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療法治療腕管症候群療效觀察

2020-12-22 39健康網

   我們從2002年9月起以小針刀療法治療腕管症候群218例,效果良好,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

  1.1 臨床資料 本組218例,女153例,男65例,年齡最大62歲,最小31歲,平均48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3年,雙側發病148例,其餘單側,臨床特徵:腕關節掌側酸、脹、痛、僵硬,手掌麻木,腕關節和手指伸屈受限,無力,夜間發病或疼痛、麻木加重是本病的一大特點,正中神經叩擊試驗陽性,屈腕試驗陽性

  1.2 治療方法 患者坐位,手腕平放於治療臺上,掌心向上,讓患者用力握拳向掌側屈腕,在腕部掌側可有三條縱行皮下的隆起,中間者為掌長肌腱,橈側的為橈側腕屈肌腱尺側的為尺側腕屈肌腱。定點:在遠側腕橫紋尺側腕屈肌腱的內側緣,定一進針刀點,沿尺側腕屈肌的內側緣向遠端移2. 5cm再定一點;在遠側腕橫紋上的橈側腕屈肌腱的內側緣定一點;再沿橈側腕屈肌腱向遠端移動2. 5cm再定一點,腕關節下部放一脈枕,使腕關節背伸位。在此四點上分別注入1%利多卡因2ml,然後分別進針刀,刀口線一律和肌腱平行,針體和腕平面成90°角,穿透皮膚到後下後緩慢進針刀,深度0. 5cm左右,遇到韌感即為碗橫韌帶。沿兩側屈肌腱內側緣將腕橫韌帶分別切開2~3mm。與此同時將針刀沿屈肌腱內側緣向中間平推數下,目的將屈肌腱和腕橫韌帶間的粘連疏通剝離開來。在尺側兩點進針刀要格外小心。因其深面有尺動脈(在橈側)和尺神經(在尺側)伴行,為避免對它們的損傷,必須用左手示指觸到尺動脈搏動並向深層按壓,向尺側牽拉,再沿左示指指甲處快速刺透皮膚,切割松解即可。術畢,針孔敷料覆蓋穩妥後,被動過伸過屈腕關節三五次。針孔2天不可沾水。7~10天後未愈再作一次治療。如症狀明顯嚴重者,可初次治療時在上述四點局麻液中分別加入曲安奈德0. 5ml。

  1.3 結果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症狀與體徵完全消失。有效:症狀與體徵基本消失,用腕力過度勞動時仍有不適。無效:症狀與體徵無變化。治療結果:218例絕大部分只需一次治療,最多治療三次。其中201例顯效佔92%;有效15例佔7%;無效2例佔1%。1年後隨訪有5例復發,經同法治療後痊癒。

  2 討論 腕管症候群是神經受壓症候群中最常見的一種。凡能引起腕管內各種結構的體積增大或腕管容積減少的病變,都可壓迫正中神經發生腕管症候群。綜其原因,腕管症候群可有全身性和局部的兩種因素。全身性因素:主要是內分泌改變所至。如本病女性多於男姓;且好發於絕經前、後期或妊娠期,由於失去了抑制腦垂體激素的作用,從而刺激了結締組織的生長,尤其是腱膜和腕橫韌帶增厚,使腕管狹窄,內壓增高,壓迫正中神經。局部因素:①腕管內各種組織結構體積增大因素。Ⅰ腕管內肌腱的炎性病變,腕管內屈肌腱具有腱鞘,橈側滑囊,包繞拇長屈肌腱,尺側滑囊包繞屈指肌腱,當肌腱炎症病變時,可引起腕管內容物體積膨大,壓迫正中神經。如非特異性屈肌腱腱鞘滑膜炎,類風溼性腱滑膜炎,急性鈣化性肌腱炎等,均可使屈肌腱滑膜增厚,肌腱增粗,壓迫正中神經。Ⅱ腕管內腫物。Ⅲ腕管內出現乖離肌肉。②腕管腔本身變小:如腕橫韌帶可因外傷後瘢痕形成而增厚;腕部骨折,脫位可使腕管後壁或側壁突向管腔,改變了腕管的形狀,減小了腕管的容積,使正中神經受壓。③用腕力過度勞動者:如木工、廚工等。當腕關節極度屈伸位時,均是腕管容積縮小,壓力升高;這種壓力在過度屈腕時,可達腕中立位時的100倍;過度伸腕時為中立位的300倍。因此,腕用力過度的勞動者,由於正中神經反覆受到腕管內壓力的急劇變化的慢性刺激,使正中神經發生慢性損傷,可誘發腕管症候群[1]。上述因素對神經壓迫的病理機制,可有兩種學說解釋,一種是機械壓力學說,其重要依據是受壓部位的神經纖維在形態上有特殊改變;另一種是神經缺血性學說,主要是由於壓迫造成神經血循環障礙,而使神經受損。初期僅使神經功能受到影響,由於持續低氧,神經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害,從而發生神經麻痺,若壓力持續作用,則神經束內水腫,促使纖維母細胞增生,神經束內發生纖維化,產生不可逆反應。所以,腕管症候群早期減壓松解術是非常必要的。過去對該病治療方法有針灸、電療、中藥燻洗等都很難奏效,又易導致粘連和腕關節無力。我們針對上述病因、病理變化,採用小針刀治療此病取得了較好療效。

