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了一位母親的經歷,頗有感觸。她是這樣說的
孩子從小就很優秀,我們兩口子也都在外企工作英語不錯,所以孩子從小就有條件接觸到英語。上雙語學校,英語很流利。家裡也有條件給孩子報名遊學活動,去英語母語國家的時候,孩子也可以很快和當地小朋友「打成一片」。
家裡為了孩子學好英語也是下了大功夫,什麼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福爾摩斯偵探全集。孩子也經常自己寫閱讀日記,自己創作、續寫故事,絕對是老師心目中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到了中學以後老師反應他在閱讀某些內容的時候,沒辦法理解,寫作也有些問題。他能講出一些好的故事,卻在應用寫作和事實內容寫作的時候無從下筆。
針對這一點,我們不得不說,是時候讓孩子跳出閱讀舒適區了。
這個孩子並非個案,很多學生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這樣的問題。他們喜歡沉溺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不願意涉足其他陌生的領域。有時候,可能一下子看不明白就止步不前了。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舒適區」。
比如,有的人喜歡讀網絡小說,他只喜歡某幾種特定題材的故事。所以閱讀來閱讀去,一直就只是那幾種類型的故事,長期以往形成了心理惰性,不願意再嘗試新的內容,他就陷入了心理舒適區。
心理舒適區,是指人們習慣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駕輕就熟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新工作、接受新挑戰時,內心會從原本熟悉、舒適的區域進入到緊張、擔憂甚至恐懼的壓力區。但如果一個人一直停留在舒適區,那麼舒適區就會成為一條邊界,人們只能被限制在其中,要想有所突破,必須走出舒適區。制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意味著突破舒適區。心理學研究表明走出舒適區進入新的目標領域會增加人的焦慮程度,從而產生應激反應,其結果是提升人對工作的專注程度。新的目標領域,促使人們構建新的舒適區。這個區域被稱作最佳表現區。
一些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只讀入門級的書,而抗拒讀一些長篇幅、大部頭的英文閱讀;一些英語較好的學生,表面上讀了很多原版書,卻總是局限於感興趣的閱讀題材,不挑戰更難的英文閱讀。這些學生都是陷入了閱讀舒適區。而正是由於陷入了閱讀的瓶頸,導致無法提高寫作水平,進而無法實現成績的提高。
從剛才那位學生的案例來看,部分學生只喜歡閱讀故事,因為故事有趣味性,所以自然而然地對其他的內容不感興趣。其實這種閱讀結構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這個問題有點像我們上學時所說的「偏科」。不要看他讀了很多的閱讀,他只是就同一文體做了很多閱讀,其結果就相當於只閱讀了很少的一部分內容。
我們要知道,閱讀是具有多樣性的。就拿我們從小要學的「語文課」來舉例。我們小的時候,由父母帶著我們看圖說話,小學低年級階段我們閱讀的體裁僅為記敘文,到了小學中年級或者高年級的時候,閱讀材料中就有了說明文。初中就開始有議論文了,高中階段是不同學科的議論文、說明文。我們從中不難發現,閱讀是具有複雜性和多元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閱讀的篇幅越來越長,內容越來越豐富,體裁越來越多樣化。
同樣,美國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從5年級起,每年都要達到400本的閱讀量,這還只是一個入門級別。到了高中,雖然閱讀量有所下降,但是閱讀的難度、深度、廣度都大大提升。設計的閱讀內容跨越了歷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政治等學科。老師也會要求學生探索不同形式的文本,延伸思考文本的核心思想並結合文章的歷史背景和人文議題進行思考。
雖然國外孩子的閱讀內容十分多樣,但是大多數作品可以歸結為兩類:fiction,non-fiction。即,虛構與非虛構。這也是英語文學對文本內容的劃分方式,兩種不同的文本需要不同的閱讀方式,培養不同的思維方式。
顧名思義,fiction為虛構的內容體裁,不是真實的故事。內容更廣泛:故事、詩歌、戲劇還有小說等都算作這一類。讀這類書的好處就是,故事性強,孩子感興趣。虛構的故事情節,不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給孩子在課業之餘一個放鬆的小天地。
non-fiction,同樣重要,一般在美國三年的孩子,就要開始接觸一些非虛構閱讀了。非虛構閱讀是構建孩子與世界的橋梁,通過閱讀認識世界,認知自我,符合孩子成長規律。除了獲取知識以外non-fiction傳達給孩子不同於fiction的理念。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
英語閱讀的過程可以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例如,RAZ分級閱讀系列教材,既有fiction又有non-fiction。前者是兒童喜愛的故事,而後者是日常生活常識。通過主題連結在一起。這樣孩子會自然地從fiction過渡到non-fiction。前期重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而後期孩子通過non-fiction閱讀來提高詞彙量。
剛接觸RAZ分級閱讀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閱讀,告訴孩子什麼是虛構內容,什麼是非虛構內容。讓孩子們可以分辨出一篇文章是虛構還是非虛構的內容。弄清這個問題之後,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閱讀不同內容的文章。
比如,一篇虛構的故事,我們首先要清楚一共出現了幾個角色,每個角色是什麼身份,每個人做了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最後的結果怎樣,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梳理文章結構和脈絡,而且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理解語篇的內容。
同時,RAZ分級閱讀對於提高孩子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很大幫助。孩子在閱讀語篇過後,提取有效信息,抓住重點回答問題,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獲取和分析進而提取重點信息的能力。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獨立思考而非被動接受書中的內容,主動分析判斷,有選擇性地吸收,用批判的眼光來審視學習的內容。
在業界我們公認,英語好的孩子是「讀」出來了的。通過閱讀,我們會發現孩子在英語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大量生詞不認識、讀不懂;詞彙都認識但讀不懂長難句;句子理解但抓不住段落大意,內容記住了又不會做閱讀理解題目……
分級閱讀重點培養孩子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能力、分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整合歸納信息的能力、複述轉述等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激發孩子「有所依據的推斷能力」。不再讓生詞成為影響孩子閱讀的最大阻礙。同時,通過對上下文語篇的理解,加深對生詞的記憶。
走出舒適區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而分級閱讀可以幫助孩子走出閱讀舒適區。對孩子來說走出閱讀舒適區可能只是提高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一小步,但願意走出舒適區,是孩子走向社會以後需要走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