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家長產生疑問,對我們說:「老師,我感覺ABA很刻板,我家孩子已經很刻板了,我感覺ABA 不適合我家孩子;」「老師,我不能接受用ABA來幹預孩子,看上去像在訓練動物;」「老師,我家孩子沒那麼嚴重,我認為只有重度自閉症的孩子才適合ABA……」相信很多家長因為對ABA的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而對ABA產生誤解。
那麼什麼是ABA?ABA的由來和形成與自閉症的教學如何產生關聯?ABA對孩子的學習,會有什麼樣的長遠影響?今天咱們就說說ABA,澄清一下家長對ABA的誤解。
ABA—應用行為分析學,是一門研究行為與其它有關變量之間關係的科學;通俗一點說就是研究「我們為什麼做我們所做的」的科學。裡面包括了有關行為的總結以及改變行為的原則、思路和具體方法,其原則與有效性經歷了時間以及科學研究的考證。追根溯源,最早稱之為分解分段目標訓練法。
在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觀察到,所有外顯的行為都是基於環境因素的影響和控制。到了1930年左右,由一位行為學家史金納(B.F Skinner)延伸其理論,提出「行為分析」的主要原則和方法。他運用動物實驗顯示,食物獎勵能導致行為的變化(學習),如同人想要訓練他們的狗一樣。儘管我們不太願意接受同樣的原理套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無可否認,人類的社會互動豈不就是回應廣泛、不同類型的獎勵而工作嗎?
到了60年代,挪瑪斯開始實驗並將「行為分析」所闡述的科學應用在自閉症兒童的教學上。他設定了ABA課程的教材,以及教學的序列目標,並設定了教導的方法,即「分次嘗試訓練」( DTT)。目前我們所聽聞的ABA應用行為分析法,就是挪瑪斯的教學內容。
事實上,ABA原則是可以被運用到各個年齡段的人們,不止年齡小的孩子,也不止自閉症者。
ABA的老師一開始可能會先使用「食物」,然後再移至更大範圍的強化物,例如:玩具、擁抱或讚美,以使孩子的學習動機經歷正面的回饋,繼而建立自律和好奇心。這是何等奇妙和重要的發展過程!但這些真正成熟的「行為」,是要仰賴基本的認知能力穩定,才能使基本的語言和社交技能成長到位的。
但ABA絕對不是僵化的字卡教學和簡易的機械化教導,例如:只一味地將教學公式化、呆板地重複教學,由老師給予明確的指令(拍手),同時加上肢體提示,等待學生反應,接著依其反應給予適當的回饋(強化物),再不斷地循環,直到該學習目標達成為止。
ABA針對自閉症兒童認識具體的信息有奇妙的啟蒙威力,但是需要仰賴父母花耗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能逐漸有自主的甦醒,自由,使孩子的心眼睜開能看明,耳朵開通能聽懂。此時,活用ABA就是引領孩子們走出自閉幽谷的腳前燈、路上光。
ABA本身不死板,不會讓孩子成為機器人;但是教的死板,孩子必定也死板。利用ABA原理教學的最應該遠離的是單一的、沒有考慮到技能掌握後下一步和技能泛化的密集訓練。孩子所學的內容沒有很好地串聯起來,就像某些孩子認識所有看片上的顏色,卻不能在看到香蕉時說出黃色;這就是技能沒有泛化的例子。
在家庭幹預中,對於並不是專業老師,也沒接受過系統培訓的家長的前提下,有些訓練方式看上去貌似有點死板,是為了通俗易懂,讓家長們快速上手,能夠在家中引導孩子;當家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幹預技巧後,就可以利用大量的自然環境教學。如果家長沒有前期的學習,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孩子進行自然環境教學的。
現在很多機構都在偷換概念,不要給孩子做幹預,太死板,要在玩中,在生活中的自然情景下引導孩子,這並沒有錯,但是,很多父母卻被引導到了一個誤區,你的孩子連最基本的安坐、注意力、指令、配合、認知理解等等的能力都不具備,你怎麼在玩中,在自然情景下引導孩子呢?你引導的時候,你的孩子理你嗎?你的孩子配合嗎?你的孩子能坐住嗎?你的孩子能夠跟你互動嗎?
一個連小學知識都不會的孩子,你能指望他上大學嗎?還有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別的孩子都在坐好聽老師講課,你的孩子卻隨地亂跑,自言自語,聽不懂老師的話,這樣的狀態下去幼兒園有意義嗎?這些家長完全是在耽誤孩子最好的幹預時間。
還有一部分自閉症兒童是會出現自殘和攻擊行為的,很多時候看上去孩子「風平浪靜」,但是,實際上已經處於情緒爆發的萌芽狀態;但是家長會把關注點放在孩子已經出現的難以控制甚至危險的不恰當行為上,卻忽視了如何做才能把這些不恰當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
ABA原理恰恰是在幹預中放大孩子已經擁有的技能以及教給孩子更多技能;因為,能力的增加往往可以帶來不恰當行為的自動減少。
可能會有一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幹預時發脾氣,幹預後情緒都變暴躁了。」每個人的情緒變化都是有多種元素導致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一般與ABA 本身沒有關係。比如:教學內容枯燥、項目要求高於孩子能力、或者幹預者與孩子沒有建立起連接……並且,孩子的幹預時出現哭鬧行為是正常的,比如:中斷孩子之前被強化的不恰當行為。
所以,ABA不但不排斥情感,還注重情感以及性格的培養與尊重。
當你還在糾結要不要用ABA原理幹預孩子時,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取決於ABA的幹預形式是不是刻板,還是像在訓練動物,而是你的孩子真的是自閉症嗎?如果答案是毋庸質疑的,那麼ABA是目前為止康復自閉症最先進、最有效的方法!
中國有句老話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學習本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如果確診是自閉症,就算出現更激進的但是效果更好的康複方法都有可能被接受,更何況有著幾十年發展歷史的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