  小針刀治療此病的機理是剝離粘連、松解減壓,恢復肌肉的動態平衡,使其發揮良好的功能狀態,從而達到力學平衡作用[2]。小針刀療法還可改善局部微循環,改善局部組織新陳代謝,促進炎性滲出的吸收,加速消除因缺血產生的有害物質,加快組織粘連和瘢痕的修復。因此,小針刀療法是治療腕管症候群的一種良好方法。

(責任編輯:辜毅)

相關焦點

  • 村民患膝關節增生數十年,市三院小針刀療法突顯成效
    日期:[2016年02月17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8] 村民患膝關節增生數十年,市三院小針刀療法突顯成效近日,在市第三人民醫院正骨科、小針刀治療中心主任常高華的治療下,病情明顯好轉。   張中法告訴記者,家人曾帶著他四處尋醫,吃藥、打針、按摩等治療方法都試過,但沒有效果。他在四處求醫未果的情況下,經熟人介紹找到了市第三人民醫院正骨科、小針刀治療中心主任常高華,2月12日(大年初五)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醫院治療。
  • 南充市西充縣人民醫院小針刀療法顯神奇作用
    強洪為患者進行診療  「強醫生,經過前兩次經過小針刀治療後,這幾天頸椎明顯沒那麼難受了,小針刀療法真是太神奇了!」59歲的王某頸椎酸痛已經有三、四年了,去過很多醫院治療,效果一直不明顯,很是困擾。近期,聽家人介紹說西充縣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主任醫師強洪擅長使用小針刀治療頸椎病,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過來找強醫師,在接受過兩次治療後,過去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狀況已明顯改善。在記者採訪強洪的一個多小時內,不斷有前來做小針刀治療的患者,有一部分是感受到小針刀神奇效果的老患者,還有一部分是經身邊親朋好友推薦慕名前來的,顯然,小針刀療法在熟知人群中已獲得了廣泛認可。
  • 警惕腕管症候群!
    如果未經治療,拇指肌肉可能會萎縮,失去判斷冷熱的能力。 腕管症候群的病因? 腕管綜合症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使腕管內壓力增加,從而出現神經症狀。而不是神經本身的問題。最有可能的病因是由於先天的腕管比另一些人更小。
  • 汶川縣中醫醫院小針刀療法正式上線
    在浙江省蘭谿市中醫院東西幫扶專家鮑建飛主治醫師的幫扶下汶川縣中醫醫院康復科小針刀療法正式上線了,小針刀療法適用於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慢性腰肌勞損,第三腰椎橫突症候群,網球肘,腱鞘炎,足跟痛等等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 一文搞定「腕管症候群」
    由於腕管內容積減少或壓力增高,使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以橈側3~4個手指麻木、疼痛,夜間或清晨較明顯,疼痛有時放射到肘;有時拇指外展、對掌無力,動作不靈活為主要表現而形成的症候群。又稱遲髮型正中神經麻痺和腕管狹窄症。多見於30~60歲女性,女性發病約為男性的5~6倍。
  • 與腕管症候群、神經根型頸椎病有區別
    如何辨別腕管症候群神經根型頸椎病和旋前圓肌症候群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腕管症候群是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被卡壓引起的一系列手部相關部位感覺異常和功能障礙的疾病
  • 什麼是小針刀療法?小針刀療法可以應用到哪些病症?
    提到小針刀手術,家裡有過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的對這個詞可能還有所了解,而剩下的多數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那麼,究竟什麼是小針刀療法呢?小針刀療法可以應用到哪些病症?小針刀手術後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一、什麼是小針刀療法?
  • 非也,常見是腕管症候群
    頸椎病也會引起手部的麻木,但並不是最常見的病因,而且頸椎病引起的症狀當中,很多並不是以手麻為主要症狀,反而有種稱為腕管症候群的疾病卻是引起手麻的最常見原因。腕管是位於人體手腕掌側的由纖維軟組織和骨骼組成的管道,裡面有五個手指的屈指肌腱和和一條正中神經通過。
  • ...原來是它在搗鬼 ——濟南市三院開展局麻下小切口治療腕管症候群
    手指無力,夜間麻醒,原來是它在搗鬼 ——濟南市三院開展局麻下小切口治療腕管症候群 近日,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手外科成功為一位腕管症候群患者實施「局麻下小切口治療腕管症候群」,手術順利,患者術後感覺良好。
  • 它叫小針刀,「鎮痛」有奇效
    馬師傅說,他患了頸肩症候群,非常疼,轉了不少醫院都治不好,疼得晚上睡不著,抱著肩膀來迴轉。「我已經兩三個月沒睡好覺了!」    王國棟看了患者的片子,用小針刀為其治療。9個療程後,就治癒了。    80多歲的宋先生腰椎間盤突出,每天疼得受不了,王國棟看了他的片子後發現比較嚴重就為宋先生實施了14個療程的小針刀,病情果然緩解了許多。
