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六國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說比歷史上任何朝代都難呢?

2020-12-23 鮮花暢談歷史

秦國統一六國可以說積世紀六世之餘烈,花費了幾百年的時間。這本身是草根逆襲的歷史,也是在開天闢地創造歷史,其中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秦國統一六國比後世歷代都難,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秦朝以前沒有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各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相互都不是很兼容。

周朝並沒有統一天下,前邊的商朝也沒有。周朝採取的模式就是天子有自己的封邑,在周天子封邑的外圍是自己宗親和功臣的封邑,再向外一層就是商朝舊臣的封地和新歸順的其他部族。

在諸侯的封地上,諸侯會給自己的臣子大夫封地。諸侯的封地叫國,大夫的封地叫家,合在一起就有了後來的國家。大夫效忠於諸侯,但不會效忠於天子,但諸侯效忠於天子。

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後果,那就是天子拿諸侯國並沒有太多的辦法,每一個諸侯國都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大夫們會幫助諸侯國對付天子,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天子權力是受限的。

秦國統一六國,建立的是郡縣制。郡縣制的特點就是所有的地方都屬於中央直屬領導,這不僅損害了之前諸侯王的利益,也損害了各諸侯國貴族們的利益,他們的封地都被沒收了。

這就是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大難題,也是秦國迅速滅亡的原因所在。山東六國的貴族秦國統一天下後,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直到最終滅亡了秦國。

秦國最先消滅的是韓國,隨後不久韓國的貴族就發生了叛亂。秦國消滅楚國後,原本擔任過的昌平君也回到楚國發起了叛亂,自封為王。雖然這些叛亂都被鎮壓了,但可以看出秦國統一六國的陣痛有多大。

商鞅變法建立的制度在秦國上百年都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推行到山東六國馬上就水土不服。陳勝吳廣打響了反抗秦國的第一槍,馬上就是星火燎原,遍地都是起義。

從秦國自身來看,秦國本是一個西部的小國,連參加中原會盟的資格都沒有。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秦國的弱小,像這樣的國家能夠自保都不容易了,更不要說統一天下。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秦國,先是和西部的少數民族展開浴血奮戰拓地千裡,然後又推行了商鞅變法,奪取了河西之地,迅速成為一個大國,並最終依靠關中這塊根據地一步步統一天下。

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就是不斷給身體增加器官的過程。這些器官並不是來自一個母體,因此就會出現大量的排異現象。在醫學上給人移植器官會出現不兼容的現象,甚至排異劇烈導致人死亡。

