡要」、上班聽歌打遊戲等現象,同時還規定:出了問題的「臨時工」,不僅本人要被問責,單位也要被追究相關責任。(11月4日《重慶日報》)  說到「臨時工」群體的出現,還應追溯至改革開放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