  • 淄博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小針刀解除頸肩腰腿痛之苦
    周洪鵬主任在經過仔細的檢查確診後,巧用一根小針刀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鬆的切割,剝離,前後不到20分鐘就輕鬆結束了,第一次治療後鮑阿姨覺得頓時就像是一根緊繃的皮筋瞬間放鬆了,強烈的疼痛感沒有了。
  • 可視化讓中醫針刺不再神秘 肌骨超聲介入治療腕管症候群
    期間予以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遂於骨傷脊柱二病區門診就醫。肌骨超聲檢查示:雙側腕橫韌帶增厚,正中神經鞘低回聲增厚,卡壓正中神經,考慮腕管症候群;患者雙前臂肌群可見數處低回聲區,考慮肌筋膜疼痛觸發點。腕管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也是手外科醫生最常進行手術治療的疾患。
  • 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還可能是腕管症候群!
    經過治療,手麻症狀非但沒有緩解,反而隨著病情的加重,逐漸演變成疼痛,甚至影響到患者的睡眠。小南提醒,手麻,當心是得了腕管症候群!什麼是腕管症候群?腕管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在腕部通過的腕管變窄、壓力增高,使正中神經受壓、缺血而造成正中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多見於40歲以上女性。
  • 手腕酸痛、手指僵硬,你是腱鞘炎還是腕管症候群?
    「滑鼠手」學名腕管症候群,而「媽媽手」和「扳機指」都是腱鞘炎的一種,前者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後者是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它們都會造成手部一定程度的酸痛和活動受限,應該如何區分呢?從發病原因來看腕管症候群也就是我們說的「滑鼠手」,它的發病原因是指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被卡壓引起的一系列手部相關部委感覺異常和功能障礙的疾病。
  • 傳播中醫 四川醫生在非洲開展「小針刀療法」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簡稱聖普)當地時間12月13日,聖普國家電視臺報導了四川援聖普醫療隊開創性開展「小針刀技術治療頑固性軀體疼痛」,稱這一方式為當地民眾提供了經濟、實用且療效顯著的治療手段,體現了中醫的博大精深。
  • 手指麻木還可能是腕管症候群--大河網
    楊女士斷斷續續治療,考慮過頸椎病,考慮過末梢循環差,還查過血糖,給予相應的治療後有好轉,但容易反覆,麻木的症狀甚至最近還有所加重。    史棟梁詳細詢問了治療過程,發現楊女士生活中常做家務,空閒時玩電腦遊戲。她的手指麻木主要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腕部叩擊試驗明顯陽性,而臂叢神經牽拉試驗並沒有明顯陽性反應,查肌電圖回示:考慮正中神經損傷。
  • 小針刀是啥?
    能夠熟練地運用小針刀、 針灸、 整脊等中醫傳統療法,並結合現代醫學技術治療常見的頸椎病、頸肩痛以及由頸椎病引起的頭暈、偏頭痛、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網球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腱鞘炎、足跟痛以及落枕、腰扭傷等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類疾病。 小針刀是手術刀嗎?它跟傳統中醫針灸中使用的針有什麼不同?
  • 腕管症候群、手腕疼、手指麻!清代老方子,一擊即勝,請學習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腕管症候群這個事兒。啥是腕管症候群啊?它的表現,主要就是手腕部位疼痛,以及手指麻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最厲害。我們手腕部位,有一個正中神經。它一旦因為種種原因被壓迫了,就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個病,當下特別時髦,又被稱作「滑鼠手」。它原本高發於廚師、木工等需要長期活動手腕、局部容易勞累的人身上。
  • 濟源匠人李永軍:小針刀上的舞者
    不久,受到啟發的朱漢章以中醫古代九針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外科手術刀創造性地發明了一端帶刃的小針刀,並由此創造了小針刀療法,開創了中西合璧的針刀醫學。 「小針刀療法巧妙地整合了針灸針和手術刀兩種器械的優勢,兼具二者的治療特點,能微痛甚至無痛進入病損組織,一方面可以用中醫的針灸原理,調整、疏通經絡;另一方面可以用西醫外科手術刀法切割肌肉等軟組織,進行松解、疏通、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