秦國在吞併六國的過程中,同樣也出現了很多這樣的問題。比如秦始皇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就遭到了山東六國的抵制,隨後秦國推行的法家制度在山東六國同樣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在秦國和山東六國的相愛相殺過程中,雙方拼得兩敗俱傷,這才給劉邦建立漢朝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劉邦建立漢朝並沒有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基本上沿用的還是全國的制度,其實稍微溫和了一點,但山東六國的臣民已經沒有力量反抗了,只能接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秦的崛起正是在孝公重用商鞅變法正式拉開帷幕的,一直到始皇帝完成統一,秦歷經六代君主都不遺餘力的為統一的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使秦最終邁開勢不可擋的步伐,超越六國,完成統一。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變法,在他統治秦國的二十餘年裡,經歷了秦國因各方面落後於諸國而被差別待遇的困境,因國力不濟差點被魏兼併的危局。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近來,「大秦帝國」的第四部《大秦賦》正在熱播中,雖然豆瓣的評分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依然還算得上是一部可圈可點的歷史巨作。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
  • 看破天機-規律中的歷史—秦國統一六國的原因
    在此詩中,李白表面上用了二次「明月」,實際上兩次都是指向不同,所以並不是用了二次「明月」。第一次是「明月光」,這個「明月」是「光」的限定詞,著眼點是「光」,由這個「光」引出「霜」,由霜點明時節—天冷了,天冷了會有什麼事發生呢?「以我觀物」或「以我想物」,由最後二句點出當時是怎樣的心境的李白。
  • 揭秘|秦國哪些國君為滅六國統一天下起了作用?
    嬴政從公元前 230年發動統一戰爭,歷時十年兼併了六國。其實,在戰國後期七雄之中,任何一國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與機會,然而最終卻由秦始皇以氣吞萬裡之勢,橫掃六合。所有的歷史課本談到秦滅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人們似乎都忽略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由秦國統一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呢?這是歷史的必然,還是一時的偶然?
  • 歷史上,六國中各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變法,但都沒有秦國徹底
    從地理方面講,秦國所處的位置屬於易守難攻的典範,有函谷關作為屏障,六國攻破的代價難以承受,要知道古代的後勤系統可是差的要命的。也可以從蕭關進攻,後世劉邦就走的這條路。但當時要進攻蕭關就大軍必須進入楚國全境,這對於任何一個君主來說都是不會同意的。
  • 就因為最後統一了天下,秦國的戰爭就是正義的了?
    在這部電視劇中,秦國的統一戰爭無疑是有著無限的正義的,這似乎也是整個《大秦帝國》系列立論的基礎,有了這一基礎,秦國的一切作為就有了正當性。然而,放在歷史的大環境中,這種基礎其實是不存在的。有人說,秦國結束了亂世,所以秦國的戰爭是正義的。
  • 秦國統一六國,六位最大功臣!
    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最終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國的統一不是偶然的,除了秦國六代傳承七位國君(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算是同一代)幾乎都是明君之外,也和秦國歷代眾多名臣名將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今天就說一說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統一天下七大功臣:商鞅居首,白起次之。
  • 作為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朝代,其強大的原因,是什麼秘密呢?
    作為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朝代,其強大的原因,是什麼秘密呢?對於秦朝這個朝代,可以說在中國的歷史上起著起承轉折的重要過渡。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天下的朝代,秦始皇統一六國,可以說對於時代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當時最強盛的楚國和齊國都不是其對手。
  • 戰略有什麼用:從秦統一六國說起
    秦始皇統一中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但如果說這個過程涉及什麼戰略,恐怕很多人會搖頭。在很多人看來,秦國是戰國時期的第一強國,由它來統一是水到渠成的事。至於為何是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大業,原因也很簡單:運氣好。
  • 秦國為什麼能滅六國?除了把民眾當機器外,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紀錄片《中國》第三集《統一的中國蓄勢待發》中,就對荀子入秦有所描寫,也從荀子的話中肯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其必然性都有什麼呢?然而,沉迷武力的秦國君臣並不能像智者荀子一般清醒,所以,並沒有用武之地的荀子只能遠離秦國。不管是目前熱播的《嫪毐和趙姬的愛情故事》(大霧劃掉應該是)《大秦賦》,還是好評一片的紀錄片《中國》,對統一的秦國都是肯定又讚譽的,但對秦法的不足之處都沒有做到正視,特別是《中國》,對秦法的缺點以及荀子的問診太過泛泛而談了。
  •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
    秦國歷代國君及秦國滅六國順序秦國歷代國君,從秦非子建秦國到秦始皇稱帝,泰國列代國君共有38位。秦國在列代國君的共同努力下,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大秦帝國。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國如何消滅六國。秦國歷代國君 秦朝皇帝列表:秦帝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 作為春秋戰國最年輕的諸侯國,秦國憑什麼能拒抗六國完成統一?
    在經歷五百多多年兼併戰爭中大秦帝國最後在波濤洶湧的歷史洪流中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社會的大統一國家。秦國在東周之前還只是以士大夫的身份在西方(相對於山東六國)養馬的官,只因在犬戎滅東周,周平王西遷中出了力才被封為諸侯國。也就是說秦國的誕生和春秋開始是在一個時間的。
  • 《大秦賦》中的服飾盡力還原秦國歷史,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大秦賦》電視劇中一上映就好評如潮,劇情跌宕起伏,盡力還原歷史真相。而且服飾也做的炫麗多彩非常顯目好看。那麼秦國的服飾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陰陽家推行五行學說,說五行相生相剋。各諸侯王對此深信不疑。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你懂的有什麼含義嗎?
    最近歷史大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雖然目前秦國的崛起還只在第三部,但是秦帝國的形成已經處在了雛形,奠定秦帝國基礎的正是這部裡面的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之後的90年時間裡,秦國陸續擊敗了其它六國,從此中國再一統!
  • 秦國有可能提前統一天下嗎?
    在此期間,秦國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到了秦惠文王執政後期,秦國實力已完全凌駕於其他諸侯國之上。在之後的近百年時間裡,秦國屢次東出吞食六國地盤,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在位時期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看到這裡許多人不禁會產生疑問,秦國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已經天下無敵,為什麼此後還要延續近百年時間才能吞併六國,秦國有可能提前統一天下嗎?夜讀史書認為可能性非常渺茫。
  • 沒有秦國和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統一六國嗎,華夏會是什麼樣子
    沒有商鞅變法就沒有以後的秦國統一天下,商鞅變法後,秦國還用了一百多年才統一天下,歷經六代英明君主,勵精圖治,逐步由秦始皇統一天下,而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不可多得、遠見卓識的帝王,他建立了史無前例的各種政治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君主專制,實行郡縣制,這一時期的歷代帝王,無不以秦朝制度為根本。若無秦國、商鞅變法,其他諸侯國能統一天下嗎?
  •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民間傳聞中國歷史上長達1600年的朝代,你知道是哪個嗎? 中國擁有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在這幾千多年中發生了很多的變故,由無到有,由盛到衰,再到新中國的成立。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創下了第一個「皇帝」稱號,自此中國開始走上封建帝制社會。
  • 在地理上擁有多少優勢?秦國為何能夠連續進攻東方六國?
    在戰國的歷史中,秦國起初只是一個西部小國,屬於被秦國壓著打的局面。但是在經歷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開始逐步崛起。在經歷秦惠文王、秦武王等一代代君王之後,秦王嬴政最終統一了中華大地。除了秦國軍隊的強大、外交謀略的高超,其實還有地理上的優勢。認真的說,秦國是戰國七雄中地理條件做好的國家。
  • 六國論!王之道
    商鞅變法,秦國十年間由極弱變為極強。千百年後讀來這段歷史,仍然令人目眩神迷。 但是,「商鞅」變法,究竟做了些什麼呢。中國的教科書,就喜歡在乾貨上遮遮掩掩。好比我們背了八小時「工業革命」偉大意義。你真的讓一個大學生穿越回18世紀。你問他,工業革命是什麼。該如何主導。該如何刺激發生。
  • 《大秦賦》:大結局秦國統一六國算劇透嗎?李斯拍視頻告訴你真相
    《大秦賦》大結局我知道「秦國統一六國」,這不算劇透吧!究其原因,還是出在演員選角上面,張魯一飾演的秦王嬴政被很多人吐槽沒有帝王之氣,而且太懦弱,其實都忽略了一點,他並不掌權,你讓一個傀儡不懦弱,是嫌秦王命太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