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習近平提過的三個「陷阱定律」都是啥?

2020-12-2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學習路上按】「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據公開報導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的重要論述中曾經談到過這三個「陷阱定律」,並對這些「陷阱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塔西佗陷阱——

「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著名的政治學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通俗地講,就是指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2014年3月18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曾表示,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了一個理論,說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們當然沒有走到這一步,但存在的問題也不謂不嚴重,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習近平指出,現在,脫離群眾的現象在某些方面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更突出了。問題出在哪兒?不能不引起我們沉思!我看主要是一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了,對群眾的感情變化了,作風問題突出了。如果群眾觀點丟掉了,群眾立場站歪了,群眾路線走偏了,群眾眼裡就沒有你。

公信不立,患莫大焉。有媒體評論指出,當前,我們亟須正視「塔西佗陷阱」現象給社會治理帶來的衝擊和挑戰,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在制定政策時,了解群眾所盼、所憂、所急,從群眾中汲取智慧,使決策更加順民心、合民意;在開展工作時,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做表面文章,誠心誠意惠民生、辦實事;在評估成效時,堅持把群眾評價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尺,讓群眾不再莫名其妙「被代表」;在回應群眾質疑時,不推諉、不逃避,釐清責任並勇於改正,樹立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於民。

修昔底德陷阱——

「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對方」

「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修昔底德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2014年1月,美國《赫芬頓郵報》子報《世界郵報》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專訪。習近平在專訪中表示:「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我們願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了解,多一 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戰略誤解誤判。我們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對方。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並不是一種現實的客觀存在,而是由大國之間主觀上相互戰略誤判引起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表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程度愈益加深,各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國與其他大國同處在經濟全球化體系之中,相互依存,根本不同於2000多年前雅典與斯巴達的關係,不具備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客觀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主觀上可以不重視大國關係的構建。大國關係始終是合作與博弈的辯證統一,大國之間要實現合作共贏,還需各國共同努力,建設性管控分歧,將衝突點轉化為合作點。

中等收入陷阱——

「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麼時候邁過去」

「中等收入陷阱」這個說法最早出現於2006年世界銀行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意為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

對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介紹說,陷入「陷阱」的國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徵:既喪失了與低收入、低工資經濟體在製造業方面的競爭優勢,也沒有能力同發達經濟體在高技術創新領域展開競爭,經濟無法由依靠廉價勞動力或資源能源類自然稟賦向依靠高生產率導向的增長模式轉變。

「對中國而言,『中等收入陷阱』過是肯定要過去的,關鍵是什麼時候邁過去、邁過去以後如何更好向前發展。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2014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諮詢理事會代表對話會時表示。

如何避免陷入這一陷阱,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出過一系列措施。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習近平表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在2014年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習近平要求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推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樣是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他強調當下中國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倚重消費拉動。

我國「十三五」以至更長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徵是轉型發展,即在轉型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實現轉型,從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上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勇於實踐、善於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的藥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實現轉型發展的中國方案。

(綜合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浙江日報等相關報導)

