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5月30日下午,外語學院舉行「外國語言文學學術沙龍」第七講。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博士生導師王文斌教授應邀做了題為「論英漢的不同時空特質」的學術講座,為外院師生帶來了一場不同尋常的學術盛宴。外語學院院長卞建華主持講座。
王文斌提出,作為外語學習者,更應該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書籍。每一個新的學科都將為我們打開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給我們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去看待、思考問題。隨後,他引用亞里斯多德的一句話切入講座主題——「動詞具有實踐性,名詞具有空間性」。在英語中動詞是整個句子的核心,但在漢語中往往僅用名詞即可堆砌成句、成篇。他提到英漢民族的世界經驗方式和思維方式在時空兩方面有其主導性偏愛:英民族偏重於時間,而漢民族偏重於空間。此外,他還提出困擾語言學界的三個問題,引發在場師生的思考:詞類問題、單複句問題、主賓語問題。並指出,印歐語系的語言學研究中,缺少印度的語言學研究,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亟待廣大學者的填補。講座結束後,王文斌同外院部分骨幹教師舉行了簡短的座談會,就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科研發展等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王文斌曾擔任寧波大學副校長,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會議評審專家,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外語教學與研究》雜誌副主編。在《心理學報》、《外語教學與研究》等雜誌上發表論文117篇,已出版學術專著《歷史語言學視野下的英漢語序對比研究》等5部,主編《心理空間理論和概念合成理論研究》等兩部,出版學術譯著《話語與譯者》等5部,主持並完成國家、部、省級課題8項;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