相關新聞


習近平:要解決「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的問題

習近平:軍令狀不是隨便立的 我們說到就要做到

習近平:我們不舒服一點 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

習近平:我們黨反腐敗不是看人下菜的「勢利店」

盤點:習近平最新從嚴治黨論述中引用的15個古典名句

相關焦點

  • 【學習】三個「陷阱定律」:塔西佗、修昔底德、中等收入
    石頭記: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及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使用這三個「陷阱定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當前中國社會很多現象
  • 圖解:習近平與紅領巾的故事
    新時代學習工作室 圖解:習近平與紅領巾的故事 2020年07月23日13: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編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1:萬有引力定律是一條優美、和諧、簡單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與兩者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間距離成反比,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宇宙中的行星受到恆星的吸引,行星運轉時產生向外的離心力,離心力的大小與恆星對它的引力相等
  • 工作上,常見的三個陷阱,別說你沒遇見過
    工作上的陷阱,你經歷過有多少?哪個又對你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如果對這個話題你也有一定的興趣的話,就說明你曾經也掉進過陷阱裡。那麼,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三個工作上常見的陷阱,看看你掉進去的跟今天我所說的沒有雷同吧!
  • 習近平引用過的這些希臘典故,你了解嗎?
    「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在訪問希臘之際,習近平在希臘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對中國與希臘的古老文明這樣概括。此前,在出席國內外重大活動時,他曾多次在講話中引用源自希臘神話、歷史的典故、成語,我們做了整理,一起來學習。
  • 技巧 | 描繪聖經書捲圖解的三個步驟
    作者以《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檢視閱讀」為基礎,發展出一套「書捲圖解法」,正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這套方法一共有三個步驟,你可以在自己的讀經生活中參照嘗試。描繪聖經書捲圖解的三個步驟作者:格蘭·奧斯邦(Grant R.
  • 用好這三個定律,孩子受益一生!
    01 用「墨菲定律」讓孩子贏在自信 我們經常說,「怕啥來啥」。 02 用「二八定律」讓孩子贏在自律 眾所周知,社會精英都是時間管理的高手,而時間管理的本質,就是精力管理。如果能夠從小幫助孩子學會精力管理,他長大就更容易成為精英。
  • 搞懂這十個驚人的社會定律,讓你瞬間醍醐灌頂
    這個社會一定是有很多規律需要我們遵守的,尤其是下面是個社會定律,和我們的工作生活與人生密切相關,看完之後讓人突然頓悟,可能你的人生會有重新改寫的機會了。【1】錯誤定律:別人都不對,一定是自己的錯。你身邊有太多太多的這類人,他身上從來沒有意識到有問題,但是在看別人的時候,那個挑剔的眼光能夠讓你噁心死。
  • 圖解:通俗易懂解釋反射三大定律
    這篇文章還是會跟上篇文章一樣,儘量使用圖解來解釋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果是我理解有誤,還希望你在文章尾部給我留言指正,謝謝。關於反射的內容,我分為了好幾篇,這一篇是入門篇,會從經典的反射三大定律入手,寫一些 demo 代碼,告訴你反射的基本內容。1.
  • 北京處級以上幹部人手一本廉政圖解
    據了解,這本圖解的漫畫部分由千龍網創作習近平漫畫的團隊製作。圖解的內容,有望成為領導幹部提職前廉政考試的題目。 圖解內容出自十八大後23個廉政文件 該圖解包括公務外出、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個人自律6個方面制度規定,以漫畫、圖表、文字解說等多種方式進行解讀,圖文並茂。
  • 關於「冠詞」的5個坑,你知道幾個?
    試卷出題人總是絞盡腦汁設計各種陷阱,只要你基本功不紮實,肯定丟分。出題人的陷阱,你跳得出來嗎?當初上學時,英語老師講過,冠詞a 在「以元音音素開頭的」名詞前,要變為「an」。可是,同學們過了很多年都不知道「元音音素」是什麼鬼。其實,這裡的「元音因素」,指的是單詞的讀音。但是,同學們都默認為是只要冠詞後邊的名詞以「a e i o u」開頭,就要變an,真是大錯特錯!
  • 楊偉民:「中等收入陷阱」等定律未必適用中國
    楊偉民認為,有些經濟學家採用實證經濟學的方法,根據其他國家的發展過程總結出了一些所謂的定律或者定理,例如大家熟知的「中等收入陷阱」等等,這些概念未必適合於中國。他指出,由於全球化、科技進步等因素,後起國家並不會完全按照前面國家的路徑去走,各國的差異其實非常大。
  • 牛頓力學三大定律真的是牛頓首次提出來的嗎?
    1938 年,物理學家 Frank Benford 發現,現實生活的統計數據中,以數字 1 打頭的數佔到大約三分之一,遠遠超過以其它數字打頭的數。這個規律就被命名為了 Benford 定律 。後來人們才發現,早在 1881 年,Simon Newcomb 就已經指出了這個規律。神秘的數學常數 e 有時也被叫做 Euler 數,因為這是由大數學家 Euler 經過系統研究之後提出。
  • 習近平的自行車載過誰?
    村部連一輛自行車都沒有,到文安驛公社10多裡路,就一條羊腸山道,得走一個來小時。  所以,當北京給延川縣一輛130工具車和一臺三輪摩託車的時候,可想而知大家有多高興。  縣上決定把摩託車獎給支部書記習近平。他卻不高興。他說:「這個摩託車對咱有啥用!
  • 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顛覆定律(冪指數定律)分別是啥?
    摩爾定律每18個月,計算機等IT產品(或者說相同性能的計算機等IT產品)的性能將翻一番,每18個月價格就會降一半。主幹網帶寬的增長速度至少是運算性能增長速度的三倍。因為運算性能增長速度主要是由摩爾定律決定的,所以根據每兩年運算性能提高一倍計算,主幹網的網絡帶寬的增長速度大概是每八個月增長一倍。梅特卡夫定律網絡的價值等於網絡節點數的平方,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 圖解雙力臂技巧,三分鐘快速上單槓教學(Thenx)
    《我用這幾個方法,引體向上個數從10個,增加到18個(附本人照)》先看下雙力臂長什麼樣子。圖解雙力臂技巧,三分鐘快速上單槓教學(Thenx)雙力臂大多數玩街頭健身的,最先解鎖的就是雙力臂了,包括小神本人。因為這動作相對簡單,只要你引體能達到12個以上,稍加練習就能解鎖。
  • 逃離「馬爾薩斯陷阱」
    馬爾薩斯是19世紀初期的英國人,做過鄉村牧師。在輩分上,他剛好比亞當斯密年輕一代。亞當斯密去世那年,他24歲。 馬爾薩斯是英國第一位經濟學教授。直到他的出現,經濟學家才成為一個正式的專業分工。相信大家今天還記住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馬爾薩斯陷阱」。
  • 被買崩的Costco裡藏著三個大陷阱
    大賣場們的套路都特別雞賊,經常玩到你一邊幫人數錢,一邊還喜笑顏開以為自己賺大發了……今天闊姐就來說幾個最典型的陷阱~ 1、沉沒成本陷阱 大賣場為了節約租金成本一般都地處偏遠,去一趟不容易。
  • 每個人都要遠離「塔西佗陷阱」
    這篇講話,在第一部分「準確把握教育實踐活動總體要求,為各項工作確立一個較高標準」中,談到工作的動力「首先來自強烈的政治責任」時,習近平總書記利用歷史鏡鑑——「塔西佗陷阱」,告誡領導幹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 心理學:越早讀懂這三個「人生定律」,越早識破人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越早讀懂這三個定律,越早讀懂人心!經濟學上面有個著名的效用——馬太效應,即:代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諸多領域。簡單理解馬太效應,就是:好之更好,壞的更好;富的更富,窮的更窮。該理論是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在1968年首次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